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吧 关注:3,048贴子:25,954

污蔑大帝几点之我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固守江东,不思进取
这点常常作为鼠迷来污蔑大帝不及大耳贼的重要依据。
但是东吴的兵制是私有制世袭制的,江东将领,特别是江东士族将领,他们对攻城略地不感兴趣,攻击战往往是以保存实力为第一原则,只有在防守战,或者说有人要侵犯他们既得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拼命一战。且大帝刚刚继承父兄基业时,江东局势动荡,山越多叛,江东又不产战马,所以造成东吴的攻击难以撼动曹魏。又大帝的北伐次数,完完全全超过某权臣的次数。
所以这点完全站不住脚。


IP属地:上海1楼2012-03-21 20:40回复
    2.背叛盟友,背信弃义
    这点也是无脑鼠粉喜欢攻击大帝的一点。
    刘备一乱世投机反噬小人,大帝不以其卑微,结之为援,在赤壁大败曹军,为其解了兵劫。不想其乘虚夺了荆州后,又阻大帝与都督的夺益州之路。关羽与曹仁相持之前,大帝派人去和关羽求亲,“羽辱骂其使”。更之前的还有大帝与大耳贼之间的三郡争夺战。种种迹象都表明了刘备集团上到主公刘备,下到封疆大吏关羽,根本没有联盟意识。又荆州控制了东吴的上游,对大帝构成威胁,刘备又是这种翻脸不认人的人,大帝取荆州有理有气有节。


    IP属地:上海2楼2012-03-21 21:10
    收起回复
      3.逍遥津之战
      此战一直作为耻笑大帝军事能力的例子,甚至有人为大帝取名“孙十万”。
      我想说的是,张辽一持勇匹夫带队冲击大帝中军,大帝作为三军之首,他的命远远比张辽的命金贵。张辽战死,曹操最多为他风光大葬,追封虚名,但是大帝就不一样了,江东至尊如果不幸遇难,则东吴难保,社稷崩坏,百姓流离失所,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所以,大帝选择撤退是对三军和百姓负责。至于说撤退变成小溃败,只能说是匹夫张运气好。


      IP属地:上海3楼2012-03-21 21:18
      收起回复
        4.二宫并阙
        二宫并阙对东吴造成的影响之大,的确算得上是吴国第一事件,有人借此抨击大帝老糊涂。
        但是大帝在二宫并阙中对士族的清理不是没来由的,就在不久前魏国爆发了著名的高平陵政变,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彻底颠覆了曹魏皇室的统治,曹爽被族诛,士族正式开始掌握魏国的命脉。这对年迈的大帝造成的打击是多么的大啊,所以大帝才决定为自己的子孙铺路,在死前处理江东士族,防止他们照葫芦画瓢。
        


        IP属地:上海4楼2012-03-21 21:26
        收起回复
          5.向曹丕称臣
          这件事一直被魏迷拿来说事,还煞有其事的称大帝是“大魏吴王”。
          依我看来,大帝对曹丕关系上的处理拿捏的恰到好处。大帝将关羽枭首后就一直积极备战,准备迎接刘备的报复。但是若刘备与曹丕一起来犯,则东吴说不定就会玉碎。于是大帝十分漂亮的玩了一手外交牌,与刘备决一死战分出胜负前先稳住曹丕。曹丕刚上位,急需彰显他的武功,称臣使得曹丕的自信心极度膨胀,甚至在关键时刻只是向大帝索要质子,而没有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这让大帝取得了一个时间差,在击溃刘备的蜀军后,又从容不迫的击退了来犯的魏军。


          IP属地:上海5楼2012-03-21 21:35
          收起回复
            不错啊,是孙休童鞋原创吗


            6楼2012-03-21 21:47
            回复
              不足的地方请指正


              IP属地:上海7楼2012-03-21 21:49
              收起回复
                先加个精


                8楼2012-03-21 22:08
                回复



                  IP属地:上海9楼2012-03-21 22:09
                  回复
                    第一条指正一点,不能说孙权对攻城略地不感兴趣,在孙策去世,孙权即位后也是做到了开疆拓土的,曹操统一北方大局已定,孙权在争夺荆州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从三征黄祖,到跟刘备的借还之争就能看出来。而且赤壁之战后十年间三征合肥,虽然没成功,但也显示了他开拓的野心。而且也夺取过曹魏的一些边缘城镇,加上对交州的开拓,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功绩了。


                    10楼2012-03-21 22:16
                    回复
                      恩!
                      但是江东士族对攻城略地不感兴趣。
                      大帝对北伐是很在意的,从分封公孙渊可以看出大帝希望得到战马,进而北伐。


                      IP属地:上海11楼2012-03-21 22:20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12楼2012-03-21 22:24
                        回复
                          唉,逍遥津蛋疼的不是败北,纠结的是连辞海对张辽的注解都有“八百破十万”


                          13楼2012-03-21 22:30
                          收起回复
                            说二谋不思进取也太扯了,他也算一热血少年吧,对合肥的热情……还有对夷洲的开发,虽然是失败告终,但应该也能证明他开拓疆土的思想。关于收成的问题跟鲁肃的策略也有关系吧?表示最讨厌有人用背弃盟友的说法黑东吴,都多大的人了居然还纠结这种问题。不是利益谁去结盟。.二宫并阙问题我还之停留在表面上,还是去翻翻书好了。关于逍遥津,也不能单凭运气吧。二谋的指挥应该确实不是很出色,这一点也可以从他发动的几次战役看出,所以不是很同意。曹丕……@秋木染
                            


                            IP属地:浙江14楼2012-03-21 22:37
                            回复
                              孙权在攻合肥犯的错误主要就在于他把自己放在容易受攻击的位置上,在撤兵的时候也是一样,一下子就被张辽看出他人在哪,结果张辽一出城就冲着他去,那些将士都没集结完,还要忙着去保护他,一下子就乱套了。在第一次攻合肥的时候还差点自己一个人带人马去冲锋,幸好被张纮拉住了,到底是年少轻狂啊


                              15楼2012-03-21 2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