水银心吧
关注: 46 贴子: 760

水银心

  • 目录:
  • 0
      一心三观: 又云“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是天台圆教之观法, 是利根菩萨所修。   一心三观即: 于三智实在于一心中, 得一
  • 0
    有一个星期天,一个贫穷的农夫正要出门的时候在门口碰到他孩提时代的朋友,那个朋友正要来看他。 农夫说:“欢迎!这么多年了,你都到哪里呢?请进屋
  • 0
    共相者:谓器世间种子。不共相者:谓各别内处种子。共相,即是无受生种子。不共相,即是有受生种子。对治生时,唯不共相所对治灭。共相为他分别所持,
  • 0
    出离心与完美主义者 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 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 为远离人世,就像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 不过这种解
  • 1
    、佛悯念众生,无始无终。上自 等觉菩萨,下及六道凡夫,无一人不在佛 的大悲誓愿之中。譬如虚空,普含一切, 森罗万象,乃至天地,全都包容其中。又
    729976150 2-6
  • 2
    导语:在亲密关系中,会激起我们各种被伤害、被忽视等等内心得恐惧。它们可能源于我们旧时的伤痛,或者我们未曾觉醒的意识。当我们为自己的成长负起责
  • 2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故事大意:一只母鹿堕入网中,猎人将要杀死它,它哀求猎人说自己刚生下两只小鹿,还不能自立,请求
    メ水银メ 12-24
  • 0
    摘自:印光法师 著 《忍得》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碍智,即得现前。”众生
    729976150 11-17
  • 0
    第一颂 视众胜宝 愿我于诸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 饶益满彼究竟利,恒常心怀珍爱情。 第二颂 视己卑下 愿我与谁相处时,视己较众皆卑下, 从心深处
    729976150 11-15
  • 0
    时际末法,众生修行,须能判别、抉择善知识或恶知识。如何判别?善知识者,系随顺诸佛菩萨教,成就众生之善根,从五善根(信、进、念、定、慧)乃至三
  • 0
    从前,有一个瞎子和他的妻子生活在 偏僻的山中,住在悬崖边上的一个小院子 里。 日复一日,太阳从东边的悬崖下升 起,又从西边的山林中落下。瞎子每天
    729976150 11-10
  • 3
    一句佛号;暗合道妙。 具足定慧;圆顿止观。 成佛有余...... ——智渝法师开示! 一般人修止观,不知道念佛法门是圆顿止观。 不但念佛法门,一切佛法
    729976150 10-28
  • 2
    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谄媚也可造成协调,但这种协调是借奴性的无耻的罪过或欺骗所造成。 从房屋的观点来看每一件事情。 对滥用荣誉和世人的虚荣抱
    风醍PTC 10-29
  • 3
    问:尊者,在一切道法中什么是最殊胜的法 尊者答道:“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 最殊胜的持戒即是心相续调柔; 最殊胜的功德即是具有饶益
    风醍PTC 10-26
  • 7
    拿手摸头,就是那么摸摸头,你看到了吗?(动作无法记--编者)像猴子抓头一样,用这两个大拇指摸后脑,就是刺激脑下垂神经这一部分,掐,掐得舒服得
  • 4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729976150 10-23
  • 2
    729976150 2013-10
    慧律法师念佛诀窍 2013-10-16 09:02:40 不用真心念佛,刻意地去寻求佛 号,好像佛号在外面,追逐佛 号,而并非由本性散发出来的自 性念佛,精神紧绷就
    メ水银メ 10-18
  • 7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 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评判我, 如此的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 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他是对的。 若我觉得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
  • 11
    谁不有悲性,谁不欲起悲度众,名字远闻。然无方便,悲不得起。悲不得起,或怖自苦而为声闻,或破自惑而成缘觉;是故直往菩萨起悲第一。起悲方便第一中
    メ水银メ 10-10
  • 4
    ‘无我’与‘慈’,这两者要如何才能平等呢?也就是要如何才能相应呢?佛法中说到,菩萨智慧越高,慈悲就越大;并非是有了慈悲便没有了智慧。假如只有
    风醍PTC 10-9
  • 0
    【见分】 唯识宗所立识体四分之一。见分即指诸识的能缘作用,为认识事物的主体;亦即能照知所缘对境(即相分,为认识的对象)之主体作用。‘见’即见
    729976150 10-8
  • 8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
  • 11
    在春游的日子里,你和你的男朋友在花丛中漫步,你男朋友折一枝鲜花送给你。这鲜花本来没有任何意义,但当它从你男朋友手中被递过时,你却认为它有意义
  • 16
    一、关注聊天本身,而不是聊天话题 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和女孩聊天,往往说着说着就没有了话题,而我认为:聊天根本就不需要准备话题! 话题式聊天法:
    729976150 9-29
  • 2
    南无飒哆喃 三藐三菩驮 俱胝南 怛侄他 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婆诃 nā mó sà duō nán 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jù zhī nán dá zhí tuō ǎn,
    风醍PTC 10-29
  • 2
    然而其后,以众生根器转钝,不堪受持全体大法,因此分门修学,各擅其长。然而依法之本源与发展来看,此系不得已之事,并非法本有分派,而实系人根转浅
    风醍PTC 10-29
  • 0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二 失译师名附秦录勘同录编入 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 ................ 尔时,世尊复告大迦叶:“菩萨常应求利众生,又正修习一切所
  • 0
    知荣而行知耻而止 知荣明耻立身之本 明史知耻,明史知理,明史知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道
  • 1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楞伽经》说,“依诸圣教,无有分别,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不由他
    729976150 9-12
  • 1
    嗡 现有自性清净任运成 囊哲南达让因伦哲波 安住十方吉祥刹土中 扎西效吉央纳耶巴耶 诸佛正法僧伽圣者众 桑吉丘当给敦帕波措 顶礼一切愿我等吉祥 根拉
  • 7
    大宝积经卷第三十六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 金毗罗天受记品第二
  • 7
    1、「信为道源功德母」 华严经上提到「信为道源功德母」。「道源」是道的根源。「道」是指菩提道,也就是说:「信」是菩提的根源。「功德」有如六祖所
    布者丶 9-8
  • 0
      接下来讲唯识观、唯识行、唯识果。唯识观主要是五重唯识观,就是说观察事物有五个标准。   第一观,遣虚存实,遣除虚妄的,保存真实的,服从真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梵行

目录: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