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天骄吧 关注:21,230贴子:1,039,482
  • 0回复贴,共1

冰河虽然刺骨,心中信念坚如磐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信仰,是人内心的一盏明灯,它在黑暗之中为人们指引前行的方向,在迷茫中抚慰孤独的灵魂,在世俗中坚守任性底线。青年官兵为了心中的理想,扛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他们远离城市的繁华,远离挚爱和亲友,在雪山、在戈壁、在丛林……留下自己的足迹,默默坚守,不求名利、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用青春去描绘强军梦,用生命去捍卫庄严的国门。
2022年农历壬寅虎年,在这个万家灯火,亲人团聚的日子里,有一群人依然在默默的守望着,不论在白雪皑皑的千里边防,还是在波涛汹涌的万里海疆,军人们舍小家保大家,一家不圆万家圆,为祖国和人民站岗,守卫着祖国的每一寸疆土。当你在深夜熟睡的时候,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默默地瞭望着万家灯火。70年来,一茬茬官兵传承接力,大力弘扬艰苦朴素、敢于奉献的精神,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祖国的每一寸领土。西北向西,藏北阿里,阿里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高原中的高原”,低温、缺氧、强辐射、高原病随时都能夺去人的生命。艰苦的环境时刻侵袭着边防官兵的身心,但是从没有人说过苦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下面让我们走进“老边防”的故事。
“宁啃白菜帮,不喝罐头汤”,这是在“老边防”口中常说起的一句话。通往边防连队的路高山险阻,路上要翻过好几个5000多米的达板,受风雪影响,封山期长达半年,物资供应一直是困扰官兵的难题。当伙食供应紧张的时候,罐头往往就成了餐桌上的“主角”,以至于少数官兵闻见罐头味就反胃恶心。即使如此,大家平日里都不敢轻易浪费粮食。边防连的四级军士长杨兴昌还记得,他带的新兵贡觉热旦曾将珍藏的一块面包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在当时,连队已封山近五个多月,一块普通的面包算得上难得的美食了,弥足珍贵的战友情谊始终被杨兴昌铭记。
连队的每个巡逻点位,不少都是地势险要,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四级军士长王涛记得,一次巡逻出发不久,他在穿越一片乱石滩时崴了脚,同行的上等兵赵自强劝他:“王班长,你本来就有痛风,现在又崴了脚,到点位的路还长,你还是跟连长说说,就别去了吧。”他坚定地回答:“我是一个边防战士,要是巡逻都不去,还能干啥?”最终,他咬紧牙关坚持跟在了巡逻队伍中,当巡逻队伍走到悬崖陡峭边,一匹军马受惊,冲过了巴拉河,牵马的战士摔倒在河边,看着河对面的马匹,摸着受伤的胳臂,手足无措。连长还没来得及下命令,王涛就毅然挽起裤腿就向河对岸走去。此时,正值11月,巴拉河水冰冷刺骨,患有痛风的右脚带来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但是他的眼里只有受伤的战友和对岸的军马,心里只有尚未完成的巡逻任务。
“天寒地冻,艰苦不怕吃苦”已有12年戍边经验的上士穆虎告诉笔者,最初来到连队的时候,条件还很简陋,仅有几间简易搭制的板房,时常有寒风顺着木板缝隙往里钻。那个时候条件简陋,不慎被冻坏了腿、染上了风湿。由于衣物保暖效果有限,他经常用塑料薄膜将腿裹上,减轻疼痛的影响。为此,中士叶俊对此深有同感,“天寒地冻的时候呵气成冰,有时温度能达到零下30℃,饭菜刚做好可能就凉了,但是现在条件好了,党和人民时刻在关怀我们,为我们改善了条件。” 笔者在现场看到,连队的战士住着保温的方舱、吃着高标准的伙食,饮上了纯净的热水。
一粒粒黄沙融入茫茫边关,一颗颗胡杨矗立戈壁大漠,一朵朵格桑花扎根雪域高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坚守与信仰,用忠诚与担当履行卫国戍边的神圣使命。我们一起祝福我们最可爱的人新年快乐!阖家欢乐!身体健康!同时向支持军人的军属们道一声:您们辛苦了!因为有你们作为坚强的后盾,他们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2-07 11: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