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吧
关注: 4,050 贴子: 20,214

佛陀的根本教法,是纯正完美的解脱道。

  • 目录:
  • 佛教
  • 3
    有人说菩萨能够度化众生成佛,依据是元亨寺译本的《小部本生·大孔雀王本生谭》: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再生于邻国雌孔雀之胎内。...... 于是大士向彼云: 否认善恶报 业果亦否认 以施为愚蠢 卑说无因论 大士说此时,猎师善思,唱次之二偈: 尔言实真实 如何施无报 善恶报亦然 如何说为愚 为何如何为 如何为行为 苦行如何修 修何等苦行 孔雀王!其义汝语吾 为不堕地狱 大士闻此之时自思:“若予答此问说时,人间世界将成空寂;
  • 1
    诸比库,我说有二种人不易报答。哪两种呢?母亲与父亲。诸比库,若以一肩担母亲、一肩担父亲一百年的时间、一百岁的寿命,为他们擦身、揉身、洗浴、按摩,而且他们还在上面大便、小便,诸比库,如此也不足以回报及报答父母。诸比库,就算将父母拥立于能自在支配此大地富饶七宝的王位,诸比库,如此也不足以回报及报答父母。 为什么呢?诸比库,父母辛苦抚养、养育儿女,使儿女得见这个世间。诸比库,若人劝导没有信仰的父母确立、
  • 3
    ~尊者 雷瓦达(Ven. Revata)~ 问: 尊者有提到:在佛陀的时代,有许多他的大弟子或其他弟子都迅速证得道与果。然而,证得佛果是很好的。请问:佛陀为什么没有鼓励他们证得佛果? 答:佛陀在四个不可数与十万大劫以前受燃灯佛授记。在当时,他是善慧(Sumedha,苏弥陀)隐士。在受到授记后,他自己知道他是菩萨了。这是菩萨的本质:他们不需要任何人引导他们,如何圆满他们的巴拉密。他们自己很清楚。在接受到授记后,菩萨省察圆满巴拉密
  • 1
    第六章 一切方论 今称一切方论。遍四方上下,世界安住所,一切世界住诸佛,起自己之思惟,言「一切方住诸佛」,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自)一切方住诸佛耶?(他)然。(自)东方住诸佛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东方住诸佛耶?(他)然。(自)彼佛何名、何生、何姓耶?彼佛 [P.609] 之父母何名耶?彼佛之一双弟子何名耶?彼佛之近侍何名,持如何之衣,持如何之鉢耶?于如何之聚落、村邑、都城、王国、地方耶?(他
  • 1
    由于渴爱新的, 而舍离旧的。 (或者渴爱旧的而舍离新的) 但渴爱从不来源于自由与解脱, 只是放恣去抓取, 犹如猕猴(上蹿下跳), 攀枝捉条, 放一取一。
  • 14
    《沙喇树林的修行》 现在我要与你们分享菩萨放弃苦行以后的观点。他去托钵,吃了一餐能让身体恢复气力的食物。之后呢?自五 随从离开,到菩萨成就佛果,中间有十五天,这十五天他做了什么?修什么?他在沙喇(sāla,娑罗)树林的尼兰迦拉(Nerañjara,尼连禅)河附近,练习八定及十四种御心法并证得五神通。这些都在附注《胜者庄严》(Jinālaṅkāra)的长诗里有所说明,此注也提到佛陀的故事及他的前世。再问你们一次,他修什么呢?修八
  • 11
    就像一个幼儿,他只是吃过馒头面包,那么他可能认为面包是直接从天上掉下来的。直到渐渐长大,了解到烹饪技术,知道了面包是面粉做的。再然后会懂得小麦,甚至是小麦的生长习性,以及酵母,烤箱的工作原理…等等。可如果这个小孩子是一个天生智力有缺陷的人,那么他可能会滞留在某个认知阶段,并坚定的相信在烤箱里的面团就是面包最原始的形态。 对待“原始佛教”这种文化圈里新晋的概念,许多文人学者认为最接近这种概念法定义的
  • 0
    http://pan.baidu.com/s/1suuPS 首推其中的【敬法尊者巴利语教导】,视频教学。
    如何学佛 11-23
  • 9
    尝试保持正念,让事物自然展现。那样你的心就会在任何环境下都变得宁静,就像一个清澈的森林水池。各种珍稀动物会到池边饮水,你则能清晰地看透万物的真相。你会看到很多珍奇的事物来来去去,但是你始终宁静。这就是佛陀的喜悦。 ——阿姜查 少数人听闻老师教导佛法的时候,就能够领会什么是“法”。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有靠生活这个老师一路教导我们直到尽头。 ——阿姜查
  • 2
    问4:关于圣典的结集历史上发生过六次,这样还能保证巴利三藏的纯洁性吗? 答:历史上一共发生了六次三藏圣典的结集。正是这六次结集保证了巴利三藏的
  • 7
    佛陀进入涅盘前最后一句留言是:‘Vayadhamma(坏灭之法) sankhara(造作聚合) appamadena(不放逸) sampadetha(去完成吧)’:所有的造作聚合,都具有即将坏灭的特质,即由不放逸地努力,去完成(解脱)吧)。
  • 2
    受舍(vedanupekkha) 如其定义(“upa-”「趋近」与“ekkha”「感受」)所示,「舍」(upekkha)乃位于苦、乐二者中间的感受,它是不苦也不乐的感受
    老顽童 10-17
  • 2
    佛教分裂原因有很多因素,基本上大部份来自僧人之「见」和「戒」的问题。佛陀在天上说七部阿毘达摩论给众神听,此包含《论事》的论母在内,于第三结集
  • 4
    南传佛教网站 http://www.theravada-chinese.org/ 上座部佛教网址 http://www.dhamma.org.cn 觉悟之路(提供大量上座部佛教资料下载) http://free.yes8
    老顽童 7-25
  • 1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兰陀竹园竹林精舍中。而刚出家不久的沙弥阿奇舍那,也在王舍城,住在一处僻静林中的小屋里。   这天午后,奢耶先那王子正好路过那小屋,看见阿奇舍那沙弥,就进屋去拜访他,并且问他说:   「贤者!听说安住於不放纵自己,而且积极热诚、坚毅精勤修行的比丘,就可以成就专注的一心,是吗?」   「的确是的,王子!」   「贤者!那请就您所知所学,将有关如何不放纵自己
    寒月恋伊 10-17
  • 6
    尊者阿迦索教导的禅思技术 一、尊者阿迦普斯的开示: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有关於禅思的修习,修习禅思的活动包括「奢摩他」—寂静止息和「毘婆舍那」—内
  • 2
    中部26经/陷阱堆经(譬喻品[3])(庄春江译), http://tieba.baidu.com/p/2988920846
  • 0
    http://tieba.baidu.com/p/2984838513
  • 7
    佛陀八十岁那年,在竹林村最后的雨季安居期中生病了,患了严重的腹泻。那时,因为当地饥荒,只有尊者阿难随侍在侧。   眼看着佛陀病了,又没有其它人在,尊者阿难既担忧又惶恐,但想到佛陀尚未对比丘们有任何的遗命,应当不会入灭,就宽心了不少。   待佛陀病好转,可以出房走动时,尊者阿难才放了心,并将他的想法告诉了佛陀。   佛陀听了,回答尊者阿难说:   「阿难!我对大家的教导,一向是毫无保留的,大家还期待我指
  • 2
    有一部叫《大吉祥经》的巴利文经典,是最受欢迎的佛经之一,也是南传佛教法会中必诵的。 经文一开始说道,一位容貌殊胜的天人,在寂静夜中,来到人间
  • 2
    「阿难,你们对我还有什么期待吗?我已不分内、外的解说一切法了!如来(圆满者) 作教诫,不会有所保留的,我从来不想 “我引导僧团,或僧团以我为依怙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贤友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