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吧 关注:211,480贴子:3,230,597
  • 15回复贴,共1

千古风流人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琼
山东好汉秦叔宝,赤胆忠心做唐僚
单枪匹马冢前立,护卫门前流万朝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11-23 14:06回复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骠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骠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
    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他叫王伯当。王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祠堂”,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秦琼卖马[qín qióng mài mǎ]秦琼:人名。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指英雄到了困境。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秦琼卖马,子胥吹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11-23 14:06
    回复
      好人在哪里?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11-23 14:12
      回复
        英雄惜英雄,爱屋及乌。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1-23 23:53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11-24 00:12
          收起回复
            项羽
            西楚霸王无穷力,范谏猜疑陷计袭,乌江自刎随姬去,赫赫威名化将棋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11-26 14:51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5-11-26 15:33
              回复
                  遥映人间冰雪样,
                  暗香幽浮曲临江。
                  遍识天下英雄路,
                  俯首江左有梅郎。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11-27 19:56
                回复
                  陶弘景的名字,或许会比较陌生,但是如果我说两个典故或许大家会对这么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感兴趣。一、梁武帝萧衍的智囊,二、茅山道士的创始人,
                  为什么萧衍要把国号定为梁,相传梁武帝萧衍早年与弘景交往甚密。及武帝即位,其初国号未定,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上书武帝,告之“梁”是运符。武帝遂立国号为梁。也就是说梁朝的名字实际上是一个道士或者说是一个隐士起的,也由此可见陶弘景和梁武帝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
                  因为陶弘景隐居在茅山,梁武帝多次请其出山,却屡次被拒,皇帝无可奈何,只好将请教之事让人快马送入山林,然后陶弘景给皇帝回信,再火速赶回,史书上称当时武帝对陶弘景“书问不绝,冠盖相望”——书信、问候不停传递,使者车辆在途中一辆接一辆,可以相互远远地望见。
                  陶弘景似乎对出仕丝毫不敢情趣,萧衍几次想请他出山做官,但陶坚辞不出。皇帝的诏书惹急了陶弘景,他就画了两头牛让人带去呈给武帝。画中一牛散放在水草间,一牛则被加上了金笼,有人执着鞭子在驱赶它。武帝一看,明白了意思,笑着说道:“这人没有什么荣华富贵的欲念,看来是打算仿效在泥淖中拖着尾巴自由爬行的乌龟,哪有招徕的办法?”但说归说,只要有军国大事,仍然派人咨询。也真是萧衍的前半生的宽广胸怀和陶弘景的奇谋神策,所以梁朝在那个乱世里,成了半个“盛世”。
                  《琅琊榜》里的梅长苏,居然有真实原型
                  史书记载的陶弘景是一个医家、星象家、文学家,却丝毫未记载陶弘景智慧的源泉之一《鬼谷子》,如果不是陶弘景的鬼谷子注解存世,后人根本不知道他读过那书。史书上陶弘景悬壶济世医,指点江山,淡泊名利未免太过苍白化、表面化。问题在于陶弘景为什么要这么退隐山林?
                  其实陶弘景曾经是当过官的,只不过当到了36岁还当一个小官。此时的他有两个选择,要么在官场碌碌无为的厮混下去,要么转型,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他选择了后者——云游四海,广交豪杰,博采众长,兼修纵横。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成了一个通才。就如鬼谷阿信嘴巴里常念叨说,只读《鬼谷子》。只读不是唯一,并不代表不读其他书籍,为什么?因为《鬼谷子》本身是一种思维模式,况且要想读懂这本书,必须在百家里找到其存在的蛛丝马迹,反过来论证鬼谷子思想的效用。比如陶弘景用鬼谷子思维来看病、占卜、炼丹,奇怪吗?经过千锤百炼之后,陶弘景已经顿悟了,所谓一通百通。
                  史书记载: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颇有政绩。但陶弘景为什么不愿出山当官,却隐居山林,史书没有记载,但可以从萧衍的后半生里找到答案。
                  陶弘景死后,半个“盛世”结束了。萧衍开启了昏君模式,再不是那个胸襟广阔,任用贤能的长者,他开始刚愎自用,荒淫无度。
                  曾经在鬼谷阿信的眼里其实一直认为萧衍是明君,但其实翻开真实史料,走进具体场景,你会发现萧衍其实是复杂的,并不能用明君或昏君来定位他。他贤明,胸襟宽广以用人,他猜疑,他不信任何人。他谋朝篡位,欲开创太平盛世,他是萧何后人,戎马一生却被饿死宫中,他笃信佛家,南朝四百八十寺,他所托非人,最终悲剧收场,他的一生是半部好戏。
                  鬼谷阿信认为,陶弘景选择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真是因为他看到的萧衍真实的一面,那个隐藏真善美背后的真实。人性是复杂的,无关善恶。陶弘景通过《鬼谷子》,必然懂得一个道理: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有些人走近了,反而会生分了。
                  而梅长苏就出现在梁朝后期,开始了自己对萧衍的复仇之路。梅长苏从山林,走向庙堂,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5-11-27 20:04
                  回复
                    最近梅长苏很火啊,虽然没看完,也就这看的几集玩玩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5-11-27 20:09
                    回复
                      江左梅郎
                      幼弱天崩苟自活,
                      换面改头莲花落,
                      卧薪尝胆砺仇心,
                      只为一朝印正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11-27 20:44
                      回复
                        《咏史下·诸葛诞》
                        年代:宋 作者: 陈普
                        义旗照日映淮流,不为曹孤为夏侯。
                        麾下诸君底心性,海中五百又扬州。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5-12-01 10:07
                        回复
                          诸葛一门三军师,龙虎威名狗强势,人头落地将士俘,宁死不屈为诞帜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5-12-02 08:16
                          回复
                            《狂人李白》
                            潇洒浪子李太白
                            世人皆知尊厉害
                            才高八斗立诗巅
                            仗剑豪情谁人奈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5-12-03 14: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