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交流吧
关注: 15 贴子: 260

  • 目录:
  • 其他
  • 0
    培养基既是供给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环境,所以非常重要。细胞培养液是建立在平衡盐溶液(BSS)基础上,添加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微量无素和细胞生长因子等。根据其成分、用途和性质,培养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成分明确,营养全面,适用于各种细胞类型的培养。常见的合成培养基有MEM、DMEM、RPMI等。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以动物血清或血浆为基质,
  • 0
    蛋白质含量可从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折射率、比重,紫外吸收、染色等测定而得知;或用化学方法,如定氮、双缩脲反应、 folin-酚试剂反应、BCA法等方法来测定。 一、比色法 蛋白定量常使用的方法是比色法,通常用于总蛋白的定量分析。根据蛋白和比色试剂的结合,可以将比色法分为:蛋白-染料结合法和蛋白-铜螯合化学试剂法。前者对应的典型蛋白定量比色法是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结合法,后者则包括双缩脲法,Lowry法,二喹啉甲酸(BCA)法。 1、
  • 0
    培养基既是供给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环境,所以非常重要。细胞培养液是建立在平衡盐溶液(BSS)基础上,添加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微量无素和细胞生长因子等。根据其成分、用途和性质,培养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成分明确,营养全面,适用于各种细胞类型的培养。常见的合成培养基有MEM、DMEM、RPMI等。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以动物血清或血浆为基质,
  • 0
    加药细胞换液的步骤如下:1 换液时间:一般建议每24或者48小时换液一次。2 准备新的培养基:根据细胞类型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确保培养基新鲜、无菌,并在使用前预热至37℃。收集旧培养基:轻轻摇晃培养瓶,使旧培养基充分混合。使用移液器将旧培养基收集到废液缸。注意不要触碰到细胞表面。3 添加新培养基:将收集到的旧培养基丢弃,向培养瓶中加入新的培养基。确保新的培养基充分覆盖细胞表面,避免气泡产生,也可以部分换
  • 0
    蛋白表达和RNA水平不一致的原因有: 转录后调控:mRNA在转录后可以经历多种调控过程,如剪接、编辑、降解和稳定性调控。这些过程可以影响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 miRNA的作用:miRNA是一类小分子RNA,它们可以与mRNA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译成蛋白质,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蛋白质稳定性:蛋白质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蛋白质的降解速率、糖基化修饰、磷酸化等翻译后修饰。如果蛋白质的稳定性降
  • 1
    在液相色谱分析过程中,常会出现下面9种色谱峰,你知道每种色谱峰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吗? 01、峰拖尾峰拖尾原因总结如下: 1、柱筛板堵塞:色谱柱的进出口的筛板堵塞,样品进入色谱柱时会受阻,液体流动受阻形成延迟,使得样品在相中停留时间变长,从而使峰型拖尾。 阻塞原因:A、配置流动相时污染 B、型号规格插口不匹配,在扭紧的那时候造成形变而促使管道阻塞。 C、试品解决液清洁得不整洁,长期性会在六通阀和柱中间产生堵塞受阻
  • 0
    WB实验中,PVDF膜如何选择?怎样活化?转膜后怎么保存?等等操作,小伙伴都清楚不?今天跟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选膜:选择合适的膜是关键之一。不同的膜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转移分子量小于20kDa的蛋白时建议使用小孔径的膜 (如0.22μm),正常情况下使用0.45μm孔径的膜即可。PVDF膜浸泡步骤?湿转: (1) 将膜在甲醇中浸泡30秒。膜应均匀的从不透明变成半透明。(2) 小心的将膜放入双蒸水中,浸泡2分钟。(3) 小心的将膜
  • 0
    今天给小伙伴们分享的是PCR引物设计的8大原则,直接上干货,设计引物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确保PCR反应能够有效、特异性地扩增目标DNA序列。所以引物的好坏,直接关乎实验的成功。1 引物长度:18-30nt,通常以20nt左右最为常用。上下游引物的长度最好基本相等,最多相差不超过3bp。引物过短,易导致非特异扩增;较长的引物虽特异性好,但在引物内易形成二级结构,如发夹环。2 引物GC含量:40-60%,G+C比例太低
  • 0
    在组织学中,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都是常用的方法,前者常用于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后者则常用于免疫荧光实验。 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切片方法,为石蜡切片与冷冻切片。石蜡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为永久性显微玻片标本。石蜡切片不仅用于观察正常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也是病理学和法医学等学科用以研究、观察及判断细胞组织的形态变化
  • 0
    为了排除某些因素对PCR结果的影响,PCR实验需要对照实验。PCR的阳性对照是Marker,推测PCR产物长度,判断PCR产物是否是目的片段。PCR的阴性对照是PCR的空白管,除了模板不加之外,其成分与其他管一样,证明没有其他模板污染。由于目前所用的PCR仪器自动化程度较低,操作步骤较为繁杂,人为因素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轻微的污染、加量的误差等均可导致结果较大的差异,甚至阳性和阴性出现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在分析测定工
  • 0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支原体污染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它如同一个“不速之客”,悄然潜入细胞培养体系,给我们的实验带来诸多困扰。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培养的细胞无声无息地就被毁掉了?实验数据很难重复? 那么,当我们遭遇支原体污染时,该如何应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困扰。 支原体是一种直径大小仅为0.1-0.3μm,无细胞壁,可轻松透过一般过滤膜混入培养系统中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
  • 0
    质粒提取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菌体扩繁、菌体裂解释放质粒DNA,和质粒DNA的分离与纯化。质粒提取主要有碱裂解法,煮沸裂解法,小量一步提取法等。 质粒提取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碱裂解法,它具有得率高,适用面广,快速,纯度高等特色。碱裂解法是根据共价闭合环状DNA与线性DNA的拓扑学结构差异来分离的。其原理是:在强碱环境(pH12.0-12.6)下,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SDS破坏,基因组DNA和质粒DNA被释放出来,宿主细胞的蛋白质、染色体及线性DNA
  • 0
    一、线粒体基础知识 1、什么是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种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分布在几乎所有真核细胞中。它们负责将营养物质转化为化学能量(ATP),供细胞使用。 2、为什么说它是“半自主性”的? 线粒体拥有自己的DNA和遗传体系,但与细菌类似,它们的基因组有限。除了某些特定的基因,大部分线粒体的蛋白质由细胞核DNA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运输到线粒体内。 3、线粒体有哪些功能? 除了能量转换,线粒体还参与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细胞周
  • 0
    由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现代不少人成为了血栓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目前我国血栓性疾病领域呈现出高发病、高死亡、高致残、高复发这“四高”特征,患者总人数已达千万以上。 究竟什么是血栓性疾病?日常预防要注意哪些?现代医学是否有先进的干预措施呢?今天一文带你了解清楚。 沉默的杀手”:血栓性疾病 什么是血栓? 通俗来讲,血栓就是血管中的「血块」堵住了身体各个器官血管通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通过自身的凝
  • 0
    4月24日,我们迎来了“世界实验动物日”,一个值得所有人静心思考、深刻铭记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我们不仅缅怀那些为科学进步做出牺牲的实验动物,更要探讨如何更好地尊重生命,促进科学研究与伦理道德的和谐共生。 它们是科学的探路者 实验动物,这些不会言语的生命,在科学的征途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基础医学研究到新药开发,从疫苗试验到疾病模型构建,它们为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了不可估量的力量。每一项重大医学突破
  • 0
    大家好,今天聊下做的aPCR数据可以进行分析,能不能用这个问题,判断 qPCR 数据是否可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扩增曲线:扩增曲线应该呈现出典型的 S 型曲线,且曲线应该平滑,没有明显的锯齿状或平台期。 阈值线:阈值(threshold)一般是基线的标准偏差的10倍。阈值线应该位于扩增曲线的指数增长期,且应该在曲线的中部,不应过高或过低。 CT 值:CT 值(循环阈值)是指扩增曲线达到阈值线所需的循环数。CT 值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来说,CT
  • 0
    细胞培养时,血清是否需要热灭活取决于具体的实验需求和细胞类型。一般来说,热灭活血清有以下一些考虑因素: 去除潜在的污染物:热灭活可以破坏血清中的补体、支原体等潜在的有害物质,减少对细胞的影响。 减少免疫反应:血清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发免疫反应,热灭活可以降低这种可能性。 稳定性:热灭活后的血清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更稳定,不易发生变质。 然而,热灭活血清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损失活性物质:某些血清中的
  • 0
    在所有RNA实验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分离得到全长的RNA。而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核糖核酸酶(RNA酶)的污染。由于RNA酶广泛存在而稳定,一般反应不需要辅助因子。因而RNA制剂中只要存在少量的RNA酶就会引起RNA在制备与分析过程中的降解,而所制备的RNA的纯度和完整性又可直接影响RNA分析的结果,所以RNA的制备与分析操作难度极大。 在实验中,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外源性RNA酶的污染;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抑制内源性的RNA酶。RNA酶可耐受多种处理而不
  • 0
    PCR反应中的主要由引物、 4种三磷酸脱氧核苷酸(dNTP)、Mg2+、模板和Taq DNA聚合酶五个成份组成。各个组份都能影响 PCR 结果的好坏。 1 引物 PCR反应产物的特异性由一对上下游引物所决定。引物的好坏往往是PCR成败的关键。引物设计和选择目的DNA序列区域时可遵循下列原则: (1) 引物长度约为16-30 bp, 太短会降低退火温度影响引物与模板配对,从而使非特异性增高。太长则比较浪费,且难以合成。 (2)引物中G+C含量通常为40%-60%,可按下式粗略估计引
  • 0
    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体能识别特定外来物的一个独特特征,该外来目标被称为抗原。 1. 做流式的抗体和免疫组化的抗体是一样的吗? 不一定能通用。流式是用直接标记还是间接标记?如果是直接标记的话,那这个抗体一般不是FITC标记或者就是TRITC,PE之类的。如果恰好你的免疫组化,也是想用
  • 0
    分子克隆实验——无缝克隆 今天和大家讲讲无缝克隆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平板上很少或者没有克隆菌落 建议使用试剂盒附带的阳性对照,可排除试剂盒本身的影响。进一步判定,主要有以下可能的情况和建议: 01载体制备 线性化载体和插入片段的纯度不够,抑制反应。 02插入片段制备 1、引物设计不正确:同源臂15~25nt(不计算酶切位点),CG含量40~60%。 2、线性化载体和插入片段的纯度不够,抑制反应。若线性化载体与插入片段已经过纯化,
  • 0
    菌种活化就是将保藏状态的菌种 放入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 逐级扩大培养得到纯而壮的培养物 即获得活力旺盛的、接种数量足够的培养物 菌种发酵有一般需要2-3代的复壮过程,因为保存时的条件往往和培养时的条件不相同,所以要活化,让菌种逐渐适应培养环境。 01、一般菌种临时存放及活化 1.低温保存管应存放于-20℃ ~ -80℃之低温条件下。 2.准备 37℃之 70﹪酒精浴槽(只能在电气水浴槽中改放酒精,不可以火加温,以免危险;若以 37℃水浴取代
  • 0
    1增强剂 1. 激活剂:激活剂通过改善聚合酶的活性,让整个PCR过程焕发活力。10~100ug/ml BSA(牛血清白蛋白)就能在某些情况下提升聚合酶的稳定性和活性。 2. 保护剂:保护剂的作用在于防止模板DNA降解,确保DNA的完整性。如T4基因32蛋白能保护单链DNA不受核酸酶攻击。 3. 增效剂:增效剂能够提高引物与模板间的亲和力,从而提升扩增的特异性。1%~10%DMSO(二甲基亚砜)就是一种常用的增效剂,能使PCR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有助于解决模板二级结构引起
  • 0
    凡是需要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lab,肯定逃不了要买一台核酸定量的机器。目前最为流行的仪器是Nanodrop One,只需滴加一两微升的样品,按一下按钮,利用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即可得到浓度数据。近几年,以Qubit 4为代表的基于特异荧光染料法的仪器也逐渐进入科研人员的视野。那么,这两类仪器有什么区别,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根据实验室需求来选购?且听分解。 首先我们需要来理解两台仪器在核酸定量原理上的区别。正如方才所言,Nanodro
  • 0
    1. 平板长菌,但挑的单克隆菌落摇不起来? 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1) 挑取的单克隆为杂菌,呈假阳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①配制平板过程中,加入抗生素时温度过高致使抗生素灭活;②配制平板过程中,抗生素浓度过低;③平板培养时间太长导致抗生素失效。 (2)液体培养基的抗生素使用错误。 (3)液体培养基抗生素浓度过高,导致大肠杆菌生长缓慢。 (4)菌液保存太久,导致菌的活力过低。办法:重新划线涂板,挑取单克隆。 (5
  • 0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在原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基因组结构研究、染色体精细结构变异分析、病毒感染分析、人类产前诊断、肿瘤遗传学和基因组进化研究待许多领域。 FISH的基本原理是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与待检材料中未知的单链核酸进行异性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