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透析吧
关注: 12,932 贴子: 97,509

欢迎大家加入本吧相互交流

  • 目录:
  • 疾病治疗
  • 1
    我国学者研究显示,尽管透析方式不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但是血液透析(HD)治疗似乎更适合无糖尿病肾病(DN)的患者。论文9月在线发表于《国际人工器官杂志》(Int J Artif Organs) 研究者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发生尿毒症并计划开始透析的患者,并随访至2019年1月。评估透析方式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 结果为,最终共纳入460例患者。其中213例(46.30%)行腹膜透析(PD),247例(53.70%)行使用动静脉瘘的HD。 平均随访时间27.9个月。87
  • 15
    在血透过程中,有时患者会突然发生局部某些肌肉强烈的、持续性收缩,并且伴有明显的疼痛,医学上称之为肌肉强直。这种情况最常发生于下肢,特别是小腿后方的肌肉,这就是我们老百姓平常说的“小腿抽筋”。腹部和胸部的肌肉也可能发生“抽筋”,表现为腹痛、胸痛、憋气等。 透析引起的“腿抽筋”常常发生在透析过程中,特别是透析2-3小时以后,但有时也会发生在透析已经结束后的几个小时,甚至在夜间。肌肉强直虽然不会直接危及患者
    姑苏兵哥 10-21
  • 23
    高钾的水果:香蕉、枣、橘子、芒果、柿子、香瓜、葡萄柚、杨桃。(容易打嗝) 水果里面营养最全面的是苹果宜吃,但是注意吃的量不要过多! 高钾的蔬菜:绿叶蔬菜(菠菜、空心菜、苋菜、莴苣)菇类、紫菜、海带、胡萝卜、马铃薯。 低钾的水果:凤梨、木瓜、西瓜、草莓、葡萄、柠檬等(不宜大量食用,每次以一种水果为主,以1/6为宜少量的吃) 低钾的蔬菜:茄子,洋葱,南瓜,丝瓜,鲜豇豆,黄瓜,冬瓜,粉丝,玉带(山药?),大白菜
  • 21
    尿毒症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及指导 尿毒症患者的饮食控制水分的摄入,低盐、优质蛋白、低磷和低钾饮食。 水分:尿毒症患者几乎没有小便,喝进的水都储存在体内,很容易血压升高,水肿及心衰。所以要限制水分摄入量,一般两次透析间隙增加的体重,间隔1天不超过干体重的3%,间隔2天不超过干体重的5% 盐:尿毒症病人限制盐的摄入,因为吃盐过多和喝水过多是一样的效果,每天把盐限制在5g以内,相当于是一个啤酒盖的量(注意适当补充铁剂)
  • 49
    移植七八年了,谈不上什么老病号,倒也觉得可以写点什么来分享一下。希望对想移植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05年大学毕业,06年发现肌酐已经升高,当时记得是140左右,后来慢慢升高,四处求医问药,去了哈尔滨,去了南京军区,各种治疗,最后2011年8月移植了。血透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等待肾源大约花了2个多月,费用当时加起来15万左右,具体忘记了。 觉得很多同学都关心移植以后的问题,闲来无事聊一下我的感触吧。 1.术后感染,一般分为肺部感
  • 64
    有些肾友透析前,脸色是白里透红,结果越透脸色越黑。进入透析阶段的患者约85%以上都会有脸色不同程度的变黑,也就是所谓的尿毒症脸色。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到肤色,先了解黑色素! 白人,黑色素少,所以皮肤白皙;常晒太阳,黑色素多,故有“健康色”;同胞兄妹,因黑色素含量差异,也会存在“一黑一白”。 黑色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我们的肤色。而黑色素是由酪氨酸合成,其合成的关键酶是酪氨酸酶。 酪氨酸酶是目前黑色素代谢中唯
  • 7
    引言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引起的死亡占一半甚至更多。心血管事件往往就是矿化的不平衡导致的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引起的,因此血管钙化也常常作为发生心脏事件和死亡的预测指标。血管的矿化的过程类似于骨骼矿化,慢性肾病-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bone disorder,CKD-MBD)是肾衰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伴随着骨密度的下
  • 1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中国成人CKD 患病率已超过10%。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是CKD的严重并发症,是CKD患者致残、致死等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改变我国存在的CKD-MBD知晓率低、检查和检测不合理、治疗不规范且治疗达标率低等问题,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组织,来自国家临床中心主要核心单位的负责人,我国多所著名三甲医院的肾脏病和内分泌学科的著名专家,经过1年半的努力,共同编
  • 17
    血管钙化是否可逆?个案报道:西那卡塞逆转钙化 摘要 本篇个案报道记载了西那卡塞对一名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血管钙化(VC)的逆转情况。 一名因小管间质性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48岁女性,已接受长期血液透析(HD)治疗,既往曾接受过2次肾移植手术。该名患者合并严重SHPT,继发了甲状旁腺腺体肥大。放射学检查显示存在指间动脉VC征象,在两侧乳房X线检查中观察到VC呈线性排列。西那卡塞联合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磷结
    数子qq 12-6
  • 10
    摘要: CKD发展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维生素D缺乏、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等综合因素所致,并且在透析开始时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目前尚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维生素D类似物和拟钙剂(西那卡塞)究竟孰优孰劣,但现有的证据表明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治疗更优,但是钙浓度紊乱、患者依从性、副作用和成本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使用。当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持续6个月以上超过800 pg/ml时,尽管给予了很多内科药物治疗干预,但随着维生素D和钙敏
  • 2
    尿毒症血小板临床表现通常较轻,但如果合并有止血异常或局部缺损时出血可较严重。 常见实验室异常是出血时间延长和或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但这些结果不一定预示临床出血的危险。
  • 1
    哎呀!抽筋了!快按按…… ” 血透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的抽筋(肌肉痉挛),和常见的运动抽筋不一样,刺痛范围更广,多发生在足部、腹部和胸部等,且容易发生在透析过程中脱水较多的患者或老年血透患者身上。 数据显示,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及透析期间均可发生抽筋,发病率高达33%~86%。 那透析过程中引起抽筋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要原因有:低血压、低钠血症、钙磷代谢紊乱、肉碱缺乏等。 1 低血压 透析患者短时间内快速脱水会导致血压
  • 9
    推荐单次血液透析的尿素清除率:单室尿素清除率(spKt/V)≥ 1.2;尿素下降率(URR)≥ 65%;尿素清除率监测频率:推荐每 3 个月 1 次,建议每月 1 次。 (一)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指标及其计算与血液样本采集 1.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率:代表小分子溶质清除水平,常用指标为 spKt/V 或 URR;β2- 微球蛋白(β2-MG)清除率:代表中分子毒素清除水平。 2.spKt/V 的测定方法:采集透前、透后患者血液样本,获得尿素氮数据,然后根据治疗时间、尿素分
  • 15
    由于具有对流特性,血液透析滤过(HDF)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较普通血液透析(HD)更好,被认为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率。 但 HDF 在世界各地的使用率有所差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明确的证据证明 HDF 的优越性。 之前 1998~2001 年的透析结局和临床实践模式研究(DOPPS)数据发现大置换液量的 HDF 患者的死亡率低于 HD 患者,但随机对照试验(RCT)未能一致显示出 HDF 的获益。在非随机对照试验的分析中,观察到接受最大对流剂量的 HDF 患者预后结局
  • 5
    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透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 动静脉内瘘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等优点。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动静脉内瘘应选择非优势侧手臂。因内瘘成熟一般约需2~6周,故应提前手术,以备必需。静脉的选择应较表浅,且分文少。
    月月月 10-13
  • 8
    肾友们透析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身体某处肌肉突然发紧、抽搐,进而一搐一闪的感觉?没错,这是透析中肌肉出现抽筋了! 抽筋学名为肌肉痉挛,作为透析中的常见并发症,比例占并发症总数20%~30%,可谓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大头”。 透析性肌肉痉挛常出现在透析时脱水较多的肾友及老年肾友,多见于透析治疗中后期。 腓肠肌、足部肌肉、腹部肌肉和胸部肌肉等均为透析性肌肉痉挛常见部位。症状出现时,肾友会出现痉挛性刺痛,严重者甚至
    江南剑侠 11-23
  • 30
    低血压和透析失衡综合征是血液透析中两个重要并发症。其中低血压更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20%~30%,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造成透析中血流量不足,超滤困难,透析不充分。 透析失衡综合征和低血压的发生机制是多因素。其中造成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脱水过多,导致血容量显著下降,当血容量下降超过1%~5%时极易发生低血压。透析失衡多因溶质迅速清除,酸中毒纠正导致血液和脑组织间形成渗透压梯度,脑脊液PH值急
  • 15
    临床上常常见到不少透析病友受失眠的困扰,而导致失眠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安腿综合征常常是罪魁祸首之一。 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膝、踝关节间的小腿深部难以忍受的如爬虫样、针刺样、瘙痒等不适感,多数难以描述,常为双侧对称性,少数可累计大腿或上肢。这些异常感觉通常发生在肢体深部,而不是在表面,如皮肤。发生者常不能保持安静,强迫活动后可缓解甚至消失,症状于夜间最为明显,并在卧位时加
  • 3
    髋关节骨折是血透患者中一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导致死亡和住院风险增加,经济负担加重。透析患者髋关节骨折的发生率是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普通人群的 4~10 倍。 与透析患者骨折风险增加有关的因素包括:高龄、女性、低体重指数、肌肉无力和跌倒高风险。此外,慢性肾病(CKD)时的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MBD),包括维生素 D 缺乏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改变对透析患者的骨代谢也有负面影响。 镁是骨代谢一种必要的矿物元素,体内几乎一半
    呆呆兽 11-18
  • 0
    问题1:营养性维生素D对血清钙磷指标有什么影响? 我们知道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可能引起高血钙、高血磷,特别是高血钙,增加血管钙化的风险,那么营养性维生素D也有这样的风险吗?这是很多人都在担心的问题。 我们先从机制来看下,常说的营养性维生素D,包括饮食和皮肤合成D2和D3,进一步在肝脏25羟化酶的作用下形成25(OH)D,最后在肾脏1α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1,25(OH)2D。现在的观点是,除了肾小管上皮细胞,人体内许多细胞(比如T细
    w478832876 6-13
  • 13
    高钾血症,一直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肾友都知道预防“高钾血症”重要性,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血钾依旧控制不好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肾友对高钾食物的正确认识十分缺乏!
    呆呆兽 11-18
  • 5
    今天开始,归结出透析患者出现的一系列应急预案,第一弹就是低血压的应急预案: 为什么会出现低血压 1、最常见的原因为容量相关因素,如超滤速度过快【0.35ml/(kg·min)】 2、设定的干体重过低 3、透析超滤故障或透析液钠浓度偏低等 4、透析超滤障碍包括:透析液温度较高、透析前应用降压药物、透析中进食、重度贫血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者采用醋酸盐透析患者 6、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心律失常(房颤)、心肌缺血、心包填塞
  • 8
    慢性肾功能不全(CKD)这一全球公众卫生问题,影响着全球约5-10%的人群。随着肾功能的下降,矿物质代谢异常日益加重,包括钙磷水平异常及一系列激素水平异常,包括PTH、25(OH)维生素D、1,25(OH)2维生素D、FGF23等。 自CKD3期起,肾脏排泄磷减少,导致血磷升高、PTH升高,1,25(OH)2维生素D水平的减少进一步使肠道钙吸收减少、PTH升高,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由于CKD导致的矿物质代谢异常,使得骨形成和骨重吸收功能混乱。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长
  • 39
    1、每周透析几次为宜?为什么? 诱导透析期内为避免透析失衡综合症,建议适当调高患者每周透析频率。根据患者透前残于肾功能,可采取开始透析的第一周透析3~5 次,以后根据治疗反应及残余肾功能、机体容量状态等,逐步过渡到每周2~3 次透析。 2、每次透析时间多少为宜?为什么? 每周3次者4~4.5小时/次,可保证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12小时。最佳透析方案为一周三次,每次4小时。当然,如每日短时透析等方案可以更好地接近人体生理状
  • 0
    矿物质代谢紊乱(包括: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循环中低水平的 25- 羟基维生素 D 和 1,25- 二羟基维生素 D)在危重患者中常见,可能是伴有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重患者潜在适应不良的一种特征。矿物质代谢紊乱可能通过维生素 D 代谢对免疫和炎症的影响等多种途径与危重患者的不良结局有关,但其与危重患者死亡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全清楚。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3(FGF23)是一种成骨细胞来源,受维生素 D 调节的激素,在调节维生素 D 和磷的
  • 2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KD)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亦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心血管疾病也是普通人群的重要死亡原因,但透析患者发病率更高,病理生理学更为复杂,且临床证据较少,使得该类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更具挑战性。 β受体阻滞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在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疾病防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存在使用率较低、用药剂量不足的现象。那
  • 15
    透析室的医生给了我一篇关于是否该在血液透析时吃饭的大规模综述,我把里头的指南部分简单翻译了一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原文见文章末尾。 透析时吃饭对病人来说有很多收益,例如: 1、通过改善营养不良,大约可以降低死亡率; 2、生化指标的改善,如白蛋白和前白蛋白; 3、储备营养来预防透析相关的组织(肌肉和脂肪)急性分解; 4、食欲不振的病人在透析时吃了饭之后,平时饭量也会增加(Dietary intake reduced in patients who do not eat during tre
  • 19
    高血钾是慢性肾病患者和透析患者常见的要命急症之一,但钾高到多少才需要引起重视,立即纠正呢? 另外,如何在日常生活里控制血钾水平?大家做到了然于心!
    Asdffww 5-16
  • 4
    近年来,随着诊断率的提高,慢性肾脏病(CKD)的病人不断增加,如何提高他们的生存率成为肾脏病界的热门话题。 一项针对27642名长期血透患者的国外研究显示,血透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55.6%。在我国,相关的研究显示血透患者的4年生存率为70%。 其实,提高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重点在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有众多因素都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关,在此给大家盘点一下。 影响血透患者生存率的5大因素 年龄 许多研究表明,随着该年龄增长,
  • 3
    正常血清磷浓度为0.87-1.45 mmol/L,当血磷水平> 1.45 mmol/L时即为高磷血症。高磷血症患者短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长期严重者可出现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可引起关节疼痛、骨质疏松,儿童患者可影响骨骼发育和畸形)以及钙化(血管钙化)。此外,血磷、血钙过高还可引起红眼症和严重皮肤瘙痒。 导致血磷过高的病因有哪些? ①磷排泄减少(肾功能衰竭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②磷转移入血(酸碱失衡,横纹肌溶解症,肌肉坏死或肿瘤溶解综合征) ③
  • 5
    血透患者的血压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独特的,不同于普通人群。这是因为在血透患者中血压降低改变了相关的获益 - 风险的平衡。在本文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肾内科的 Jeffrey M. Turner 和 Aldo J. Peixoto 教授回顾了这些数据并讨论了关于血透患者血压管理方面的关键问题。目的是为肾脏科医生提供在临床实践中可行的血压控制靶目标,关注的重点从透析单元中的血压移至透析单元外的血压。文章发表于 2017 年的 KI 杂志上。 血透患者中高血压和死
  • 11
    什么是疲乏? * 01 疲乏的定义 * 什么叫疲乏呢?估计很多病友都感受过,比如:透析后没力气,透析间隔期间乏力,总想睡觉;没精神,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懒得去做。哪怕去做了,也做不长,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导致很难专注去完成一件事。 * 02 疲乏的产生因素 * 这种疲乏,除了透析导致的疲乏,还可能存在心理环境和生活方面的多种因素,比如: 1、天气太闷热,就会促进疲乏的产生,导致昏昏欲睡,不想做事。 2、长期处在“负能量
  • 19
    上周我们共同学习了维生素D(类似物)的临床应用指南推荐和更新历程。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作为目前治疗SHPT的常用药物,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 D及其类似物治疗能改善CKD患者维生素D缺乏、纠正SHPT,并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 是终末期肾脏(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尽管血液透析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患者的死亡风险仍较高。前期研究发现MHD患者相关的死亡风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低体质指数、血脂异常、贫血、钙磷代谢紊乱、BNP等。COSMOS研究(Currentmanagement Of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a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Study)是欧洲关于继发性甲旁亢管理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观察研究。从20个欧洲国家,227
  • 15
    肥胖就像魔鬼,一直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然而,在血液透析人群当中,有一个所谓「逆流行病学」现象,即胖人反而死亡率低。 以往的研究已提示,开始透析时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高者比低者的生存结局更好。开始透析后的半年内体重增加者比体重下降者,生存结局更好。这与我们平时强调的控制体重增长似乎背道而驰。 究竟血液透析患者的体重该不该增长?体重是一个波动的动态性指标,体重的变化趋势和生存预后的
    海上游人 11-27
  • 6
    尿毒症患者冬季三大护理需知!冬季万物闭藏,以养精蓄锐,人体也该如此。冬季应该避寒就温,使阳气潜藏于内以养“藏”。防寒保暖,以补体阳;早睡以养人体阳气,晚起以养人体阴气。对尿毒症患者而言,冬季更应注意调养。 1限制,喝水也讲究 尿毒症患者在冬季的饮食依旧需要严格限制,同春夏季节一样,不要因为冬季就放松饮食限制,暴饮暴食,这样对疾病有百害而无一利。   另一方面,冬季相对干燥,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充足的水分必
  • 5
    血透患者的血压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独特的,不同于普通人群。这是因为在血透患者中血压降低改变了相关的获益 - 风险的平衡。在本文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肾内科的 Jeffrey M. Turner 和 Aldo J. Peixoto 教授回顾了这些数据并讨论了关于血透患者血压管理方面的关键问题。目的是为肾脏科医生提供在临床实践中可行的血压控制靶目标,关注的重点从透析单元中的血压移至透析单元外的血压。文章发表于 2017 年的 KI 杂志上。 血透患者中高血压和死
  • 3
    直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可靠证据指出可摄入钙元素的安全上限剂量。有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患者其每日元素钙摄入量明显高于无血管钙化患者。那么肾友们该如何安全服用含钙磷结合剂呢?
    糊涂 11-19
  • 3
    终末期肾脏疾病 (ESRD) 是不可逆转的慢性渐进性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随着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绝大多数 ESRD 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长,但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 据统计,我国HD患者年病死率约25.00%。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负荷,病死率及并发症增多。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首先要做到透析充分,医护人员就要为患者定准干体重。干体重是指患者体内既无水、钠潴留,又无脱水现象时的体重。据报
  • 5
    慢性肾脏病 - 骨矿物质紊乱(CKD-MBD)是慢性肾病(CKD)常见的并发症,防治的目的在于提高存活率以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和骨折风险。 一些全球性指南的数据,大多数是基于非亚洲患者数据,考虑到骨骼对于 PTH 抵抗也存在人种差异,全球性指南可能并不是适合亚洲患者的最佳推荐。另外,医疗体系和经济状态不同,也会导致治疗方式的差异。 来自于日本东开大学的 Masafumi Fukagawa 教授等总结了关于亚洲地区的 CKD-MBD 现状及管理,发表于 2017 年 7 月的 AJ
  • 84
    一些人刚刚得病会很迷茫和恐惧,因为对病情的不了解,也难以预料一些病痛,还要有心理压力。对未知的事情就会产生恐惧增加心理压力,所以这里的帖子都是帮助新人学习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透析中的不适感。 也有一些透析多年的病友可以给出合理的建议作为参考,慢慢适应心情会缓解对病情也有帮助,希望大家一切安好,不要因为得病就怀疑人生,尿毒症可以维持很久很久,这个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任,尿毒症没那么可怕,心态也很重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战友

目录: 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