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吧 关注:13,306贴子:206,433

突发性耳聋手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DeKlevn(1944年)首先描述此病,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两耳发病占4%,其中一半两耳同时发病,也有报告高达17%者。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
分型病因
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下降,至少250,500Hz听力损失≥20dB以上原因:多认为是膜迷路积水引起的。治疗:改善内耳循环、激素、脱水治疗等。
高频下降型:2000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听力损失≥20dB原因:内、外毛细胞损伤治疗:使用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激素、改善微循环治疗。
平坦型:所有频率均听力下降,250-8000平均听阈≤80dB为平坦型病因:血管纹功能障碍和/或耳蜗供应血管血供障碍以及组织缺氧;血管痉挛 治疗: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等即使轻度的听力下降,病人也会感觉听力下降的非常明显。
全聋型:所有频率均听力下降,250-8000平均听阈,≥81dB为全聋型原因:耳蜗总动脉或蜗轴螺旋动脉的栓塞或血栓形成治疗: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的治疗。
临床表现
1、耳聋
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可为耳蜗聋,也可为蜗后聋。
2、耳鸣
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
3、眩晕
约2/5天1/2突聋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梅尼埃病。数日后缓解,不反复发作。
4、耳堵塞
耳堵塞感一般先于耳聋出现。
5、眼震
如眩晕存在可有自发性眼震。


IP属地:上海1楼2020-06-25 10:26回复
    辅助检查
    耳科检查:耳周皮肤、淋巴结、外耳道、鼓膜(注意耳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外耳道有无耵聍、疖肿、疱疹。
    音叉试验:
    声导抗:鼓室图,同侧或对侧镫骨肌反射
    眼震电图:伴眩晕时应进行
    纯音测听:250-8000(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
    其他检查:耳声发射、耳蜗电图、ABR,言语测听影像学检查:内听道/颅脑MRI(2.7-10.2%)。因除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CPR(使用血凝酶时必查)
    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对伴眩晕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前庭+平衡功能)对于有设备噪音或较强刺激的检查MRI/ABR除怀疑脑卒中等紧急情况而必须检查,一般不推荐在发病一周内。


    IP属地:上海2楼2020-06-25 10:29
    收起回复
      预防
      1.避免和减少与强噪音等物理因素的接触,平时应避免各种噪音对听神经的刺激,如环境无法改变时,可佩戴耳塞、降低噪音;
      2.尽量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间。必须要使用耳机时, 也要保持在中低音量的状态,持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
      3.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按时起居;
      4.饮食营养均衡, 切忌暴饮暴食;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焦虑及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


      IP属地:上海3楼2020-06-25 10:31
      回复
        治疗原则
        4、 减轻膜迷路积水
        改变渗透压治疗、脱水治疗。
        理论根据是:低、中频听力下降可能是由于膜迷路积水引起的。
        5、抗氧化剂
        实验研究发现,在噪声负荷后或者血供障碍,以及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情况下,在代谢代偿失调的内耳细胞中,氧自由基增加,内源性抗氧化剂缺失。
        在前瞻性研究中使用合成的抗氧化剂,如临床上批准使用的α-硫辛酸,能够明显减轻细胞损伤和听力下降。
        6、抑制血栓形成
        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来治疗突聋,部分患者有效
        使用大剂量水杨酸能够观察到可逆的耳毒性反应
        7、降低纤维蛋白原
        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液细胞成分凝聚的倾向。
        现在已经有2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明,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突聋是有效的。
        8、高ya氧舱治疗
        关于高ya氧舱治疗突聋存有很大的争议。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单独进行高ya氧舱治疗部分患者的听力会有所改善,但是突聋的时间不能长于3个月。


        IP属地:上海4楼2020-06-25 10:32
        回复
          治疗原则
          2、抗水肿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突聋的标准治疗方案。
          建议根据个体差异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是3天之内,至少使用250mg强的松或者相同剂量的其他药物,然后逐渐减量。
          3、离子治疗
          主要是改变离子通道。
          从实验研究中知道,静脉内给予大剂量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可以影响感觉细胞(传送通道)、血管纹细胞(离子转运)以及内毛细胞的传入神经突触(如NMDA-受体-辅助的离子通道)的离子转运。


          IP属地:上海5楼2020-06-25 10:33
          回复
            治疗原则1有禁忌词汇,我截图上传


            IP属地:上海6楼2020-06-25 10:35
            回复
              感谢分享


              7楼2020-09-04 12:06
              回复
                感谢分享!


                IP属地:辽宁8楼2020-09-28 15:12
                回复
                  万分感谢,帮助很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2-13 14:02
                  回复
                    请问一家三口要做耳聋基因检测在北京做和沈阳做有区别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12-20 21:55
                    收起回复
                      感谢分享


                      12楼2021-01-22 13:02
                      回复
                        感谢分享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4-17 14:52
                        回复
                          突发性耳聋的常用治疗药物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内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少部分第3天降至最低点),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同时可伴有耳鸣或眩晕,部分患者有自愈倾向。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引起耳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一般认为,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季节性因素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6-13 15:37
                          回复
                            突发性耳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4点。
                            1、耳聋:多为单侧耳聋,发病前多无先兆,少数患者则先有轻度感冒、疲劳或情绪激动史。耳聋发生突然,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以内听力损失方达到最低点。
                            2、耳鸣:可为始发症状,大多数患者可于耳聋时出现耳鸣,但耳鸣也可发生于耳聋之后。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听力可以提高,但耳鸣可长期存在。
                            3、眩晕: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多为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可与耳聋同时出现,或于耳聋发生前后出现。
                            4、其他:少数患者可有耳闷堵感、压迫感或麻木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6-13 15: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