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吧 关注:326贴子:6,135
  • 19回复贴,共1

《陕西文物年鉴》:【神木神圪垯梁遗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吴晓丛主编的2013年《陕西文物年鉴》中有“神木神圪垯梁遗址”词条,对当年该遗址的考古发掘进展做了记录。在2016年第4期的《考古与文物》中,发表了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和神木县文管办联合署名的《陕西神木县神圪垯梁遗址发掘简报》。文中通报了神圪垯梁遗址发现各类遗迹163个,其中墓葬28座、房址20座、灰坑101座、沟5条,已在2013年《陕西文物年鉴》中统计的数据基础上几乎翻倍,表明该遗址后来还在不断地发掘。《陕西神木县神圪垯梁遗址发掘简报》确定遗址的年代为龙山晚期至夏时期,其下限(夏时期)比《陕西文物年鉴》确定的龙山晚期更晚。以下是2013年《陕西文物年鉴》“神木神圪垯梁遗址”词条的内容:
【神木神圪垯梁遗址】
8~11月,神圪垯梁遗址位于神木县大保当镇西约4.8公里处,野鸡河村六组的神圪垯梁南部缓坡上。2013年5月,该遗址勘探发现有墓葬、灰坑、房址等遗迹,地面有龙山晚期陶片遗存,初步判断遗址年代为龙山晚期。
2013年8月,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清理面积1800平方米,发现遗迹85个,其中墓葬13座、房址12座、灰坑58座、沟2条。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其中M7长4米、宽3米、深3.3米,西壁墓口处有一壁龛,随葬有陶器6件,墓底北部有一殉人,屈肢,从埋葬情况看,应被绑缚后埋入。一座为合葬墓,一座墓殉葬有猪1头,其余墓葬均为单人葬,无随葬品。除M7有原木制作的棺外,其余墓均无葬具。
房址分半地穴和地面式两种,地面式仅发现2座,其余为半地穴式。圆形地面式房址如F4,直径7.5~9米,周围有一条环沟,沟内有柱洞,房址内有11个柱洞,房内南、北两侧各有一近长方形坑。半地穴式如F11,平面呈圆形,口部直径为2.8米,残深0.1米,直壁,平底,门道向北,底部中间有一灶,四周分列有4个柱洞。
灰坑发现较多,多为圆形,少量为方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
发现两条沟,对其中一条(G2)进行了发掘。长约30米、宽2米、深2米,两边有台阶,沟底不平,出土遗物极少。
从已发掘情况看,神圪垯梁遗址房址、灰坑等与墓葬混杂,没有发现单独的墓地或居址。已发掘的13座墓葬,分布、排列没有一定的规律,其中的M7是迄今陕北地区发现的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与陶寺遗址墓葬特征一致,但设壁龛放置随葬品,与朱开沟遗址部分墓葬雷同。另外,墓葬中也随葬猪,但是以整猪随葬,与陶寺遗址随葬猪下颌的情况不同。
神圪垯梁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陶器,与新华遗址、木柱柱梁遗址、石峁龙山晚期遗存等同类器物特征一致,故其年代应为龙山时代晚期。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陕北北部地区同时期的墓葬制度、聚落布局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IP属地:江苏1楼2022-08-18 08:29回复
    请M117的意淫者仔细阅读以上《陕西文物年鉴》:【神木神圪垯梁遗址】词条。“M7有原木制作的棺外,其余墓均无葬具。”测得F2137的M6墓和测得CTS3385的M27墓是不是连棺材都没有?
    “一座墓殉葬有猪1头,其余墓葬均为单人葬,无随葬品。”殉葬有猪1头的是M8墓,测得F2137的M6墓和测得CTS3385的M27墓难道不是无随葬品?
    无随葬品也就算了,连棺材都没有的M6墓和M27墓难道不是接近奴隶或囚徒的灰坑?


    IP属地:江苏2楼2022-09-06 21:51
    回复

      神圪垯梁遗址墓葬只有13座,占比仅18.3%,而灰坑多达58座,比例高达81.7%!近日有人造谣说石峁遗址皇城台编号为SM-K4-1的样本Y染色体测得是N1单倍群,且不说2020年宁超、李添娇、王传超、崔银秋等发表的原始论文《Ancient genomes from northern China suggestlinks between subsistence changes andhuman migration》中不存在这例编号为SM-K4-1的样本,即便存在这例样本,由于SM-3、SM-K4-14、SM-K4-4三例样本与测得Oα1-F2137的SM-SGDLM6样本和测得Cα-CTS3385的SM-SGDLM27样本等编号为SM-SGDLM*的6例样本的经纬度完全一致,他们都应发掘自东经110.3101228度、北纬38.5664991度的神圪垯梁遗址,考虑到神圪垯梁遗址灰坑比例之高、墓葬等级之低,与SM-3、SM-K4-14、SM-K4-4三例样本同批次编号的SM-K4-1样本有可能是为石峁集团统治者服务的奴隶或被他们软禁的囚徒。


      IP属地:江苏3楼2023-12-09 20:32
      收起回复
        我突然明白了!
        神圪垯梁遗址6例样本的考古学编号规则是“SM-SGDLM(数字+字母)”,这个编号规则中的各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含义?“SGDL”自然是“神圪垯梁”四字拼音首字母的缩写。“SGDL”后的那个“M”显然是“墓葬”的“墓”的拼音首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墓葬的序号。比如测得Oα1-F2137的SM-SGDLM6样本的出土地点是神圪垯梁遗址的M6墓,即第6号墓葬。至于编号规则中起首的“SM”代表何意,我与原论文作者们的看法是相左的。在原论文作者中像宁超、王传超这些O系淫才眼里,"SM"被偷换概念为了“石峁”的缩写,但我认为“SM”应是永兴店-大口二期文化神圪垯梁遗址所在县级市“神木”的缩写。 因为我们都知道,石峁遗址是与神圪垯梁遗址距离30多公里的另一个遗址,SM-SGDLM6、SM-SGDLM27等6例样本不可能既发掘自石峁文化的石峁遗址又发掘自永兴店-大口二期文化的神圪垯梁遗址,考古学人骨编号也没有一例样本同时并列标识两个遗址的先例。按照中国人的书写习惯,地址都是大地名在前,小地名在后,比如神圪垯梁遗址所在野鸡河村的详细地址是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大保当镇野鸡河村。因此,神圪垯梁遗址6例样本的考古学编号规则“SM-SGDLM(数字+字母)”中开头的“SM”指的应是神木县而非石峁遗址。
        接着我再说说我昨晚的新发现。

        与SM-SGDLM6等6例墓葬样本一样发掘自东经110.3101228度、北纬38.5664991度的神圪垯梁遗址的SM-3、SM-K4-14、SM-K4-4三例样本的编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既然已经我们知道SM-SGDLM6样本编号中M6的“M”指代的是墓葬的“墓”字,那么,我认为SM-K4-14、SM-K4-4样本中K4的“K”只可能指代的是灰坑的“坑”字。K4指的就是神圪垯梁遗址的4号灰坑,这个灰坑发掘了SM-K4-14和SM-K4-4两例样本,并编号到了14,说明埋葬了10多具人骨,它很可能是一个大的乱葬坑。这也就是解释了原论文中为什么SM-3、SM-K4-14、SM-K4-4三例样本都没有检测结果,因为论文作者中那些O系淫才们明白,那些如奴隶般埋葬的灰坑个体是不能给他们的O系单倍群带来荣耀的,他们也害怕像我这样天分极高的专业研究者将事实的真相看破。
        且不说原论文不存在SM-K4-1这例样本,即便存在,他也应是发掘自神圪垯梁遗址的第4号多人乱葬灰坑。所以,即便SM-K4-1的父系测得N1,又能说明什么呢?他不过是死后如草芥一样被扔在神圪垯梁遗址遗址4号灰坑的一个奴隶罢了!由此,我总感觉这些愚蠢的如跳梁小丑般的N系终究上了O系淫才们的当,O系给他们挖了个坑,他们就真往里跳了!O系神族们,你们这把干的太漂亮了!
        在此,我真诚地送给N系朋友们一句马云说过的名言:意淫总是要小心一点的,万一掉灰坑里了呢?


        IP属地:江苏4楼2023-12-10 12:52
        回复
          宁越晴空在本吧发表的主贴《请问石峁上层人物的DNA检测结果出来了吗?》第122楼的回复贴中,我通过三点论据破除了近日石峁遗址皇城台SM-K4-1样本测得父系N1的虚假谣言。由于楼层太深,我也担心被删除,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我将此回复贴转载如下:
          石峁遗址皇城台SM-K4-1样本测得父系N1的谣言纯粹是胡编乱造!
          首先,2020年宁超、李添娇、王传超、崔银秋等发表的原始论文《Ancient genomes from northern China suggestlinks between subsistence changes andhuman migration》辅助材料的古样本中,只有SM-3、SM-K4-14、SM-K4-4三例样本,根本就没有SM-K4-1这例样本。另外,SM-3、SM-K4-14、SM-K4-4三例样本的经纬度位置((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与神圪垯梁遗址的SM-SGDLM21、SM-SGDLM22、SM-SGDLM27、SM-SGDLM4、SM-SGDLM6、SM-SGDLM7X等6例样本完全一致,都是东经110.3101228度,北纬38.5664991度,说明这三例样本也都是采集自神圪垯梁遗址而非石峁遗址!
          其次,从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的进展看,宁超、李添娇等2020年发表那篇论文时,也很难获得石峁遗址皇城台地点墓葬中的遗骨。今年1月12日举行的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才首次披露2022年度石峁遗址皇城台共发现墓葬20座。今年10月23日在西安举办的第四届考古学大会上,再次披露了皇城台墓地今年新发现墓葬17座。关于这次考古学大会的新闻报道明确指出,“从2022年发掘至今,石峁遗址皇城台共发现墓葬40多座....”这说明石峁遗址皇城台从2022年才开始发掘。因此,2020年宁超、李添娇发表那篇论文时,他们是不可能获得石峁遗址皇城台墓葬古样本的!

          再次,2022年5月27日发表的披露了石峁古城66例古样本线粒体检测结果的论文《Ancient Mitogenomes Reveal the Origins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Neolithic Shimao Population in Northern China》中,石峁遗址皇城台地点10例古样本的编号规则是Shimao_HCT_(字母数字组合),与神圪垯梁遗址遗址这三例样本的编号规则SM-(数字)或SM-K4-(数字)不符。这说明SM-K4-1样本不仅在原论文中不存在,而且也没有可能发掘自石峁遗址皇城台地点!
          这种胡编乱造的事只有那些卑劣、下作、无耻的N系能干得出来!


          IP属地:江苏6楼2023-12-11 09:20
          收起回复
            有好事者说他打听了考古发掘方,SM-K4-1样本实际发掘自石峁遗址城墙下的人头奠基坑,我目前不好判断这一消息的真假。如果SM-K4-1样本真是发掘自人头奠基坑,那么,SM-K4-1样本编号中的“K”字母的含义就被我猜中了,其指的是人头奠基坑或灰坑的“坑(K)”,而非墓葬的“墓(M)”,应是无误的。N系这次可以说是脸面全丢尽了!

            上图是石峁古城外城东门址墙基下的人头骨坑,石峁遗址总计发掘有七座这样的人头奠基坑。每个人头奠基坑都是24颗头骨,如果SM-K4-14与SM-K4-1一样出自同一人头奠基坑,则SM-K4-14样本编号14在总数24的合理取值范围内。神圪垯梁遗址的SM-SGDLM27等样本都出自墓葬,身份至少在平民以上,而SM-K4-1样本竟然出自石峁遗址的人头奠基坑或神圪垯梁遗址的灰坑。如果SM-K4-1样本确是出自石峁遗址的人头奠基坑,那么,SM-K4-1样本的身份真是低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因为,即便是灰坑中的样本或者墓葬中的殉人,大都还留了一个全尸,但人头奠基坑中的个体只有人头,身首异处,连个全尸都没留下。N系真悲惨啊!我都有些心生怜悯了。
            如果SM-K4-1样本确实是发掘自石峁遗址人头奠基坑,从石峁遗址发掘进展的时间线上看也是合乎情理的。人头奠基坑在2013年就发掘了,但石峁遗址皇城台墓葬的首次发掘要晚至2022年,宁超、李添娇等发表论文《Ancient genomes from northern China suggestlinks between subsistence changes andhuman migration》的2020年,顶多只能拿到石峁遗址人头奠基坑的样本,皇城台墓葬的样本他们是绝不可能拿到的!


            IP属地:江苏7楼2023-12-11 13:42
            收起回复
              附考古学术语-灰坑:
              灰坑是考古发掘中常见的遗迹。因坑中填满灰色土壤,故称灰坑。灰坑是由于古代人们利用废弃的窖穴、水井或建筑取土后的凹坑倾倒垃圾,垃圾中土壤变成灰色而形成的。灰坑中的土一般较文化层的土松软、色深,包含物更为丰富。根据坑的形状、特征和遗物可以判定灰坑的性质和时代,是研究古代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资料。
              在考古学业界内部,有个约定俗成的看法,认为所有凹陷的坑状遗迹,都可以被称为“灰坑”。
              ————————摘自百度百科


              IP属地:江苏8楼2023-12-11 13:45
              回复
                石峁遗址考古队前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现院长孙周勇先生2018年8月接受文博在线采访时说到:“我们将石峁被杀掉的一批人,和墓葬里面的人,假设为两群人,去做他们的体质特征分析、古DNA分析、食性的分析,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出现了:这两群人从食性上、体质特征上都展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那批被杀掉的人和夏家店下层的一些人群的特征比较像,所以不排除石峁的敌人来自于东北方或者东部地区。”参见本吧主贴《孙周勇:石峁遗址,一座影响深远的史前最大城址》,链接地址:https://tieba.baidu.com/p/7672977295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大甸子遗址和二道井子遗址合计曾检测过10例古样本,7例为男性,其中3例N1b-F2905,1例O2a1b-002611,2例未成功细分型的O2a-M324,1例未成功分型的NO1-M214。因此,石峁遗址人头奠基坑中测到父系为N1的古样本,是在意料之中的。


                IP属地:江苏9楼2023-12-11 14:14
                收起回复
                  关于石峁遗址,你们O系和N系兄弟俩就同室操戈,斗个鱼死网破吧。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史学、考古学、语言学、Q-F1626的爆发时间和频率及从倗国墓地古DNA反推李家崖文化到石峁集团父系基因等各方面的证据链都已经非常充分完备了,我这个老渔翁只需稳坐钓鱼台,坐山观虎斗,且看你们各路淫才拙劣表演的一出出闹剧,最后的赢家必定是我Q系。奉劝O系和N系的淫才们,少闹点笑话,太丢人现眼!


                  IP属地:江苏10楼2023-12-12 09:05
                  回复
                    那些自媒体甚至学者们关于石峁遗址的转载内容我都是不敢相信的,我只相信著名的新闻社或报社的正规报道。今天我总算腾出了一点时间,仔细搜索了关于石峁遗址人头骨奠基坑的早期新闻报道。非常幸运,我搜索到了人民日报的官网人民网于2012年12月24日转载自共青团中央主办的重点新闻网站中国青年网的一篇报道——《石城遗址现年轻女性头骨 妙龄少女殉葬罕见(图)》,其最初的来源是2012年12月20日中国新闻社记者冽玮发自西安的报道,链接地址: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2/1224/c22219-19991636.html

                    我仍需要更正一下我在本贴7楼的表述,根据这则2012年12月20日中国新闻社的报道,人头奠基坑首次发现和发掘并非2013年,而是在2012年5月至11月就发现了两处。

                    我对报道中所有的文字都严谨对待,报道中此处说“在今年5月至11月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集中埋置人头骨的遗迹两处,以年轻女性居多......”这一表述说明人头奠基坑虽然年轻女性居多,但并未说全部都是年轻女性,也就是说很可能也存在男性!因此,我收回我在本帖7楼第二个回复中“出自人头奠基坑是O系造的谣”这句话。


                    IP属地:江苏11楼2023-12-13 18:06
                    回复

                      根据2020年宁超、李添娇、王传超等发表的原始论文中SM-3、SM-K4-14、SM-K4-4三例样本的遗址写的都是“ShiMao”(石峁)而非“Shengedaliang”(神圪垯梁遗址),并考虑中国新闻社2012年的早期报道中只说人头奠基坑以年轻女性居多,我认为石峁遗址的人头奠基坑应存在男性,并初步认可SM-K4-14和SM-K4-4出自石峁遗址K4坑,即7个人头奠基坑中的第4个。如果确实存在SM-K4-1样本,它也应该出自这个K4坑。如果SM-K4-1样本的父系测得是N1,则与可能是石峁集团敌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群7例男性古样本中存在3例N1的检测结果互为呼应。


                      IP属地:江苏12楼2023-12-13 18:11
                      回复
                        一年多以后的2014年2月20日,中国新闻社官网中新网转载了西安晚报的一则报道《陕西石峁遗址再发现女性头骨 专家:与祭祀有关》,在石峁城址外城东门又新发现了6个头骨。报道中再次表述“头骨以年轻女性居多,部分头骨有明显的砍斫痕迹,个别枕骨和下颌部位有灼烧迹象。”链接地址: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14/02-20/5861943.shtml


                        IP属地:江苏13楼2023-12-14 08:58
                        回复
                          昨晚随意浏览我以前在石峁吧发的帖子,无意间看到去年1月6日对我自己发的主贴《中国新闻网:中国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已进入早期国家阶段》(链接地址:https://tieba.baidu.com/p/7663275013)的回复贴中,整理收集过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父系古DNA样本,比本帖9楼从haplotree.info网站收集的样本更全。我才想起,河北张家口市蔚县三关遗址也曾检测过夏家店下层文化的4例男性样本,他们全都是旧O3。haplotree.info收集的古DNA样本一向并不是很全,而且考古学文化这一栏的标注比较随意,还不如我自己花点功夫汇总的数据齐全。


                          IP属地:江苏14楼2023-12-14 2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