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茶花吧 关注:64贴子:110
  • 0回复贴,共1

大滇说茶1001夜之250 熟茶路线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滇说茶1001夜之250 熟茶路线图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一堆茶的发酵结果,用事实说话比较有力。
这是一堆春茶发酵的结果。毛茶使用量10220公斤,得出的最终等级茶,其中,经过2遍筛选碎末。
10吨茶,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果,高等级的茶占据了主要成分。后续,我们会再曝光夏茶的发酵结果、秋茶的发酵结果。春茶嫩度高,发酵后高等级的茶就多,夏茶嫩度低,则发酵出的高等级茶就少。我手里还有一些更惊人的数据,宫廷级别的比例可高达25%以上的茶,而有些茶,宫廷比例仅仅在5%左右。不同地区如勐海茶、临沧茶发酵出来的结果不同。由于季节和采摘的原因,得出的发酵结果也会有很大不同。临沧地区的茶由于采摘的原因,通常宫廷级别的茶非常少,而勐海地区的茶由于采摘规范,梗短、紧条,则宫廷比例较多。
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适合压饼的原料并不多。主力3~5级茶,仅仅占了不到四分之一,而要处理的其他附着物很多,包括碎末、茶梗等。若只算宫廷到七级,总重6188公斤,占初始发酵毛茶的60%左右。压饼的精华,3~5级,将承担回收整堆毛茶大部分成本的作用。3~5级一直是普洱茶市场紧缺的原料,因为条索完整,消费者也容易认定条索肥壮。宫廷芽多,但若制作紧压茶,条索很短,压制起来并不好看,只能用来撒面撒尖。
许多外行人士不太理解普洱熟茶的制作,总以一公斤毛茶可以制作出多少饼茶来衡量厂家的成本。我一直很坚定地认为,7572的成本高于7542。原因在于,1公斤杀青毛茶,发酵后,转化成可用于压制饼茶的原料,这个比例大约1:0.3左右。而晒青毛茶制作生饼,比例可达1:0.85甚至1:0.95。处理一堆熟茶,扣除需要的主力品种3~5级茶后,其他茶也许可以搭配一点在饼里,但附着物的销售就是难题了,除非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售,不然,茶末、茶梗就只有做肥料的份了。
由此,你会看到,如很多茶友所想象,用老班章春茶来发酵熟茶,要想规范制作出来,以3~5级茶为主的熟饼,10吨老班章,你能制作出3吨饼茶。请算下成本,1万一公斤不过分的,3500一饼,算是客气的,绝对要比生饼贵很多的。按今年的行情价格,假如要用夏茶,也不会低于2000一饼。假定其他宫廷、碎末、茶梗、特级都能卖不错的价格,再打个折,夏茶,卖1000元一饼,如果说能收回投资,我也觉得相当不容易。当你成为碎末的时候,谁还认你是老班章?
许多茶友开始对熟茶感兴趣了,提出了一些想法,用一线茶区的春茶大树制作熟茶。大滇之所以不做,是因为这样做的结果超出了这个行业的现状太多了。我理解大家对于好熟茶的期盼,但我很坦率告诉大家,按照大滇的熟茶路线图,这还需要太久的时间。甚至,如果消费市场没有跟上,永远都不会实现。所以,我有必要解释清楚整个行业的状况以及大滇的熟茶路线。也许,我们有机会走到熟茶的巅峰之路,也许,永无可能。
一、消费者的教育
我们需要培养懂普洱熟茶的爱好者。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在熟茶方面,都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谁敢言懂熟茶?谁敢去发酵老班章的纯正熟茶?这个行业有吗?敢在有监督的状况下发酵老班章熟茶吗?
好熟茶需要认可,需要市场,才能去发酵的。而现在,仅有5%不到的消费者能够感受到不同的熟茶滋味,欣赏一点略好的熟茶。太多的消费者无法获得熟茶的真实资料,感受到真正的好熟茶。因为这个行业的原因,大家只知道等级,而不知道更多细节。
我们在生茶这个环节知道,有老班章,有易武,有昔归,有冰岛,但熟茶,我们知道什么?我们知道哪里的熟茶最好?因为我们缺乏如同生茶那样的信息,所以,我们不断做着一些盲目的事:我们信任传说中的发酵大师,在大师手中,经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烂叶子发酵成顶级好茶。我们开始造神,来给自己一些喝熟茶的理由。某某师傅,原来在某厂发酵,技术应该不差的。在生茶环节里,我们会这样说吗?某某茶农,采了几十年茶,茶的质量应该不差的。我们只会拿茶来喝,看叶底,看做工,来做判断。熟茶,我们能看什么?我们懂得什么?
关于熟茶,消费者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而这些东西太多太繁琐,使得许多人心生厌倦,懒洋洋地说:“熟茶,信大厂,得永生;熟茶,大厂卫生条件好。”你做过调查研究了吗?大家只是想当然。在营销专家的会议里,总是强调一点,印象比真相更重要,我们要传递的,是印象,不是真相。真相,总是很残酷。蒙牛、三鹿,这些企业比普洱茶界里最大的企业,销售额要高出几十倍,但事实如何?真相教育我们,在中国这个阶段,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阶段,我们需要学习的各种知识太多,你必须成为建筑专家、食品专家、医疗专家……
茶友必须成为专家,熟茶专家,你才能得到好的熟茶。各位茶友,你们辛苦了!我不敢代表普洱茶这个行业,但可以代表大滇号慰劳各位,想喝上好熟茶,真的得辛苦你们,跟着大滇,一起来学习!
二、熟茶的信任
重建这个信任,成本很高。因为要颠覆很多观念,会彻底跟普洱茶原有的路子决裂,或者如马云所称之为的,破坏性建设。打破现有的体系,才能得到更佳的结果。这个症结,还是得回到公开透明的前提下。
1、原料环节的公开透明
我们预期会在明年开始,如生茶般开始运作熟茶。每年要发酵的熟茶,提前公布,原料到位后,可以发布测试版。
2、发酵过程的公开透明
我们会努力公布发酵的每个环节,公开投入的原料以及由此产生的损耗,甚至包括温度、湿度等发酵参数。甚至,请茶友一起参与收原料,以及发酵的全过程。
3、毛堆阶段的公开透明
我们会从毛堆开始出售,给有兴趣的茶友自行研究。剩下的货,大滇堆积,等待来年分级。或者大滇分筛后,立刻出售,给大家一起体会新堆子的效果,一起等待这个堆子茶的蜕变。
4、紧压茶配方的公开透明
这无所谓,重要的是让大家了解,你喝到的每一饼茶里面到底有什么。我们也呼吁在包装纸的配料表上标识得更为清楚。
5、建立各山头熟茶的标杆
不要一说到老班章熟茶,谁都不敢验证,谁都不敢相信。或者,出现其他地区的茶冒充勐海茶的情况。每个地区的茶相信制作好了,都有自己的特色,都会有喜爱的茶友,没必要哪里假冒哪里。正如生茶方面,临沧也有昔归、冰岛,不逊于班章的品质,熟茶方面,也未必会弱到哪里。
如果茶友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山头熟茶,品茶的乐趣又会增加许多。最关键的是,你找准了自己真正需要的,可以重复买到自己喜欢的茶品。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基本靠撞大运。我希望未来有一天听到这样的话:我喜欢南糯山的熟茶,我今年买的南糯山的熟茶跟去年的口感差不多。类似这样的话,含义巨大:第一,山头茶已经表现出自己的特色;第二,制作工艺已经稳定。
这一点,正如水哥上周点评两个大滇的新堆子茶一样:我感觉到现在你的熟茶有很大进步了,这两款茶,随便放到市场,都很强了。这句话,让我感到六年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这对我是最重要的一句话,让我开心了一周。这就是做茶最大的乐趣。
感谢大家的支持,大滇说茶1001夜,明晚继续!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3年9月3日星期二晚


1楼2017-01-08 14: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