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0
-
6若曰:“我之法真,别的通皆非真。”其人不问而知其为魔。
-
0
-
0普光功德山佛说:一个人的佛性流失到最后,你从他的言行上就能看得出来他这个人还有没有佛性,还有没有慧命在身上。xini法会是观世音菩萨慈悲安排,法会期间有两位曾经在师父身边的弟子,借助世间佛友色身现身说法。有很多人现在依然不懂得回头是岸,继续执迷不悟。没有佛性的人,可以从他的言行上能看得出来,这些人还有没有人间的道德底线,满口的谎言、满口的妄语。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任何一种正说、引说都要学会用心聆听,不
-
0
-
1坐下弟子,所谓命者,缘分运行之名!一切命相,皆有终到了却之时,是称临命终时!譬如:生命乃指由生到死之间缘分运行名相,如是若临命终死前之刻! 善知识,如何命终来至我处,当知,命之名相八万四千宗中分流,共成:福运命相、苦运命相、道运命相三大类别! 善知识,众生诸多命相终了变换,称命终往生!譬如:有人无病享福时,欢颜笑语,福命临终,病苦来临,是称往生病苦!人之一生福苦诸命相缠缔造诸多临命终时、诸多往生处,
-
0
-
0
-
0
-
0
-
0
-
3圆因琺师《听经札记》节选
-
1深明三世因果之理
-
2超度不是纯他力的,并非主要靠僧众的力量,把亡灵送到哪里……
-
3印光大师开示选录
-
3学佛不在外表亦不在形式,佛法与世间学问不同是在行……
-
3蕅祖要解
-
2修净土琺门正为满此大愿
-
0
-
0
-
0
-
0
-
0
-
0
-
1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人类以种种科学令社会进步,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人生的五大苦。 人生具:生、老、病、死、离五苦。所谓生苦,是指人生之始其苦甚重,痛楚难言是称为苦;所谓老苦,是指人之老变,令躯体难以为用,风光不住,用与意相悖,恰如梦境落悬,不能自助,是称老苦;所谓病苦,是指众之常态,遭受逆因,疼痛交加,是称病苦;所谓死苦是指,众生不知死后何物,以死为变灭,诸多生之所取、所愿、所知、所享等等所
-
0
-
0众生的劣根性就是贪,索取啊。很多当官的喜欢贪名,今天坐到这个位置上,他还要盯着更高的位置,期望自己哪天能坐到那个位置。有些人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他会做出泯灭本性的事情,明争暗斗,斗来斗去,你们看看有多少人最后得到了善终?我们学佛就是为了寻找佛性,当你贪的时候,你就已经没有了佛性,佛性是闪闪发光的,佛性是慈悲的,慈悲的人怎么会去贪呢?有佛性的人,他显露出来的是慈悲的光芒;有佛性的人,他会付出,会帮助
-
0
-
0
-
1
-
4001善知识,现在有诸多僧人以自认为法说之为乐;诸多罪人因罪入佛门转而自以为法,说与大众,更有罪人一生研教立身,广为演说自己所见与大众共鸣,或假僧相广为论著,令大众信而盲从。是等,乃佛法最不能救之者。 善知识,若有人饥渴,汝等不生产粮草,不造水源,却于大众之中广为讲说、妄称汝之饭如何好吃,汝之水如何甘甜。更有罪人,以汝之终身所说为食物,宣称汝拥有济世无量粮仓,于是,世间大众皆如是知晓,趋之若鹜,苟延残喘000藏传佛教自11世纪起陆续形成了多种支派,包括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前期四大派,以及后期的格鲁派。这些派别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藏传佛教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景观。00师父跟你们讲,每个人在修行中都要拥有正念,唯有正念才能让你们在佛道上不走偏。如何做到修行不走偏?师父以前举过一个例子,会开车的人都知道,当你的手握着方向盘一动不动,实际上你的路线已经开始偏了,你要时不时地调动方向盘,才能保证车子的方向不会偏向另一边。这就是比喻有的人喜欢执著,执著自己的思维,执著自己的见解,结果最后他就会偏掉。佛法哪有按照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见解去修的?只能依照佛的教法来修啊。三年都0010孤独本事就是修行,这种观点肤浅么?0学佛人很苦,不学佛的人更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师父讲给你们听,学佛人为什么苦,因为学佛人要解脱,要解脱就要把业提前消掉。这句话又听不懂了?你们在人间很多世,有些业障不是一世、两世、三世能消掉的,所以你们学佛后,为什么会业障爆发出来?就是业障提前报出来了,所以业障爆发的时候为什么需要多送组合?就是还债啊,听得懂吗?学佛的人在修行中还要学会承受修行中的苦头,因为你不能像世间人一样凡心不改。你学佛就是要改5楞严经里的淫欲仅指男女情欲还是指全部贪欲?人身分男女到底是因为男女情欲还是有贪欲的人投胎就会有男女身的区别?脱离欲界的标准是断男女淫心还是得断全部贪欲?色界天人为什么还叫有情?他们有父子亲情吗?15修道和修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哪有师兄可以帮忙解答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