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190贴子:602,826

春秋之后的唐朝仍然“龙争虎斗”?孔子学问有什么作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秋之后的唐朝仍然“龙争虎斗”?孔子学问有什么作用?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1]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推背图 第一象 “龙争虎斗”
春秋之后的唐朝仍然“龙争虎斗”?孔子学问有什么作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6-25 14:25回复
    春秋之后的唐朝仍然“龙争虎斗”?孔子学问有什么作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6-25 14:25
    回复
      儒家的思想作为巩固封建社会的理论工具。孔丘基本上是奴隶主阶级改革家,他的思想在当时是保守的。
      孔子不是说过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而儒家又对君主讲仁政,以宗法的孝父亲子之“仁”,为维系社会之手段,以达到巩固君权之目的,这对当时社会,是最为合拍的;帝王驭民之策,殆莫过于通过仕人从思想上加以牢笼,狡猾者遂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822期第A08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6-25 14:28
      回复
        春秋之后的唐朝仍然“龙争虎斗”?孔子学问有什么作用?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1]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推背图 第一象 “龙争虎斗”
        春秋之后的唐朝仍然“龙争虎斗”?孔子学问有什么作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6-25 14:30
        回复
          推背图详解第一象:甲子,乾下乾上乾
          谶曰: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
          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颂曰:
          自从盘古迄希夷
          虎斗龙争事正奇
          悟得循环真谛在
          试于唐后论元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6-25 19:38
          回复
            孔子不信神,用有为法治世,所治必不长久。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6-26 02:08
            回复
              【建议“网文、资讯”文后有普法普科、普法普科评议!】
              例:
              杜骗新书-诈称偷鹅脱青布-中文书刊网
              作者:张应俞
              店主抚心自悔曰:“我明被此人骗了,只是自己皆死说不得也。”
              看了《骗经》不受骗,明代《骗经》故事(6)诈称偷鹅实偷布
              店主掩住心口,悔恨道:“我被这个人明着骗了,只是自己活该,这事说出来丢脸,不说了!”
              (评议)按:君子仁民爱物,而仁之先施者,莫如邻;物之爱者,即鹅亦居其一。何对邻人养鹅,恶在嘈杂之声,必欲盗之者以杀之,爱物之谡何哉?利失对邻之鹅,而赞成棍贼以盗之,仁心安在?是以致使棍闻其言,乘机而行窃,反赞成其偷,亦是鼠辈也。欲去人之鹅,而反自失其布,是自贻祸也,将谁怨哉?若能仁以处邻,而量足以容物,何至有此失也!
              法律百科,普法普科。
              现学现用,现时济事。
              【普法】
              个人人身权利自由,不是侵犯别人人身权利自由。
              维护个人权利,不侵犯别人权利。
              “无行为则无犯罪也无刑罚”。危害行为的身体活动既包括举动,也包括静止。人的身体举止不限于四肢的举动,还包括诸如以目示、语言教唆、默示等有意义的动作。
              【普科】
              理:道理、事理、规律。特指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论:谈论。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
              证:用理论或事实来说明和断定真假。
              理论: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辩论是非;争论;讲理。
              论证:逻辑学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论述并证明。立论的根据。
              逻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旧称名学、辩学、论理学。
              理论(事物道理论证)。
              《成语词典》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成语词典》
              学以致用,
              除旧布新。
              口耳之学,
              因循守旧。
              询事考言,
              察言观行。
              遗风旧俗,
              强词昧理。
              【唯物主义】真凭实据,分条析理;名实相符,格物穷理。
              【唯心主义】空口无凭,深信不疑;耳听是虚,偏听偏信。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7-26 21:01
              回复
                文渊阁半间房。
                慈禧第七行宫,慈禧字:龙、虎。
                传说:
                乾隆、慈禧。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第七字“间”,或义为:
                一、文渊阁第七间。
                二、文渊阁“汇流揽鑑”、赊店镇山陕会馆“悬鑑楼”。
                推背图 第一象 颂曰:
                自从盘古迄希夷,
                虎斗龙争事正奇。
                悟得循环真谛在,
                试于唐后论元机。
                推背图 第一象 诗曰:
                自从盘古分希夷,
                虎斗龙争事是悲。
                万代兴亡谁能记,
                试从唐后定兴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8-24 21:35
                回复
                  您好,欢迎到文化吧发帖,弘扬国学文化,谢谢!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8-25 12:31
                  回复
                    【百度百科】扫盲运动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
                    ①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文盲占90%。
                    ②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③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0-13 21:24
                    回复
                      纲有什么法度、秩序?
                      《古代汉语字典》【纲】:法度、秩序。
                      《成语词典》【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五种常行不变的道德标准,即仁义礼智信。泛指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规范。
                      【封建家长制】
                      经济专制是封建家长制的基础。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封建礼制中规定:家庭财产,不论房产、地产,都属于家长名下,家长享有对这些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家庭的全部收入,均归为家长。
                      思想专制由经济专制派生,并与之相统一,也都是封建孝道的基本要求在封建社会,家庭成员必须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以家长的是非为是非。家庭其他成员均无言论、思想自由。
                      尊卑关系是整个封建礼教、孝道、家长制的前提。
                      在封建家长制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子(女)是无权自己决定其配偶的。
                      违义三纲君父夫,不义五常片冒全。
                      君父夫纲臣子妻,一人格一人格内?(一愚昧一愚昧内?一文盲一文盲内?一法盲一法盲内?)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古人有言“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读熟。”
                      《字典》
                      聪:听觉灵敏。听力敏锐。明辨是非,明智。
                      明:能够看清楚事物。清楚,明白,明了,明确。
                      耳聪目明,“简称”聪明。听不懂、看不懂,是不是耳不聪、目不明?
                      初三语文《怀疑与学问》,选自《通俗论集》。
                      作者:历史学家顾颉刚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
                      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的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辨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30 21:08
                      回复
                        或∶春秋楼没有被烧。
                        火烧,地方烧饼饼子名称。火烧(丙子)春秋楼。烧饼歌。
                        或∶正看悬鑑楼,背见春秋楼。集合楼。
                        社旗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年。
                        《推背图》托名“金圣叹”的可能是乾隆皇帝。
                        或《推背图》第三十四象 金圣叹曰:既和且平
                        悬鑑楼内匾词
                        “木旗杆”可能是比喻,是指文渊阁里“汇流澄鑑”匾前“竖有一对扇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2-11 17:56
                        回复
                          文渊阁匾∶手写字“滙流澂鑑”的“澂”字,山下“一”写的是“点”。(为什么写成点?)
                          按测字、相字,“澂”字“潋”字有相似,谐音字“揽”,牵强附会为“揽”字。“揽”字意思与“汇”近似。
                          潋∶水际、水边。
                          (巧合的是,赊店山陕会馆有石刻字∶此地即是普陀山,何必远求到南海。)
                          汇∶聚集。
                          揽∶聚拢。
                          繁体字∶滙流澂鑑
                          简体字∶汇流澄鉴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2-12 08:55
                          回复
                            孔子学问。一言以蔽之,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看不起穷人。


                            IP属地:河南16楼2024-02-18 11:41
                            回复
                              或:赊店有个春秋楼,半截(琉璃楼)搁到天里头。
                              截(方言:节儿、尖儿)搁,尖阁。
                              古今集成四库全,会馆义冠半文渊。
                              (字)义冠会馆半文渊,
                              古今集成四库全。
                              或:铁狮子字 嘉庆前无大清,指喜庆的事。
                              嘉庆
                              嘉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iā qìng,指喜庆的事,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文渊阁四库馆
                              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春秋楼?)或春帆义:
                              新“春”大吉,一“帆”风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3-17 2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