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7有没有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社《史记》的pdf资源,因为毕业论文需要,之前是一直网上看的原文,谢谢各位了。
-
98
-
51需要的看官请留邮箱 底本来源网站【漢川草庐】,具体地址自行百度 历时两个多月制作。呼~ 版面6寸,可以放在Kindle上看。 做这个的目的也是为了放在Kindle上看的,然后,现在做好了发现,手机上看也挺合适的 做好了之后,分成了3个版本,原文档-粗下划线,原文字加粗-注释不粗-细下划线,注释仿宋体-细下划线 图片分享看2、3、4楼 不可用于商业行为哦,为了自己的权益,我加了页面底部加了水印
-
3746
-
12
-
38
-
79
-
646拜史记文笔所赐,各类文学影视的渲染,项羽在人们心中无疑是响当当的英雄人物。不过我在读完史记之后,却发现很多东西都被选择性无视了。项羽的所作所为简直令人发指,毫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屠夫与侩子手。他残暴虚伪、无耻之极,正所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接下来,就让本人来扒一扒人渣项羽的罪恶一生。 正史上未见项羽父母姓甚名谁,他少年就跟着叔父项梁一起生活。不过冲着项梁这个楚国旧贵族身份,灌输的无非是复仇之
-
3
-
11班固一思考,司马迁就要笑(终极版) 附记:菜九体会,轻慢前贤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所以菜九行事尽量注意不蹈前人覆辙。但凡事都有例外,在被人刺激得老羞成怒的情况下,就会口无遮拦,犯下自己都看不下去的过错,如题。不过既然错已犯了,索性就把班固在学术上造成的危害集中讲一下。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班固一思考,司马迁就要笑,这是菜九在作《千古谁识沛丰邑》时,因与坚持丰为县以下区划的广大网友吵得不可开交而编的无
-
0
-
8
-
36韩信之死的根本原因,不是韩信恃才傲物,也不是刘邦兔死狗烹。而是韩信是割据一方的异姓王。分封制度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夏商周三代均是以分封立国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郡县制度产生,到了战国后期,郡县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分封制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还有较大的惯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有大臣提议在秦帝国实行分封制,而且还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虽然因为丞相李斯的反对而作罢。但可以看出,当时分封制在思
-
52在历史上韩信可谓鼎鼎大名。对他的称赞有国士无双,一代兵仙。认为他的军事能力超强。是汉朝罪大的开国功臣。而与韩信并肩作战的曹参,虽也战功赫赫,但却完全被韩信的光芒掩盖住了,成了少为人知的大众化将领。其实曹参的功劳也很大,被评为汉朝第二开国功臣,第一开国功臣是萧何。曹参的官职最高至汉相国。韩信做过汉左丞相,齐王。当然齐王不是刘邦情愿封的,是他强行索取的。最终被废为淮阴侯了,地位在曹参之下。在曹参与韩信
-
4放在列传里有点委屈。
-
14大汉有一位皇后经历多朝,但观其一生却凄清无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皇后的寂静人生。
-
2毛主席和司马迁:毛主席重视研究中国历史,非常喜欢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学习历史,对史学两司马中的司马迁也非常尊敬,不仅阅读《史记》,而且对司马迁的思想非常了解。毛主席在著名的老三篇中的《为人民服务》里就引用司马迁的思想,借用司马迁的话教育群众,为革命理想和事业不怕牺牲、任劳任怨。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格言就被用来比喻为革命牺牲重于泰山,为法西斯卖命轻于鸿毛。毛主席在纪
-
3孟尝君为什么要到秦国?又为什么要攻打齐国?
-
110《逸周书·谥法》中说,乱而不损曰灵,灵是一个带贬义的谥号,赵惠文王怎么忍心给父亲上这么一个谥号,就算有公子成之乱,赵惠文王不能左右,那么赵惠文王亲政后也不能给父亲改一个谥号吗?一代英主可怜年老悲惨,死后还被封了这么个谥号,真是难以瞑目啊
-
4个人认为,史记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孔子世家、游侠列传
-
21尚书左传等先秦史书就不算正史么?
-
0文武全才的蒼鷹郅都可惜了,郅都為官忠於職守,公正清廉,對內不畏強暴,敢於對抗豪強權貴,對外積極抵禦外侮,使匈奴聞名喪膽,郅都因為處裡臨江王案件讓竇太后不滿而沒能善終°
-
1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七年十月开始出游,十一月至云梦,后面紧接着又写,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死了还能巡游?日期对不上啊,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
31有些反儒者认为一部分先秦典籍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失传的。我认为直接导致一部分先秦典籍失传的原因是秦始皇焚书以后失传的。使我
-
0辞旧迎新,祝吧友们所求皆如愿,前行皆坦途,多喜乐,长安宁!
-
21.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1. 孔子年三十五,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韶》,舜乐。韶之言,继也续也,言舜承尧志是也。‘天子备六代之乐’, 黄帝之《云门大卷》、唐尧之《大咸》、虞舜之《韶》、夏禹之《大夏》、商汤之《大濩》(濩音护)、周武王之《大武》。《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㲈大x3C88;大夏大濩 大武’,郑玄注云‘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
-
24如题。我看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里面灵字都有神奇、聪颖、美好之类的意思,但是为什么在谥号里就变成“乱而不损曰灵”呢?拜托各位了。
-
3面对秦昭王的出征命令白起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他如果率军出征就一定会输吗?如果和秦昭王好好谈应该也不会死吧?
-
27
-
0【刘兴林教授讲《史记》:性质的定位】 https://m.baidu.com/video/page?pd=video_page&nid=7999666148382566676&sign=&word=%E5%8F%B2%E8%AE%B0%E6%B8%B8%E4%BE%A0%E5%88%97%E4%BC%A0%E8%A7%A3%E8%AF%BB&oword=%E5%8F%B2%E8%AE%B0%E6%B8%B8%E4%BE%A0%E5%88%97%E4%BC%A0%E8%A7%A3%E8%AF%BB&title=%E5%88%98%E5%85%B4%E6%9E%97%E6%95%99%E6%8E%88%E8%AE%B2%E3%80%8A%E5%8F%B2%E8%AE%B0%E3%80%8B%3A%E6%80%A7%E8%B4%A8%E7%9A%84%E5%AE%9A%E4%BD%8D&atn=index&alr=1&openapi=1&resource_id=5052&frsrcid=4185&cambrian_id=&baijiahao_id=1658953400069378&sp=0&ext=%7B%22
-
30司马迁和太史记事: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历史学传统和创新的集大成者,司马迁也是最后一位有影响的记述历史的太史。在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负责记事的是太史,也是历史学最早的萌芽和早期历史学者。太史记事在中国古代有特殊的地位,太史是天官,负责记录星象和季节等自然界变化,甚至在某种程度是代表了神权和天意,主持吉凶预测。太史记事非常严格,要求绝对准确,不仅形成早期记事的准确,也形成后来太史直笔的传统,和记录星辰日月运
-
14
-
22
-
3
-
2太史公自传那里,写道蒯聩是司马氏后人这里作何解,蒯聩不是卫国的国君嘛
-
76先说明一下,本人认为读书,特别是历史书,除了学习其内容外,书籍的版本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吧主如认为本帖内容不妥,请先告知一声,千万不要认为我是电商的图书推销员而把我封禁了,谢谢。
-
3哪个本子好一点 内容上有没有改动 纸张上呢? 都说现在中华书局出的版本纸张台差,以前的呢,纸张怎么样
-
4新人求问:想看一本通史,在下水平是前四史内容涉猎超过一半。。。。通史看了看有,钱穆《国史大纲》
-
72006版200多万字,百度百科说史记52万字,差了150万字差在哪里了
-
11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