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ee吧 关注:25贴子:1,657
  • 1回复贴,共1

【转载】如何洞察消费者内心的真实需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见于KO文案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01-12 21:14回复
      4 、洞察消费者内心的需求——多问几个“为什么”?
      无论做任何形式的调研,结果都不能保证完全的周密性和可靠性。对消费者的信息反馈也不能一叶障目,应去不断挖掘消费者内心真正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20 世纪 70 年代百事可乐针对可乐行业霸主可口可乐发起了一次颇具杀伤力的策划——“口味大挑战”。百事可乐请参与者品尝各种没有品牌标志的饮料,然后要他们说出哪一种口感更好,在参加品尝者中, 2/3 挑选了百事可乐,百事可乐以事实赢得了成功,这次口味实验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成为百事可乐攻击可口可乐最尖刻的口实。然而 30 年过去了,两种可乐的口味都没什么变化,但可口可乐还是拥有最多不离不弃的品牌忠诚者。难道消费者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或是那次可乐口味实验有什么内幕问题,种种疑惑使人们不断探究其背后的真正原因!
      2003 年,美国贝勒医学院神经学教授们又做了一次口味实验。这次他们采用了最先进的核磁共振造影仪( MRI )来监测记录受试者品尝无记名可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时大脑的活动状况。
      结果显示百事可乐倾向使大脑的腹侧核产生更强烈的反应,而这个区域是大脑产生强化奖赏情感的区域。在实验初期,选择百事的受试者喝百事时,其腹侧核的活跃程度是可口可乐支持者们喝可口可乐时的 5 倍。
      接下来,实验组织人员又开始测量可乐的品牌形象影响力。这一回,受试者被告实验样本是可口可乐。
      形势随即扭转了,几乎所有的受试者都表示他们更喜欢可口可乐。非但如此,连他们的大脑活动也呈现出不一样的情形,他们的大脑中区前额叶皮层也有活动。而这个区域正掌握着大脑里高水平的认知能力。百事却未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当被告知品尝样本为百事可乐时,说更喜欢百事的受试者相对要少得多。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拜 MRI 所赐,品牌的竞争力得以被最直接的测量。
      相隔 30 年的两次实验都证明,相比之下,可口可乐并不见得更好喝,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口味并不代表一切,在人脑这样一个精确的神经认知系统中,特殊的品牌力量操控了人的味蕾。
    在消费者内心意识中,对品牌的情感偏好决定了其最后的选择。产品的好坏并不能最终决定什么,消费者内心的真实需求往往决定最终的选择。
      5 、建立微弱信息搜集机制
      微弱信息搜集机制,有利于我们从不同途径更细致的了解消费者。
      大多数企业对微弱市场信号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收集机制,随着竞争的多元化、同质化加剧,企业明显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各企业对目标消费者的聚焦呈现重叠化。而在信息流通日益透明化的今天,消费者心理构建的防范意识更强了,欲得到真实的讯息也比以往更难了,所以众家企业决胜的终端就是在一些细微领域的竞争。
      常见的信息搜集途径:
      1 )从公司内部人员进行搜集,有时内部员工也是消费者,所得到的信息反馈同样能接近真实的状况;
     2 )从竞争对手的资料进行搜集,竞争对手也是在有针对性的了解目标消费者,这样能使我们更加全面的收获一些没有意识到的重要资讯;
     3 )从出版的资料与公共文献中搜集信息,以往的资料同样对现在、未来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社会的发展同样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当时会有那样的行为,继而解释人们内心的心理变化。
      6 、评察调查问卷

      调研中,人为主观所设计的问卷选择项有时候并不能客观的代表消费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想法,有时就连消费者自己都无法表述内心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要有洞察力去分析、挖掘、找出并引导消费者隐藏在心中未被唤醒或连他本人都还未意识到的真实需求,这必然要求策划人员要比消费者自己还要了解消费者。
      市场调查是以何种面目与消费者“亲密接触”,为什么市场调查这么令人不可信!
      请看一个调查问卷:
     1 、请问您的月收入是多少?
    A 1000 元以下 B 2000 元 C 3000 元 D 4000 元 E 5000 元以上
     2 、请问您会选择 1000 元以上或更高档的内衣吗?(开放题)
     3 、如果商场出现同档次的服装,更便宜您会买吗?(开放题)。
     消费者的思考过程及其回答大概为:
     1 、不想让你认为我穷,偏选个高收入, E 5000 元以上,实际为 2000 元;
     2 、身材走样了,不多花钱买点优质剪裁、修身的好衣服遮挡身材的缺陷,免得我那个男朋友又说我水桶腰什么的!这怎么能写上啊 ? “ 有品位 ” 。
     3 、哼!还嫌我没钱,就算买也不买你的,“不买”。
      调查最终答案: 1 、 E 5000 元 2 、 有品位 3 、不买。
      可能你会觉得都是消费者伪心的假话和不真实的答案,最终费时费力得到的却是对企业一无是处的废纸一筐。
      有时不能完全责怪消费者不诚实的回答,调查公司在设计问卷中应先检视一下,是不是把自己主观的思想强加给消费者,在有限的问卷选项中能否触及到消费者的内心深处。自我设问式的问卷无形中隐蔽了消费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如果调查人员能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许所得到的答案会和消费者相契合、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们在做市场调查研究时,应避免调研员以自己主观的思想去强加给消费者,问卷的设计也应考虑被调查者在回答时可能会遇到的非理性(会揭开消费者不愿说的真实想法——产生尴尬、不好意思、隐私)回答的问题,问卷设计中应尽量做到换位思考,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设计问题、开放题也应灵活掌控。
      所以不要和消费者内心对着干。在市场调查中不要低估消费者的智商,也应避免受到消费者表面所反馈信息的误导,对其判断需要营销人员具有洞察的先机。
      如何洞察消费者内心深层次的需求,是企业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的重中之重的基础环节,也是品牌建设中与消费者重要沟通的第一步!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01-12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