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吧 关注:58,528贴子:262,833
  • 3回复贴,共1

母亲为达儿子生前心愿在内蒙古沙漠种1万亩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记者:你为什么想恢复这野山杏呢?
  易解放:这里本来就是野山杏的原生态的基地。
  记者:是吗?那本来它适合在这儿生长,它为什么没长成呢?
  易解放:所以生物的灭亡要逆转,基本上不可能。
  记者:就是本来这个地方野山杏特别多。
  易解放:野山杏特别多,我的最初的梦想是想把这里恢复成一万亩野山杏林,那多漂亮。结果两三年试下来没几棵活,所以只能放弃,只能种杨树。
  解说:2004年,参与第一批植树的志愿者都是当地的老百姓和学生。种下的树苗能不能活?能活多少?这是易解放一直提心吊胆的事情。
  易解放:当时300多个人吧,就有几十辆马车,用这个大水罐去把水抽上来,然后一棵棵浇,第一次在这么不长草的地方,这个荒凉的地方种第一棵树,凭良心说我自己没有相信过自己会种活的,是不是能种活,我只不过是硬撑去种,希望能够,我儿子的在天之灵能够帮我一把,我是祈祷这一方面,对吧。
  记者:什么时候长到什么程度,你就可以确认这棵树活下来了?
  易解放:如果它成活的话呢,这个一粒粒的芽会冒出叶子来,这就活了。
  记者:长出叶子来,那隔多长时间?
  易解放:大概是有一个多月吧。
  记者:那什么时候您确认这棵树算是立住了?算踏实了。
  易解放:真正到放心了就是到3年以后。
  记者:3年以后才放心。
  易解放:才放心。
  记者:这可能比较典型的当初你们来的时候的样子。
  易解放:对,就是我们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记者:等于是个通道,这条道故意不留下植物。
  易解放:这条道故意留着走路的本来这一片都是连的,都连着。



1楼2012-11-03 20:07回复
      记者:能看到你们当时创业之初的样子,当时那个环境。
      易解放:就是这样的。
      记者:易大姐,这就2004年种的第一批林子?
      易解放:对。
      记者:现在这么高了,现在得有三人高了吧?
      易解放:有,10米左右。
      记者:当时这个一下子就种了这么一片吗?还是说慢慢地才把这一片给种下来了?
      易解放:第一年种1万棵嘛,1万棵相当于100亩,这里要过去才有100亩。
      记者:你看那个易大姐,两边树都长得这个眼睛,我们小时候老说,杨树上长眼睛。
      易解放:这其实就是那个剪枝的痕迹,就是把枝条剪掉以后,就会留下眼睛。
      记者:那每年剪枝谁来剪呢?
      易解放:那个分给这里的老百姓了,他们都会来剪。
      记者:那你要说这样的话,剪枝可剪了不少。
      易解放:剪了不少。
      记者:从下到上,一直这样上去。
      易解放:他们还带扶梯来,上面还爬上去了。
      记者:你看这些,这些眼睛看着都特别漂亮,全都大眼睛。
      易解放:是。像这种的话,这还不算粗的呢,里面还有粗的,你看已经握不住了吧?
      记者:就握不住了。
      易解放:已经有个净50公分,还有几棵粗的。
      记者:两只手已经握不住了。
    


    2楼2012-11-03 20:07
    回复
        易解放:握不住了,所以那个看到它长得粗粗的就比较欣慰吧。
        记者:你看我们这回是一大帮人过来,跟您一起来看这个林子,您有没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过来,悄悄来看这个林子的时候?
        易解放:如果有机会在这里静静地看看也好。
        解说:2004年第一批种下的树已经成林,此时易解放的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沙漠中种树有意想不到的艰难。最初几年种树花的钱主要是儿子的生命保险金、赔偿金和自己在日本多年打拼挣来的钱,而往后要完成十年的植树计划还缺大量的资金。
        记者:这几年当中哪一年让您觉得是碰到困难最大的一年呢?
        易解放:第一二三年。2006年以后我就怀疑了,对自己到底还要不要干下去这个项目。
        记者:什么事让您产生怀疑的本来那么大的一个动力一定要做下去的?
        易解放:因为好像来自社会上的支持也不多,1万亩地每一亩100110万棵计算的话,大概是100110万棵,然后要求资金是当时算是200多万吧,真的要筹钱真的很难很难。一年下来总共是十多万、二十万不到,这些费用这都是我一个人口袋里掏的。当时的时候孩子的生命保险金、赔偿金基本上已经用完了,我把孩子就是他去世前打工的这5(日元)多在他皮夹里面这几年都没动过的,我都给他拿出来了。
        记者:你给动了?
        易解放:动了。然后把人家给我的包括香火就是给他祭奠的香火钱,我又拿出来了,我拿出来,我也流着眼泪,对我儿子说,你既然有这个愿望,妈妈总想给你实现,现在像这些钱吧放在皮夹这里也不发生作用,妈妈就拿出来,还是去植树了吧,就跟他祷告了一下,拿出来。这毕竟还是数量很小解决不了大问题,对吧?后来没办法了就是为了有一笔资金,周转方便一点儿,我就把上海的一套房子卖了,卖了以后又撑了好几年。
        解说:为了实现儿子的心愿,易解放倾其所有,从日本到上海她不断地四处奔走募捐,其中的艰难必须自己独自承受。
      


      3楼2012-11-03 20:07
      回复
          记者:清脆的感觉?
          易解放:清脆的,有一种香味。
          记者:声音有香味?
          易解放:有,我能体会得出它的香味,因为这个绿叶渗透出来,一种绿叶的香味在这个风里面荡漾着。
          解说:为了儿子的心愿,母亲在沙漠里种下了100多万棵树,慢慢长大的树木给生态带来哪些变化?成材的大树又会归属于谁?
          布和是库伦旗额勒顺镇达尔等嘎查的牧民,他见证了库伦旗几十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
          记者:您是就是从小就在本地长大的?
          布和(牧民):对。
          记者:那跟小时候比起来,这个周围的这个环境,生态什么的变化有没有?
          布和:那变化太大了。
          记者:那是怎么个变化法?
          布和:就是现在植树造林,那就都是绿海了现在,要是我小时候,一片一片的都是沙漠,除了甸子地都是沙漠,要是沙漠一飞,满天飞,连眼睛都睁不开,这么个情况。
          记者:当时就是村里边比如说那些大人什么的他们会有什么办法去改变它?或者做过什么样的努力吗?
          布和:自己想造林,没那个,就是说也没那个投入,就必须要有投入才行。
          记者:对,得花资金。
          布和:投入,买树苗,还得围栏,还得这个护理。
          解说:在沙地附近生活的农牧民由于受到生存环境的制约,生活资源匮乏,他们的生活水平多年来没有提高,在这个第一次就是种树的时候碰到那批志愿者。
          易解放:就是在当地的,老百姓和那些学生,我就觉得有一种震撼,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贫困的这个环境中间,这么干旱,到冬天零下30 40度,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一家的总收入年收入也就是2000元不到。
          记者:就有一种担心,比如说您的目的就是种树,种树能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改变吗?
          易解放:我想可以的,因为你想树没有,他们连捡个枝条都没有,要烧个枝条取暖都没有,我就算了一下,十户人家里面就只有一家能够有一点余钱,去买一点煤,其他还有两三家,就是靠着母亲的勤劳,烧牛粪、马粪,其他懒一点的,冬天就躲在这个破被窝里,就这么死撑。那么我想,如果我们把树种起来以后,至少在树长的过程中间,他还要每年要剪枝吧?剪下来的枝条一大堆足够他们烧一阶段了,帮他们至少解决了一个取暖的问题吧。
          布和:那时候特别不方便,上山捡牛粪,现在那些牛粪啥的都不烧了,都送地里。


        5楼2012-11-03 2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