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吧 关注:2,288贴子:33,664
  • 6回复贴,共1

周汝昌 说“沁芳”(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09-11-01 18:49回复
    我曾讲过大观园是《红楼梦》各种场景场合的地点核心,书中称它为名园或芳园,如“芳园筑向帝城西”,如“芳园应锡大观名”,但是这样的“芳”都属于范名的用法。须知,大观园另有一个“芳”,其用法却与泛称并非一义了。我曾说过大观园这个名字有点张煌煌其词,既不典雅,也不美丽,究其实际还不如称它为“沁芳园”觉得才更有意味,更有诗的境界。理由何在?十分明显,贯穿整个园子的一条命脉就叫沁芳溪,溪上有桥,桥上有亭,这些我已说过多次了。所以说它是命脉,就在于沁芳桥亭是入园第一处制高点,登上此亭,四顾一望,风光从四面八方入目而来,这是其一。其二,全园许多轩馆(即《牡丹亭》里所谓“十二亭台”)都是循绕着此溪曲折掩映而建筑起来的,没有这条命脉园子也就不复存在了。但“沁芳”二字又是何意呢?我也说过它是《西厢记》中一个名句的“浓缩”或“再铸”——那名句本来是“花落水流红”,这是《西厢记》开篇崔莺莺所唱的一支《赏花时》的曲文。我常自忖,这5个字若讲本意本质,无非就是人人常说的一个“落花流水”而已,而经过王实甫这个大才人,就这么变化了一下。“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出自莺莺之口,便让你立刻感到那种中华诗词曲的文学之美,真是难以形容,只能意会,令你赞叹不已。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花落水流红”出现之后,竟然又有一个曹雪芹胆敢把王实甫的那5个字再作一次“浓缩”和“再铸”——一下子又变成了“沁芳”!比王实甫之曲文更加简净,更加丰厚,令你咀嚼玩味无穷。


    IP属地:北京2楼2009-11-01 18:50
    回复
      此意既明,就又该追问一层:那么此园此溪为何又单单取这“沁芳”二字之名呢?有注解吗?答曰:有。但这个“注解”不是几句简单的话和死板的文字就能说明,而是一段佳境妙文。这就是第二十三回宝玉搬入大观园后,第一次具体的行动就在暮春三月,独自携了一套《会真记》来到沁芳闸桥处,坐在桃花树下一块大石上,仔细玩赏书中美妙文辞。这时风吹花落,弄得满身满地都是,宝玉不忍践踏,用袍襟兜起,撒入溪流,见落花随水溶溶漾漾流出园去……以上这种情景令你如同身临其境,历历在目,你几乎此时就进入了书册之中,与书中人物共同感受,共同叹息。这就是为何我说大观园不妨改称“沁芳园”的根本理由。


      IP属地:北京3楼2009-11-01 18:50
      回复
        对于这个“沁”字我再略说几句,字典的解说引唐代韩退之的诗:“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并说明“北人以物探水为沁”。其实用白话来说就是用水浸、泡、渗的意思。在此就是说“残红狼藉”落于水中,被水浸湿,随流而去……也就是“花落水流红”、“流水落花春去也”……所以,花与水的相连,是个令人对于良辰美景、美好人生容易逝去的感怀,正是《牡丹亭》所谓“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所以,林黛玉隔墙闻曲,听到此处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蹲身坐于石上……请你再看再思,我说沁芳溪是大观园的命脉有理无理?若说有理,那么大观园又是《红楼梦》的核心,这岂不就可以层层推理,推到“沁芳”二字才是《红楼梦》全部之核心,这个核心也就是一个关键之词。


        IP属地:北京4楼2009-11-01 18:50
        回复
          末后,让我再举一个小例:北宋晏几道的《小山词》的第一篇《临江仙》是这样写的:“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如果你对“沁”字还要再作一番玩索,那你从“眉沁绿”处可增添很多新感受了吧?
            诗曰:残春无语怨东风,万点飞花锦绣重。
            一展西厢心已醉,沁芳原是水流红。
            2009年6月6日


          IP属地:北京5楼2009-11-01 18:50
          回复
            十三年之后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6-09 20:16
            回复
              多读书读好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6-09 2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