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699,241贴子:9,558,076

(杂谈)我与中医的那些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久没有来中医吧了。突然心血来潮,发个帖子。水点经验。顺便说说我与中医的那些事。虽然说人微言轻。但我想中医吧除了神医,应该也有一些真心想走近中医的人。所以开个帖子,说来玩玩。之所以说是玩,很简单,正式的中医在贴吧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因为口水足以淹没一切。所以,只是借点地方,吐吐槽。毕竟做中医临床,还真不是人做的!字里行间,老朋友肯定知道我是谁的马甲!其实不是想用马甲,而是比较喜欢这个称号。庸医!看兴趣更贴。说的都是些实话,当然我的水平是很差的,所以很多观点或者说所有的观点,都是一家言,做不得真。权且当是故事来读最好。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9-01 17:05回复
    先介绍下自己!
    名小庸医!曾经有个大号叫伶仃孤冢
    年轻不董事得时候,也混迹过贴吧。跟很多大神都抬过杠。批过温病,摆过擂台。不过这些都消散了。此贴只是想写成杂文。
    出身:正宗学院派培养的
    临床:2年
    职业:中医科门诊医师(只开中药的那种)
    医院性质:民营 咱没文凭,也不是研究生,大医院进不去,有个诊所待,满足了。
    处方特点:纯伤寒派。
    说我是伤寒派,我以前挺自豪,现在挺惭愧。因为我是个糊涂医。也就是传说中的庸医。这个后期会讲。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9-01 17:12
    收起回复
      先传点证据。至少表明我2年的临床经验不是假的。不过为了避免贴吧朋友找我看病,是做了隐藏的。因为我属于怕患者的那种医生。见患者就想躲。所以大家不要跟问诊贴。虽然我理解生病不好受,病急乱投医,但我也帮不了你。所以一切问病的都请绕道。中医只是我的职业,咱下班了,就是文艺小网虫,救死扶伤,吧里很多大神求之不得,只有我是避之唯恐不及!这也算庸医品质之一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09-01 17:18
      收起回复
        差点曝光了!还好及时删除!真是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9-01 17:26
        回复
          重新上证据。小医院无中医。处方比较寒酸。贻笑大方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9-01 17:28
          收起回复
            先说说病人。我每个月,处方量撑死一百来张。这是中医现状。虽然很多三甲,中医科很火。据说广东省中医院一天中药饮片消耗是2吨,估计我这辈子都开不出这么多方剂!所以中医事业是繁荣的,也是有前途的!不过,要想进省中医,估计也得祖坟冒烟了。所以中医虽然繁荣,但和我们这种小中医无缘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09-01 17:33
            收起回复
              很多人都说中医的春天来了。其实,我不这么看。中医的春天在基础医院,广州这么多人口,这么多基层医院,他们的中医情况如何呢?这也说明,除了大医院,估计也没啥中医了!这算是春天还是冬天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09-01 17:36
              收起回复
                说到中医,就不能不谈一个问题。年龄!现在的中医,是老的老到不行,中青年迷惑到不行,年轻的差到不行。
                现在能出门诊的中医,30岁左右的应该比较少。如果是中医院,门诊也是很少的吧,个人猜测的、住院部也许有一些年轻的,但是可能几乎不开中药。在中国,除了医院有中医,民间也还有一部分中医,但是这些中医到底水平又怎么样?我也不敢评价,毕竟高手在民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那么除去民间中医,医院的中医水平到底怎么样呢?大医院我不敢讲,但是小医院的中医,估计都差不多,那就是混混日子罢了,说到治病,也许还差很远,偶尔能调理两个亚健康就不错了。
                而想当年,年轻中医是很流行的,可是到了这个年代,不老不称为中医,年轻中医似乎很难甚至几乎无法立足。
                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各种养生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这里面的从业人员又大多是年轻人。据说目前养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非常客观,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市场。
                这些养生市场或者机构,对医院绝对是致命的冲击,因为左右了人们的意识,所以现在很少有人相信中医能够治病,但是却又有人每天都在接受中医知识的影响,各种泡茶,各种养生。
                可以说,这些繁荣的中医景象,是医院中医生的悲哀!或许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中医的悲哀!因为中医本身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虽然也没有那么深奥。
                但是基本上,现在每个人的身边几乎都有一个养生专家,各种微博,qq都在教你如何养生保健。但是,很少有人相信中医还可以治病!


                11楼2014-09-01 21:35
                收起回复
                  在临床上,我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年龄的尴尬!
                  或许是病人看惯了胡子。所以一旦看到一个没有胡子的中医,总是充满了怀疑,这么年轻的中医,能治病?会开方?
                  我印象中有个阿姨,是让我一直忘不了的,因为她的取向好像与别人不同,哪个时候,我还是刚到医院,没有人气,更没啥患者。结果她说她有哮喘,晚上还有夜尿多。说让我看看!
                  我就说,我这么年轻,您敢信任我啊?她很淡然的笑了笑,说了一个很简单但是又似乎很有道理的逻辑:小伙子,我这病几十年了,老教授都被我看倒了几十个了。我现在啊,还不找老的看了,就找年轻的看,那些老医生的药,我都知道了,四平八稳的,没用。找个年轻的看看,年轻的有冲劲,或许还有点效果。
                  我也年轻气盛啊,当时就给她看了。开了个五苓散。三剂。三剂之后呢,确实有改善了,夜尿是少了,但是哮喘还是不行啊。后来就没看了,吃了药也没效果,看了也没用啊!
                  再后来,她的老公出院了,就没有联系了,也不知道她的病是不是好点!但是总体我也很开心,毕竟年轻中医也不是完全没人信嘛。
                  只是病,如果是真搞临床的,估计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中医的临床效果,可能没有书上那么些个医案那么好!或者说,没那么神奇。
                  当然,我的这个结论,只是对我的医术而言,不排除有很多厉害的中医,治一个好一个,甚至没有治不了的病,我相信这种人是有的,只是我也相信,可能我这辈子是没有那么个好命,能学到那么高的层次了!


                  12楼2014-09-01 21:43
                  收起回复
                    不过有时候,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我记得有一次,来了三个阿姨,其实也没啥大病,就是想调理下。
                    说实话,我是很不想做调理的,因为我觉得中医到底还是要治病的,调理的一般都是忽悠,毕竟正常人,正常生活,我个人是不觉得要怎么调理。
                    但是病人挂了号,你总不能不看吧。
                    所以这种老大不情愿的活,还得每天都干。特别希望,有一天医生也可以选择患者,不想看的可以不看,那多痛快!
                    可惜,可能有点不大现实哦!
                    看完病呢,这阿姨挺有心的,她问了一句,医生啊,看你这么老道,你四十几了啊?这话一说,我当场就有点晕了,我就说了句实话,我说阿姨啊,我看起来那么老啊,我现在才刚三十啊!
                    我要是四十几了就好了,那我也算个半老中医了。说完我就笑了,结果呢,他们也笑了,但是他们还是不相信,说我不可能只有三十。那我有什么办法呢?
                    四十就四十吧,反正估计不到这个岁数,人家也不会相信你是中医。
                    或许老中医,已经深入民心了!无力改变,那就适应吧。


                    13楼2014-09-01 21:49
                    收起回复
                      年轻中医日子很不好过,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经验问题。因为医学,都涉及一个疗效问题。假设你是找一个教授呢,效果不好,你也没办法,人家是教授,你总不能说人家水平不行吧。但是年轻的就不一样了。
                      有效果还好,没效果,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所以很多年轻人想学中医,我相信这个应该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很多年轻中医根本上不了临床,为啥?
                      人都是有个自尊心的
                      作为医生,如果遭受的怀疑和非议多了,那么自然就对中医产生怀疑了。
                      我有个师弟,学中医的,结果他自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的处方
                      为啥啊?就因为年轻嘛
                      这种情况,也同样发生在我的身上
                      刚开始学医,虽然在医院天天给别人开方,但是回家了,父母是不相信你的
                      我的父亲相信中医,那是因为他的病被我治好了
                      后来我的母亲也病了,也被我用中医治好了
                      这样慢慢的他们才相信,原来我还真的会开点方子。
                      但这一路走来的心酸与那种被质疑的委屈,或许只有走过这条路的年轻中医才能懂
                      所以,年轻人如果要学中医,真心是很难想象的艰难
                      或许如很多人所说,中医以后的发展,不在于年轻人身上,而在于那些有志于医,把中医当成爱好者的自学中医的人身上。


                      14楼2014-09-01 21:58
                      收起回复
                        那么年轻医生怎么成长呢?以前的中医是师傅带徒弟,先是师傅看病,徒弟学习。慢慢变成徒弟看病师傅把关。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现在的临床中医,没有师傅,那么也就只能靠自己了。
                        虽然说现在也可以抄方。但这对中医而言其实也就名义上的跟师,很难学到真实的内容。我相信抄过方的可能多少有这个体验。
                        当年读书,我们也抄过方子,但是没用。因为根本看不懂老师的处方。
                        所以,结合多年的经历,作为一个年轻中医或者中医学生,最好还是学会靠自己。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4-09-02 07:17
                        收起回复
                          中医的断代目前是很明显的,从中医在各省建立中医院校起,学院派中医几乎成为庸医的代名词。
                          我们医院有两个教授,虽然年事已高、都快八九十了。但是他们开方处药,一样很精当老练。这是作为老一辈中医的特色。
                          中医虽老,治病不老。试想我们这个年龄,还要熬多少天,才能到那个年纪呢?
                          但是从实际的临床来看,他们存在的问题也有。
                          那就是中医教育的局限性。


                          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4-09-02 07:23
                          收起回复
                            他们属于中医院校的第一批毕业生。医学基础之扎实,足以体现那个时代的学生学风之好。就算到了现在的高龄,方剂中药等基础都还是顺口而出,可见他们当年学习之勤奋。
                            那么他们的问题在哪里?如何要说问题,那不是他们的问题,作为老一代中医,他们至少给我们竖立了典范,并且服务了几代人。他们这一代中医,可以说是真正治病的中医。
                            所以说他们的问题,其实是中医本身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传承。
                            现代中医人才匮乏,培养脱节,在于中医学习方向的断裂。
                            简明扼要一点,就是经典临床的断裂,
                            这一点在这批老中医身上开始凸显,而以我们这一代最为明显。
                            如果说他们还算是中医,还保留了一些中医传统,那么到了我们,中医就只剩下一个壳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4-09-02 07:31
                            收起回复
                              什么叫做经典临床的断代呢?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深远。估计也会有很多人不同意这种观点。不过无妨,这只是个人观点而已,可以互不干涉。
                              中医经典的断代,其实从金元四大家开始。而以明清为甚。
                              啥叫经典呢?经典就是我们说的四大经典为主的,有广泛临床验证的一些中医理论与中医治法方剂。
                              很多人说,中医的问题在于不重视经典,其实不尽然。其实目前无论是从学院,还是从社会,只要是中医,都懂中医经典很重要。
                              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只是嘴巴上喊,临床却不去用。
                              金元四大家提出了具有自我特色的中医理论。确实具有标新立异的体现,也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这一点是不能抹杀的工功绩。
                              但是我们想一想,问题也就出来了。
                              金元四大家开始,各类医学观点都会说自己的观点来于内经。然后是发挥了内经。
                              有学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客套,但是从医家的职业经历与学习经历来看,我觉得这应该是一句实话。


                              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4-09-02 08: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