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吧 关注:349,994贴子:17,958,138
吧里有人发了茶膏的开汤贴,看回复很多人是误解的,我自己也不明白,就百度了一下。以下为搬砖,太多了,只选取了部分,需要深入了解的话就自己去查吧。有疑问不用问我,问了也是不懂
茶膏 - 中成药
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摘自《普洱茶膏--一种被遗忘的养生文化》。现代茶膏的制作工艺是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茶膏制作工艺。这种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在更加繁复、细致的工序下,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利用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挥发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将这些茶叶的原有物质有效的溶解到茶汤再收敛成膏。
★一、历史
普洱茶膏是中国独有的养生文化,有上千年的制作历史。从茶膏的诞生伊始,它就成为皇家独享的养生御品,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世界第一款"速溶茶",也是中国古老而庞大的茶产业中的一朵奇葩。
茶膏始于南唐,成于宋,兴于清,盛于当代,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清朝的时候更是成为皇室养生的专享品进贡皇室。南唐时的《十国春秋》、宋徽宗《大观茶论》、清朝医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文献上均有茶膏的相关记载。
★二、清宫御制普洱茶膏的特点
1、制作工艺的严谨与考究
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考查大锅熬制茶膏的过程中发现,这种高温提取的方式对茶叶所含的诸多有效成分破坏严重,使其后续陈化产生障碍。他们借鉴宋代制作茶膏的工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精华,形成一套工艺考究、工序繁杂又十分合理的制膏方法。大体归纳,有如下几亇环节:
①轻蒸、解块、淋洗。将云南上贡来的顶级团茶和饼茶进行蒸湿,然后解块,再进行淋洗,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及杂物;
② 采用传统酿酒工艺中的厌氧发酵方法,对茶叶进行发酵,促使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与分解;
③ 小榨去水、大榨出膏。采用压榨技术,先将水分挤出不用,然后再全力将茶叶内存的茶汁压出,并反复压榨,收汁:
④ 将压榨出的茶汁放在开口的容器内,使其自然沉淀,并分层析出;其分层不同,品级也不同;
⑤ 收膏、压模。将分层析出的茶汁经低温干燥,获得稠密度高的软膏,再入模干燥后成形,但绝大部分是收成自然的散块,放入高档瓷瓶中。
★三、现代茶膏
现代普洱茶膏的研究始于2002年,到2005年基本完成了对清朝宫廷御茶膏的破译与复原。同时,科研部门采用当今最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成功地从云南临沧地区的晒青毛料中分离了普洱茶后发酵所独有的菌群,采用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工艺,初步实现了普通级普洱茶膏的规模化生产;2006年,科研部门又成功分离了原云南思茅地区(现为普洱市)普洱茶独有的菌种,完成了普洱茶膏中的极品"玉龙胜雪"的研发工作,自此,标志现代普洱茶膏第一阶段工作的基本完成。也预示着现代普洱茶膏开始走向成熟。那么,现代普洱茶膏与古代普洱茶膏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呢?1、制作更科学、更简便、更卫生。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则采用当今最为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其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技术的运用,使现代普洱茶膏的生产过程更科学、更简便、更卫生,相比清朝宫廷普洱茶膏品质更高。
2、更侧重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现代普洱茶膏采用的是生物科技手段,遵循普洱茶原有的后发酵机理,从普洱茶中分离某些优势菌种,加之有意识提取普洱茶中特有的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等,对制膏的普洱茶原料在作业环境要求较高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接种与发酵,并在温度与湿度上严格控制,使普洱茶原料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酶法转化阶段;再通过低温萃取(注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提取),低温干燥获得。其茶膏的成品率为15%。使普洱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云南土法大锅熬制普洱茶膏虽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人人在家都可熬制,但是缺乏科学性。从科学的角度看,茶叶在反复高温的熬制中,诸多生物酶消失,导致熬制茶膏的后续转化缺乏"动能",只能走向霉变,这就是大锅熬制的茶膏汤色浑浊,且品质越来越差的原因;其次,茶叶在高温状态下,大量营养物质会随水蒸气一并挥发,造成产品的某种缺失。所以,熬制茶膏的路会越走越窄,尤其是熬制茶膏的农残和重金属残留超标很严重,在食品安全上隐患很大。
★四、鉴别,以清代皇室普洱茶膏为例
1、汤色。首先应该清亮通透,色泽饱满,无混浊,无沉淀,在色泽上要优于同年份普洱茶叶。
2、香气。无论是否冲泡,都应该有香气散发,且香气必须自然,清雅,而不是添加香精的浓烈、厚重。皇家普洱茶膏的香气应该要比普洱茶叶浸泡的茶汤显得清淡。
3、口感。清代皇室普洱茶膏的口感的评定标准应接近现代普洱茶品饮标准,口感厚滑、醇和,味道优于同年份普洱茶叶。
★五、存放
1、请放置阴凉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
2、存放茶膏地方应保持一定湿度,以湿度55--65度为最佳;
3、整块的茶膏最好采取平放,长期直立容易使茶膏变形。


IP属地:北京1楼2020-06-04 15:53回复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6-04 16:02
    回复
      你看看华来贱写的宣传,比这个还好听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6-04 16:07
      收起回复
        文章太长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6-04 16:12
        收起回复
          只知道古法制茶膏己失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6-04 16:15
          收起回复
            原来属于中成药啊,学习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6-04 16:17
            回复
              你怎么说我也不喝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6-04 16:23
              回复
                泡茶不香?非要这样显得很高上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04 16:26
                回复
                  现在都是现代工艺生产,但是没推起来


                  IP属地:云南9楼2020-06-04 16:53
                  回复
                    🍵路过看看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6-04 16:59
                    回复
                      茶是茶药是药,百度当个故事会还行,况且国人喝茶并不是追求方便而是过程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6-05 02:33
                      回复
                        你见过这个东西怎么弄,我估计你,一辈子都不会去喝他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6-05 02:37
                        收起回复
                          茶膏有大厂的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6-05 03:23
                          回复
                            世上存在着各种可能性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6-05 03:34
                            回复
                              我只是网上搬砖给大家了解一下。大家有争论有各种看法是好事,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越辨越清楚。到底他这个事能不能成,其实我也是个吃瓜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06-05 03: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