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桔梗谣吧 关注:29贴子:9,421

泰州32姓氏疑为殷商王族后裔,唯独没有张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泰州32姓氏疑为殷商王族后裔,唯独没有张姓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20 10:24回复
    此前一篇殷商王族后裔泰兴北新戴氏的小文引起了很多三泰地区同乡的兴趣,进一步在23魔方的Y染色体遗传树上梳理了一下从3600年前开始的殷商王族在泰州地区后代样本信息,并就此展开一些讨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20 10:25
    回复
      商王族的父系遗传标记
      形成于3670年前即公元前1646年的C-F10036大约对应商王朝的建立者商汤或者他的父祖。
      形成于3360年前即公元前1336年的C-F13864对应第16位商王祖丁,姓子名辛,公元前1335年—前1327年在位,谥号商庄王。
      祖丁的四个儿子阳甲、盘庚、小辛、小乙分别是第18到21位商王。其中最有名的是第19位商王盘庚,他在公元前1298年迁都殷(今河南安阳),整顿政治,复兴王朝。商,自此被称为殷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20 10:26
      回复
        传统认定的商王世系在这里可能有个小问题,因为长兄阳甲公元前1320-前1314年在位,小弟小乙公元前1271-1251年在位,这样一算兄弟之间相差至少50岁。
        有可能,但在古代可能性不大。形成于3260年前即公元前1236年前的C-F13136正是大名鼎鼎的商高宗武丁,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20 10:27
        回复
          根据23魔方的Y染色体检测,商高宗武丁C-F136136流传至今的后代有五支,泰州地区测得武丁的后裔属于其中的两支。一支是形成于3180年前的C-F257043,他是泰兴北新戴氏的先祖。另一支是形成于2940年前的C-F8989,他是宋国公族的遗传标记,其上游是武丁之后的商王大宗,即晚商王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20 10:28
          回复
            32个殷商王族的泰州后裔
            查23魔方Y染色体遗传树,泰州地区属于C-F10036商汤后裔(广义的殷商王族)的样本共32个。
            其中29个属于C-13864商庄宗祖丁的后裔,另外3个不属于祖丁后裔的是海陵谢姓、兴化陈姓、兴化李姓。
            往下,29个祖丁后裔中22个属于商高宗武丁的后裔。另外7个不属于武丁后裔的是高港王姓、高港宗姓、泰兴蒋姓、泰兴辛姓、泰兴符姓、靖江童姓、靖江刘姓。
            再往下,22个武丁后裔中属于宋国公族的C-F8989的3个,分别是泰兴李姓2个、姜堰魏姓1个。但这两个李姓分属于C-F9725和C-ACT6382两个支系。其中C-ACT6382这一支判断属于子姓宋氏的大宗,另外一支属于从宋戴公的孙子分出来的庶支子姓戴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20 10:30
            回复
              另外19个武丁后裔中不属于宋国公族的包括泰兴蒋姓4个、泰兴许姓2个、泰兴李姓1个、泰兴吕姓1个、泰兴戴姓1个、靖江陆姓1个、靖江李姓1、靖江陈姓1个、靖江王姓1个、姜堰徐姓1个、姜堰缪姓1个、姜堰王姓1个、姜堰茆姓1个、兴化瞿姓1个、兴化丁姓1个。
              需要说明的是,这32个样本每一个其实都是家族代表,后面是一个父系家族。另外,这些样本也只是在23魔方进行Y染色体检测的人群,不代表泰州地区血缘上来自殷商王族的全部人群。比如,泰兴姚王的殷商家族,生前姓殷,死后姓商,从文化习俗上来说,可能也是殷商王族的血缘后裔。
              有意思的是,这32个样本中没有姓张的。实际上,在23魔方检测的C-F10036后裔中,整个苏北地区都没有姓张的,这比较反常但也可能是巧合。张,是中国第三大姓,出自东夷。夷,本意背弓之人。张,本意背弓的高个子。东夷人以太昊和少昊两族为主体,源自伏羲,出土的遗骸都在一米八以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20 10:32
              回复
                去往西北周王朝龙兴之地陕西方向的主要是一些世家、文官和工匠,他们应该是在武王灭商前后就开始迁移了。在陕西扶风周原故地出土的史墙盘就来自微氏家族后人,微氏应该晚商王族的近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就属于这一支),他们在周朝是作“册”的史官。这一批遗民也包括了原来居住在殷都安阳的单氏(这里的单可能来自四单)的一支,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单父丁”卣可以作为佐证。这里的单氏一族,可能是工匠。
                去往东北方向的对应商纣王的叔父箕子逃亡华北、东北并相传远到朝鲜立国。从西周初年建国到西汉初年灭亡,箕子朝鲜共存在900多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20 10:34
                回复
                  去往其它方向的跟历史记载的周公旦(周武王的兄弟,周文王的叔叔)在三监之乱后对殷商顽民的处理相对应。
                  在分封微子启宋国之前,周武王原本安排的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在殷都河南安阳以奉先祠,并安排同时周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没有想到的是,武王去世以后,三监被武庚策反,并联合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发动叛乱,后被周公旦平定。史称三监之乱。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20 10:35
                  回复
                    三监之乱后,周公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成周),并处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商顽民。历史记载,周公迁殷民于成周和陈、许、蔡、郑等诸侯国;赐殷民七族给卫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的康叔,赐殷民七族给鲁国(今山东曲阜)的伯禽。
                    更大一部分殷商遗民特别是王族后裔应该是随微子启迁往东南方向的河南商丘建立宋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20 10:36
                    回复
                      殷商王族后裔在江苏的聚居
                      在23魔方测得的殷商王族后裔中,在殷都的东南方向,山东254人,安徽106人,河南127人,江苏279人。在江苏地区,又以长江以北地区较为集中(南京39人,南通37人,泰州32人,盐城30人,扬州25人,无锡25人,苏州22人,徐州16人,淮安16人,宿迁10人,常州11人,连云港9人,镇江7人)。
                      江苏成为东南方向殷商王族后裔的分布大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江苏的北部一度属于宋国,另一个原因是历史上几次中原地区的“衣冠南渡”,其东线都经过江苏。
                      宋国从约公元前1040年立国到公元前289年亡国,历时近八百年,疆域范围最大时包括了山东的西南部、河南的东南部、安徽的北部和江苏的北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20 10:37
                      回复
                        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
                        江苏北部今天徐州的西部,泗水和获水交界处的彭城是重要的商业城市,曾经一度作为宋国的都城。所以江苏北部徐州地区的殷商王族后裔可能是自宋国以来的三千年土著居民。
                        此外中国历史上有三次中原地区的人口南迁,跟江苏直接相关或者取道江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20 10:39
                        回复
                          第一次是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07年-311年),持续到南北朝,前后共二百年。南迁之后的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南京地区是江苏殷商王室后裔最为集中的居住地,另外一点就是明朝的定都南京和后来南京作为民国首都和江苏省会的历史地位形成的。估计江南苏锡常的一部分殷商王族后裔也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经由南京到达的。
                          第二次是唐代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一直到五代。安史之乱时期,宋国故地河南商丘是双方拉锯的重要战场,人民流离失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5-20 10:39
                          回复
                            第三次则是两宋交替时期的建炎南渡(公元1128-1131年),宋高宗赵构从河南商丘携大批军民人马南下逃亡,建立南宋政权。
                            后两次大移民中,河南商丘都是重要的起点,而宿迁、淮安、扬州都是顺水路南下的必经之地或落脚之点。历史上,长江以北这些地区也成为了宋国故地的殷商遗民逃亡南下后的聚居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20 10:40
                            回复
                              综上,泰州地区的殷商王族后裔来源有几个可能,一是从苏北徐州一带原宋国土著居民逐步南迁,二是不同历史时期南下的宋国故地殷商遗民的南下之后,后续从淮安、宿迁、扬州东迁,三是不同历史时期南迁江南的人群在洪武赶散之后回迁江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5-20 1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