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桔梗谣吧 关注:29贴子:8,465

关于九夷中的淮夷,跟壮侗族先民骆越有关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九夷中的淮夷,跟壮侗族先民骆越有关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01 02:21回复
    原题:鸟夷:淮=隹=唯=惟=维=潍=鸠作者:唐善纯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01 02:21
    回复
      ————————
      原文太长,一个晚上发不完,有兴趣可以自行去搜搜,还有一本书叫《夷越:海边之人》,此文出自其中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01 02:22
      回复
        【内容提要】 《说文》释“淮”曰“从水,隹声”,对其本义并未触及。实际上,它的含义就在“隹”字中。隹鸟本为一字,古文字从隹与从鸟实同。“淮”上古音为ɣoəi,它们与壮语ɣok(鸟)有密切的可比关系。
        【关键词】王亥 淮水 隹 唯 惟 维 潍水 雎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01 02:23
        回复
          淮河是中国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大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河以北属暖温带区,以南属北亚热带区。流域西部及东北部为丘陵山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有众多的湖泊、洼地。历史上的淮河独流入海。
          距今7000-6000年前,第四纪最后一次冰后期海侵达于赣榆县青口、沭阳、淮阴、扬州、镇江以及茅山东麓一线,淮河在今淮阴附近入海。后受黄河夺淮的影响,迫使淮河从现在的水道进入长江。由于淮河的冲积和海流的回淤作用,逐步形成里下河低平原和苏北滨海平原。
          该流域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宜农宜牧,宜林宜果,发展农业条件优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01 02:24
          回复
            “淮”在甲骨文中即作为地名而存在,它与山东潍水、安徽浍河都是同音异写。
            《金》574:“立贞:王步于淮,亡灾?”既然“王步于淮”,说明商王可能到过这里。
            公元前646年杞国迁于缘陵(今山东昌乐县东南10里),《左传》记其前一年“淮夷病杞”。王献唐认为,这个“淮”从地理上说,应该是山东地区的潍水,因为缘陵正在潍水流域上(《山东古国考》)。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01 02:25
            回复
              安徽北部淮河支流浍河,读作kuai,古称濊水,与“淮”字都是来源相同的近音字。濊水所处的位置亦符合“王步于淮”的要求。
              《说文》:“潍水,出琅邪箕屋山,东入海。徐州浸。《夏书》曰,潍、淄其道。从水,维声。”段注:“今潍水出莒州箕屋山,东北入海,曰淮河口。今山东土语与‘淮’同音,故竟作‘淮’字。”
              《水经注疏》:“《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师东侵,及潍是也。其字或省水作维,或省糸作淮,又或从心作惟,总是一字。《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朱虚下、箕下作维,灵门下、横下、折泉下作淮,上文引《禹贡》维甾其道又作惟,一卷之中,异文三见,古人之文,或省或借,其旁并从鸟隹之隹则一尔。”
              商周时期,生活在淮河流域的民族被称为淮夷。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01 02:26
              回复
                西周早期的《兮甲盘》记述兮甲(即尹吉甫)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铭文中有:“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囗(白下加贝)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贮,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
                宣王命兮甲吉甫东去成周(洛阳)掌政执法,责令四方交纳粮赋,至于南淮夷。他说,淮夷原来就是向周朝交纳贡帛的农人,不得欠缴贡帛、粮草,不得不出服役的人。你们来往、经商,不得扰乱地方和市肆。若胆敢违反法令,则予以刑罚、征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01 02:28
                回复
                  《驹父盨》铭所记南仲邦父派遣驹父向淮夷诸国索取贡物,也是这一关系的具体体现。但淮夷的反抗也很厉害,西周中期的《录冬(加戈)卣》云:“淮夷敢伐内国,女其以成周师氏戍于叶垖。”意思是,淮夷兵力深入中原,周就在今河南叶县一带驻兵防守。
                  据《十月敔簋》铭载,南淮夷曾经打到“阴阳洛”,即洛水的南北两岸,周王命令敔率军抵御。在后来的漫长年代里,淮夷不断地与中原汉族作斗争,时战时合,既融合了汉族先进的科学文化,也逐渐被汉族追逼着退到了长江以南,与当地苗蛮杂居融合。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01 02:28
                  回复
                    南京的秦淮河与淮夷南迁有关。
                    秦淮河原称淮水,由于民间传说秦始皇东巡时开凿,所以俗称秦淮。不过,正式以秦淮之名代替淮水,却迟到唐代。
                    关于“淮”的含义,古今无解。《说文》:“淮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从水,隹声。”对其本义并未触及。甲骨文 “隹”用为语词之唯,典籍作惟、维。其本义已失。实际上,它的含义就在“隹”(非“佳人”之“佳”)字中。《说文》:“隹,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依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淮”字必为淮夷的语言。他们是现代壮侗语族、南亚语人或南岛语人的祖先之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01 02:30
                    回复
                      在壮侗语中,对鸟的称呼分别是:ɣok(壮语武鸣方言)、nuk(壮语龙州方言)、zok(布依语)、nok(傣语西双版纳方言、仫佬语、水语、毛南语)、lok(壮语德宏方言)、mok(侗语)、tat(黎语);在南亚语中,对鸟的称呼是:sim(布朗语、佤语、德昂语);在南岛语中,对鸟的称呼分别是:hadam(布嫰语)、qajam(阿眉斯语)、qayaqayam (排湾语)。壮侗语对鸟的称呼似乎是南亚语或南岛语断裂的结果。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01 02:31
                      回复
                        “隹”,《汉语大字典》给出3个读音和3种解释:zhui(短尾鸟的总名);cui(崔,高大)、wei(句首语气词)。
                        但上古用此字作偏旁组词时,声母颇为复杂:
                        “匣”母:ɣiwəi(淮、帷、匯), ɣauk (寉), ɣuan(萑);
                        “见”母:ka(雇),ko(雊),keuk(告﹢隹),kuan(雚,灌,観),kie(雞);
                        “晓”母:xuan(歓,讙);
                        “来”母:lak(雒),lia(離);
                        “余”母:yiwəi(维、惟、唯、潍);
                        “端”母:tiwəi(堆、碓),tieu(雕);
                        “章”母:tiwəi(锥、骓、鵻),tiak(隻);
                        “定”母:diwəi(椎、魋),diei(雉,稚);
                        “禅”母:ziwəi(谁、脽),zieu(雠,雔);
                        “清”母:tsuəi(崔、催、璀、漼);
                        “从”母:dzuəi(摧),dziwan(隽),dzep(雑,雜,雥);
                        “心”母:siwəi(睢、雖),siwen(隼);
                        “透”母:tuəi(推、蓷);
                        “精”母:tsien(進,璡),tsiauk(雀);
                        “山”母:sheong(雙)等,令人眼花缭乱。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01 02:31
                        回复
                          怎样解释这些现象?似乎很难用“声转”说加以解释。
                          郭锡良说:“卜辞用‘隹’作‘唯’,‘隹’在后代是章母,‘唯’ 在后代是余母,殷商时代微部合口三等定母无字,‘隹’、‘唯’当时应属定母,余母、章母两读是后起的读音”(《 殷商时代音系初探》)。郭氏的意思似乎是,“隹”字原来读“定”母,后来改读余母、章母了,但他没法解释“鸟”为什么可以读“岛”。
                          《禹贡》载:“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鸟,《广韵》音“都了切”,《集韵》、《韵会》音“丁了切”。
                          《汉书·杨雄传下》:“譬若江湖之雀,勃解之鸟。”师古曰:“鸟字或作岛;岛,海中山也,其义两通。”
                          《释名》:“岛,到也。亦言鸟也。”
                          如果我们将用“隹”作偏旁的汉字的声母与壮侗语对鸟的称呼加以对照,就可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既然壮侗语对鸟的称呼是南亚语或南岛语断裂的结果,那么,用“隹”作偏旁的汉字的声母也是南亚语或南岛语断裂的结果。反映上古时代不同民族语言之间交流融合的情况。徐中舒说,“隹、鸟本为一字,古文字从隹与从鸟实同”(《甲骨文字典》)。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01 02:34
                          回复
                            淮夷就是鸟夷。无论是淮水,还是潍水、濊水,原都是少昊氏的地盘。
                            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5-01 02:35
                            回复
                              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中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
                              少昊氏明确属于鸟夷。淮水、潍水、濊水就是因鸟图腾的少昊氏在此居住而得名。
                              “淮”上古音为ɣiwəi ,它们与壮语ɣok“鸟”、 阿眉斯语qajam“鸟”、排湾语qayaqayam“鸟”有密切的可比关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01 0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