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玄门吧
关注: 113 贴子: 519

  • 目录:
  • 道教
  • 2
    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太上大道君、玉宸道君等)是道教上清派正统尊神,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第二位大天尊。 灵宝天尊于太元圣母体内降生后,暂住在七映紫霞房中,后转世于西方绿那玉国,寄胎于洪氏,到年长之后,开始参悟道真,一心追求至道。在道教官观“三清殿”中,其塑像位于元始天尊左侧,大多手捧如意或者太极。 太上玉晨大道君”,全称“一气化三清上清居禹余天真登上清境元气所成日灵宝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简称“
    chji430 4-18
  • 3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玄牝氏、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阳元女圣母大帝玄牝氏。 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传授过兵法的女神,后经道教奉为高阶女仙与术数神。 虽然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她是一位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各类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发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 恭行天律,部领雷兵。如有
    CowryT 3-24
  • 2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玄牝氏、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阳元女圣母大帝玄牝氏。 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传授过兵法的女神,后经道教奉为高阶女仙与术数神。 虽然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她是一位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各类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发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 恭行天律,部领雷兵。如有
    CowryT 2-14
  • 7
    葫芦是常用的风水道具,因为它嘴小肚大的外形可以将好的气场收纳为自己所有,所以也可以将坏的气场吸收殆尽,不至于造成危害,是辅助风水布局,加强感应的绝佳道具,因此很多人都会在家中或是办公室甚至是店里摆放着葫芦,那么在家里挂葫芦有哪些风水作用呢,一起来看看吧!
  • 2
    西王母即金母元君,又称作九灵太纱龟山金母及太灵九北龟台金母,是西华之至妙,仙界极尊之一。 相传,西王母是天地之初由西华至妙之气化生,主阴灵之气,治理西方,所以称作王母,她与东王公共理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全归西王母门下, 所居在昆仑山,这里有金城千重,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台,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山下有弱水环绕,洪涛万丈,若不是乘飚(biāo)车羽轮,根
  • 1
    供奉了这么久不知道我这位是哪位财神,哪位大哥大姐能告诉我下不
  • 3
    道教正一派“正一”二字何解 作为一个正一道士,我们就首先应当了解“正一派”为什么要以“正一”为名?也就是要了解“正一”的内在含义。我们知道,道教有两大宗派,正一派从老祖天师立教开始,全真派从宋元之际的王重阳祖师开始。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只是两个道派的名称而已,也就是两个名字而已,并不一定有什么内涵。其实不然,这个名称就包含着我们所追求的意义。“全真”追求的是“真”,要“全其真”。如何“全其真”?就是
    道家人 5-2
  • 1
    酆都大帝(又称酆都北阴大帝)是道教神话中的人物,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地狱之神,地府冥界的最高神灵,主管冥司。 酆都大帝是五方鬼帝和十殿阎罗的上司,管辖区域是酆都,即地狱,职责是统管酆都之下的罗酆六天的六天鬼神,在道教的超渡法会上常会摆设其神像。 在道教典籍里:太乙救苦天尊,在大罗天、九天界为青华大帝,在万千时空里,在冥界中,为救苦天尊,是为一切有灵众生救苦救难、消灾去厄、治病、消罪。挽救灵界的大道至
  • 1
    因为你学习不好,读了两年技校换了三个职业,后来不想给父母添加负担,就在北京,干过几个月保安,后来发现没前途,现在在理发店工作,现已看破红尘想真心入道,求各位道长收下我吧
  • 1
    中华道家名人之老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道教音乐
  • 2
    玄门须知: 道家祖规,不绝人嗣! 先修人道,后修仙道! 宁拆座庙,不破桩婚! 劝人还俗,莫劝出家! 少来习武,老来练丹! 修好今生,再论来世! 上马杀敌,下马修道! 大隐于朝,小隐于林! 乱世救世,盛世归隐!
  • 4
    家居风水大忌凶猛的装饰物 大多数人士当旅游的时候,都习惯买些当地特产或手工艺品作为记念。例如:陶瓷器具、木雕制品、巨型折扇、羊皮牛角甚至木刀木叉等装饰物品。他们会将那些装饰物品陈设于客厅或室内。
  • 4
    世上最难分辨的,是人品;最难看清的,是人心。 一个人伪装得再好,也会被细节所出卖。 细节小事犹如一面镜子,能够清楚地反映人品,照出人心。
  • 2
    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说:“人以气为主。” 身体有气,则身强体魄,精神有气,则容光焕发。 而人生,也有三气,平易近人添和气,遇事不慌磨脾气,海纳百川养大气。 和气就像是船,脾气如浪,大气则是岸,做人能够和和气气,不发脾气,心怀大气,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 0
    中国的道教历史来源 道教与其它的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早期教派并非经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因而中国道教史的上限极不易认定。在早期存在有符录派与丹鼎派,但其诞生过程相当复杂。丹鼎派注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与外丹之分,其前身就是神仙方术和养生气功学,它是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的。东汉后期出现的《太平经》与《周易参同
  • 2
    01 中国传统国学,无非儒、道、释而已。然而,对于三教之特质,人们惯于用“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概括之。 其实,这种表达并不准确。人只观其大略,而忽视其细节造成误解。道家不仅治“身”,而且,道家的“养心”之功富有开拓性、灵动性,因为道家开拓出的心灵境界乃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空灵境界。 道家“游心太虚,驰情入幻,振翮(hé)冲霄,横绝沧溟,直造乎‘寥天一’之高处,而洒落太清,洗尽凡尘,复挟吾人富有才
  • 0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尔时,元始天尊告太上道君曰:三界众生,漂流苦海,无有解脱,汝岂忍受,宜须精勤奉行我法,普该救度。太上道君既奉告命,不敢藏情,若有众生危厄疾病,当诵此经,称大慈大悲大惠真人,大慈大悲救苦真人,即得离苦,长得解脱,永离婴缠,长生益寿,老命更延,一切厄难,皆得消灭。 太上道君宣说颂曰: 大慈二真人,能救三界苦。放光照世间,地狱悉停住。 刀山高巍巍,镬汤飞炎炎。至心念真人,罪魂解宿冤。
  • 2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芳华。 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人会陪伴你一辈子,只会陪你走过一段路程,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 寂寞是无人相伴的旅程,是没有星光的夜空,它使空虚的人孤苦,使浅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人深沉。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在庄子看来,寂寞是万物的根本,人也只有在寂寞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认识自己。 古来圣贤皆寂寞。 每个时代,总会有那么一些人,遵从于自己的内
  • 5
    一个人要倒霉之前,一般会出现一些明显倒霉的预兆,个人从走运到倒霉经历总结几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温馨的提醒,现在正在走好运的朋友,居安思危。越是顺利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这个时候可以做更多善事,帮助别人。不要把自己福报消耗在吃喝玩乐、贪图个人享受上面,请切记啊!感恩大家阅读! 倒霉的根源已经给大家汇报了,其实是自己福报已经用完了,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啊!
  • 0
    神仙的含义 “神仙”一般是指修炼得道,神通广大,变化莫测而又长生不老之人。即“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仙”也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 其实,神与仙是有区别的,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也称先天之圣,是先天就存有的真圣,按《抱朴子》的说法,是属于神异类,“非可学也”。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极仙翁等天界尊神,就不是世间的凡人通过修道能够修成的。 仙是后天在世俗中
  • 5
    老子《道德经》中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 2
    何谓四恩三有? 道教以报恩为重,故有四恩应报。 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国土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 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亲之。 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
  • 14
    肝好人就会好,肝不好的人非常容易疲劳。那如何保护肝脏健康呢?养肝小常识学一学,每天花2分钟就能达到护肝效果。
    shengye91 4-19
  • 4
    一 其实我不怎么去写太多关于修行与福报之类的文章,因为自感修行尚浅、福报不够而所悟不深,因而不敢妄论因果福报而乱人视听,如此则罪莫大焉。只不过,每每与人谈天,总会不知不觉将话题往福报上扯。 今日有个修行的朋友问我,为何他修行数年,生活却未见改变,甚至连老婆都没娶上。说实在的,要在以前,我必定从其八字命理上判断问题的根源。不过,今日对他的劝说却从修行入手。故而,将所言书录之,以飨有缘。 大凡修行之人,皆
  • 0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
  • 10
    八仙的传说,唐代已有,至明代吴元泰小说《东游记》,才确定为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及何仙姑,共七男一女。 八仙均为神仙中的散仙,也是惩恶扬善,济世扶贫的神仙。传说八仙分别代表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八个方面。八仙所用的法器,合称「暗八仙」,都有一定的含义。张果老所持宝物鱼鼓能占卜人生,吕洞宾的宝剑可镇邪驱魔,韩湘子的笛子使万物滋生,何仙姑的荷花能
  • 5
    与人相处: 好相处就处, 不好相处就不处! 能交心就交心, 不能交心就死心!
  • 5
    三十六天是道教根据道生万物的宇宙创世理论,构想出来的神仙所处的空间。它为学道成仙提供了教义依据。 道家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三界”指天,地,人三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总的来说,道家的思想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认为在“三界”和“五行”这个范围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但是有约束,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脱离这个范围,不受这个范围约束,最终超凌三界,逍遥上清境
  • 13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难免就有小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通常小人做人处事不厚道,常以不良手段达成目的。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与小人相处,稍不谨慎,会吃大亏。 所以学会分辨小人,非常重要。他们言行有以下特色:
  • 3
    教祖张道陵天师(本名陵),字辅汉,系张良(子房)八世孙,后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东汉天师道的创立者。汉顺帝(西元125~144年)时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修道。永和六年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创立道派。教人悔过奉道,用符箓咒水冶病。建二十四治,立祭酒以领道民。后道教徒尊为祖天师。后裔承继道法,世居龙虎山,称“张天师”。
  • 0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
  • 4
    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 ,又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玉皇大天尊”、“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天公”、“老天爷”。 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无始以来,劫数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上帝本自然,垂象立号教化众生而有所祷也。 玉皇大帝常住妙有无迹真境中,地位崇高,永处太玄至真上天之上.已证八
  • 0
    昊天金阙玉皇上帝是浮黎元始天尊的化身,还是玉清元始天尊的化身
  • 0
    至心皈命礼 天仙统领,大道纲维。禀九炁之元灵,聚清微之妙奥。开敷丹法,阐抉先天。圆明自在映虚空,广大高明通无始。接济众生而愿弘誓重,拔超趣类而滞起沉升。朽枯受炁于东方,幽暗见光于赤地。朗宣正教,摄治邪踪。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主掌群仙宝篆,东华立极,大道帝君,传丹度世天尊。
  • 0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
  • 0
    中国的道教历史来源 道教与其它的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早期教派并非经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因而中国道教史的上限极不易认定。在早期存在有符录派与丹鼎派,但其诞生过程相当复杂。丹鼎派注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与外丹之分,其前身就是神仙方术和养生气功学,它是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的。东汉后期出现的《太平经》与《周易参同
  • 1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
  • 0
    太上祛病延年、消灾解厄秘咒 老君曰:大道无形,常居杳冥,随机化物,以应精诚,子能寂念,受吾真经。能受持者,口净神清。然后诵之,万恶不生。可以治病,可以延龄,百邪不干,群魔束形。所以然者,一切有情,受吾真气,乃得长生。今更于中,固炼身形,恒净三业,澄止六情。自然五神守护,三一长存,坐卧安稳,魂魄康宁。旦夕两时,三遍诵经,耳聪目明,身强体轻,一如后文,子当谛听。 老君曰:身中有三万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
  • 0
    五月初一夏至日,恭贺上清灵宝天尊圣诞 上清真境大罗灵宝天尊,道教至高尊神,全称“太上真文宝箓龙章凤篆上清真境禹馀天宫接经教主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居玄都七宝紫微宫、禹余天宫,与玉清圣境大罗元始天尊、太清仙境大罗道德天尊合称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大罗灵宝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故以阴生阳消、昼长夜短的夏至为诞辰。 在道教宫观“
  • 0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
  • 3
    吕洞宾(生卒年不详),名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八仙之一。 吕洞宾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被尊为剑祖剑仙。据《全真诠绎》记载,他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之列。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
  • 0
    十方鞋,鞋口圆,鞋帮为黑白相间的条形图案。还有一种,是在鞋帮上面相间开洞,适宜夏天穿用。 十方鞋上的十个孔,代表十个方位。(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上,下)十个方位。 穿十方鞋必须要穿云袜(白色及膝长布袜),云袜与十方鞋的寓意是:云游十方无量度人。
  • 1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驱邪缚魅 保命护身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三魂永久 魄无丧倾净心神咒为八神咒之首,顾名思义为修道之人早晚功课及学炼符法时净化身心,排除杂念,安定心神时所用之咒。此咒能使凡心入于冥寂,返观道心,入于清静之中。并有保魂护魄的作用。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