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之神吧 关注:52贴子:619
  • 4回复贴,共1

姚明:教育体育若继续分离 难有下一位NBA中国球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从在政协提案中提出“要让体育回归校园”后,半年过去,姚明直言:“批复尚未拿到。”但他说自己有耐心,“改革都有过程,如果是突变,反而叫人不安。”大姚希望,能在未来四五年里看到“渐进式的变化”。
  刚在上海交通大学落幕的2013年全国学校篮球教练员高级培训班,应该就是姚明所说的“渐进式变化”。这是在中美人文交流机制下开展的中美高校体育合作项目之一,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美国帕克十二联盟鼎力支持。昨天的结业典礼上,来捧场的姚明再次呼吁:“体育与教育如果长期处于分离状态,我们将很难看到下一位NBA中国明星。”
  中国校园篮球最缺团队
  过去一周,来自美国帕克十二联盟的三名教练,为中国校园篮球现场问诊。该联盟是由美国西部12所大学组成的体育联盟,此次来沪的罗宾逊教练就是帕克联盟中的俄勒冈州立大学男篮主帅,该校曾为NBA输送近30名球员,其中有球迷耳熟能详的加里·佩顿。面对业界佼佼者,中国学校教练们希望能汲取先进的篮球执教理念。但经授课的三名美国高校教练“把脉”,中国篮球差距最大的未必是理念,而是团队。
  从狭义来讲,这种团队体现在基层教练数量上。“在美国,一般高中篮球教练每队有三到五人。大学教练更多,几乎每三名球员就能配备一名教练。”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男篮教练德克尔打个比方,“就像幼儿园老师看孩子,一个人照看15个孩子,与三个人照看的效果肯定不同。教练越多、划分越细,每位球员就越容易得到个性化的培养。”正是由于教练资源充沛,在美国每个社区都有篮球队,每个星期都有社区比赛,“只要会走路,一两岁的孩子就已在社区里接触篮球。等到七八岁,每个社区都有适合不同年龄的篮球培训和比赛。”德克尔说,是团队的力量让美国校园篮球生机勃勃。
  罗宾逊教练则从广义上阐明团队的重要。“每支球队主教练与助教间的通力协作固然重要,各种队际间的交流同样不容忽视。”罗宾逊以俄勒冈州为例,每个社区、每座城市都会定期举办各级教练交流,尤其是每年9、10月开学初的时候,各地方教练聚到一起,既探讨新规则与新技术,也交流各队里教学中的困惑、孩子们的进展。“以团队智慧解决个体难题,这对教练本身也是执教经验的叠加。”罗宾逊说,但在中国,培训班这一周就能以小见大,“每个教练都是孤立的。”
  体育理念折射社会态度
  拥有中美两段运动经历,姚明更是深有感触:“所谓理念,有时候并不局限于球场上,而是一种体育观的体现,是整个社会怎样面对体育的态度。”
  “在美国,体育教练绝对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德克尔说,这不仅是深厚的篮球底蕴所决定的,更是因为美国的学校教练既执行传授专项体育技能的职责,还要担当老师的角色,“在学校里,孩子们既是球员也是学生,教练的责任就是通过体育平台教会他们团队合作、面对挫折、努力争胜,让孩子们成为更好、更完善的社会人。”
  正因为这潜移默化的影响,近20年来美国青年的人生规划悄然改变。“20年前,年轻人的首选是上大学,其次才可能是进入NBA或其他职业体育联盟。”美国篮球教练员协会理事肯特非常有把握,“现在的情形是,当一名NBA球员已成为很多美国学生的头号愿望。”学生们的体育热情空前高涨,以至于美国高校联盟NCAA不得不做出规定,只有平均绩点达到2.0以上的学生才能进入各体育项目校队。换言之,成绩不过关,休想玩体育。
  但在中国,情况正相反。“可能是天气或者假期的原因,我们在这里一周,很少见到学生自发进行体育活动。”肯特说,他会认真考虑,继教练员培训之后,中美学生间也可进一步交流,尤其是请中国学生去美国感受下校园里的体育氛围。而在姚明看来,中国校园与体育脱节的现实,终将辐射到更高竞技水准的层面。过去十年,从王治郅、姚明到易建联、孙悦,NBA的中国明星有了些“兄弟连”的意味。而这十年间,中国篮球无论是从视野还是经验都有了质的飞跃,照理说,下一位NBA中国明星应当不会遥远。
  但大姚却摇摇头,“任何事物的发展若是哑铃型的,必然不是健康的。对中国篮球来说,我们见识到很高的水平,也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但中间这段我们从来没有建设好。”姚明指的“中间段”便是青少年篮球,“在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分离的前提下,再出一位NBA中国明星,很难。”


IP属地:上海1楼2013-08-08 12:10回复
    很喜欢打篮球的哥哥。


    2楼2013-08-08 17:30
    回复



      IP属地:上海3楼2013-08-09 13:09
      回复
        从狭义来讲,这种团队体现在基层教练数量上。“在美国,一般高中篮球教练每队有三到五人。大学教练更多,几乎每三名球员就能配备一名教练。”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男篮教练德克尔打个比方,“就像幼儿园老师看孩子,一个人照看15个孩子,与三个人照看的效果肯定不同。教练越多、划分越细,每位球员就越容易得到个性化的培养。”正是由于教练资源充沛,在美国每个社区都有篮球队,每个星期都有社区比赛,“只要会走路,一两岁的孩子就已在社区里接触篮球。等到七八岁,每个社区都有适合不同年龄的篮球培训和比赛。”德克尔说,是团队的力量让美国校园篮球生机勃勃。
          罗宾逊教练则从广义上阐明团队的重要。“每支球队主教练与助教间的通力协作固然重要,各种队际间的交流同样不容忽视。”罗宾逊以俄勒冈州为例,每个社区、每座城市都会定期举办各级教练交流,尤其是每年9、10月开学初的时候,各地方教练聚到一起,既探讨新规则与新技术,也交流各队里教学中的困惑、孩子们的进展。“以团队智慧解决个体难题,这对教练本身也是执教经验的叠加。”罗宾逊说,但在中国,培训班这一周就能以小见大,“每个教练都是孤立的。”


        IP属地:上海4楼2013-08-09 1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