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甸吧 关注:1,602贴子:30,357
  • 13回复贴,共1

走进百年“鱼峰” 见证沙甸辉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个旧市北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著名回族聚居村庄,它就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属于乡镇级编制单位、但仍以区命名的沙甸区。
始于元末明初的沙甸,是著名伊斯兰学者马坚、林松的故乡。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教育底蕴丰厚,被誉为“文化之乡”。 而作为个旧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鱼峰书院,则是文化之乡的摇篮。


IP属地:河北1楼2017-05-15 19:22回复

    最早的鱼峰书院,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沙甸一户姓金的人家捐房,乡民集资兴办。它是沙甸尊师重教、捐资助学的良好渊源。继此之后,沙甸开明人士白亮诚、白起成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出资并倡导率领村民改造扩建“鱼峰书院”再次兴起捐资助学热潮,使鱼峰书院办学条件和规模达到当时较高水平。 办学百年多以来,鱼峰书院历经从民办学校到公立学校、从鱼峰书院到沙甸初等小学堂到沙甸小学到鱼峰学校到鱼峰小学的时代变迁。


    IP属地:河北2楼2017-05-15 19:23
    回复


      抗日战争期间,曾有西南联大夏康农(生物学家、教育家、中法大学理学院院长、世界文学名著《茶花女》译者)、曹礼吾(同济大学附中校长、图书馆馆长)、郑秉壁(郑昕,北大哲学系主任、中国哲学会副主席)、哈德成(中国现代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大阿訇)等10余位著名教授到学校任教,为沙甸文化教育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坚实的根基。 2009年6月9日,鱼峰书院被列为个旧市第5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2012年,沙甸区政府投资对鱼峰书院进行修复。


      IP属地:河北3楼2017-05-15 19:24
      收起回复


        修复后的鱼峰书院由1号院及2号院组成,占地2300余平米,总建筑面积954.80平米。走进鱼峰书院,沙甸区的宜人风采,令人心驰神往。 一进正门的空地,是原鱼峰书院的前操场。这里曾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书声琅琅。正对两棵石柱镌刻的,是沙甸文化先贤白亮诚先生题写的“秀气拥金鱼兆百代人文鼎盛,清流环玉带作千秋学子型仪”对联。它寄托着前辈的期望,也承载着今天的理想。



        IP属地:河北4楼2017-05-15 19:25
        收起回复
          顺前操场拾级而上,1号院右侧一间,是原来的教室;左边一间,老师批改作业的身影似还在这里繁忙…… 跨过小天井石阶来到平台,靠西这个方向,原来种有一颗榕树。树上挂着一节钢轨。上下课时,校工或领导以锤敲击,作为上下课报时的“铃铛”。如今树和铁轨虽已不在,但我们却似乎还听得到当初的清脆余音,看得到师生们上下课时的匆遽或悠然。 1号院台阶照壁上的文字,镌刻着鱼峰书院的辉煌历史和世纪沧桑。 走入鱼峰书院2号院,让我们将脚步放轻。感受一个民族几代精英在这里留下的轨迹,除了惊讶和好奇,更需崇敬和景仰。 首席校董白亮诚先生的 “菊峰掩映白云间,列岸参差古树环。群鹅无心随水逛,倦来河畔卧汀湾” 一首遗作,描摹了沙甸山环水绕的田园风光,倾注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夏康农教授写的《鱼峰中学校歌》,则表达出教师和学子们对这位为家乡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的无限敬仰。


          IP属地:河北5楼2017-05-15 19:26
          回复
            惭愧 啊 一代不如一代了


            7楼2017-05-16 15:20
            收起回复
              那,元朝以前以前这地方的人呢?


              IP属地:北京22楼2021-09-01 16: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