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confide吧 关注:2贴子:78
  • 0回复贴,共1
后记
  故事结束了吗?
  将目光放远,爪牙隐藏在暗处,伺机待发。混沌断尾自保,消灭海西安之井。奥术能量式微,科技时代来临。然而科学研究却无法对抗上古神明。
  再看得远些,奈亚纳脱提普放弃渡鸦的伪装,寻找下一个寄生的载体。也许是仍坚持魔法传统的吉提亚?科技国度魁北克?原始野蛮,却坚韧不拔的葛兰格尔兰?只要人类尚存,古神的使徒就不会放弃腐化的计策。
  一切皆已安排,海西安的陨落仅仅是个开始。
  但,那些是神明需要担心的事。对于普通人而言,纷争尘埃落定。接下来所需要的,仅仅是正常地生活下去,聆听天命,过好每一天。
  (可能会有第二部?有生之年)
  在后记里,我想谈谈这部作品是如何诞生并完成的。
【过程:起源】
  我于2016年的秋天开始接触虚荣。在经历熟悉期后,逐渐成为一名辅助玩家。辅助位要求对战局具有极高的把控,并且需要灵活多变的战术思维。也正是在一次次对局中,关于虚荣故事的灵光浮出水面。
  2017年5月末,在经历了一场刺激有趣的对局后,我打算把这场比赛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那时还没有想好整部故事的脉络,仅仅是一时的冲动。没错,那就是《第一幕:黑羽》诞生的由来。
  在第一幕的结尾,我留下一个悬念:黑羽被困在了竞技场内。由于风暴英雄的同人动漫《疯味英雄》的影响,我考虑是否可以把本文扩大化,构成虚荣独有的同人作品。《疯味英雄》中,剧情的脉络围绕一名产生了自主意识的小兵展开。那也是我最初考虑的方向。《风暴竞技场:遗失的小兵》,这是她的第一个名字。
【过程:发芽】
  序章是我第二个完成的段落。此时,已经确定的方向有:海西安城爆发过大战、叙述者是VOX的孩子两点。但其他方面,仍是一片空白。
  故事在继续进行:林戈、莱拉、萨缪尔、丝凯伊、VOX。女王镇的段落基本完成,而作品的几条主线也渐渐清晰。
【过程:旱季和雨季】
  多线叙事和POV写法师从《冰与火之歌》。由于每位英雄只能拥有一幕(大体上),所以剧情的安排显得格外重要。进入格雷的POV后,每条线的结局基本确定,唯一需要考虑的只有谁该领便当(笑)。
  海西安之战的进行过程尚未想好,甚至连星乐斯及忒涅斯的结局,亦尚处混沌之中(真的是混沌)。
  这里要先说明一下:《当人们谈起海西安》并非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编织虚荣世界的故事时,我同时需要照顾《抉择之时》,一部采用《我的世界》设定的西方奇幻故事。两者的共同进行互不影响,毕竟我曾经有过同时写作三部小说的经历。
  但有些灵感是不能放过的。我平时读各类文学作品。在一个狂风呼啸的清晨,我恰好在看斯蒂芬•金的《尸体》。里面关于暴雨场景的描写勾起回忆。我想起过去玩过的一款游戏,《直到晨曦来临》,一个高中女孩深入古宅,寻找挚友失踪的秘密。两者结合起来,构建出一部新的故事。
  我当时写到格瑞丝的POV,才刚刚开头。忽然诞生的灵感促使我花去一个月时间完成。于是有了《勿言其名》,以克苏鲁神话为背景的探险故事。不算很长,19万字。期间《当人们谈起海西安》和《抉择之时》都处于雪藏状态。
  之后,也就是九月和十月,我先完成了《交替的命运:邦尼,邦尼》,再继续谱写虚荣的世界。直到十月底,又一个灵感闯入脑中,迫使我再次暂停手头的活,写出《林城一中大逃杀》这部相当有纪念意义的小说。她的篇幅与《勿言其名》差不多,带来的感动尤甚。
【过程:枝繁叶茂】
  我想,不能再让新的灵感中断长篇的工作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四个月,我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两部长篇中。春节期间休息了三个星期,之后直到三月十二日的完结,我主攻《当人们谈起海西安》,全力进行决战篇的写作。
  于是就有了你现在所读的文字。
  历时九个月,五十万字,包括托尼之前的所有英雄在内。这是一部献给全体虚荣玩家的宝藏。
  【关于人物:POV】
  分视角的POV写法有道越不过的坎,那便是人物性格,遑论34位不同的角色,所以才会出现POV长短不一的情况。
  比较长的POV包括丝凯伊、凯丝卓、格瑞丝、SAW、莱姆和阿尔法。他们的性格比较好把控,也方便加入回忆杀(笑)。其中,格瑞丝和SAW的POV是我最为满意的,其中还夹带了一些哲学私货,稍后再进行讨论。
  至于把控不善的POV,就像塔卡、骷髅、巴隆等,一方面由于剧情架构的限制,一方面是对英雄的理解不足。特别是骷髅……有多少人走近过骷髅的内心呢?POV写法要求我必须深入角色的情感世界,还得和主线有关。骷髅的段落本可以写得更好,最终还是不幸地在日程表和诸多限制中沦为平庸,就像被套了减速甲+致命伤+一枚丝凯伊在远处BiuBiuBiu。
【关于人物:结局安排】
  谁该领便当?
  这是让每一名作者头疼的问题。最初的计划中,除了VOX,大家都欢声笑语地结伴吃盒饭去了。但紧接着,我不想每天顶着快递小哥异样的眼神收刀片,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
  悲剧往往比喜剧更能打动人。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必须使悲剧更为震撼。要靠“质量”而非“数量”取胜(虽然死得也挺多)。
  质量从何而来?感情。几乎所有的虚构文学都建立在对人物情感的描绘上。感情包含:亲情、爱情、友情、对物的热爱。每一种感情,我都进行了安排。除此之外,分别、遗憾、背叛和对使命的忠诚也是能加分的因素,你们也能在文中找到相关描写。
  事实上,文中的每一次死亡都富含寓意。在虐之外,对剧情内核的阐述也大有用处。
•凯思卓(打错名字无数次)的第一次死亡:文章由女王镇的山雨欲来,进入实打实的血腥作战中。通过鹰眼的阵亡,战争的冷酷初露锋芒。
 •SAW:宝刀未老的雇佣兵,被小女孩的纯真打动,在职责和渴望中摇摆。他的死证明了一件事:再老练的猎人都有失手的时候。选择了这条路,就绝不能心怀犹豫。
•史卡夫:懵懂无知,却具备可怕的毁灭性力量。如果没有无时无刻的监视和保护,掌控者终将因此而亡。
•阿兰:阿兰并非竞技场的英雄,她是被卷入这场战争的普通人。她能力或许不够,却为了感情毅然决定同行。她的死在沙鹰心中刻下深深的伤疤,使故事的基调更显黑暗。
•兰斯:古骑士始终坚持骑士准则。格瑞丝和莱拉透晓了世界的真相,但他嗤之以鼻。兰斯是真的理解不了吗?并非如此。可是,哪怕一只蚂蚁,它努力过,尽忠职守,它就值得尊敬。对人亦然。
 •奥佐:战争永远不是儿戏。奥佐或多或少明白了这一点,却远未做好迎接毁灭降临的准备。死神可不会打预告。
•佩兔:她感染了返祖型病毒,死在敌人的小伎俩上,就在自以为胜利的前夕。时时刻刻都得保持警惕,哪怕你以为胜券在握。
•塔卡:刺客行走于刀尖之上,朝生夕死,但这不代表他们无情无感。有些事,直到临死前的一刻,方才潘然醒悟,已成永恒的遗憾。
•莱拉:无论倾注多少感情、多少努力,迷途的羔羊仍然听不见她的呼唤。在最充满希望的时刻随风飘逝,莱拉一生中点缀的暖色,更使她的经历成为彻头彻尾的悲剧。
•萨缪尔: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亲手杀害至亲。他或许被混沌控制,但那是他一直以来的信仰。你所相信的,可能就是将会摧毁你的。
•莱姆:存活上百年,却死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最窝囊的方式。莫大的讽刺。(女警的盾在设定里太强了,为什么游戏里的效果差强人意?)
•凯思卓的第二次死亡:被最信任的人改造成自己最痛恨的模样,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结局。她始终保持精英的身份,却被挚友的背叛而打败。自私的爱意,往往比恨意更伤人。
•凯瑟琳:她眼睁睁地看着重要的人离去。或背叛,或阵亡。当凯思卓的死讯传来,凯瑟琳无法忍受袖手旁观,将挚友改造。她试图说服自己是出于爱,直到最后才发现她的自私造成了多么大的痛苦。选择再一次来临,她决定赎罪,证明自己也拥有无私的爱。
•巴隆/丝凯伊:他们如同一对比翼鸟,共生共亡。战争吞噬生命,但至深的感情无法被消灭。战争前,他们的关系陷入低谷。彼此过于熟悉,渐生厌倦。平和使当初的誓言微弱难见,唯当终局来临,方知那种无聊的平淡才是奢望。
•弗兰基:矮人工程师被幸运女神“抛弃”了。他的POV或许是最幽默的,却也有着悲剧的基调。他的自我牺牲,是对命运的嘲弄。
•亚丹: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他们象征着希望、未来和此辈无可重来的人生。亚丹也许消逝了,但他的血液还流淌在子孙后代的身体中,生生不息。
•沃克尔:侍奉毁灭女神,沃克尔的选择无可批判。生命长河中,人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选择。而当审判来临,无人能够逃脱。
•星乐斯/忒涅斯:两代人,同样的命运。未来的轨迹呈现眼前,无论如何反抗,都不过是负隅顽抗。未知的才是明天,哪怕前方皆是迷雾,也比预知未来后的无能为力感来的好。
        星乐斯,就像《我心明了》里的歌词一样,仅仅是个随波逐流的小女孩。她演了五六年的戏,只为了将恐惧扛在自己肩头。也许毁灭的结局早已注定,但她仍有权力去呵护往昔记忆。
        忒涅斯,独裁专横的老女王,她本性并非如此。触碰渡鸦的呼唤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几十年的光阴都在为之赎罪。一切无可挽回,她在睡梦中重温茱莉亚和凯瑟琳的笑容。
【关于人物:再创作】
  众所周知,虚荣的背景故事支离破碎,语焉不详。把握原著性格是创作同人文的重要任务,对于背景尚不完善的游戏而言,更是困难。
  《当人们谈起海西安》中的许多角色是经过我的再创作的。我必须深入每个人的内心,去发掘深埋的纠结和渴望。举例来说,SAW,按照背景故事的描写,是个相当“欢脱”和“脑回路不在线”的机枪手。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灵魂仅限于此吗?他也有不堪回首的过往、有徘徊、有渴望和迟疑。将上述感情描写出来,就是人物的再创作。
  同样的情况许许多多。为使文章更具可读性,我如同一名文物修复员,小心翼翼地填补空白,虔诚地剥离时间的尘埃。
【文章内核:灰色世界】
  《当人们谈起海西安》是部偏严肃性的作品。如此,在构建文章内核时,必须保持客观和现实性。绝大多数读者通过影视作品了解远方,那是个充满浪漫幻想世界,好人总能活,坏人将受到惩罚。必须承认,近年来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主流未变。
  事实上,世界是灰色的。
  不存在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有的只是同情和自私。其实,自私是生存的基础,使我们能够作为一种生物存活。而同情,使我们为人。
  如果真的要分清正义与邪恶,那就得上升到物种高度。威胁种群生存的,无论动机如何,它必须象征邪恶。纵观全文,配得上这一称号的只有混沌。而那些献身给它的人,并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唯到痛彻心扉处,方知铸成大错。萨缪尔就是个恰当的例子。
  把目光局限在人类种族中。文中陆续出场的几十名角色,他们各有各的选择和目标。从各自的角度去看,并不分对错。死在战争中的人,可以缅怀,可以痛斥,却唯独不能怀疑他们对信仰的忠诚。
  正如格瑞丝的POV中所言:世界混乱地运行,漫无目的。
  透过星乐斯和忒涅斯的POV,我们体会到命运不可抵抗。
  兰斯的POV告诉我们,哪怕世界没有意义,你也不能妄自菲薄,摒弃守则。
  真相究竟如何?
  「作为整体,世界毫无意义。但作为个体,你的内涵独一无二。」
「命运是确定的,但反抗命运者的壮举本身也是其命运的一部分。」
  「将时间看做空间,一切无可改变。但我们无法洞察将来。只要心怀期盼,明天依然存在。是好是坏,与今天的长吁短叹无关。」
【元素融合:影响和参考】
•文章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作者本人的阅读。下面的列表给出了对我影响最大的几部作品:
  《哈利波特》系列(幽默的导师)。
  儒尔•凡尔纳系列(如何构建可信的世界背景)。
  《冰与火之歌》系列(POV写法和领便当的正确姿势)。
  阿西莫夫系列(平易近人的笔触,往往感动最深)。
•世界观:《当人们谈起海西安》的世界观参考了现实世界。翡伊,即海西安本土映射大不列颠;利尔山区的工业传统有德意志的影子;寒冷的托斯坦脱胎自俄罗斯,而卡尔群峦的峡湾即是斯堪的纳维亚;葛兰格尔兰的狂野来自秉持传统的东欧平原国家;魁北克等同于进行技术创新的法兰西;托斯坦的元素源于阿拉伯国家;动荡的红色荒原生存着坚韧不拔的库尔德人。
  至于百济、梁朝和扶桑,其实已经是明示了。之所以将百济设定为高科技城邦国家,一方面是背景故事的设定,另一方面是由于……韩国有什么拿得出手?历史?比不过中国;樱花、雪山和温泉?那是日本的;好像就上个世纪末依靠产业转移实现了小小的崛起,也只能用科技包装百济了。谁让SEMC里有韩裔设计师……
•相关音乐:
   《Fallen Star》——Nyte
   《Inevitable Destiny》——EpicMusicVn
   《Unforgettable (Original Mix)》——Ziu/Nyanara
   《This Place Is A Shelter》——Ólafur Arnalds
   《Bonny Bonny》(仅有歌词)
   《Summer Girl》——Fleurie
   《And I Know》(填词,原曲《Dusk》——Allman Brown)
【鸣谢】
  •QUEEN
  •33Miss
  •「EVC全体成员」
  •「和谐号全体成员」
  •「百度贴吧的读者」
  •「半次元的读者」
  •「Lofter的读者」
  •「QQ空间的读者」
  以及最后————我们深爱的 Vainglory 之父,伟大的造梦师:
  「SuperEvilMegaCorp」
  


1楼2020-02-24 08: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