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阁吧 关注:25贴子:357

【学习贴 一天内学会格律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怎么才能写好诗


1楼2012-12-29 21:41回复
    好诗应具备那些特征


    3楼2012-12-29 21:41
    回复
      1、诗情:诗中应有的情致情调。也就是主情。它可以表现为旷达,也可以描摹成悲情,但作者一定要感情真挚。俗语说:不能感动自己,何以感动他人。   2、诗意:诗中应表达的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也就是尚意。它的语言是优美的,它的层次是分明的,它的脉络是清晰的。他的意象是理性和有形的。   3、诗味:他首先又牵涉到诗情,情味一定要厚重,又要自然,更要巧妙地化有形为无形。它融情融物于一炉,使人看不到,摸不到,但细细品味却又能领悟得到。   4、诗趣:诗人以灵动的触笔,充满个性化的色彩来表现的一种审美情趣。来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5、诗旨:主题应鲜明,形象要生动,发言遣意必须迥异于常人,并蕴含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灵魂的震撼。   6、诗品:大凡好诗,必有风骨、格调和神韵。而俗诗几乎没有。好诗通常为人赏析,也常为诗家、诗评家品鉴。   7、诗风:同兼几种风格的诗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诗风反映的是作者的自身修养、精神面貌、处世态度以及孕含的人生哲理。大致可分为旷放、豪逸、幽愤、蕴籍、冲淡、清婉等等。也有的诗家诗风较平易,随机,不在此列。只要是见功力、见丰采、见骨概,都是佳章。


      4楼2012-12-29 21:42
      回复
        诗有哪几种修辞方法


        5楼2012-12-29 21:42
        回复
          一般来说,诗有赋、比、兴等修辞。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就是叙述陈说。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作引伸,就是借物或景以开头,也可用作结束。   初学诗者,苦于无人指点,又不能无师自通。我提两点经验之谈,一是仿作,仿作就是仿前人或时贤之作,套用其韵,摹其意,再营造新的意境,然后脱体。二是反作,也就是反古人或今人意作,反作就是内容和形式与原诗基本相同,而持的观点却截然相反。别出心裁,会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这些都是能迅速提高水平的良方。作诗大概不外乎为情造文或者为文造情两种,随兴抒怀,随怀造境,意笃情真,令人咀嚼仍觉口舌留香,方是真诗。凡谓杰构,必有佳句、警句。佳句风雅神秀,耐人寻味,警句寓意迥远,发人深省。若无佳、警句,虽文脉通畅,语法自然,亦空有躯壳,实无魂魄,终非大家之面目也。


          6楼2012-12-29 21:42
          回复
            诗有数忌,诗之忌讳简要几点


            7楼2012-12-29 21:42
            回复
              1、忌一派胡言,毫无事实根据,夸大其辞,狂吹乱赞。   2、忌拾人牙慧,前修时英,用心描摹,易成画虎类犬。   3、忌空洞无物,道理说了一大堆,仍不知所云何事何物。   4、忌人云亦云,他人所言,不加分析,毫无主见,一味附和。   6、忌文不对题,命题写此,着力却在写彼,条理和脉络异常混乱。   7、忌生拼硬凑,偶见他人佳作,手就痒痒强要和之。酝酿尚不成熟,匆匆急就,自我感觉都是在凑韵。   8、忌无病呻吟,生活优裕,偏好风雅,殊无半点诗兴,强作愁情。   9、忌格调低下,人格龌龊卑劣,语言粗俗,又好叫嚣,此种人,此等诗最不可恕。


              8楼2012-12-29 21:43
              回复
                初学基础知识


                9楼2012-12-29 21:43
                回复
                  诗:并不是深奥的不可探询,诗有法,而也无法。从无法到有法,是不知到知的过程。从有法到无法,是一个飞跃的过程。我们不管学什么,做什么,都知道要把根基打扎实,只有根基扎实了才可以变换。诗也如此,不管你写现代诗歌,还是写古典诗词,必须要了解他的产生和历代的演变。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源、始末的。诗歌并不例外。众所周知,诗是一种可以歌咏的韵文。诗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起源于劳动。它是为协调劳动节奏而产生的。最初的诗歌,是人类的集体口头创作。旧诗起初也是如此。   在文学史上,一般提到旧诗,都把它分为两种体裁,即"古体诗"和"近体诗"。这所谓古体诗和近体诗,并不完全是以时代而划分的,那只是一种体裁的叫法。大家不要在字义上引起误会。至于新诗,即白话文的自由诗,不在旧诗之列,也不要误会它是近体诗。   所谓近体诗(又称近体诗,那是古人的叫法),这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们由齐、梁时代的"新体诗"开始由不大讲究规律的诗格,转入极度讲究的了。诗人沈约在这一方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论,首先就奠定了律诗的基础。初时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人所创造的。   到了唐以后,诗形成特定的格律,一首诗的构成,韵脚,平仄,对仗等,这其中包括了音律,铿锵之音要顿挫有力,读之余味未了。到了近代,胡适提出了改革旧体诗,提倡新诗,而自己却时常写旧体诗,这说明了中国的诗歌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光辉夺目的,是抹杀不了的,中国人的思想如水一样,在创新的过程中,近代毛主席的诗歌可谓典范,但他也是在传统上(既格律不变)创新,就是现代人不要拿现代的事物和眼光看古人,也不要拿古人的东西和现代比较,惟有不变是诗之精华凝练,含蓄。如果今人写诗词,写风花雪夜我敢说没有人能超过唐宋,而如今我们不能被外来的所谓“快餐”文化所俘虏,要把国学发扬广大,必须在传统上创新,写一些现代东西,(但诗之有型,我们不能抛弃格律,不然就不论不类了)。


                  10楼2012-12-29 21:43
                  回复
                    十一)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例如:   读音为e,语音为ai的:色册摘宅翟窄择塞。­   读音为o,语音为ai的:白柏伯麦陌脉。   读音为o,语音为ao的:薄剥摸。   读音为uo,语音为ou:肉粥轴舳妯熟。   读音为u,语音为iu:六陆衄。   读音为ue,语音为ao:药疟钥嚼脚角削学。   根据上面的分析,大部分的入声字,都可从国语的读音来加以辨识,能如此,则对于诗的格律,自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难了。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从发音上去区别,例如:阁发音短促,舌头中间部分上抵舌尖下卷。还有就是入声字感觉发音需要舌头用力,这是我常用的分辨。具体大家自己摸索。


                    14楼2012-12-29 21:44
                    回复
                      诗的种类


                      15楼2012-12-29 21:45
                      回复
                        九中常见对仗


                        17楼2012-12-29 21:45
                        回复
                          、工对:同一类门词语相互对偶叫工对。古汉语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便是工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有些虽不是同小类但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花鸟、诗酒等也算工对。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和云既是名词,有是天文类词。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和夜是名词中的时令词对时令词。   2、邻对:邻近事类词语相对叫邻对。大约可分二十类:时令与天文;天文与地理;地理与宫室;宫室与器物;器物与衣饰;器物与文具;衣饰与饮食;文具与文学;草木花果与鸟兽鱼虫;形体与人事;人伦与代名;疑问代词与“自”、“相”等字和副词;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人名与地名;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助词。   3、宽对:不能严格区分词语类别,只按词性相同的要求构成对仗叫宽对。半对半不对也属于宽对。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中“匈奴”与“魏绛”是名词相对;“犹”与“复”是副词相对;但“未灭”与“从戎”便不对了,这联就是半对半不对,属于宽对。如:元稹《早归》“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马、雨、水和花、露和衣。名词对名词,可称宽对。   4、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思,诗人用的是甲意,但同时借用它的乙意来与另一词对仗,这叫借对。如“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意,但诗人却借着“桃李”的“李”与“茅”字作对仗。有时候不是借意而是借音。如“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借“皇”为“黄”与“白”相对,这也是借对。“樽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借“柏”为“百”与“九”以数目词相对。还有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是平常的意思,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故借来对数目。还有一种借音,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沧为苍与蓝相对。   5、流水对:对仗的一联一般是平行的各有其独立性的两句。但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为两句说,每句都没有独立性,出句和对句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这种对仗叫流水对。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就是流水对。   6、反对:意义相反的字互为对仗叫反对。比如“有”与“无”;“多”与“少”。以反对为优,正对(意义相同或相近)为劣。   7、错综对:是指相互对应的两组词的位置转换交叉的一种对仗。如“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鸭”,“萤”与“鸭”,“火”与“暮”是交叉的一种对仗。这种情况只是偶然使用。   8、扇面对:扇面对就是隔句对。如“①飘渺巫山女,②归来七八年;③殷勤湘水曲,④留在十三弦”,不是一般的①句与②句对仗、③句与④句对仗,而是①句与③句对仗、②句与④句对仗。   9、叠字对:在出句某一位置用了重叠字,在对句的响应位置也用重叠字。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树树”与“山山”即是。   技巧   绝句律诗都采用,起承转合,一首诗,在确定了主题(立意)并且选择好题材后,就要考虑如何组织安排这些题材来更好地表现主题。一般要求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把题材主次分明,有起有结地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成一首完整的诗篇。   古人论诗的章法,多主起、承、转、合。起是发端。承是承接。转是转换。合是结束。一章之内,起结转换皆应随意而发展,不可离题过远以致脱节。切记不可脱离主题。起句一般点题为主,有明起、暗起、陪起和反起四种。可根据自己的构思和题目来写,切不可死套,承:接上句的起句。要衔接的上可铺述,一般绝句的内容大都是即景抒情,故起承二句多为写景或叙事。转句:就是承笔之意转入正题之意,也可从正题上转入意境,情景上,转句非常重要起承可直白,但转和结句(合句)一定要好好把握去写。打个比方,像你心爱的人表白,你怎得斟酌怎么去表白用什么样的语言打动她吧,诗也一样,多推敲,多修改。


                          18楼2012-12-29 21:46
                          回复
                            初学要旨


                            19楼2012-12-29 21:46
                            回复
                              一、贵有新意。二、律绝之诗切忌意杂。三、辞意最忌相碍与犯复   大家别老模仿前人写的,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悟!不然,你写的东西,大家都不知道是在看前人的作品还是在看你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诗和琴棋书画秘不可分,琴:音乐也,棋:围棋布局,书:书法。画:形神,诗留余味,画留白,诗也一样。又像写散文,形散而神不能散,形我们可以理解为形状,比喻,修饰。神:意也~形也~精髓也所以建议大家多看别人或者古人写的资料,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20楼2012-12-29 2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