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淡月吧
关注: 35 贴子: 4,431

  • 目录:
  • 其他
  • 2
    只为 前世的约定 断魂桥上 我拒绝了那碗孟婆汤 我怕转世不知道你的模样 那个刻骨铭心的少女 今世你投胎在何方 大千世界 人海茫茫 哪里能有你的踪迹 我心爱的姑娘 不知道你喝没喝下那碗孟婆汤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在寻找 我投胎的地方 不知道我们是否曾擦肩而过 不知道是不是你的脚步向南 而我的脚步却迈向遥远的北方 ………… 我只愿你喝下了那碗孟婆汤 把前世遗忘 今世你过你平淡的日子 我独自去承受那份思念和忧伤 兰西的哥晨黎晓旭随记 2021
  • 0
    那一年在上海外滩,我和一女孩儿相亲,天热,我买了两瓶冰镇的可乐,我和女孩儿一人拿着一瓶,一边走一边聊天儿,一个老太太就跟着我们,走到哪儿跟到哪儿。眼睛就盯着我们手里的瓶子。后来给女方惹急眼了,告诉老太太别跟着我们了,这瓶水今天喝不完了。
  • 2
    摘云彩的小女孩。 夕阳西下,映红了天边的晚霞。有一个小女孩异想天开要扯下一段儿好看的云彩当做红头绳。 旁边有大人好心的告诉她说,你这么点儿个头能够得着吗?回家搬个板凳,找个竹竿,就够得着了。 于是,小女孩儿跑回到家里,又是搬板凳又是找竹竿。他站在板凳上举着竹竿仰着脖,够啊够啊,还是够不着。妈妈来找她了,告诉孩子说,孩子你还小,等你慢慢长大了,个头长高了就够得着了。 于是小女孩天天在盼哪盼哪盼着早早的长
  • 2
    兰西的哥随记之八:兰西印象 2006年,我告别了生活十六年的第二故乡哈尔滨,随妻来到这个叫做兰西的陌生地方定居。 说实话,刚来这里,感觉到处处不如意——崎岖不平的街路垃圾遍地,记得正十字街就有一个大垃圾堆,大街两边的饭店有的把垃圾就倒在大街上! 污浊的空气——因为遍地都是棚户区,每到初冬季节,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是缕缕黑烟,加上满大街的黄三轮摩托车 冒出的黑烟,使兰西小城整个冬季都笼罩在烟雾中。刚开始实在不习
  • 0
    40年以前如果能吃上一顿饺子,就会感觉到十分幸福。 现在想吃饺子,天天都能吃饺子,也没觉得幸福。 40年前如果能有辆自行车骑,都感觉到挺幸福。 现在开着汽车也没觉得怎么幸福。 40年前住的是四处漏风的茅草屋,能住上砖瓦房,那就感觉最大的幸福了。 现在住着冬不冷夏不热的楼房,也没能觉得幸福。 别总是抱怨幸福不来敲自己的门,只是人的贪婪和欲望 越来越高,与幸福的距离越来越远,没有知足,幸福只能敬而远之。
  • 1
    阴雨绵绵不见天, 冷风嗖嗖苦难言。 地里庄稼冷水泡, 农夫心里似油煎! 春天希望播地里, 能不能收看老天! 天公若是不做美, 一年收成就玩完! 农资成本年年涨, 丰收又挣几个钱? 我劝天公睁睁眼, 驱散乌云放晴天! ——兰西的哥晨黎晓旭随记 2020年8月29日
  • 3
    市井百态之三:好人小宋 那一年刚来兰西开着三轮摩托车拉客。刚干这一行,人生地不熟的,以前也没弄过车,真是苦不堪言。 有一天傍晚我送乘客下乡,返回时天已经黑透了。突然间车灭火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我懵了。环望四周,发现远方有微弱的灯光。我推着车向那个方向行进。也是上苍眷顾那段路竟然是段下坡路。 更让人惊喜的是,亮灯光的那幢屋子竟然是摩托车修理部。牌匾上书写着:小宋摩托车修理部 在这荒郊野外黑天瞎火,修车肯
  • 3
    你可曾知道 前生 我在雨中等你 只为了 伞下与你浓浓偎依 / 你可曾知道 前生 我在桥上等你 只为了 如鸳鸯鸟儿一样双宿双栖 / 你可曾知道 前生 我在夏天等你 只为了 化蝶追随,花间嬉戏 / 你可曾知道 前生 我 在等你 从春暖花开 等到落花为泥 从满头黑发 等到银丝缕缕 / 你可曾知道 前生 我在等你 从满怀希望 等到愁肠几许 就这样 依然心甘情愿的 默默等着你
  • 0
    神木 很多年以前,一场大水从河床里冲出了一些带有木头纹路的黑石头。有人把这黑石头扔进灶堂里, 竟然呼呼的着起来了,真是神了。大家明白了,这是老树变成神了,变成神木了,神木就是煤!! 后来煤就变成了一种重要的燃料!! 有一阵子全国各地产煤区都是遍地私人小煤窑,有一些农民就不在家种地了,去矿上挖煤,俗称煤黑子。还有一种人专门冒充煤黑子的亲人,在矿井里把煤黑子弄死,然后以煤黑子的亲人身份和矿主谈判!私人小煤
  • 0
    记得戏文里曾有一句唱词:“……直下到八月十五才把天晴!”——今年我们这里是下到八月十五天还没晴。有老人说,活了七十多年了,没见过下过这么大的雨。——干涸了多年的水坑都积满了水。 入冬了,水坑都结了一层冰。 一个水坑边,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汉骑着一辆三轮车经过,三轮车上是老汉捡的纸壳酒瓶等废品……老汉的目光被水坑冰面的一个泡沫箱所吸引——我不知道老汉捡这一个泡沫箱能卖多少钱,但我知道发快递的买这么一个泡
  • 0
    迷茫时代 金钱—— 趾高气昂 前呼后拥 缪斯 跌下神坛 鲜有膜拜 爱情 躲在角落 黯然神伤 丘比特无奈下岗 ——因为她射出的箭 再也穿不透 贪婪自私铸成的铠甲 ——兰西的哥晨黎晓旭随记 2021年1月6日
  • 0
    市井百态之12:瘟猪肉专业户 他是卖肉的——为什么要叫他瘟猪肉专用户呢?因为瘟病猪肉 一般的人不允许你卖!但是他可以卖!他们那个小城所有养猪户的病猪肉瘟死猪几乎都卖给他了!!然后他转身高价当好猪肉卖!可以想象的出,他比别人稍微便宜一点,得有多少饭店,肉食店在他那里使用这病死猪肉瘟死猪肉啊!!简直是一本万利!!也可以想象得出有多少人因为吃了他的猪肉吃坏了身体进了医院!!! 没人举报吗?有!每年都被人举报几
  • 0
    市井百态之十:贼不走空的千万富婆 一个老太太,买菜总是买最后处理的烂菜。一块钱一兜儿那种!水果也是,一块钱一兜的烂水果,回家削削吃。每次去超市,总不会空着手回来,有时偷包榨菜,有时偷包酸菜鲜,有时偷一袋麻辣鲜,或者偷几个塑料袋,俗话说贼不走空,总之每次都会偷点东西回来!也许你会以为这个老太太没有退休金,生活所迫吧——那你就错了—— 她家在全国各地门市房有十几套,市值最保守估计也得超千万,一年收房租最
  • 0
    市井百态之十:满地爬 满地爬是个残疾人:腿站不起来,不会说话,估计大脑智商也是发育不全。小镇的闹市街头,经常看见满地爬的身影。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谁见了都得给让道。特别是在快车道上,真是险象环生!无论冬夏寒暑,风天雨天,雪天,都能看见满地爬的身影,大家伙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就叫他满地爬。 赶上节假日,哪里有办喜宴的,专门有一辆拉满地爬的三轮摩托车就会把满地爬送到那里,办喜宴的主人就得给拿钱。 三
  • 0
    市井百态之九:提前应验的誓言 一个老汉死眼看不上自己的姑爷一家。虽然自己的外孙外孙女都10多岁了,还天天鼓动着姑娘同姑爷离婚:你看那什么破人家,赶紧跟他离了,离了我再给你找个好的! ——其实姑爷一家真是本分人家。本本分分过日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也没穷哪儿去。但是老汉就是看不上眼儿,甚至连自己的外孙外孙女也瞧不起,老汉曾当着外孙外孙女的面儿发誓说:你们要能考上大学,我出门让车压死。也许是巧合,也许是
  • 0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爱坏男人的女人有几个是幸福的?有多少送了命的? 老实巴交本本分分的男孩儿找不到媳妇,一些臭驴马烂媳妇换了一个又一个。 现在小姑娘的心思真的是看不懂。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回,别拿幸福赌明天,因为你输不起!!!!
  • 0
    兰西的哥随记之三:穷人的孩子还能早当家吗? 记得以前有句俗语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确实是那样。那时候多数人家都是穷人。穷人家的孩子都比较早熟。学习也努力刻苦。因为他知道想走出农村改变贫穷的生活,读书是唯一的选择。 即使是学业无成,穷人家的孩子也都早早的下田劳动。因为穷人家的孩子知道没有人可以依靠,想改变贫穷的命运,只能靠自己。 然而今天我遗憾的发现:穷人家的孩子不再早当家了。 许多穷人家的孩子已经沦
  • 0
    兰西的哥随记之二: 读书有什么用 有朋友问我:你那么爱看书,看书有什么用啊?——我也常常思索这个问题,看书有什么用呢?—— 那年冬天特别的冷。有一次我开车在荒郊野外遇见一辆车陷在了雪地上。天寒地冻,寒风凛冽,开车的司机是个年轻小伙,一筹莫展。都是同行,我就在后面帮他推车。 前前后后折腾了半个多小时。当我返回自己车里时,才发现我的两只耳朵已经冻成了灰白色,硬邦邦的,没有一点知觉。我懵了——如果失去了两只
  • 0
    兰西的哥随笔之一:汉字的魅力 汉字有几万个,常用的只有几千个,可就是这几千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写成文章难以计数,浩如烟海。汉字难学,不要说外国人就是一个中国人,穷其一生,也未必把所有的汉字都悟透。但是汉字你要是细细的品,细细的琢磨,真的很有意思—— 赵元任老先生曾有一篇《施氏食狮史》全文是这样的,“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
  • 0
    市井百态之8——大白给小乐乐 我们小的时候把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差的人叫做大白给!我的学友小乐乐那是一个纯粹的大白给——他敢考倒数第二,就没人敢考倒数第一!!本来我们不是一个班的,他比我早上两年,只不过一再留级,留了两年才成了我的同学!有时候我很纳闷:那么简单的数学题他也是一样做不出来,天天让老师揪着耳朵苦口婆心,后来老师也死心了——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小乐乐是没有考试资格的,因为他那个成绩真的是太丢老
  • 2
    兰西的哥随记——纸媒的没落 陪一个亲戚去上海办事,忘了带书。飞机上的那几个小时真的是很难受。吸取教训,返程时我决定先买上几本杂志,几份报纸。可是在上海的街头转了老远,也没看见一个卖报纸卖杂志的地方。打听了很多人都说不知道哪儿有。我感觉到一阵阵的落寞——手机时代已经没有多少人看报纸杂志了,想当年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在大城市卖报纸杂志的小摊儿几乎每个街口都有。想买报纸杂志,随便走上几步就能买到。连我们
  • 0
    市井百态之七:积极分子 有一种人喜欢当积极分子: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可是有什么事积极向前,往往领导办什么事还真的靠这些积极分子,因为领导不可能每一件事都面面俱到!! 70年代的时候,农村是很穷的。乡亲们的粮食都不够吃,避免不了的,有些人会去偷生产队的庄稼。那时候,生产队有看青的,专门捉那些偷庄稼的农民,抓住了,就给挂个牌子去游街——这种事干部们不可能亲自去做,所以去押着游街的就是一些积极分子的活了,
  • 0
    市井百态之四:张瞎子 张瞎子其实并不是瞎子,只是眯缝眼儿,大家伙背后里偷偷叫的张瞎子。 张瞎子的脑袋瓜可是不一般, 只是不务正业,一年到头不着家,后来犯盗窃罪还被判了5年徒刑,三个孩子还有一个老妈,都是靠着老伴辛辛苦苦的拉扯。 张瞎子出了监狱,在家待了没有几天半又走了,进城里做起了买卖。几年的光景竟然干发了。可是发达了的张瞎子从来没给老婆孩子和妈拿过一分钱。 娶了个比他小二三十岁的小老婆,悠哉悠哉!! 曾
  • 0
    社会底层摸爬滚打。耳闻目睹市井百态。如实记录不加水分,请勿对号笑骂由人………… 市井百态之一铁人 多年以前小镇里还没有出租车。跑出租的都是三轮摩托,扣上棚里面支上小火炉,上车一块两块。后来高级一点了就有那一种直接带棚的三轮摩托,老百姓俗称黄蛤蟆。 有一三轮摩托司机,不知姓氏名谁,同行皆称之为铁人——. 因为你不管出来多早都能看见他在出车;. 不管你回去多晚,也能看见他在出车。天天都如此。甚至春夏秋天不是太冷
  • 0
    兰西的哥随记————樱桃熟了 樱桃熟了,像一颗颗红色的珍珠玛瑙挂的枝头十分好看。 小时候就喜欢吃樱桃 ,那时候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别的水果,葡萄,橘子,香蕉只听说过,都没见过。苹果和梨偶尔能吃一点儿。记得村子里有几户人家有樱桃树,有时我们去和他们家孩子玩,主人会让我们自己到樱桃树下去摘樱桃吃,那时都是摘完,就直接扔嘴里了,那种酸酸甜甜的感觉真是是沁入心脾。 我在樱桃上还犯过一次错误———— 我们的学校在临村
  • 0
    庚子年,日子难……… 1840年,庚子年,鸦片战争 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 1960年,庚子年,全国挨饿 2020年,庚子年,………………… 好好活着,且行且珍惜!!!! 相信有政府有力的领导,有强大的人民子弟兵做后盾,我们会挺过去的。 兰西的哥晨黎晓旭随记随机 2020年7月25日
  • 0
    #绥化头条#农民也要领退休金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但现在还仅仅是政协委员这个提议,能否落实尚未可知。 作为一个农民,我想说几句心里话。 记得有一年一个退休干部模样的人坐我的车,问我:“以前在哪个单位上班?”我说:“没单位,农民。”他说:“农民好啊,种地不花钱,国家还给补贴!”后来他在我车上打电话,我听得出来他是县政府退休的,一个月工资要好几千块,现在在上海居住。——我实在想不出来,他有什么理由来羡慕我们
  • 0
    我坐在门口洗衣服,衣服不多也没用洗衣机,就用洗衣盆和搓板洗。 两个女士从门口走过,一边走一边夸:“看人家这男人多好啊,还知道洗衣服。咱们咋没这个好命,找不到这么好的男人呢。”——夸得我心里美美的,洗得更来劲儿了。 过后我细细品味一下,感觉有点不对劲儿:别的男人在家是不是都不洗衣服啊?
  • 0
    一百个老人里头可以说99个是不碰瓷儿不讹人的。可是就那一个老人碰瓷讹人,就把这99个不碰瓷讹人的老人名声都带坏了,结果是这99个老人摔倒了,照样没人敢扶。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我扶了99个老人不讹我,可100个老人里有一个讹我就让我倾家荡产,谁敢冒这个风险???? 最让人失望和绝望的是:有关部门的活稀泥装老好人。 即使最后查清了,是老人碰瓷讹人依然得不到严惩,总感觉人老了抓也不是判也不是批评教育几句就放了。以至于一些
  • 0
    陪一个亲戚去上海办事。抽空来到了上海老街。20年前我曾经在这里卖过奶茶,那时我还是个年轻小伙,20年了,物是人非,我已是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 曾经的邻居都不见了,店铺上都是些陌生的招牌。卖箱包的湖南大姐,卖泥茶壶的浙江兄弟,卖工艺品的上海大妈……… 我在我曾经租赁过店铺的那个位置(只能说是大概的位置,是不是那个店铺我也不是很确定。)徘徊了很久很久,心里有一种涩涩的感觉………… 那年我和大表哥在上海老街卖奶
  • 1
    文字是心灵跳动的音符,看一个人笔下的文字,就能看透他的心灵深处。
  • 0
    前几天出车送乘客去哈尔滨。离乡下老家不太远了,几十公里。正好开车去看看父母。半年多时间没去了。去了才知道八十岁的父亲得了脑血栓住在医院里。父亲老了——我那13岁就在工厂上班,20多岁下放农村种田,50岁了还能在粮库扛麻袋,七十好几了还能骑着自行车去赶集的父亲真的老了。我还总以为我那身体健壮的父亲永远都不会老呢。 岁月匆匆不饶人。有时候想想这一辈子真的挺后悔。如果年轻时,我不那么痴迷于文字,把对文字的那份激
  • 0
    生活随笔烟酒糖茶之一:烟 记得小时候我爸抽烟(后来戒掉了,因为他年岁老了,咳嗽得厉害,戒了烟就好了)每当他一根烟快抽完的时候,我都紧盯着他。在他把烟头扔到地下的那一瞬间,我立马去捡起来,放到嘴上津津有味地吸着。幸亏我母亲看得紧,每次看见我捡起烟头的时候,都会抢下来。小的时候被母亲看住了,等稍微大了一点,懂得抽烟的危害了,自然也就不抽烟了。 我们农村穷。农民的收入真的是不多。可是我发现在我们农村男性中
  • 0
    小姐让三陪女给毁了 同志让同性恋给毁了 干爹让好色贪官给毁了 专家教授让砖家叫兽给毁了 大妈让碰瓷老人给毁了 城管让暴力执法给毁了 情人让小三二奶给毁了 ………………
  • 0
    初中二年级时,放暑假了,我决定去卖冰棍儿。本钱需要40块钱(我打听好了,一个冰棍箱子需要30块钱,另外10块钱上货用)。我去找我们村长借了40块钱(村长家以前和我们家是邻居,两家关系不错,我一直叫他三叔)。我告诉三叔:等我挣够了钱,立刻还给你,说话算数! 等200多根冰棍儿装进了冰棍箱子,挂在了自行车后架子上。 我就开始了卖冰棍儿的日子。说句实在话,喊那第1声真的挺为难。为难也在喊哪!!!学着人家卖冰棍儿小贩儿的喊
  • 0
    悼念车友老曲头 开三轮摩托的时候,我就常和老曲头在一起出车,我换了出租车,老曲头依然开他的三轮摩托车,我们还是经常在一个地点蹲活儿,闲的时候在一起聊聊天儿。老曲头人比较温和,性格和我差不多,同样反对出租行业胡乱宰客,所以我们俩挺聊得来。好几天没看见老曲头出车,问了问别的车友。车友说,前两天死了!原来他们两个前两天揽了点儿帮人家房子盖塑料布的活,正干着活,老曲头说有点不舒服。就躺在人家炕上歇一会儿。
  • 0
    飘忽不定的命运——精明强干的生产队长和一个窝囊废的不同人生结局 他仪表堂堂精明强干,20岁左右就当生产队长(那时应该是七几,)有一年部队到他们村征兵,领导立马相中了他,非要带他走。都决定要去当兵了,临走时他爹给拦住了,说啥不让去。恰好他们本家有亲戚,年岁跟他差不多。在家里窝窝囊囊,穷的饭都吃不饱。就顶替了他的名额,跟部队领导去了。好像当时部队领导还不太乐意,本来想要带走帅小伙,结果带走了一个窝囊废。当
  • 2
    飘忽不定的命运——钓得金龟婿的杨大姑娘 那个时候我们村里穷,不要说生活享受,谁家的粮食够吃,那就算是富裕人家了。农村人的地位就在那摆着,孩子们长大了,找对象也都是门当户对。想找一个吃商品粮的,那是做梦。 俺村杨老汉家的姑娘大了,媒人上门来提亲。 男方是我们公社粮库主任家的儿子。说了也怪,杨老汉家的大姑娘也没什么出奇的,貌不惊人,才不出众,十分的普通。可那粮库主任的儿子一眼就相中了。这一下可成了热点新闻
  • 4
    老太太当年的善举,白捡了一个当大官的孝顺儿子———— 在一个城市有一所高中学校。学校的附近是一片民房。棚户区那种。许多学生为了学习方便都租住在民房里。 有一户人家里有一间闲房子,就租给了一个高中生。那是一个干干瘦瘦的小男孩。 有一年在该交房租的季节。小男孩儿找到女主人怯生生地说。我的房租钱还没有凑够。能宽限一些日子吗?女主人动了好奇之心,就详细了解了一下小男孩家的情况。原来小男孩没有父母,只有爷爷奶奶
    晨黎晓旭 21:39
  • 2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觉得写书的人是那么伟大,那么神奇。可是贫困的乡村能看的书真的是太少了,家里穷,根本也买不起书,借也无处可借。如果去谁家看谁家的炕头上扔个半本残缺不看的书,我都会如饥似渴的看完。 那时候我有个毛病,去谁家总是往墙上或者屋顶看——因为那时候在乡村,我们东北都是用报纸来糊墙。墙上的那些文字总是吸引我的目光。要是有幸谁家墙上的报纸是故事类报纸,那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隔三差五我还会
    晨黎晓旭 21:39
  • 0
    飘忽不定的命运——永发 他家从他爷爷辈儿那儿开始穷,他小的时候他爹给他起名叫永发,可是一直也没发起来。后来爹娘都死了,他无家可归,那时候还是生产队,他被安排寄宿在一户人家,生产队给那家补助一点粮食,让他有个地方吃饭,真是苦不堪言。 后来他也大了,他寄宿的那户人家在别处又买了三间房,那两间小草房就折价卖给了他,好像是赊欠给他的。他总算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了,可他实在是穷得不敢奢望。临村有
    晨黎晓旭 21:38
  • 0
    经核实吧主刘紫涵prince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朦胧淡月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1
    这件事就发生在兰西………… 一家人有事去南方了,就把狗狗托付给了邻居。结果狗狗突然发了疾病,邻居不知如何是好,就给狗狗的主人打了电话。结果是一家三口坐飞机赶了回来,送狗狗去医院,花费了好几千。为了这个狗狗花费了一两万元,真是有情有义的一家人。
  • 0
    人生 是一本书 在我们呱呱落地之时 就落笔开了篇 开始几章 无论贫穷,或富有 这段文字敢说 如糖又加了蜜一样 都会被捧在手心里 爱着,呵护着 简单,快乐 赛过神仙! …………………… 慢慢地 笔锋一转 爱恨,情仇 新人笑 还是离人愁 失去的惆怅 还有拥有的幸福 满满的 占据了整整几大篇 …………………… 这本书 到了中间这段 就有点,平平淡淡 每页里面 大多就是一些 孩子哭,老婆叫 苦辣酸甜,柴米油盐 工作压力,家庭琐事 把这本书的中间
  • 0
    北风,瑟瑟 冷到了骨头里 你单薄的,身影 在一堆荒草里栖息 你清新素雅 一袭淡紫色的外衣 你与世无争 淡漠,名利 每天早上 微笑着迎接太阳 从东方,缓缓升起 你坚强的 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 惟愿 遇到一位爱花惜花的你 趁 冬季还没有来临 趁 依然灿烂无比 趁 夕阳还没落到山坳里 愿 此情,还可期!
  • 0
    你 静静的 躺在冰冷的水泥台阶上 没了,一丝丝 生的迹象 美丽的羽毛 还那样鲜艳明亮 心头 锁绕一缕忧伤 我不知 你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沧桑 俯下身去 将你拿在手上 这时 才看到你那血淋淋的伤 不由,眼眸中 涌动着泪光 我能做的 只有将你好好埋葬 但愿 来世的你 不会再,受伤!
  • 0
    兰西的哥随感之呼兰印象 对于呼兰最早的印象就是小时候用的火柴——呼兰火柴,二分钱一盒。 后来在收音机里听小说《萧军萧红外传》,知道了萧红这个名字。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在哈尔滨打工,在少年宫旁边的黄金屋读书社办了一张借书卡,隔三差五的去借书看,就是在那里第一次读了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才知道不止有呼兰,还有一条呼兰河!并且呼兰那个小县城竟然曾经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女作家!!! 能去呼兰看看萧红故居,是我多年
  • 2
    去了一趟呼兰,向人打听消息,有个年轻人竟然不知道萧红,不知道萧红故居。他向我解释说他老家不是呼兰的,这是他媳妇的娘家。他刚搬来不到一年………即使你家不是呼兰的,我们生活在呼兰河边的人,也不应该不了解萧红啊,也不应该不知道她的呼兰河传的。 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首,声名远扬,连鲁迅先生对他都赞赏有加。应该说在文坛上的地位是黑龙江籍作家中无人可以取代的,是我们黑龙江的骄傲。她的一部《呼兰河传》使呼兰呼
  • 1
    16岁的花季——献给那些没有花季的70后16岁少女 20多年前我曾写过一首小诗《16岁的花季》发表在《黑龙江农村报》的《黑土》文艺副刊上。 城市的少女十六岁 有的还抱着布娃娃 乡村的少女十六岁 有的已抱着胖娃娃 抱着布娃娃的城市少女 享受着生活的甜蜜 沐浴着青春的气息 抱着胖娃娃的乡村少女 还没有开始品位 就告别了少女的花季 真的,我们那个时代十六七岁的乡村少女结婚抱娃的,不是稀罕事。农村习惯用虚岁,说是十六七岁,实际年龄也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