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吧 关注:12,691贴子:1,106,236
  • 21回复贴,共1

【?】写历史作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7-07-26 16:33回复
    我的文章有敏感词 我****百度


    IP属地:广东2楼2017-07-26 16:34
    回复
      加一点热度 下楼发一发


      IP属地:广东3楼2017-07-26 16:34
      回复
        清于中国史几大释疑
        一、 清朝大定位
        广义来讲,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以满、旗人为统治者和思想信仰,以被强迫的第一代清初汉人和盲从于异族统治的后代汉人为主体民族的一个国家。
        清朝终两千年封建历史,不仅改变了中华格局,并且改变了以汉族为核心中华文明的大体格调。终清之一代,对中国往后的历史起了重大影响。


        IP属地:广东8楼2017-07-26 16:40
        回复
          三、 清朝何能统治近三百年之久?
          作为少数民族王朝,清朝统治中国266年,是少数民族政权中最长久的一个。它比它的前辈元朝时间长了近三倍。
          元朝何以短命?是因其实行民族分化制度,将主体的汉人和南人列为最低等级,而后不施行控制和镇压,其君主更是无能,多为短命,政权不稳,朝廷腐败,因而民怨四起。
          清朝实际上也做了不公平的民族政策,剃发易服,屠杀各族人民。但清朝统治者懂得怎样统治,施行必要的政治手段愚民,禁锢人民思想。他们施行了臭名昭著的文字狱,并大肆毁改书籍,篡改前朝历史,抹黑汉族文明。所谓的《四库全书》,实际上是满清统治者施行稳固统治的删改书籍手段,其中的《满江红》是这样写的:“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并对涉及“胡”等字眼大肆禁毁。许多宝贵书籍从此绝迹,《扬州十日记》在三百年后才在日本找到。
          现代著名学者李亚平批评道:“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也只不过是愚弄奴化汉人、阻挡中华民族进步的历史罪人。”这话固然有失偏颇,但愚弄奴化人民,大抵不会错了,这个观点鲁迅同样提出来过。
          所以比之不懂得愚民、像放牧般管理天下的元朝,清朝的统治当然稳固些。而清朝的统治者比起元朝也勤奋稳定得多,也出了几位好的君主,前中期能励精图治,安得民心,这是清朝统治成功的地方。


          IP属地:广东10楼2017-07-26 16:41
          回复
            四、 若无辛亥革命,清朝能否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清朝,属于一种社会革命。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时的社会潮流乃是推翻封建,反抗帝制的新时代思想,所以社会革命一定到来。
            清末的社会革命已经不可避免,列国列强的羞辱,中国的尴尬地位让清王朝失尽民心。西方文明开放的思想潮流传遍中国,人民思想意识觉醒,不再拘束于封建帝制。革命是必将到来的洪流,只看是哪一股浪花先行而已。辛亥革命正好占据了好时机。
            当时中国的出路只会是社会革命,而不会是其他的什么方法。光绪维新是注定失败的一次尝试,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深重历史限制和当时的情况下,君主立宪、维新变法一定是搞不成功的。
            君主立宪何以不能成?有以下几点。
            以光绪维新派,当时的局势本就不能够推行,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是拥护他们的光绪皇帝,而是顽固守制的慈禧太后,她直接扼杀了第一次变法尝试,使中国错失了立宪的大好机会。这头没有开好,往后的尝试几乎也难了。
            而中国两千多年传统帝制,很难创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新传统。英国这个第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耗费了四百年的时间转型,一项项制度完善,在中国,这些制度早已背道而驰,并且时代根本不允许其耗费漫长的时间去转型。
            当时皇权在清朝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君主立宪首要虚君共和,而清的皇帝和贵族怎么肯扔掉手中的庞大权力去迎合所谓的虚君?除了君主不能,民众的信仰也难以达到虚君共和的境地。这需要正统汉人政权不说,当时的情形也急不容缓。
            其次我还认为,君主立宪需要完善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封建帝制,其他什么社会都无法进行立宪。很不巧,中国农耕文明的国情注定无法进行资本主义的转型,所以,中国的出路只能是革命。没有辛亥革命,也会有其他的革命。
            所以我们最终探出一个结论,清朝合法不合情理地开始了统治,合乎情理地终了了代表两千年帝制的结束而结束了。清朝之于中国,合理而必然,但不合情,我认为。
            未中
            2017.7.26下午


            IP属地:广东11楼2017-07-26 16:41
            回复
              分段发是防吞秘诀


              IP属地:广东12楼2017-07-26 16:42
              回复
                很少干货史料 基本是自己不专业的论调


                IP属地:广东13楼2017-07-26 16:42
                回复
                  围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7-26 17:38
                  收起回复
                    历史一直没学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7-26 18:29
                    回复
                      学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客观更不带感情地评判历史的过程 我还远远不能做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7-26 19:38
                      收起回复
                        历史😂我们历史老师退休了……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7-07-26 22:12
                        收起回复
                          学文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7-26 23: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