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傣族吧
关注: 35 贴子: 402

玉溪泰族专属贴吧

  • 目录:
  • 民俗
  • 12
    新天涯2019-07-14 分子人类学就是利用人类基因组的分子分析以及DNA遗传信息来分析人类起源、民族演化、古代社会文化结构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检测不同特定住民的DNA序列,科学家能判断特定住民之间或之内的亲属关系和是否属于同一基因组,以及是否发源自同一个地方。中国最早的分子人类学机构是2002年在复旦大学建立的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根据科学家十多年的检测和研究,已经基本掌握了每个民族的DNA信息以及各个民族的来源情况。总的说来
  • 5
    傣族的起源 傣族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的哀牢人。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哀牢人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创立达光王国。公元前二世纪末,达光王国开始与汉朝接触,因当时的达光王叫“哀牢”,汉朝开始把达光王国称作“哀牢国”。在这之前,汉朝只能通过滇、昆明、嶲等部族层层转述了解到哀牢人,因哀牢人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百越”诸民族相似,被汉朝草率地归为“百越”一类的民族,把哀牢人称作“滇越”,把达光
  • 1
    玉溪·新平傣首次亮相“第23届重庆都市旅游节 暨城际旅游交易会
  • 0
    秦始皇大帝,行同轨,书同文,一个国家语言相近不代表什么,马来遗民自重。
  • 0
    秦始皇征岭南是公元前219年的事情,那时候的泰国大地生活着古老的“孟人”;直到南诏国向南发展势力时,泰族势力才沿澜沧江插到澜沧江两岸小部分地区,尚且没有进入泰国大地;那时候泰国大地还是很多孟人国家,南诏出兵“昆仑国”(老挝南部)和“女王国”(泰国北部)都兵败而归。公元13世纪,泰族才从澜沧江沿线向湄南河流域发展;公元1238年,一些泰族从澜沧江沿线进入湄南河中上游、打败当地的孟人建立素可泰国;公元1292年,勐庸(今泰缅
  • 0
    以“百越”为基础的“壮傣同源”谬论 “壮傣同源”是某些“专家”通过“壮族”部分支系语言和傣族语言对比的倒推,断章取义引述古代中原文献的记载,由所谓的“百越”演化而来,经“大壮民族主义”者的大肆渲染,成为当今民族学的一种说法。而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壮族”本身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许多现在认为自己是壮族的人并未认为自己是壮族,有着“僮”、“依”、“央”、“侬”、
    傣乡景 1-16
  • 0
    古代越人,最早指周朝时期的越国人;楚国吞并越国、秦国又吞并楚国后,逐渐把原越国及越国以南的沿海地区称作“越地”,生活在越地上的众多民族被泛称为“百越民族”或“诸越民族”。这些民族虽然语言文化各异,但都生活的地方均多水、多虫蛇,蛇是这个地区生物链的上层,百越(诸越)自然就把蛇当成自己民族崇拜物。 当代傣人,又称泰人,即“傣泰民族”,是由古哀牢国境内各民族经过千年融合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古哀牢国疆域多山、多
  • 0
    “百越”到底是什么? “百越”之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前292~前235)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载:“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扬”即“扬州”,在今江苏境内的长江北岸;“汉”即“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东南走向注入长江。也就是说,汉江、长江以南都是“百越”之地。 西汉贾谊(前200~前168)的《过秦论》载:“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这里的“百越”之地是指秦设立的“桂
    泰雅裁缝 10-22
  • 3
    “百越”到底是什么? “百越”之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前292~前235)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载:“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扬”即“扬州”,在今江苏境内的长江北岸;“汉”即“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东南走向注入长江。也就是说,汉江、长江以南都是“百越”之地。 西汉贾谊(前200~前168)的《过秦论》载:“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这里的“百越”之地是指秦设立的“桂
    5F 4-16
  • 2
    傣泰民族是云南高原及中南半岛的主要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的古哀牢国(达光王国)。而“壮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中国南方二十多个来源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认同不同的民族纠合而成的新民族。傣泰民族和壮族之间基本没有太多关系,仅在语言上存在微小相似,但随着壮民族主义思潮的膨胀,壮族知识分子开始将语言上与傣泰民族的微小相似放大,炮制出“壮傣同源”、“壮傣族群”等虚拟概念。 “壮傣同源”、“壮
  • 1
    新平傣族——中国傣族的一个独特群体,传说中古傣民族迁徙的落伍者、遗留在哀牢山腹地的古滇国皇族后裔,神秘的新平傣族是我国傣族的一个分支,以服饰斑斓、色彩绚丽、银饰琳琅满目如彩带层层束腰而得名。新平傣族现有7.2万人,有傣雅、傣洒、傣卡、等自称,80%居住在云南省新平县内,新平傣族与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一样,其最早的先民为“古哀牢人”,新平傣族主要分布在戛洒镇、漠沙镇和水塘镇。“新平傣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
  • 1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傣族文化,促进傣族文字推广使用,7月10日,新平县政协副主席毛启芳率调研组到漠沙镇就漠沙傣族文字推广使用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来到漠沙镇关圣小学实地查看了漠沙镇关于傣族文字推广使用的一些具体做法,详细了解了漠沙镇在傣族文字推广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就下一步傣族文字的推广使用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为抢救和保护漠沙镇的民族语言,进一步推广使用傣族文字,漠沙镇中心小学、关
    傣乡景 7-11
  • 4
    人类自古就有很强的宗教情结,在世界各个种族的原始文化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宗教的影子,几乎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过宗教信仰。但民族与宗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又是两码事,有些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些民族在同一历史时期又有着多种宗教信仰。傣族在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之前,也曾信仰过大众部佛教(北传佛教),同时还信仰图腾神灵、祖先神灵等原始宗教。 一、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先民最初的宗教信仰,与
  • 1
    图片内容大致: 相关文献记载早在中原王朝商朝时期新平河谷就居住着傣族土著“濮人”部落,古滇国灭亡后滇国主体民族受到汉朝的挤压向南迁移,其中有部分皇室和王室成员遗落在今新平河谷,有部分迁移到了今西双版纳,老挝,泰国曼谷。 根据出土的青铜器和陶器考古认定当时的傣族先民已经高度文明,并根据傣雅的传说和服饰认定傣雅就是古滇国的皇族后裔。
    淑女... 10-27
  • 3
    今年傣雅也前去参加,
    不死诺坎 12-18
  • 0
    我国的傣族历史上有过五种不同形体的文字,即傣泐文、傣那文、傣崩文、金平傣文、新平傣文,均称“多傣”(to tai ),即傣文。这些文字中在国内较通用的有傣泐文和傣那文两种。傣泐文流行于西双版纳及孟连、景谷等地,傣那文流行于德宏及耿马等地。 历史上傣泐文的创制、使用和发展,曾经历过较为漫长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傣泐“数字文”的发明和使用;第二阶段引进巴利文充实原始傣泐文;第三阶段由于引进的巴利文不足以完整准确
  • 3
    以新平傣族为题材的电影《花腰恋歌》在美国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参加了展映。
  • 0
  • 1
    位于红河沿岸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是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白族等多民族杂居地区,也是傣族南迁的大走廊之一,历史上曾经有不同地区的傣族到达此地居住并繁衍生息,至今仍有七支来自不同地区的傣族后裔尚居住在此地,分别是傣仲、傣雅、傣涨、傣郎、傣卡、傣古拉、傣喇。这些傣族中,有些是不同时期南迁的傣族(傣仲、傣雅、傣涨),有些是前期南迁红河下游又回流至此的傣族(傣郎),有些是南迁傣族与其他民族融合形
  • 4
    看到普洱江城和西双版纳的布角人和克木人,这二个人群说话和傣语相同词汇比壮族还多为什么会划入哈尼族和布朗族?为什么饭桶贵不把哈尼族和布朗族列入百越?为何不视为是壮族的“同根生民族”?难道真的是想攀大泰民族的高枝洗脱獠人南下组合成而成的壮族?求大神科普。 栏杆式住房?壮族的“同根生兄弟民族”?拉祜族也是百越族人民?无耻的壮族人。
  • 3
  • 0
    皇封世袭猛弄司署,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原为白氏猛弄土司衙署,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座落于藤条江北岸的群山之巅,元阳攀枝花乡政府,距老虎嘴梯田景区4公里,依山据险,居高临下,犹如一颗红宝石镶嵌在绿色海洋里,璀璨耀眼。
  • 0
    德宏是傣族聚居最多的地方,是傣族的发祥地,是傣文化的中心。   据傣族民间传说,早在公元前568年(东周灵王十四年),傣族首领根仑、根兰就在南卯江(瑞丽江)河谷建立了部落联盟。傣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距今3000多年前,傣族王子召武定落难原始森林,天神赐他一把琴,弹起这把琴,林中的所有野象就会召之即来,听从琴主的指挥。于是召武定在象队的帮助下,打回勐卯,夺取了勐卯果占壁的王位。召武定统一各部族,建
    召领罕勒 12-29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