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吧 关注:3,372贴子:16,064
  • 1回复贴,共1

反驳“汉和帝靠宦官上位”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年来,“汉和帝依靠宦官夺权上位”的说法颇为流行,但若考究起来,可知此说纯属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根本靠不住脚。那么史实又是怎样呢?
首先,汉和帝并不是依靠宦官上位的,将他扶上皇位的是她的养母章德窦皇后。
其次,汉和帝也不是依靠宦官夺权的,真正帮助汉和帝夺权的是他的亲哥刘庆和位列三公的大司徒丁鸿,虽然宦官郑众也参与了,但汉和帝最主要依靠的是大司徒丁鸿,而不是宦官。
在和帝夺权过程中,参与进去的有1.位列三公的大司徒丁鸿、2.汉和帝的三哥清河王刘庆、3.宦官盾构令郑众。
第一,丁鸿。他是外臣,秘密上书和帝,示意和帝发动政变,和帝研究了十几天方案后正式行动,让丁鸿担任卫尉,统领禁军,控制南北宫,继而捕杀窦氏党羽,因此丁鸿可居首功。
参考史料《后汉书·丁鸿列传》:“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丁)鸿因日食,上封事曰:'……宜因大变,改政匡失,以塞天意。'书奏十余日,帝以(丁)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于是收窦宪大将军印绶,宪及诸弟皆自杀。”
第二,清河王刘庆。他是和帝的三哥,二人关系密切,从小同吃同住。和帝制定作战方案想看《汉书·外戚传》,然而身边的宫女宦官都是窦太后耳目,和帝便让刘庆从大哥那里借到了汉书外戚传,然后和帝将其单独接入室内共同商议作战方案,刘庆参与了决策,可居次等功。
参考史料:
1.《后汉书·章帝八王列传》:“帝将诛窦氏,欲得外戚传,惧左右不敢使,乃令(刘)庆私从千乘王求,夜独内之。”
2.《后汉纪·孝和皇帝纪·上卷》:“上渐觉之,与清河王庆图其事,使庆求外戚传。”
第三,宦官郑众。他原是汉章帝的贴身太监,不攀附窦氏,得到了和帝信任。和帝让刘庆传话给郑众,让他帮忙寻找一些诛杀外戚的故事上报给和帝,为和帝决策提供了更多参考,可居三等功。
参考史料
1.《后汉书·宦者列传》:“(郑)众独一心王室,不事豪党,帝亲信焉。”
2.《后汉书·章帝八王列传》:“(帝)令(刘)庆传语中常侍郑众求索故事。”
此外,郑众也是第一个劝和帝诛杀窦党的人,但由于当时时机不成熟,他的建议直接被和帝否决了,根本就没被采纳。
参考史料
1.《后汉书·宦者列传》:“及宪兄弟图作不轨,(郑)众遂首谋诛之。”2.《后汉纪·孝和皇帝纪·上卷》:“(郑)众劝上亟行其诛,上曰:'宪在外,恐变生,不可。'”
————————————
很多人以为和帝是靠宦官郑众夺权的,这是极大的错误,在和帝诛杀外戚的三位功臣中郑众功劳最小,而且和帝夺权后,也只是把郑众打发到长秋宫伺候皇后了,期间郑众恪守本分,一直待在皇后宫里,未曾踏足朝堂半步,后来和帝废了阴皇后,年近六旬的郑众失业,没有了生活来源,和帝才给他封了个侯,食邑一千多户,当作养老金,但也没有任何实权。而且宦官封侯也不是和帝开的先例,西汉就有了,比如吕后时期的宦官张释被封为建阳侯。
可能有些人会说,和帝夺权后也常与郑众商量事情,所以就宦官专权了。但是和帝还经常与后宫嫔妃商量政事,难道就“嫔妃专权”了吗?《后汉纪》明确记载和帝经常向后妃“访问政事”,可见后妃确实参政了。而和帝与郑众的记载是“由是常与议事”,根本没说是政事还是后宫事务,有些后世史官自行脑补历史,说宦官用权自此始矣,未免太主观臆断了。
因此汉和帝时期根本就不存在宦官专权,和帝时的宦官权力甚至没有西汉武帝时期大,汉武帝时期的宦官担任中书令,有掌管群臣奏章的权力,而和帝时期功劳最大的宦官郑众也只有伺候皇后的份儿。此外,还有一个著名宦官蔡伦也是和帝时期的,但他长期在宫中锻造军械,后期又到宫外造纸,连汉和帝的面都很少见到,更别提什么专权了。
而且参与到和帝夺权的宦官,只有郑众一人,其他宦官大多依附窦氏外戚,和帝压根不敢用,就连蔡伦也是窦太后提拔的人,因此不存在“一堆宦官帮助和帝夺权”之说,和帝在宦官里就挑了一个郑众,没有其他人。
而且汉和帝夺权时东汉也没有任何宦官被封侯,此时的东汉宦官权力都不如西汉武帝时,甚至还不如吕后时期,更不用说什么“和帝想打压宦官,奈何宦官尾大甩不掉”之说。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8-03 17:58回复
    好文章


    IP属地:福建3楼2023-12-09 2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