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22,427贴子:1,662,858
  • 20回复贴,共1

小小对比一下几件怪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乐毅伐齐,齐几近灭国,只剩俩城孤守,燕三年不下,后田单一举复国,齐人之力。吴师入郢,有如近代日本入侵蛇吞象,在速战战略受挫后,在人民战争中慢慢走向失败。沛公入关,约法三章,还军灞上,数月后霸王至,秦竟灭。


IP属地:江苏1楼2014-03-09 11:17回复
    对比三件事的前后,不难看出一个有趣的事情。
    五国伐齐前是牛逼烘烘的齐闵王,他从他爷爷老子那里得到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遗产,然而穷兵黩武,最终导致齐从”蓄积散”到“民憔悴,士罢弊”到“民力竭”,华丽扩张战绩的外表下掩盖不了国力衰微民冤沸腾的事实。无独有偶,从楚平王开始,楚也开始了一个盛极而衰的局面,昭王时更是发生了吴师入郢的悲剧。然而,从这两国最终得以保全来看,并不是因为宗庙社稷之力,恰恰是因为礼乐教化下的民众。按常理,在春秋战国那个动乱年代,国君无道,国人当愤恨之,为何还会竭力死战,最终复国保全社稷?当然,某粉会说齐闵楚平已死,其时齐有良将楚有贤君,这是民众希望的开始,这是扯淡,下有对比。


    IP属地:江苏2楼2014-03-09 11:19
    回复
      沛公入关,所谓的贤君子婴依然跪伏而降。秦曾灭六国,关中之民本该为“天国上民”,岂能让六国亡国奴进来嚣张?齐孤城被围三年,楚国都沦陷,饱受苛政之民尚能奋起而保国,然秦?且楚齐之殇已成古鉴,秦人岂不知?昨日尚见秦粉论沛公入关不攻城,有说沛公乌合之众的,有说秦王可以谴所谓的“近卫军”死战,必然两败俱伤,却绝口不提秦人为何没能“共赴国难,死不休战”。国都未陷君王乞降,“亡国之奴”立于前而秦人王之,怪哉!


      IP属地:江苏4楼2014-03-09 11:20
      回复
        软骨头呀软骨头,啧啧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3-09 11:31
        回复
          秦国破了六大国国都,其国民都降而不争(赵例外,不过秦赵同源),软骨头啊软骨头,啧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3-09 14:32
          收起回复
            抵抗也要有组织滴,可以说秦人的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全完蛋了,都是一片散沙状态,所以无力抵抗。
            不过,我也很奇怪,秦始皇没按传统惯例对待六国贵族,子婴却指望六国贵族按惯例对待他?他那来的这种自信?是有人误导?还是……,我觉得子婴不具备政治家的素质,秦国亡是必然滴。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3-09 14:48
            回复
              而楚国齐国封君大量存在(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些人和他们的子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组织才能和活动能力。由他们来组织发展一场运动还是错错有余滴。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3-09 14:51
              收起回复
                其实我认为当时燕军绝对不可能吞并齐国全境,齐国五都,燕军最多只是占据其三,所谓的攻下70多个城邑,也说得是五分之三得土地而已,我貌似在哪儿看过说齐国当时起码应该有一百二十多城池,这个说法应该可信


                IP属地:河北9楼2014-03-09 14: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