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0【积德改命】太上老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老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俱。尔时。世尊引领大众。直往南行。忽见路边聚骨一堆。尔时。如来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以何因缘。礼拜枯骨。佛告阿难。汝等虽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
-
0世界万法。你们所有见到的事情、所做的事情、所用的东西,叫“万物皆是法”。我们的智慧也是由法中所生出的。智慧怎么来的?是法中生智慧。因为你有这个法,你才会生出这个智慧
-
0
-
0师父让你们把知足感和兴奋度放得低低的,不要去攀比,不要用欲望来控制自己。每一天的欲望、每一天的难受,会让你陷入沉迷在不好的五欲六尘中;每一天把自己的幸福定得低低的,你就很容易得到。190509
-
1若不知对错 ,念咒用心,自会获得,获得后便知是对是错。菩萨不闻,五台山某住持之公案? 一日某来自安徽灾区逃荒妇女来到寺院门口讨饭,一僧人应之,看到这个乞丐怀抱一婴儿,手牵一少儿甚是可怜,便给了她一兜干粮,乞讨妇女甚是感激。僧人嘱咐妇女说:回去念一个咒子,会有大福。因为该僧人刚出家不久,自己本身半斤八两,将咒子里的吽字,教成牛字了。 过了近30年,这个僧人已经做了方丈,但始终未得开悟,文殊菩萨慈悲他,便梦
-
0我今天只要不生病,我只要吃得好、睡得香,我就很知足了,平安就是福,你就可以每一天享受那种平安知足、幸福快乐的日子。过多的抱怨会伤害自己,希望大家不要抱怨。190509
-
0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一刻对所有的年轻人都非常重要,在你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你要勇敢地把“不”说出来,否则你会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选择说“不”,这是自我尊重,尊重了自己之后,别人才懂得尊重你。一昧地爱面子,不仅加重了对别人的依赖,也加重了自我负担。你们想想,在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一个面子,最后选择了人生的绝路。190509
-
0
-
0
-
0哲学家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人们毕其一生的时间,努力去攀登成功的梯子,当爬到梯子顶部的时候,你才猛然发现,这个梯子靠在了一个错误的建筑上。”190509
-
1昨日,因有邪道入群诽谤师父,弟子犯嗔戒,并向师父请法,问:如何持不嗔戒。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 1、此问正分:佛制戒律中诸戒皆有戒根,若不知戒根,则如出兵讨贼却不知贼在何处,抓药治病,却不知病之所因。 所谓嗔者,乃立相不受之相,细分辨之,乃与愿或求;做或应等有违或杀等等之逆反之像、之心之应相。此乃嗔恨之根。 如何能于所遭显前业报不生嗔恨,当于此根处下手,方直无不嗔而获此戒清净。 如何于此嗔根下手,令嗔
-
0
-
673诸位同修,一盏心灯可破千年暗,一粒善种能生万亩田。 《了凡四训》云:“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生迷局不在天定,而在心念流转。自今日起,我愿以12日为期,奉上1200则禅语,与诸君共修“转念之功”—— 晨起一句,扫心头尘埃;夜深一悟,照命运迷途。 日积百言,不求顿悟,但求点滴浸润: 若有一语叩醒执念,便是破了“迷”; 若有一念触动善根,便是种了“因”。 此贴为舟,愿载你我同渡苦海; 禅语为火,且照福田自种自收。 每日
-
0娑婆世界有几座鸡足山戒师 2025年03月27日 05:00 辽宁 听全文师父于12月24日便访鸡足山,26日因寂光寺主持演尘法师问所说。 谛深大师开示: 云南鸡足山,就是佛授记的鸡足山。据佛经记载,迦叶菩萨所住鸡足山在印度,并为此导致史学界、经学界及广大僧众对云南鸡足山的真伪产生了争论,众多僧人已经记为准,认为云南鸡足山不是佛授记的鸡足山,因此不是迦叶菩萨所住道场。并非如此!第一,疑惑来自自心。这是佛法所要破的根本障碍,任何修
-
0
-
0佛法末世持戒僧勿忧勿虑 谛深大师开示:善知识及出家僧众:佛法末世,诸魔兴起,出家为道甚为艰难,若有人为求出离六道出家为僧尼,能于寺院受种种磨难,执信不变修佛戒律者,勿忧勿虑,吾谛深为之赞叹,吾为汝等做末世舟乘,令汝等当机有出。善知识,若遇罪众搅闹欺侮于汝等,于汝等殿堂诵戒之后,称谛深救吾,静坐片刻,不生嗔恨,吾随时能勤力助救。若因汝等有尘世罪孽,不能直解汝等之险,联系吾坐下法子法孙,可住吾坐下寺院
-
1经常要用平稳的心情来保持平和、平静,不受外环境的影响。平稳的意思就是今天一件事情来了,我很平稳地对待,我不急躁也不难过,我先想一想,先看一看,就像是开车一样:一看、二慢、三通过。你的脑子也都要像这样。
-
1坐下弟子及声闻众,金刚经云,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吾皆令其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所以者何? 众生之类缘于众业虚妄,众业之类缘于分别虚妄,分别虚妄缘于六根虚妄,六根虚妄缘于六尘虚妄,六尘虚妄缘于明暗生眼识,缘于明暗分别生动静虚妄,动静虚妄生耳识,生通赛虚妄,通赛虚妄生身识,于身识虚妄生鼻识与舌识,身识造业生身体。意识缘于妄明,生眼耳鼻舌身,为眼耳鼻舌身所用,以是缘分成就众生,又称业
-
60001坐下弟子,十方佛住世,十方佛弟子,皆如是做,如是清净。 释迦牟尼佛,说法花经时,有500比丘比丘尼及长者等因罪孽深重故退场,此是正法时,又有佛住世,比丘等众还是佛弟子,尚且因罪孽深重故不能听如是等法,何况罪孽众生及外道典集。 是故善知识,汝等慈悲心,布施佛甘露,莫思众生恶,莫嫌外道痴,莫嗔邪道罪,当知是等众,有缘于善法,只是罪深重,于心有障碍,难于与救拔,自认罪孽理,不能信佛法,如是之缘分,即使已出家,0谛深大师开示:妙湛寺建设不会雇佣工程队! 座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妙湛寺各个正体殿寮建设,均将责成我坐下弟子与戒中僧人建设,其余不结非信缘分,令佛法灭! 善知识,寺院建设若有人不信、不敬、以罪孽眼、罪孽心参与,当知是人即坏佛缘,必于未来世假佛门福报,破坏佛法,断大众出离苦海种子!譬如:魔王波旬,福报甚大,能于佛前成罪障碍,只因其于法缘佛住世时,其受雇道昌法师,建设山既寺,释迦牟尼因地修行名曰意决,入010【深信因果】分享贴子0所以要懂,要不受外环境的影响,外面再怎么样,我不动,我还是这样;你再怎么样,我还是这样。用现代话讲就是:以不变应万变。1谛深大师开示:人生为什么是苦的 弟子及声闻善知识:我之弟子于群中遭邪道子诘问:人生为什么是苦的,而禀告于我,此乃吾之声闻众之幸,当为我之弟子释疑。 善知识:所谓人道之苦者缘于大劫所致:虚妄所成之劫浊,劫浊之中,于攀缘虚妄成种种识心,种种心生种种法相造就六道众生。 所谓造就六道众生,依据顺逆,所谓顺者,乃逆者之逆,形成缘分,缘分圆满于识之妄本,成就种种世界众生体相,所谓六道,为其大界,界中类别为众生相。0末法时期的病菌在公共场所传播着,社会上有bing菌,人的内心里也有bing菌。社会上的bing菌总有一天会治愈,而人心的bing菌却无法治愈。犹如佛陀所说的人心的“三毒”,却因为没有智慧,无药可救。所以无药可救的心灵是最痛苦的,没有佛光普照,人类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只有佛光普照,才能照亮你的前途和光明。找不到光明的人,总是在黑暗中前进,还不如用佛光照亮心灵,看到光明。人一定要活得有意义,活得要重如泰山,不要像自私的小动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如果不能够容忍,就不能够相处,一定要懂得容忍啊。佛法讲的就是一种容忍,就是一种忍耐。忍辱精进是进步很快的一种功德,当一个人能忍辱的时候,他的功德很大。bh2-430所以一个人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一个人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不要认为这个事情我做得是对的,我认为怎么样,则少悔,这样就会少一点悔过。因为你太注重你的观点之后,你一定会后悔的。bh2-430用伤害别人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因为你自己有缺点,你就伤害人家,这是修心之人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bh2-430所以一个人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一个人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不要认为这个事情我做得是对的,我认为怎么样,则少悔,这样就会少一点悔过。因为你太注重你的观点之后,你一定会后悔的。bh2-430不因诽谤起怨恨,就是不要因为别人讲了你的不好就起怨恨心。何表无生慈忍力,就是说,被人家骂,就能够生出慈悲忍辱的力量。不被人家骂的人,生不出这种力量,越是被人家骂,这种慈忍力越强。一个人的忍耐力是慢慢积累下来的。bh2-430常为他人想,这个人就是无我。你脑子里经常想着人家,你就没有时间想自己,你不就是无我了吗?因为没有自己,就开心了;有自己,带来的就是烦恼。把自己忘掉,脑子里想的都是人家,你就成功了。为人家想,说明你有能力帮助人家。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