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探究吧 关注:1,299贴子:3,122
  • 7回复贴,共1

感觉古人修史比较注重史观,古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觉古人修史比较注重史观,古人讨论历史人物比较注重盖棺定论,比如皇帝死了起谥号,基本就是对这个皇帝的评价了。比如汉代元平哀成就是不好听的谥号。还有把人分到佞臣列传,还是忠臣列传中,古人把这个分得很清楚。古人更注重这个人做的是否对,而不是他是否成功,即以是非而非成败论英雄,所以史记中把失败人物项羽也列入本纪,把伯夷叔齐放在列传第一,体现崇尚忠义的史观。
古人修史,最注重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大义名分,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褒贬,最重要的是人物的气节操守,成败在其次。修史的目的是垂范后人,其次才是教导后人成亡兴败之理,修史告诉我们谁是忠臣,谁是佞臣,谁是昏君,谁是明君,谁是节夫义妇,谁是乱臣賊子,然后因该学习好的,规避坏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5-08 11:37回复
    而现代人读史,则不注重史观,更注重史实,他们更关心的历史的真相是啥,谁干什么获得了成功,谁干什么然后失败了,至于这背后的是非对错则不是现代人讨论的范围。现代人读史是带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视角来看的,比如看唐太宗,现代人的关注点更多是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他是如何开创贞观之治的,对唐太宗的杀兄囚父则不注重。而古人则会很多的关注唐太宗杀兄夺位不符合伦理,对唐太宗颇多微辞,然而后期唐太宗对民怀仁,政迹可圈可点,所以古代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现代的评价确是全誉无悔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5-08 11:38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5-19 19:43
      回复
        LZ说得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7-12 19:10
        回复
          楼主高见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7-18 1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