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
-
270道家在历史上就擅长诋毁别人, 仁义是大伪,庄子及其后人还伪造了盗跖篇以显示道家优于儒家。实际上,如果道家真的在历史上有过什么贡献,倒也可以比一比,但是道家出了在历史上一小部分时期有过积极作用,其余都是负面作用,两晋时期的空谈误国,宋徽宗时期迷信盗教导致国家败亡,明清时期的皇帝吃丹药更是吃死了一堆,相比于发明火药之类的小贡献,道家和道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毒瘤,是封建迷信的根基,鲁迅说过:中国文化
-
14看了篇网络小说,叫“绝世高手”,其实提到了道家佛家等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摘一段: 陈扬经历了太多事情了。他看见圆觉法神禅精竭虑的为了地球,最后却要面对道消身殒。人间,又有几人知道圆觉法神?地球,又有几人感念法神? 感念不感念,若是人已经逝去,对于逝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陈扬有时候会想,自己所做的一切就真的充满了意义吗? 尽管,他的道心坚定。 但偶尔,内心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来。 不过最后,得到的答案都
-
1说起道,几乎没人说得清,从老子未知其名开始,到庄子的道在屎溺,再到关尹子不可言即道,都是未置可否。但不可否认,所有谈论道的典籍,都会出现一些常用字,比如,一,应,化,变,通,无,和,中。这些字一直以来都是常用字,而且基本意思没多大变化。所以对道的理解,应该往简单,常用,不变的方向去感受。
-
0“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相当于“百姓皆谓我自然”,人人个性各不相同;而甚、奢、泰相当于“朝甚除”、“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特征,圣人之所以要“去甚,去奢,去泰”,目的在于让权力拥抱素朴,避免掠夺百姓,反而“有余以奉天下”,救济弱势群体以维护人的基本尊严,进而“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德经》第17,53,77,64章),呵护百姓的自由与个性,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自然”。----
-
14
-
157《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四海心明译: 好人做事的规律我们可以一一陈列出来,他的所作所为没有私心。 每一个事迹我们都可以到处传博,具体的内容都是实实在在的。 事物的运动规律没有被我们人类发现以前就存在了,它是天气四季变化规律和生命由生到死规律的产生根源; 事物的
-
37
-
22
-
15任何思想类知识,学不透用处都不大、甚至有害处(指学不透时的乱解乱用)。所以《大学》里面说“致知”,“致知”就是说要把知识学透而达到完善的理解,这样知识才能发挥作用。
-
270今天去了老子故里 今天去了老子故里,心在隐隐作痛。 上清宫(老子故里)面积不小,游人也不少,与曲阜孔府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孔府的是海内外文人学者,求知问道。上清宫是信男信女,拖着病体残躯,期期艾艾,祈福驱魔。 同伴说:来这的这么多精神病?我自嘲:也包括我! 我的家在孔子家乡济宁地区,离孔府只有百十里路,但是我最尊崇的人不是孔子而是老子,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
20
-
1“为者败之”,有为即无道,而“不道早已”,无道则加速灭亡,所以“败之”,它的反面是“无为故无败”,也就是“不以兵强天下”,不以暴力窃取权力,不侵犯百姓,就不会失败;“执者失之”,把持权力必将失去,它的反面是“无执故无失”,不把持权力就不会失去。 那么,为什么把持权力会失去?由于“功遂身退,天之道”,而“执者”,也就是功成而身不退者,有违“天之道”,即无道,所以必将失去;相反,“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25科学和迷信的根本区别是否基于逻辑和实践 https://tieba.baidu.com/p/5815437069 ----------------------------------------------------- 逻辑和实践并不是科学的本质,逻辑只是工具,而玄学哲学有时候也可以实践成功! 迷信呢?也有逻辑,也有实践 成功的! 科学和数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可证伪性 科学和迷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超过解释范围。 迷信的本质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
-
9
-
25
-
22庄子,我个人不太喜欢阅读。还是那句老话,不是因为他的观点如何,而是他的语言风格。第一感觉语言琐碎,用今天的通俗话来说,好像有点碎嘴。一点小事叨咕半天还没见结论。第二,生僻字多,读起来不上口。但是看到有很多吧友喜欢庄子,包括二笨,所以这里也试着讨论一下。尤其感觉被经常引用,并且被误解的句子,值得说说。 《齐物论》有这么一段: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
-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该怎么理解?有多少种意思?
-
1
-
191
-
3“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这句话对应于“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以及“以无事取天下”,都是论述“取天下”问题。那么,为什么“无事”可以取天下,而“为之”或“有事”都不足以取天下呢?因为天下是“神器”,是由每个具备独特“精神”特质,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组成的,而根据“我无为而民自化”与“我无事而民自富”(《道德经》第48,57章),只有“无为”才能让百姓自由发展,
-
9佛法中的神通,漏尽通最为神秘。那么漏尽通究竟是什么,我以现代语的方式开示。
-
0A wise leader knows that his power is a masculine symbol, but he would remain feminine, and would be like a creek for the people, being like a creek means being humble to the people instead of suppressing them, so that people won’t part with their nature, and would be sincere and natural like an infant.(圣人)自知(手中的权力)有着雄(性般的刚强),却要守住䧳(性般的柔弱),(犹如)成为天下之溪流,成为天下之溪流,(处下不争,百姓)就不会远离常德天性,回归婴儿般(天真与自然); He is transparent and fort
-
10希望多多转发。
-
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浅释:求知识者,做学问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求道者,则舍之又舍,舍无可舍会至于道。
-
10请教大家,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过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无方而易无体。 显然,道德经中的道与
-
7公知为什么喜欢把灾难说成“天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v411x7Eu
-
0
-
156庄子的文字表面看起来主要是讲不取物形,不因是而喜,不因非而忧,让外界的一切归于平常,让自己的内心归于简单自在。似乎是贴近无为之类的说法,但和老子讲的无为还是有些差距,老子的无为更贴近解决一些国家治理层面,个人事业层面,以及对万物的本末的理解这些相对具体的一些应用方式。而庄子大概只强调内心的状态,没有什么针对事情的方法。所以,庄子的内容有点像夹在老子与释迦摩尼中间的一套说法。不上不下,有点尴尬。
-
69《daodelaozi》 可怜洞中仙, 了我坐空禅。 清明常自在, 孤影扣玄关。 《离骚》 孤鸿失却湖心影, 彩蝶空怀梦中情。 小舟独桨从此逝, 却见千帆下江陵。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老子西去,范蠡逐波,随陶翁前亭赏菊,伴东坡雨下听竹,从太白先生做个诗中仙。
-
57河图中的天一生水是什么意思?另外还有太一生水。 天一生水是不是金生水呢?那么金为万物起源,就是
-
31通行本(王弼版)《道德经》第一章 是对道的外延的定义,是众妙之门也是修道入门。 入了道门,修道才存在精进的可能,否则,只能是门外汉说外行话。 试解一下,供讨论参考。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 所谓道,是变化的法则;所谓名,是变化的定乂。无形之定乂,是认识无形天地的
-
36《道德经》唯物辩证法系列已经开始公开。☕️☕️
-
73曾记得,山人少年时在家乡的两棵大香樟下的河堤上,思悟宇宙的生死,顿悟到宇宙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是宇宙的本来面目。几十年过去了,有必要再悟么?
-
46宗教辩证法:宗教的本质就是政治集团。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政治,不管哪个宗教唱得再好听,说得再天花乱坠,都改变不了“政治是一切宗教的根本属性”。
-
79什么是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政治!简单的说,有人就有政治,是人就有政治属性。
-
68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有孝心有忠心的中国人是不过西方人的节日的。
-
62帛书老子除了有点考古价值外,剩下的都是一堆垃圾。山人认为帛书老子是对原本的有预谋的政治篡改,或者说至少也是一个半桶水留下来的毫无价值的伪本老子!
-
23
-
158
-
19“贤于贵生”之通行本无情打脸伪本帛书之“贤贵生”!脸都打肿了!
-
23当人和人类社会遇难时,佛教徒便会用“自种因自得果”来推脱干系,一推三六九,干干净净。
-
28山人对此莫名惊诧!毫无理由删山人的爱国帖,不知老子吧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