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吧 关注:31,135贴子:388,569
  • 2回复贴,共1

全球央行争相放水,通胀为什么没起来?xcopy艾高贝07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国和日本的案例,并不能完全打消对通胀的顾虑。阿根廷作为反例,过去十年间,通胀水平增长了445%。2019年5月,阿根廷单月CPI同比增速达到了57.3%。
2、央行大放水却没有导致明显通胀,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国家内部的产业链相对完整,工业产能相对充足,不存在明显的供需缺口;第二是,对外刚性支付的压力较小。如果对外部进口的依赖度较高,那么财政失序、货币超发之后,容易带来汇率和通胀的崩溃,阿根廷即是一个案例。
3、当需求基本饱和之后,货币宽松对新增需求的刺激不明显,而资本过剩会使得需求继续相对不足,压制通胀。此时,央行扩表后,资金就更倾向于流向虚拟资产。
4、在当前情况下,扩大总需求的手段,包括增加有效需求人群的基数、引领创造新的需求增长点、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这些都不是单纯靠货币政策就可以解决的。
以下是正文
全球央行争相放水,通胀为什么没起来?
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逻辑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现在的通胀机理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货币数量论”已经过时了,以货币存量来衡量宏观杠杆率已经不合时宜。赤字货币化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非常小,几乎为零。
这种论断,准确吗?
一、央行放水无通胀,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央行放水无通胀,人们最先想到的案例是日本。从下图可以看到,日本央行资产规模,自2012年中开始明显扩张,2020年5月20日的规模,是2012年6月30日的4.4倍。但是通胀水平,同期只增长了6%。
图:日本央行资产(蓝)、CPI同比(橙、右轴)
再看美国的案例。从下图可以看到,美联储的资产规模,自2008年三季度开始暴增。2020年5月20日的规模,是2008年9月3日的7.5倍。但是通胀水平,同期只增长了17%。
图:美联储资产(蓝)、CPI同比(橙、右轴)
从美国和日本的案例来看,确实可以说:央行大幅扩表,并没有带来明显的通货膨胀。但是这是不是普遍规律呢?我们来看看阿根廷的案例。
阿根廷的案例,就不是很乐观。从M2反映的货币总量来看,2020年2月末,是2008年12月末的19.4倍。通胀水平,同期增长了445%。2019年5月,单月CPI同比增速达到了57.3%。
从阿根廷这个直观的反例,就可以知道,并不能因为美国、日本没有明显通胀,就忽视通胀风险,而是要更全面的考虑央行扩表与通胀的关系。
图:阿根廷M2(蓝)、CPI同比(橙、右轴)
二、央行扩表,往往与财政增赤同步
近期的政策讨论中,往往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立起来,但是从实际运作来看,央行扩表,往往是配合财政增加赤字,甚至主要目标是为了消化国债。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开始大幅扩表的时间点,也是美国的政府杠杆率开始迅速抬升的时间点。从美联储购债的实际品种来看,也是以国债为主(另外一个重要品种是MBS,其余品种规模很小)。
图:美联储资产(蓝)、政府杠杆率(橙、右轴)
本的经验来看,日本央行扩表,主要是不断买入日本国债。
图:日本央行资产(蓝)、日本央行持有国债(橙)
三、央行放水与低通胀,都是需求相对不足的结果
我们如果把央行放水,与通胀简单的直接关联起来,可能过于武断。我们换一个角度,通胀是供给和需求存在缺口的产物,尤其是新增供给和新增需求的缺口。
因此央行货币宽松后,对新增产能和新增需求的边际影响,可能是通胀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从居民终端消费需求来看,需要负债购买的产品,主要是住房、汽车、电子等三大类产品,其中房价不计入CPI,而汽车和电子产品,随着技术更新,价格在快速下降。
因此当汽车和电子产品等,在人群中基本得到普及之后,货币宽松、利率降低,对新增需求的边际拉动作用,将不再明显。
从美国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来看,次贷危机后,美国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整体上低于危机前。从产能利用率的绝对水平来看,次贷危机后,整体上处于80%下方,显示相对需求存在不足。
而相对需求不足,则持续压制通胀。
图:美国产能利用率(蓝)、CPI(橙、右轴)
日本的产能利用率来看,次贷危机后,同样明显低于危机前。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XCOPY艾高贝国内股票期货策略共享社区


1楼2020-05-26 16:00回复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与经济繁荣度息息相关,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5-26 16:29
    回复
      你这个可以当调研啊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5-30 04: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