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目前的认知如下: 多样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去与人争论。 渐进的次序:闻道、学道、证道 解决的首要问题:如果一个人脑袋里面想的都是对的,那为什么你的口袋里没有你想要的? 初步懂得:明哲保身,厚德载物 做到:觉悟、放下、能了事之轮回 世间修行:知行合一 终极的目标:内圣外王,魂归其所
-
3
-
1你看一眼就能怀孕
-
25
-
7请问心学如何入门,初学者不知道如何入门心学,脑子里很多杂乱的东西无法平静下来
-
18想起厚黑学中的一段话:中国的学问是一代不如一代,孔子是圣人,孔子的徒弟差孔子一截,孔子的徒弟的徒弟又差一截。多年想不明白,现在想来倒有些明白了。
-
8偶然接触了心学,带着很多疑问,就先后读了《知行合一(度阴山)》《王阳明大传(冈田武彦)》《传习录(叶圣陶标注)》这三本书。为了尽快地抓住重点、吃透主干,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看完一本就去画思维导图,画完就去精读补充修改导图,理解总结重点内容。不过心学比较特殊,就像冈田武彦说的,阳明学是实践学,不去深切体认,就很难理解其中的要点,所以在读完这三本书之后,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实践,有了一点小小的心得,分享给大家,共
-
3正式开宗立派,暂定名称,现代心学派。
-
1敬,在有关鬼神的事情上体认天理 远之,鬼神不是真的,是梦幻泡影。不必当真。 志于道,体认天理良知 游于艺,君子在游玩玩耍中体认道。
-
13
-
179在这里开个贴子。谈谈自己学习传习录的心得体会。
-
13
-
14阳明说要静坐,这几晚我试了试,果然有效。我每晚静坐,不用多久,最多二十分钟。一是自省白天所做的错误,二是将私欲找出来一些格正,三是找一找内心自明的状态。这几天发现,私欲一来,不会像以前一样听之任之,起码能警觉,大多时候还会控制住! 以上感悟,跟大家分享。
-
0良知为吾师 良知是我的老师,事事都应向它请教。靠良知来活,就是依心而活,任何烦恼都找它来疗愈,解决。 不能把良知当做小我的作用,说我的良知怎么怎么,有可能是小我的一种评判。 当我说我的良知时,这个“我”已经是空性,是空性的良知。这时候已经明明德,已经与天地参了,见证良知就是我。
-
2不论念头如何呈现,心一直如如不动,寂静平安。认心是我,我就是平安寂静。无论念头如何,都回来认会我的本来寂静,永恒平安的未发之中。
-
2
-
0只有良知天理值得学思问辩,接触心学,佛学,还有其他了知究竟真理的,我们都是在求真实,领悟我究竟是什么,只有真实才能带来真正的疗愈,真正的创造。 其他为小我发言的学问,学思问辩也带不来平安,我们接纳不了恐惧的礼物的,最终,都会转身回归真相,开始真正的学思问辩。
-
0请良知加入我所接触的每件事中,体认出当下无事,以无事心处事,惟精惟一,只有天理。除了天理以外,再无其他的理。
-
8心学,就是修炼自己的至诚之心,比如说我现在想娶媳妇,但是我忍不了我女朋友的脾气,老想发脾气,我就要多注意自己的脾气,用心开导自己,心有多诚,就开导自己多少。
-
22书里感觉一直在喊口号
-
0所有问题良知解决,需要处理的烦恼良知来指引,良知来疗愈,我把一切让位给护佑我的这一位。念念靠良知,良知是我的救助,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援助。
-
133被王阳明吧吧主封禁。 大家猜猜那个吧主封禁的目的是什么? 是我真的说错了?还是他想吞掉我的说法划为己有?
-
19个人理解的知行合一,就是思想和行为的统一。 你做一件事,光嘴上说你懂了、你会做,这不能说明你真正的知了。要用你的行动来完成这件事,从头到尾完全能做完。脑中所想的,能在现实层面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或证明出来。这才算是知行合一。
-
11我好像明白,人人都是圣人是什么意思了。
-
21
-
157心学有用吗,我看有一点用,但用处不大。 有些学者,写手在那里使劲吹,说读了心学能当圣贤,治国平天下等等。其实哪有国家让他们治,哪有圣贤让他们当?还不是跟机场电视机里那些人一样,靠给别人讲成功学来让自己成功。
-
4排挤一个人可以有一万个理由,不排挤他只需要一个理由:"我不想这么做"。 做一件坏事可以有一万个理由,不做这件坏事只需要一个理由:"我认为这么做不对”。 不帮助别人可以有一万个理由,帮助他只需要一个理由:"我想帮助他"。 不做好事可以有一万个理由,做好事只需要一个理由:"我认为这么做是对的"。 做一件事对或者不对,你是知道的。嗯,你自始至终都知道,你如何做,与那些理由都无关,真正有决定作用的
-
31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 我尝试阐述下自己在现阶段对于心学三法则的理解。 致良知 心接物而产生意,意之发有善有恶,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就是良知。可以看出,良知如千愚先生所说,是一种能力,知善恶的能力。阳明先生说良知为照心,也是这个意思。知道意念的善恶之后,为善去恶,停止在良知的状态即为致。致者,止也。致良知是分辨意之动的善恶,而保持一种良知的状态。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知合于一,行合于一,一者天理
-
7你理解不了
-
0- 认知是对世界本有的现象以及规律的认识。 - 认知使人摆脱被自然抉择,掌握了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之下。使我们整体族群,乃至个体的生命能够更好的存在和延续。 - 认知是人类族群及其文明,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的进步与发展的根本。 - 认知是为了让我们人类族群乃至个人,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延续。 - 不说进化前的,在我们进化之后的原始社会。我们发现了火的功用,发现了木质,石质等等一系列器具的功用和一些性质。从而我们能够掌握和
-
0《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
2
-
0良知任何时候都在,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我们邀请它来给我们启示,疗愈我们的关系,就会圆满,不要着眼于表面的形式而做判断,请良知来带领这些对话和关系。
-
3不靠良知除去私欲是根本不行的,头脑判断的善恶都不是真的,头脑也去除不了头脑营造的善恶判断。 把这些私(头脑)交给良知帮忙处理,才有化解的可能,才会必然被化解掉,才是在不费力的修。
-
10七年前,农村小学教学点校长的职位唾手可得,而我却不珍惜,认为不重要太幸苦,七年后,如今,却要花费一番功夫,似想非想想要得到农村小学教学点校长们这个职位,感觉真***命运弄人!我真不知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其实我仍看不起小学农村教学点校长这个职位,但是又必须要这样走下去!
-
47
-
1最让人失落的事,莫过于预见了不好的事,切束手无策
-
13如果心学传习录照不亮你的内心,只能说明你太黑暗
-
363
-
6这两天学习传习录,有所疑问:先生说无善无恶是心之本体,可是在回答黄直时又说,至善是心的本体!感觉这不对啊!至善已经偏离了无善无恶呀!
-
47或许我们不应该光看心学说了什么,而是该看王阳明做了什么,怎么做成的,为什么这么做,厚理是什么。
-
066
-
3人之一切进步和修养,全在三者。身,知,能。 - 身,即是身体健康,强壮。 - 身,为人生命之本,精神之所。身体不健,则气力不支,精力不济。为事难久,难成。 - 知,就是知识的知。就是认知,就是知识。 有修养之知,为事之知,处世之知,治家之知,生活之知。细分之有恋爱之知,婚姻之知,交友之知,与父母相处之知,育儿之知,工作办事之知。 - 能,即能力。有事业之能,处事之能,交际之能,生活之能,专业之能。以及各种各样之技
-
7发生时,猪仔们知道隔离吗
-
15生产管理的原理,貌似与修身原理相通,或许可以改成一套可用于修行的方法。
-
2肉包子
-
18对心学抱有多大希望,就会有多大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