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699,688贴子:12,519,685

南明史是中华民族最罹难悲惨黑暗的时期,日寇侵华在它面前小巫见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南明史之惨烈,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北宋末年靖康之耻、南宋末年崖山之役、十四年抗日战争不分轩轾,这五个时期是中华民族最罹难悲惨的时期,全是血泪史
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从暑假八月底断断续续读到现在,中间因为写硕士毕业论文停了好久没读
可以感觉得出顾诚真的是用血和泪完成这部著作的写作,力透纸背,读着读着就会为南明史之惨状而关上书哀恸很久
一开始读的是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这部书可看作《南明史》前传,也正是读完《明末农民战争史》才有了读《南明史》和了解那段史实的强烈欲望
弘光、潞王被擒杀没有多怜悯,毕竟咎由自取
史可法的自杀殉国也不过是一个无能者的无奈下场
真正感觉到痛的时候,从隆武帝朱律键被俘绝食自杀而亡开始
后面的一系列殉国者(迂腐者或有谋者),都极其悲壮:金声桓、李成栋、何腾蛟、永历帝等等
李定国和孙可望的逆转,郑成功的北伐南京,多么振奋人心
尤其是李定国在短短半年之内,先后在桂林和衡州击杀满清货真价实的二王(定南王孔有德、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打破了满清不可战胜的神话,读来真的很提气
只是后来局势恶化,孙可望对李定国的猜疑和何腾蛟对忠贞营的猜疑如出一辙
三藩为满清的卖命,永历帝从缅甸被劫回,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于昆明,永历正朔结束
几乎与此同时,郑成功和张煌言率领海军第二次北伐,从长江口进入,一路攻伐,进逼至南京城下,原本胜券在握,大有逆转之势。无奈郑成功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贻误战机,最后清军援军到达,决战失利,满盘皆输,退出长江
此后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明郑王朝
同一年郑成功病死。后来清军登陆台湾,其孙郑克樉投降,明郑王朝结束
南明始终未能翻盘、北伐成功,用顾诚先生在《南明史》的话说:
“我们已经指出,就总体而言南明的军事力量并不像历史学家想象的那么弱,只是由于无穷无尽的内讧削弱、抵消了自身的实力,大批将领倒戈投降,为满清征服自己的同胞效力;即便矢志抗清,又往往各自为战,从来没有建立一个有权威的统一指挥中心,不能相互支援,给清军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南明历史上很多传统印象里伟光正的民族英雄大多是宣传和历史的以讹传讹,比如何腾蛟,比如史可法,比如郑成功
郑成功对于永历政权的狡黠的遥奉,其实打着自己势力范围的利益算盘,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而不愿成为“槛栏之中”的“虎豹”,在明清二者之间的抉择犹豫模糊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9-27 14:24回复
    附上郑成功给满清统治者招降他的回信:
    “去岁(顺治十年,1653)又六月(即闰六月)内章京邵斯、户部黄征明差员李德、周继武等赍到敕谕并海澄公印;本年正月十四日内院郑库纳、兵部贾勒纳复赍敕谕并挂靖海将军印,且益以漳、泉、潮、惠四府驻劄。宠命再至,敢不祗承,遂设香案于二月二十日行礼祗承敕命,以遵简命之隆;尚未敢开印着实行事者,其情其势,敬祗诚直陈之朝廷。计安山海是以信用豪杰,豪杰卓有表见总在安攘山海。故用人必视其才,小才而大用之,则不胜任;大才而小用之,则不展舒。信人必本其心。心相猜,近在同堂而能为难;心相许,远在万里而益相亲。自古交孚相得之世,未有用人而不竟其用,亦未有不外度其情,内度其能,而苟且为人用者也。敕谕四府寨游营兵饷不过二十万,计算散给足养万人,而现在精兵数十万,相随多年,诸皆狼野猛戾,无妻子以羁其心,无田宅以果其肠,一旦瓦解,啸聚千万,祸不可测,此地方之忧也。且此全闽地方寇贼充斥,而镇守北兵,地险不平,甲马徒劳,寇至则登陴自守,寂不闻声;寇去则掩袭干戈,赤地千里,朝廷之抚有全闽也可谓有其名而无其实矣。故自入闽以来,马步无暇日,钱粮无粒解,地方无宁刻。若以全闽委陴镇守,就此现在精兵分布周密,给其饷以用其长,既溪洞薮窟之周知,又什伍保甲之列定,人地相宜,将士效命,则镇闽马步可别调,而兵有实用矣。闽省正供可解京,而饷有实济矣。此所谓名实两全者也。朝廷果推诚置腹,无分彼此,无较新旧,又岂有受人委托而反复不信,无藉则敛戢,有藉则飞扬也哉。此所以矢志誓肌,下解苍生侧悬之苦,上抒朝廷南顾之忧,自惠、潮以至全闽,则野无弄兵者矣。至于海上防剿,成于宁谧,尤未易言,盖大江以南莫非海也。寇东下则在交广,南上则在吴越,而舟山等处尤盗贼之咽喉,窃以为不扼舟山,海不可得而靖也。今在舟山镇将非兵不利、甲不善也,而北人多不谙水战,以致鲸鲵鼓浪,莫之如何,异日酝酿势成,乘风南北,不惟闽粤之害,实江南之忧。故将平靖海氛,必用闽兵屯扎舟山,然后可以弹压海寇;而屯兵尤先议饷,不得不就近支给温、台、宁、绍等处饯粮,以养扎舟山之兵。夫舟山乃海中一孤岛耳,其地不过弹丸,而闽浙隔绝,水汛不常,倘两浙之海有警欲调闽兵,既有鞭长不及之患,欲挽闽饷更苦神鬼转运之劳。旧例镇守福建总兵兼管全温地方,齿牙相错,良有深意。倘以温、台、宁、绍、处五府委任屯扎,调度接应舟山,使寇无窃处,地方宁静,此又可以解苍生倒悬之苦,而抒朝廷南顾之忧也。自两浙以至闽、粤则海无扬波者矣。诚如是也,克奏肤功,计日而得,海内咸知朝廷委任得人,岂不休哉!然则今日非不祗承,慎其事乃所以委其任也。而其宜慎者有三:敕书四府驻扎,而府(指泉州府)镇守尚皆北来兵将,未奉明旨撤回,不独粤平、靖二王未敢擅命,便则泉、漳镇将谁敢交代,一也;前敕旨云镇守泉州等处,今只挂靖海空衔,不言镇守事,则欲行事而文移不便,尤恐行事而画饼竟成,二也;又敕印再加文听部选、武听遴选委用,今泉州总镇刘仲金见在刻日赴任,即一府尚属虚悬,而三府安能取信,三也。是以俯拜对扬之际,实尔挈瓶负薪之恩,除将敕印祗委,奉安平公署,专委官斋盥看守以须后命,隆重付予而后即安焉。总之粮少则兵必散,则地方必危,朝廷欲安地方,当勿吝地方。今日之请非是利地,乃欲靖地方。见今数十万之众嗷嗷待给,区处经画,安插繁杂,伏惟英明决断而施行焉。”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9-27 14:25
    收起回复
      郑成功对于郝尚久的见死不救,对于施琅的猜疑逼走,对于李定国打通两广将南方抗清势力连成一片的作战计划不予配合(南明的复兴便在于此中的广东战役),眼光短浅,只限于自己郑式家族集团的海上利益的维护,走不出海盗劫掠那一套思维。广东肇庆新会之战,郑成功未能来增援李定国,足见郑成功不是可以倚重的复兴栋梁,可惜了李定国呕心沥血的南明复兴的宏伟战略,望眼欲穿也没有等来郑成功的出兵。附上李定国写给郑成功相约一道东西夹击会师广东的信:
      “孟夏(四月)遣使帆海,诣钤阁,悉机务,并候兴居,拟阅月可得旋。不图至今尚栖迟贵壁。今差员李景至,始知前此籧使林祚者,固不知所下落也。不谷驻师高、凉,秣励养锐,惟候贵爵芳信,即会辔长驱,以成合击;盖不欲俾虏有只蹄□遁耳。乃七月中旬又接皇上敕书,切切以恢东为计。君命不俟驾,宁敢迟迟吾行哉!爰遣水陆二师,齐发新(兴)、肇(庆),托祉有初,两见成绩。盖殄虏于长洋,败李酋(指清两广总督李率泰)于端水(即肇庆)。而会城两虏(指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恃海撄城,尚稽戎索。兹不谷已驻兴邑(指广东新兴县),刻日直捣五羊。然逆虏以新会为锁钥枢牖,储糗攸资,是用悉所精神,援饷不绝。不谷之意,欲就其地以芟除,庶省城可不劳而下,故亦合力于斯。在彼望风屏息,遵陆知难,遂恃长舸舰,堵我舟师。非藉贵爵星言发夕,其谁收此一捷也。企慕甚殷,宜有关切。至于粤东水师官兵抗虏、降虏者,莫不密遣告劳。然详所举止,多伦观望。不思羊城底定后,虽频年抗节,而不千里勤王,亦何夙绩之足道哉!惟贵爵为宣此意,以怂恿各部,则五等上下,庶知国恩祗报在兹,而不谓不谷之功罪可混也。至援虏之来,向亦各闻其概,然通盘策虏,再无敬谨(指被李军击毙的清敬谨亲王尼堪)之强且精者,今安在哉!诚来,当尽缚以报知己。其楚、豫之间,侦使频繁,大略粤事谐而闽、浙、直争传一檄。所谓张侯爵(指明定西侯张名振)鼓楫而前,要知亦缓于今日发粤之举。时乘其所急,名高于易收,执事宁忍置之?差员称:贵爵从潮、惠脂车,则当以初冬为的,其水部必以速临新邑(指新会)为限。均希相要旦旦,足仞至诚,云台虚左,不谷实厚冀于公也。暂复,不备”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9-27 14:25
      收起回复
        李定国,不愧为南明第一大将,是南明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
        在我看来,李定国就如同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和李秀成二者的结合体,既有军事统帅能力又忠心耿耿,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豪杰最终赍志以殁,激励后世人民为反对压迫和民族征服而献身
        顾诚先生说:南明之不振,关键在于从来没有一个能够调动全部抗清力量的权威核心。清廷内部虽然也常有勾心斗角,到大体能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清胜明败,根本原因不是强弱异形,而是内部凝聚力的差异。1654年南明发动的两场战役都是有可能取胜的。在南线的广东战场是西打,东不动;北线的长江战役是东打,西不动。仗打成这个样子,还谈什么胜券。左良玉、四镇、何腾蛟、李成栋、郑成功、孙可望皆是如此,一个一个尾大不掉,不把南明朝廷的禁令放在眼里
        《南明史》细数了满清在中华大地进行大屠杀的罪孽,被屠城的地方多到数不过来,满清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和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不相上下,附一张图:
        这是满清在中华大地屠杀过的城市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09-27 14:27
        收起回复
          南明史之惨烈,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北宋末年靖康之耻、南宋末年崖山之役、十四年抗日战争不分轩轾,这五个时期是中华民族最罹难悲惨的时期,全是血泪史
          甲申之变满清入关后,中国人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前恐怖危机,这一次的异族入侵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严重,因为它带来的是往后近三百年漫长的黑暗,满清之烂之暴戾之腐朽,我无论何时何地都没办法面对和接受
          读罢南明史,掩卷叹息
          暑假读顾诚先生的《南明史》的那会,我正好在扬州、瓜洲、京口、南京、当涂、芜湖一带旅行,也正好读到弘光帝出逃和扬州十日那一块,当时身处历史真实发生地的那种独特感受非常微妙,难以言状。想起前段时间旅行到昆明,很后悔没有去到永历帝殉难遗址感受一下
          三百年前,多铎刚擦完扬州十日的血污,马不停蹄就从这瓜洲渡江,弘光一朝也在内耗中死到临头。并没有对南明有多么怀念,只是觉着历史这东西,后人看前人往事,总有一种命运深深被按住的绝望
          南京城破后,弘光帝在混乱中先是奔往当涂,当涂守将不接纳。又逃到了芜湖,最终在这里被俘,《南明史》刚好看到芜湖这一块,当时我刚好就身在芜湖。巧合吗 ?
          南明的速亡有很多原因
          最主要的莫过于朱明后裔们离心离德、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文臣战略失误,武将尾大不掉这些人和集团始终拧不出成一股绳,迎接他们的便是被屠宰的命运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9-27 14:28
          收起回复
            打赢了不过是岳飞的下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9-27 22:27
            回复
              惨倒是够惨 烈倒是没看见 蠢倒是看到吐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9-27 22:48
              收起回复
                南明配跟近代史比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9-27 22:50
                收起回复
                  惨都很可怜,但是真要比起,南明,或者说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日寇,那种类人玩意造成的非人类行为更过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9-27 23:33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1楼2023-09-27 23:37
                    回复
                      哼!让他们尽情地跳吧!那一天早晚会来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9-28 00:15
                      收起回复
                        首页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9-28 00:30
                        回复
                          楼主写的很好,每一个爱国的人读南明那段历史应该都有相似的感受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3-09-28 0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