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河小小吧 关注:26贴子:2,651

【依然如故】个性⑩足——大丈夫日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7-19 13:07回复

    


    2楼2012-07-19 13:09
    回复



      IP属地:重庆4楼2012-07-19 20:57
      收起回复
        诗人

        


        5楼2012-07-27 19:47
        回复

          


          7楼2012-07-28 18:56
          回复
            十年前,我和朋友一起背包走遍了四川盆地。我们只是走之前看了看地图,在一些我们认为合适的地方画上圈,那是准备要逗留的地方,就上路了。后来事情的进展竟然一如我们所事先计划的,每个画了圈的地方我们都住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走走、停停、笑笑、闹闹。事情就这么简单。
            说这件事简单,是说我们说要走就抬腿走了,就像是去趟动物园那么简单。我不用考虑家里怎么安排,不用考虑工作怎么安排,也不用考虑这趟旅行要花多少钱,因为这趟旅行特别省钱,连方便面都是自带的。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弄出这一个月的假期来,其实这件事也很简单,拜托了几个同学替我点到,校医务室骗了张病假条(万不得已的时候用),这样就谁也拦不住我去了。
            现在回想起那趟旅行,满脑子都是金秋十月四川盆地的灿烂景象。我们行进在丰收的田野间,脑子里只有一个单纯的念头,找片开得最旺的油菜花合影,再不想其他的事。真有点隔世之感,因为这样的日子大概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天我要想再做这种事情,仿佛是天方夜谭了。首先家里有了拖累,孩子当然是最大的牵挂;最大的掣肘是,怎么能有一个月的无牵无挂呢?那时候好像整天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就是一个月什么都不干,也看不出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哪像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每一天都是有目的的,都被周密安排好,每天像是有操不完的心,你从东城奔波到西城,去赶场,从西城又奔波到东城,去应付,好像这许多事没有你就真的不行了?或者反过来说,没有那么多事你就不行了?我们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们每天有打不完的电话,做不完的例行与不例行的公事,今天比从前忙多了。
            我知道,时间不可倒流,日子不可逆转,现在让我过从前的日子我肯定接受不了。但是我真想还有那种——无牵无挂的日子。


            8楼2012-07-28 18:57
            回复

              


              9楼2012-07-28 19:00
              回复
                二手曲
                读书有“三上”,也就是:马上、枕上和厕上。听音乐也有三个非常的地点:床上、车上和商店餐馆里。若有若无而又挥之不去,漫不经心而又心有所系,恐怕更能听出味道,都能归入背景音乐一类。
                我读大学那会儿,校园大广播喇叭里放得比较多的是张蔷的歌曲,那声音现在听起来“油腻得像奶油蛋糕”,但是记得当时年纪小,记得当时胃口好,张蔷的歌带给我们无限甜蜜蜜的感觉,特别是吃饭时听,简直等于蜜糖拌饭。而早晨在床上刚睁开眼,往往又会听到王杰的“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于是大家在凄厉的歌声中叹一口气,起床拎着饭缸去打稀饭……如今我就住在一所大学附近,该校仍然和其他所有高校一样,爱放背景音乐。不仅声音太吵,而且那些过于挑逗的歌词和过于抽搐的节奏,对于我这个中年人的身心健康不是太有利。但是考虑到大学生们的文娱生活实在太贫乏,我也就原谅他们了。况且,前两年闹“非典”,该校猛放阿杜的《坚持到底》,也让我好好喝了一回心灵鸡汤。所以说,背景音乐一定要用对场合。
                据说北京收垃圾的车子放得全是《十五的月亮》,就不太切题,难道是“十五的月亮,照在胡同,照在垃圾箱”,难道是“卖废品换来的钱,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还有,我们开大小会议时,好像总是只有一首曲子,即《运动员进行曲》。有时参加会议的都是有身份的学究,准备平心静气地多讨论些问题,开场时给这《运动员进行曲》一鼓动,心里面忍不住要往起跑线上冲,不免有失体统。
                我和我老婆常逛大商场,晚上8点半钟之后,该商场准会播放肯尼·金的《回家》,音乐悲凉,而站了一天的营业员小姐的脸色似乎更悲凉,像是在提醒我们:“不早啦,快回去洗洗睡吧。”我俩哪还有什么购物欲望,赶紧捂住钱包,乘着音乐的翅膀回家啦。
                台湾诗人余光中把这种被动听的背景音乐称为“二手曲“,仿佛被动吸的“二手烟”那么可恶。余光中先生还举了学者夏志清的例子:一次夏志清和某作家在列车上谈天,嫌音乐扰人,请列车员小姐调低,小姐未加理会。夏志清受不了,就地朝她一跪,再度恳求。音乐终于调低,两位作家欣然重拾话题,但是不久嘈杂的音乐声再起,夏志清对同伴说:“这次轮到你去跪了……”
                  余光中先生和夏志清都没怎么坐过内地的火车和公交车,否则他们就会觉得闻某些车内的气味还不如用二手曲来吵吵耳朵。


                10楼2012-07-28 19:05
                回复

                  


                  11楼2012-07-28 19:11
                  回复

                    


                    13楼2012-07-28 19:12
                    回复

                      


                      14楼2012-07-28 19:13
                      回复
                        飞来飞去的女人
                        燕子是我认识的一女人。我认识她时她还是个学生,但是我能从她口中听到一般学生说不出的颇有见识的话题,她提起英国,法国,瑞士,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如数家珍,一边说一边用手大幅度地划过空气,好象在挥舞着一面欧共体的旗帜。那时她常常混迹于留学生中间,我在语言学院看见她的次数胜过在她就读的学校,她热心地教留学生们汉语,把粉色的舌头吐出来,咻咻地呼着气,告诉留学生们(均为男性)汉语发音和舌头的密切关系。可以想见她的舌头是怎么跟男留学生们的舌头搅在一处的。她不仅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渊博的汉语知识,鉴于她的专业是世界语言——英语,她也虚心求教,吸收兼具各国特色的英语发音,力图使自己的发音不那么中国味。她还深入浅出了学习了不少粗俗的俚语,用娇嗔的口吻说出来,以达到和男留学生们打成一片的目的。
                        燕子大学毕业后的行踪一度是个迷。后来据一些时常流窜于北京各个饭店酒吧西餐厅音乐厅画廊古玩市场的人说,有时会在云鬓香车的群体中惊鸿一瞥燕子的倩影。燕子今非昔比,不再秉承留学生们休闲嬉皮的服装风格而是向雍容贵妇型迈进了:她的头发高高地挽成一个髻,露出凝脂一般的脖子和钻石项圈,貂皮大衣遮过麂皮靴子,据推测里面是一条范思哲弹力超短裙和一条CK内裤。曾有她的大学同学自以为和她很熟上去打声招呼,但一律被毫不留情地羞臊回来,因为小
                        R声称非常讨厌男人(中国男人)轻浮,见姑娘就上去搭话,而她对于其它的女人——一向都是轻蔑的。
                          两年前北京的外国人好象退潮一样呼啦走了一批,据说她也被大西洋的海水带走了。
                          燕子
                        毕竟与众不同,让人牵肠挂肚。对于她的去向众说纷纭。象她这样不凡的女人自然不会出去吃苦——留学打工上班养家。关于她的故事可以讲上一千零一夜:有人说她接受了某年逾花甲的阿拉伯王子的价值连城的大钻戒,去天方夜谈的国家充当后宫佳丽去了;有人说她粘上了美国的某个“大王”——“石油大王”或者“钢铁大王”或者“传媒大王”,有望成为富可敌国的女继承人并夸海口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献几千万美金;有人说某个非洲部落的一手遮天的酋长摄取了她的芳心,平日她英姿飒爽地驰骋在非洲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周末则到欧洲参加王室举行的派对;有人说南亚的某个贪污国家巨款的政治家对她一见倾心,在法庭上又臭又硬象茅坑里的石头的政治家在枕边柔情蜜意,把瑞士银行的帐号和密码一并向她娓娓道来;有人说……总之,燕子是一个我们生活之外的女人。她从一个人身边飞到另一个人身边,她的故事遍及世界各地。
                        燕子的事情之所以要由我来写是因为上天赋予了我这个使命,让我在天涯海角遇到她。其时燕子在委内瑞拉某中国城某超市当收银员,她干起活来心不在焉魂不守舍多算了我钱,待我正要和她理论时,她惊恐的眼光中闪烁出熟悉的倔强的内容,我没说什么她先辩解起来。燕子
                        说,我来这儿散心的,闷得无聊才来体验生活。明天的机票,头等舱,去英国。心早就飞过去了。谁稀罕这个工作?!姿态比较卡特琳娜女皇更不可一世。说完,她不顾我呆若木鸡跨过一摊污水甩手而去。三十多岁的燕子的身影依然迷人,穿着隆重的套装,好象在高尚写字楼上班的温文淑女。天知道,明天她要飞到哪里去。


                        15楼2012-07-28 19:14
                        回复
                          戏说找老婆

                          


                          16楼2012-07-30 19:21
                          回复
                            在外国电影和小说里,看到很多这样的情节:陌生男女邂逅,随即燃烧,激情一发不可收拾。24小时之后,非要就近找个小教堂注册不可,然后随时可以追随爱人到天之涯海之角。最终当然是哪儿也没去成,他们一上路就开始吵架,直吵到分道扬镳。但是故事的开头还是令我羡慕不已。这不是爱情是什么,那样的盲目,那样的任性。他们可以不加思索,不瞻前顾后,来去自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索。
                              这在我们这儿大概是不行的吧。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只有用欲火焚身可以解释。含蓄的国人喜欢影影绰绰、似是而非;喜欢细水常流、拉拉扯扯;喜欢剪不断理还乱。几千年来我们传颂的爱情故事无一不是哀怨动人、缠绵悱恻。青梅竹马们苦恋了十多年,还是成不了眷属。即使是一见钟情,比如元宵灯会庙会什么地方惊鸿一瞥之后,夜夜千回百转的怀想,最后可能还是春梦了无痕。
                              我想我还是很崇洋的,始终坚持婚姻必须趁热打铁,否则等待太久经历的太多,真到结婚那阵子,黄花菜都凉了。盲目任性一次又何妨,在那一霎那,爱如潮水汹涌而来,避之不及,不如愉快的沉没。可小六子不这么看,他觉得找老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昨天见到我,他这样跟我说:找老婆嘛,一定得选最有身份的,怎么也得美国正经学校硕士毕业;找就找最漂亮最有身段的,在学校就是校花,身高最少也得1米70,什么钢琴啊跳舞啊卡拉OK啊,一般人能会的全会,还特有脾气,动不动就象训三孙子一样训你一把;要找这么一个主,你得早上五点起来准备早餐,晚上还得早早回来做晚饭,做好饭就站在楼门口,扎着围裙,特恭敬那种,等她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都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 dea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有事没事的就出去玩,住总统套房,一年光住宾馆就几万美金,老婆这儿排场那儿应酬,一天24小时花钱,就一个字儿:贵,光香水就得花个万儿八千的,现在这行市,你不这么着被人瞧不起,周围的邻居不是泡影星就是钓歌星,你要是找一日本妞,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你说这样的老婆,一天你得花多少钱?我觉得怎么也得两千美金吧,两千美金?那是结婚十年以后,四千美金起,你还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单身汉的择偶心理,愿意一天掏两千美金供老婆的主,根本不在乎再掏两千,什么叫犯贱你知道吗?就是找老婆的时候都找最难养的,不找最好养的。
                            


                            17楼2012-07-30 19:22
                            回复

                              


                              18楼2012-08-03 14: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