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吧 关注:297贴子:1,370
  • 4回复贴,共1

关于脊索瘤的诊断、治疗的全球专家共识总结(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主要根据201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的全球脊索瘤共识会议文献,并参考了2021年《临床医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刊登的一篇脊索瘤最新治疗趋势综述文献(Chordoma—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Modern Treatment Paradigms)。希望能为病友们总结出一些在脊索瘤的诊断和治疗上,已经形成全球共识的重点信息。
1. 流行病学概述
脊索瘤是非常罕见的骨肿瘤,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过去20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缺乏充足的临床证据,在疗法的选择上依然很不确定。目前,世界各国对这些新疗法的应用程度也参差不齐,导致许多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癌症,占所有恶性骨肿瘤的1~4%。脊索瘤的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有0~1人。其中男性居多,发病高峰50-60岁之间。40岁以下人群的脊索瘤发病率非常低,在儿童和青少年当中也很少见,仅有低于5%的脊索瘤病例是儿童或青少年,发病部位多为颅底。
脊索瘤从症状出现到诊断的中位时间超过2年,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因肿瘤原发部位而异。已有少量脊索瘤家族性病例的报道,表明这种肿瘤有潜在的遗传倾向。
尽管在病理组织学上,脊索瘤被认为是恶性程度低的肿瘤,但由于易复发,使其临床进展与恶性肿瘤非常相似。
人们曾经以为骶骨脊索瘤多于颅底脊索瘤。在骶骨原发肿瘤当中,脊索瘤的比例确实很高,占到50% 以上。然而从整体来看,有证据表明颅底 (32%)、脊柱运动节段 (32·8%) 和骶骨 (29·2%) 的发病率几乎相同。
根据对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400例病例的评估,显示脊索瘤的中位生存期为6.29年,其中,五年、十年和二十年的年生存率急剧下降至67.6%、39.9%和13.1%。
2. 脊索瘤的起源假说和发病机制
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在1857年在显微镜下首次发现了脊索瘤,他描述为独特的细胞内气泡状空泡,他称之为“Physaliferous(囊泡)”,现代组织病理学依然使用这个词作为术语。这些空泡是脊索瘤细胞的一个显著特征。
当时,Virchow认为脊索瘤是起源于软骨组织。然而,现代证据表明,脊索瘤起源于椎体和整个轴向骨骼的未分化脊索残余。
对人胚胎和小鼠细胞命运追踪的分析表明,脊索细胞巢的所在位置与脊索瘤的发生位置相同。尽管细胞转化为脊索瘤的直接证据不足,把脊索原始残余的分子表型与肿瘤性病变比较,脊索残余确实有可能是脊索瘤的转化来源。
脊索起源假说一个更令人信服的证据是:在家族性脊索瘤中发现了转录因子T基因(brachyury)中的基因重复。Brachyury作为脊索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轴向骨骼的正常、未分化的胚胎脊索中高表达。
高分辨率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high-resolution array CGH)检测显示,家族性脊索瘤肿瘤样本中的6q27区域有独特的重复序列。这个序列中只包含brachyury 基因,并且与其他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相比较,该基因在几乎在所有脊索瘤中均有过表达。
尽管brachyury在脊索瘤发病机理中的具体角色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该基因在脊索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被视为脊索瘤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3. 脊索瘤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脊索瘤在组织病理学上分为四种亚型:传统型、软骨型、去分化型和肉瘤样脊索瘤。
传统脊索瘤: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经典型脊索瘤,大多数病例都是这种类型。
软骨型脊索瘤:特点是其细胞基质非常类似于透明软骨肿瘤。
去分化型脊索瘤:包含经典型脊索瘤的成分,也存在高级别未分化的梭形细胞或类似于骨肉瘤的细胞,去分化的肉瘤样成分不表达Brachyury,经典成分仍然表达Brachyury。
肉瘤样脊索瘤:上皮细胞大部分被纺锤形细胞替代,但仍存在brachyury表达。
Brachyury被认为是脊索瘤的诊断标志,有助于区分脊索瘤与其他形态、免疫表型特征类似的肿瘤。
转自 脊索瘤互助邦
参考文献:
《Chordoma: current concepts, management,and future directions》
《Building a global consensus approach tochordoma: 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medical and patient community》


IP属地:辽宁1楼2023-01-08 11:27回复
    关于脊索瘤的诊断、治疗的全球专家共识总结(2)
    4、脊索瘤的临床症状
    脊索瘤是一种局部浸润的低级别恶性肿瘤。只有百分之五的病例是更具侵袭性的去分化型脊索瘤。脊索瘤生长缓慢,有时直到晚期才表现出临床症状,这些临床表现根据肿瘤部位而不同。
    颅底脊索瘤通常发生于斜坡,伴有颅神经麻痹。根据肿瘤大小和鞍区受累情况,也可能发生内分泌紊乱,其他罕见表现包括鼻出血、颅内出血等。
    脊柱运动节段和骶骨脊索瘤可表现为局部疼痛或脊柱神经根病变。然而,由于这些症状和隐匿性疼痛并非是脊索瘤独有的,因此常常延误诊断,直到病情发展到晚期,肠道或膀胱功能受损。特别是对于骶骨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来说,X光片可能会忽略溶骨性病变,而CT、MRI检查范围通常不会扩大到脊柱S2水平以下,因此诊断变得更加复杂。
    大多数骶骨脊索瘤累及第四、第五骶椎骨,肿瘤可向前侵犯骨盆,但往往不会突破骶前筋膜。有研究表明,神经功能缺损在脊柱脊索瘤比在骶骨脊索瘤中更常见。颈椎脊索瘤可表现为吞咽困难或气道阻塞症状,甚至可表现为口咽肿块。
    脊索瘤在刚出现时通常不会发生转移,但诊断延迟使得这种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变大。一开始仅有5%的脊索瘤会转移到肺部、骨骼、皮肤和脑部,但到疾病晚期,特别是局部复发之后,高达65%的病例会发生转移,转移可以发生于肺部、肝部、骨骼、切口下、淋巴结和其他部位。
    总体而言,该肿瘤影响更多的是局部侵袭性,远处转移对患者的生存似乎影响较小。因此,局部复发已成为脊索瘤患者生存率的最重要预测因素,首次手术的切除范围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5、脊索瘤在影像上的表现
    脊索瘤发生在脊柱中线区域,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骨质破坏,其中心位于椎体,周围有软组织肿块。与脊柱骨肉瘤、软骨肉瘤不同的是,脊索瘤在累及相邻椎体时,会局部侵入椎间盘。
    脊索瘤的钙化、骨膨胀表现,在核磁的T1加权像上一般显示等信号、低信号区,T2加权像上显示中度或明显的高信号,增强后成像有强化。另外,与其他骨肿瘤相比,脊索瘤在骨扫描中,显示放射性核素摄取减少或正常。
    脊索瘤的初始诊断检查,应包括原发肿瘤部位和整个脊柱,以排除脊柱转移,推荐采用MRI核磁检查。如果诊断有疑问,也可以结合CT检查的结果。
    手术前,需要进行加骨窗的CT检查。怀疑有椎动脉或颈动脉受累时,应进行核磁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检查颅内血管情况。
    术后,应进行核磁MRI检查和CT检查,以评估是否有残余肿瘤或残余程度。
    核磁MRI检查应包含三轴位影像,逐层扫描厚度为1-2毫米。CT最好为大视野成像,骨质评估的标准层厚为1毫米,结合增强CT,可以更好的观察肿瘤软组织部分。
    目前很少有PET-CT用于脊索瘤的数据,这种影像检查在脊索瘤的确诊、分期、治疗评估的作用尚不明确。
    6、脊索瘤的鉴别诊断
    脊索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与良性脊索细胞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骶椎神经鞘瘤以及椎体、颅底其他肿瘤等相区分。
    良性脊索细胞瘤是椎体内的良性病变,在20%成人脊柱中发现,但很少在影像上发现,良性脊索细胞瘤通常在椎体的中心位置出现,肿瘤周围有健康的皮质和软组织。这种肿瘤局限于骨骼,不像脊索瘤那样会扩散到其他组织。
    软骨肉瘤在影像上的表现与脊索瘤很类似,弥散MRI或D-MR可能有助于诊断。有时,活检是唯一可能确认肿瘤是不是软骨肉瘤的方法。
    骶骨脊索瘤和骶骨上的骨巨细胞瘤都显示出局部侵袭性特征,然而脊索瘤多位于中线,而骨巨细胞瘤可能呈偏心性生长,而且往往位于骶骨上部,并影响骶髂关节。
    骶椎神经鞘瘤的特点是压迫性骨侵蚀而不是骨质破坏,囊性区域大而集中,并且不会扩散到邻近肌肉或关节。
    椎体和颅底的其他肿瘤还包括骨肉瘤、尤文氏肉瘤、肌上皮瘤、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其他肿瘤的转移性肿瘤往往是多发的,并且患者具有恶性肿瘤的临床病史。


    IP属地:辽宁2楼2023-01-10 12:05
    回复
      关于脊索瘤的诊断、治疗的全球专家共识总结(3)
      7.脊索瘤的病理检查
      脊索瘤主要有三种组织学类型:经典型脊索瘤、软骨样脊索瘤、去分化脊索瘤
      经典脊索瘤表现为柔软的灰白色分叶状肿瘤,由纤维隔膜分隔的细胞群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圆形细胞核和丰富的空泡状细胞质。
      软骨样脊索瘤在组织学上显示出脊索瘤和软骨肉瘤的特征。
      去分化脊索瘤包含经典型脊索瘤的成分,也存在高级别未分化的梭形细胞或类似骨肉瘤的细胞。
      脊索瘤的准确诊断对预后来说很重要,特别是脊索瘤和软骨肉瘤,这两种肿瘤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发病位置也相似,然而,它们对于治疗的反应不同。
      穿刺活检可能是术前确立诊断的最可靠方法,然而,要避免发生肿瘤的种植转移。如果播种风险很高,或者肿瘤部位活检有难度,则不主张术前活检,特别是一些颅底斜坡脊索瘤。
      传统上,脊索瘤的病理诊断主要是通过对S-100和上皮标志物(如上皮膜抗原 MUC1和角蛋白)的免疫组化阳性反应来鉴定。这种方法有时难以区分软骨样脊索瘤和软骨肉瘤,因为两者都有S-100免疫反应。
      现在,Brachyury被认为是脊索瘤的高度特异性标志物,与细胞角蛋白染色相结合时,脊索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有助于区分脊索瘤和其他软骨样肉瘤病变。
      8、脊索瘤的手术治疗
      对所有部位的脊索瘤来说,手术质量对于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脊索瘤局部复发后的长期生存机会很低,并且很少能达到局部控制。
      医学上常用R0、R1和R2定义肿瘤切除效果和手术切缘范围。
      (R0:完全切除,在病理切片下,肿瘤切缘上没有发现残余癌细胞。
      R1:肉眼观察下,没发现切缘处有癌细胞,但在显微镜下的切片却呈现残存癌细胞。
      R2:肉眼观察下,就可以发现肿瘤组织残余)
      脊索瘤手术的总体原则是:
      手术可行、患者接受后遗症的情况下,推荐采用R0切除。R0切除的预后最好,五年无病生存率超过50%。如果R0切除因为肿瘤位置而不可行,或者患者不接受手术后遗症,则应考虑其他选择。
      对于所有部位的脊索瘤,如果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显微镜下有阳性切缘(R1),则应考虑进行术后放疗。
      (1)脊柱和骶尾部脊索瘤的手术治疗
      整块切除是骶骨脊索瘤手术的关键。有研究表明,手术整块切除,但破坏了肿瘤包膜的患者,其局部复发率几乎是完全整块切除肿瘤且未破坏包膜的患者的两倍。
      这表明,手术切口污染造成的肿瘤播种,是导致复发的原因,因此主张初次手术就完全切除肿瘤,而不是部分切除或只是减轻肿瘤负荷。
      另一项重要研究表明,根治性切除的骶骨脊索瘤,与次全切的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从手术到局部复发的时间分别为 2.27年和8个月。这几项研究证实,骶骨脊索瘤、脊柱脊索瘤的初次手术都应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
      手术方法和难度与肿瘤位置、大小有关。例如,骶髂关节下方脊索瘤的整块切除无需精细的重建,但骶髂关节尾部的脊索瘤则具有挑战性。另外,保留S2神经根切除术的患者中,50%有正常的膀胱和肠道功能,如果同时保留S3神经根,膀胱肠道功能正常的比例会更高。因此,应尽可能保留双侧S2神经根、以及至少一侧S3神经根。如果牺牲任何一侧的S2神经根,则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带来明显的损害。
      (2)颅底、颈椎脊索瘤的手术治疗
      手术应以最大限度切除肿瘤为目标,同时保留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些部位的肿瘤很少能做到R0切除。对于无法实现R0切除的病例,R1切除应该是手术追求的目标。
      手术计划应在多学科团队的参与下制定,包括放射肿瘤学家。要考虑到手术对放疗计划的影响,特别是钛合金植入物对术后放疗的影响。
      当肿瘤存在对周围颅底神经血管结构的局部侵袭时,一种理念是,手术应强调神经功能的保留,即使以残存肿瘤为代价。此时,手术应以对脑干和视神经通路减压为目标,减少肿瘤体积,以提高后续放疗的效果。术后残余的肿瘤,特别是体积较小的肿瘤,可以通过放疗有效的处理。如果术后MRI显示残余肿瘤在容易到达的区域,可以考虑再次手术的可能性。
      总体而言,对于颅底、颈椎脊索瘤的手术来说,通过复杂手术切除肿瘤本身并不能满足治疗目标,还必须优先考虑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在无法实现整块切除或全切的情况下,尽管次全切有时是手术目标,但安全的积极切除,强调神经功能的保留,然后辅以放射线治疗,才是最佳的治疗范式。
      未完待续......


      IP属地:辽宁3楼2023-01-13 14:25
      回复
        关于脊索瘤的诊断、治疗的全球专家共识总结(4)
        9. 脊索瘤的放射线治疗
        约50%的骶骨脊索瘤可以整体切除,但脊柱和颅底脊索瘤的全切率要低得多。如果无法进行整块切除,会很容易复发。
        一些共识认为,放疗与手术结合,为脊索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优势。有研究指出,在骶骨脊索瘤的首次治疗中采用手术和质子或光子放疗结合,其局部控制率高于复发性脊索瘤,这表明放疗在脊索瘤早期治疗中的重要性。
        脊髓、脑干、颅神经和直肠的放射线耐受剂量远低于治疗脊索瘤的有效放射剂量,因此这些部位的放疗剂量很难提高。例如,颈椎因为放疗经常导致脊髓病,但如果采用低剂量(40~50Gy)的常规放疗,脊索瘤的五年局部控制率仅为10~40%。
        随着粒子线治疗(质子、重离子等)的发展,可以向肿瘤部位照射更高的剂量,同时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有研究表明,粒子线治疗治疗脊索瘤可能更有优势,用粒子线疗法治疗颅底、颈椎和骶尾部脊索瘤的5年局部控制率为50~60%。
        重离子(碳离子)放疗已被考虑用于无法手术的脊索瘤。一项对17名接受手术或重离子放疗的骶骨脊索瘤患者的分析表明,与手术组相比,碳离子放疗组的局部控制率更高,泌尿直肠功能保留更好。
        (1)颅底、颈椎脊索瘤的放疗
        手术大体切除后,建议进行辅助放疗。如果是无法手术的患者,活检后放疗是首选治疗方式。放疗前要进行核磁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溶骨性破坏的骨内骨外生长。
        放疗前也需要进行颅神经、视力、听力和垂体功能等各方面检查,以评估治疗的副作用。另外,在确定放疗计划的时候,手术过程和初始症状的详细描述也是必要的。
        由于脊索瘤对放射线不敏感,如果采用普通光子或质子治疗,术后瘤床和可能有残余病变区域的照射剂量至少为74GyE。如果采用重离子治疗,可采用治疗次数少的大分割治疗,主要临床靶区的剂量至少为36GyE,术后瘤床和可能有残余病变的区域的照射次数为16~22次,总剂量为66–67.6GyE。
        放疗计划应尽量避开脑干、颞叶、视神经通路等危险器官。与传统光子放疗相比,粒子线治疗的局部控制和生存率更高。适形调强放疗可以作为粒子线治疗的替代方法,但只有在靶区内的剂量均匀性、危险器官剂量与粒子线治疗达到相同水平的时候才可以使用。
        (2)骶骨脊索瘤的放疗
        S4神经根以下的肿瘤首选手术。对于起源于S3的肿瘤,手术是标准治疗,特别是能够保存S2神经根的情况下。
        起源于S3神经根以上的肿瘤获得完整切除的机会更低,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如果患者不愿接受骶骨高位切除,则可以讨论放疗替代手术的方案,但单纯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可能低于手术结合放疗,另外,高剂量放疗依然存在远期毒副作用的风险。
        起源于S1的肿瘤,手术损害神经系统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对于神经系统功能完好的患者,应将放疗视为手术的有效替代方法。
        放疗计划应该尽量降低对马尾神经、骶尾神经根、直肠、乙状结肠、小肠和皮肤的照射。
        如果术后存在大面积残余肿瘤,则光子、质子治疗的主要临床靶区剂量至少为50-54GyE,另外术后阳性切缘区域的剂量要高于或等于74GyE。如果是完整切除或次全切,则高风险区域的剂量可以限制在70GyE。如果采用重离子治疗,则可以采用16~22次照射,每次3~4.4GyE,另外主要临床靶区的剂量不低于36GyE。
        (3)胸腰椎脊索瘤的放疗
        腰胸椎脊索瘤的放疗技术与颅底、颈椎脊索瘤相同,剂量与照射次数也适用于颅底脊索瘤。
        在放疗计划中,需要考虑避开的风险脏器包括:脊髓、神经根、皮肤、小肠、肾脏、肺、食道和心脏。
        另外,对粒子线放疗(质子、重离子)来说,要考虑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如果金属植入物的伪影会影响粒子线的剂量传输,则只能选择光子放疗。


        IP属地:辽宁4楼2023-02-06 19:10
        回复
          于脊索瘤的诊断、治疗的全球专家共识总结(5)
          10、转移、复发脊索瘤的治疗
          尽管实施了初次治疗,很多脊索瘤依然会复发或进展。脊索瘤复发的治疗方案和预后的报告较少。也有意见认为,局部复发的脊索瘤很难通过局部挽救性治疗治愈。
          复发性脊索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再次放疗和再次手术等。另外,也有一些晚期脊索瘤可能不适合手术和放疗。
          考虑到再次放疗的毒副作用,之前做过放疗的部位很难再次接受有效的高照射剂量。并且再次照射的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位置、体积、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态等。
          复发性脊索瘤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升高,特别是之前做过放疗的区域。尽管很多复发患者选择再次接受手术或放疗,但也要考虑到治疗目标、治疗耐受性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
          11、脊索瘤的药物治疗
          目前,没有专门用于治疗晚期脊索瘤的药物。也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脊索瘤对化疗敏感。关于化疗,唯一经过2期临床试验的药物是伊立替康,结果是15个患者中有一个有客观反应,33%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6个月。
          也有报告指出,在一些去分化和儿童脊索瘤病例中,对蒽环类药物、顺铂、烷化剂、依托泊苷有反应,但总体研究表明,脊索瘤对常规化疗不敏感。
          脊索瘤的一些潜在治疗靶点包括:mTO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EGFR和MET等。
          一项针对晚期脊索瘤患者的研究表明,脊索瘤患者对伊马替尼有反应。伊马替尼是一种对 PDGFR和 KIT受体激酶具有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50名患者中有1名(2%)获得了客观反应,另外20%的患者获得了轻微反应,肿瘤最大直径减少不到3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九个月。
          此外,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mTOR抑制剂西罗莫司与伊马替尼联合使用,可能比单独使用伊马替尼更有效果。
          另一种TKI舒尼替尼也显示出临床疗效。在一项临床试验中,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脊索瘤患者,有44% 疾病稳定至少16周,并且观察到肿瘤密度降低。
          一些报告也指出EGFR抑制剂,例如西妥昔单抗、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的活性。在意向针对12名EGFR和c-MET高表达的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报告了患者对西妥昔单抗和吉非替尼的反应。也有针对EGFR阳性的晚期脊索瘤进行的拉帕替尼2期临床试验。然而,拉帕替尼只显示出轻微的活性。
          另外,对脊索瘤样本的分析显示脊索瘤中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表达3)的阳性率较高。这是一种已知在几种人类癌症中具有活性,并与不良预后相关的转录因子。体外脊索瘤细胞系试验中使用STAT3抑制剂,显示出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强烈抑制作用。
          12、脊索瘤的随访
          在诊断后的4~5年里,应该每6个月做一次原发部位和转移风险部位的核磁检查。此后如果未观察到疾病进展,应该每年做一次核磁,至少持续15年。
          转自 脊索瘤互助邦 wxh-JSLHZB
          参考文献:
          《Chordoma: current concepts, management,and future directions》
          《Building a global consensus approach tochordoma: 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medical and patient community》


          IP属地:辽宁8楼2023-04-05 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