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吧 关注:66,971贴子:678,000
  • 11回复贴,共1

鲜为人知的蓟州之变:明朝最强军队戚家军覆灭的残酷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鲜为人知的蓟州之变:明朝最强军队戚家军覆灭的残酷真相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12-08 00:19回复
    万历二十三年的蓟州之变,是一场悲剧,至今仍不忍卒读。
    这场事变,在史料上记载极少,只有《神宗实录》中有过寥寥几句记载,由于当时尚处于三大征的抗倭援朝时期,朝鲜的史料倒是记载颇多。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12-08 00:20
    回复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己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兵部覆请,报可。”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12-08 00:20
      回复
        在神宗一朝,发生过多次兵变,比如万历十年的杭州兵变,十一年的广东罗定兵变,十三年的四川建武兵变,十五年的浔阳兵变,十六年的甘肃兵变,十七年云南永昌兵变,万历十九年,京营的士兵甚至在长安门闹事,相比之下,万历二十三年这场兵变似乎算不上什么大事。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2-08 00:20
        回复
          事变经过
          兵变主体是镇守北边重镇蓟镇的南兵,也就是通常被称为戚家军的部队。万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蓟镇三协的南兵由于长期欠饷,群情激奋。蓟镇总兵官王保将他们骗到演武场诱杀。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12-08 00:20
          回复
            《两朝平攘录》:平壤南兵撤回时,以王赏不给鼓噪于石门寨。总兵王保与南兵有小忿,遂以激变耸惑军门,千三百名保尽诱杀之。
            《朝鲜宣祖实录》:建昌营调南兵三千留养,以备倭之缓急。而十月间,以离家日久,钱粮不给,含忿谋作乱。事觉,杀三千三百余口。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12-08 00:20
            回复
              就在不久之前,还在朝鲜平倭战场叱咤风云的抗日英雄,却被集体屠杀。
              被杀的南军人数,各类记载中人数不一,从数百人到3300多人不等。不过从之后的一些数字中可以推断出蛛丝马迹。VX关注账号“笑谈华夏史”每天推送历史文章
              在前后两次出征朝鲜时,南兵都是给朝鲜军民最好印象的明朝军队。除了作战勇敢,还不扰民,军纪极佳。朝鲜人对吴惟忠所领的南兵,是众口一词的称赞,在入朝明军中口碑最佳,战功卓著,这是一支功勋部队,统兵的将领吴惟忠、骆尚志、王必迪三人被称为“南兵三营将”。
              蓟镇南兵即是吴惟忠部所统的征倭浙兵,出征后有所损失,仍然补满兵员,共计3700多人。
              到了兵变发生过后的两年,第二次抗倭援朝开始,兵部仍然调派吴惟忠统领南兵入朝抗战,但这时南兵的数字有了巨大缺口,已不到2000名,减员将近一半,需要再招募1785人凑足人数。如果对照这个数字来推算,在兵变中被杀的南军人数应当在1700-2000人之间。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12-08 00:21
              回复
                表面原因
                表面的原因,主要就是“要赏结聚”“挟增月饷”,就是说索要欠饷,聚众闹事。
                明朝中期的军饷,募兵制一般是每年十八两。但是东征援朝是出国作战,有所不同。VX关注账号“笑谈华夏史”每天推送历史文章
                当时经略军务的宋应昌将南军的军饷提高了一倍,达到了一年43两左右。宋应昌在职的时候,都是按此标准执行,问题是他在第二次抗倭援朝战争前被解职,截止被解职时,军饷并未全部按期发放,这成为了隐患。
                南兵闹事的原因,并非全部是军饷,还有第一次入朝作战时该得的赏金,大家都是提着脑袋拼命去的,仗打赢了,事先答应的赏金却迟迟没有,这当然让人寒心。
                宋英昌优待入朝士兵,这是好的,能提高士气,激发战斗力。但他离职时没有做好善后,宋英昌自己也在给内阁首辅王锡爵的书信中说:平壤首级大功未赏,各军志意似不如前,是人事不在我,幸相公留意焉。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12-08 00:21
                回复
                  深层原因
                  不过如果再往深层次探究,这就反映出明朝军队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的弊端。
                  明朝军事,从起初的军户制到随后的募兵制,发展到万历晚期,已经运行得越来越艰难,从根源上,又与财政息息相关。仰赖张居正改革十年间,国库得以充实,不过三大征一打,就再也没有恢复。
                  “皇帝不差饿兵”这个说法,估计深居皇宫的万历没有听说过,崇祯应该也没有听说过,正是他们不断的差“饿兵”,“饿兵”都变成了“贼兵”,最后,大明终于亡于“饿兵”手里。
                  蓟镇之变,其实可以看做是对万历,对明帝国的一个警告。身为九边重镇之首的蓟镇出了这样的事,一定是哪些制度、哪些环节上出了问题,这样继续下去,大明帝国很危险!
                  可惜,万历和群臣选择性忽略了。
                  这件事的罪魁祸首蓟镇总兵王保,事后受到了什么追究?
                  什么都没有,王保随后替代董一元镇守辽东,卒于任上,死后赠左都督。
                  南兵将士们半年前刚刚为国家远征归来,在异国土地上扬名立万,在战争中奋勇当先。可是,这些军人,没有在战场上死于日军枪林弹雨,却在驻地被自己长官诱杀。国家就是这么对待功臣的?这是人干的事吗?VX关注账号“笑谈华夏史”每天推送历史文章
                  蓟镇之变后,戚继光花费十六年,苦心积虑构筑的防线很快失去了作用。三十多年后,皇太极指挥清军长驱直入,大明的北边各重镇不堪一击。在清军面前,它们仿佛已失去了屏障作用,只剩一道道边墙。
                  这是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1595年的事情,再过49年,明朝灭亡。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12-08 00:22
                  回复
                    忠于职守,勇于陷阵的人诸如卢象生、孙传庭之流或是战死或是被排挤陷害,国家剩下的都是左良玉、花马六、贺疯子之类听调不听宣的兵痞军阀,想不亡也难!


                    IP属地:辽宁11楼2019-12-15 22:08
                    回复
                      腐朽的封建专制,儒家士大夫忙着贪污争权,皇家子弟坐吃空饷,为国家流血的英雄却被屠杀,不亡没天理


                      IP属地:浙江12楼2020-08-09 08:30
                      回复
                        没补给,再强的军队也得跪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8-09 1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