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神彭公吧 关注:727贴子:18,372
  • 7回复贴,共1

黄公略之女黄岁新深情回忆彭德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1067478900


1楼2011-05-02 17:11回复
    彭德怀与黄公略既是驰骋沙场的一代名将,又是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他们并肩战斗,为中国革丵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结下心灵相通、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1998年,在彭德怀百年诞辰前夕,我趁在北京探亲的机会,走访了黄公略之女黄岁新,她无限感慨,围绕着彭德怀对她的教诲与对她家的关怀滔滔不绝地回忆起一件件往事。


    2楼2011-05-02 17:11
    回复
      “要好好学习,做烈士的好后代!”
      黄岁新满怀深情地说:“我爸爸在中央苏区牺牲以后,彭伯伯就一直惦记着我们母女俩。大军南下时,彭伯伯从西北前线致电湖南,派人把我们母女俩从湘乡接来北京。当时,组织上将我妈妈送入北戴河中直疗养院休养,将我送入北京干部子弟学校求学。
      1950年春天,彭伯伯从兰州来到北京。我妈妈得到这一消息后,连忙从北戴河赶到北京。我母女俩在北京饭店见到了彭伯伯。当时,妈妈什么也没说, 就是一个劲地嚎啕大哭。彭伯伯的心里很难受,安慰她说:‘不要哭了。过去你真的受苦了,现在解放了,生活会好起来的,你要好好保重身体。’妈妈哭声停止 了,指着我对彭伯伯说:‘我这个女儿就给你做女儿吧!’彭伯伯连忙说:‘这怎么行呢!你就这一个女宝,要说就做半个女儿吧!’大家都充满了喜悦。这时,彭 伯伯的侄女也来了,他老人家深有感触地说:“你们都是革丵命的后代,烈士的子女,现在,党和人民送你们上学,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革丵命的好后代!’
      彭伯伯一边给我削苹果,一边十分亲切地问道:‘小同志,你来北京后,生活过得习惯吗?学校功课紧张吗?学习成绩怎样?’我一一作了回答。不一会, 彭伯伯叫身边工作人员拿来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还有一个铜的卷铅笔刀送给我。我接过彭伯伯的礼物,聆听着他亲切的教导,顿时,一股暖流不觉流遍了全身。 我出生以来未见过爸爸,没有感受过父爱,如今,彭伯伯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慈祥、可敬。我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爸爸。”


      3楼2011-05-02 17:11
      回复
        “要服从分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1952年,黄岁新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河南平原农学院。黄岁新说:“当时,我不大想去,主要是因为要离开北京,远离母亲。彭伯伯知道了我的心病 后,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我,指示我‘一定服从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决不要辜负党和人民对你的期望啊!,我如梦初醒,含看热泪告别了彭伯伯,愉快地离 开北京,来到了新乡平原农学院学习。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郑州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任教。我牢记彭伯伯的教诲,满腔热情地走上了工作岗位。临行前,又向彭伯伯话别,他老人家很高兴,鼓励我要好好工作,创造新生活,还送给我一口皮箱,一本《列宁》画册,至今,我还好好的保存着,作为我家的传家宝。”


        4楼2011-05-02 17:11
        回复
          要讲真话,不要浮夸!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遭到错误批判。黄岁新忧虑重重,1960年春节回京,急急忙忙去中南海,但门口的警卫员很不客气地说,他不住在这里了。黄岁新 大失所望,扫兴而归。不久,她调回北京工作,便去北师大找到浦安修。黄岁新说:“浦阿姨带我到了吴家花园。一见到彭伯伯,我就放声大哭起来。彭伯伯抑制内 心的痛苦,安慰我说:‘哭什么,你不是见到了我吗?’打那以后,我经常去吴家花园看望彭伯伯。”
          “1962年,我生下第二个小孩后,在彭伯伯家住了一个多月。他经常找我聊天谈心,勉励我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加入共产丵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丵党员。有时候,彭伯伯帮我给小孩喂牛奶,逗逗小孩玩。
          


          6楼2011-05-02 17:12
          回复
            彭伯伯在吴家花园种了许多白菜、萝卜,长势很好。他还与工作人员一起挑塘泥,打草养鱼。有一天,打上了一条7斤重的草鱼,使我们大饱口福。彭伯伯在园内种 了一分地实验田。彭伯伯说,有人说亩产20万斤,你信不信?我要亲自实验一下,到底亩产有多少。当时,我回答说:‘我们出版社也种实验地,深挖三尺。说产 20万斤,我绝对不相信。’后来,彭伯伯种的实验田,通过他精心培育,细心管理,一分地正好收90斤麦子。这样计算一亩地是900斤;按两季收成,一亩地 充其量不过2000斤。彭伯伯告诫我们,‘要讲真话,不要浮夸:要实事求是,与群众心连心。’
            1965年11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了彭伯伯即将离京去四川的电话,我赶忙带着两岁的女儿去看彭伯伯,就是这一天,彭伯伯的侄女彭梅魁夫妇也到了 这里:彭伯伯慈祥地带着微笑说:‘毛主席要我到成都去搞三线建设,以后,与你们见面的机会少了。你们要好好工作,保重身体,多为国家出力,为群众谋利 益。’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那天晚上,当我们离开彭伯伯家时,他老人家将我们送出很远很远.一直送到村东边的小石桥旁……”
            “1978年12月24日,我作为彭伯伯的亲属,参加了在首都隆重举行的彭德怀追悼会。人们都为我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领导而悲痛万分。我肃立 在他的遗像前,泣不成声。透过一阵阵哀乐声,我的身边仿佛又传来了彭伯伯那一次次、一次次的教诲。正是这一次次、一次次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我清廉自守,勇 往向前。”


            7楼2011-05-02 17:12
            回复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平常生活中的老总,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


              IP属地:广东8楼2011-05-03 1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