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吧 关注:67贴子:183
  • 1回复贴,共1

新中国铁画大师-储炎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储炎庆,安徽桐城县枞阳镇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世为铁业,有兄妹六人,自己排行第四。六岁时父亲去世,到舅父家放牛。十二岁时母亲又亡故,大哥大姐及五弟也相继夭折,二姐被人领去当养媳。自己年幼,生活无着,只得领着小妹沿街乞讨过日。街坊邻里都很同情他兄妹的不幸遭遇,后经邻居汪兴发的介绍,储才进汪永和铁铺作学徒。1917年三年徒工期满,被介绍到安庆一杨姓铁铺帮工。后又经该铁铺杨老板一位在芜湖的亲友杨吉年介绍,于1920年到芜湖西花园杨同兴铁铺帮工。后因意见不和而离开。以后则流落街头,夜晚便栖息在老城隍庙里,与一群乞丐为伍。储炎庆从乞丐们闲谈的民间的传说中得知清代芜湖铁工汤天池创制了铁画,还知道了汤天池为提高铁画艺术水平而向画家肖尺木学画的曲折经过。这故事是说铁匠的事,而自己也是铁匠,所以特别感兴趣,记忆也特别深刻,当时虽未见过铁画,但已产生要学打铁画的念头。
 
储炎庆传世珍品《绿竹垂荫》
 

第二年,当他听说开设在寺码头的沈义兴铁铺老板、绰号沈胖子的会打铁画,便央人介绍拜沈为师,学打铁画。以前多年的打铁生涯,帮助他较快地掌握了锻打、接火和叠形等铁工技法。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自己也能独立锻制铁画了。

1949年4月,芜湖市委根据党中央的文艺方针,发掘民间工艺,经市手工业部门多方调查、访问下,方才了解到储炎庆有打铁画的技艺,但已有二十多年未操此业了,并且也是幸存的唯一的铁画艺人。现人已年近花甲,技艺也已荒疏,如不及时抢救,铁画技艺将濒临“人亡艺绝”的险境。芜湖市委当机立断,指定市手工业局负责抓铁画的恢复工作。局技术科派人与储炎庆组建铁画恢复组,储感慨颇深地说:“我是一个扁担长的‘一’字,认识不满一担的铁匠,党和政府这样看得起我,我一定要把铁画技艺献出,为人民服务”。经过筹办设备、购置原材料、搜集资料、设计画稿、选取艺徒工作,并在自家屋后小院内砌了一个红炉,架起铁砧,带着艺徒们经过半年的试锻,一幅取材于白蛇传的“断桥相会”铁画诞生了。储和艺徒们兴高采烈地抬着披红挂彩的铁画向市委报喜。芜湖市委、市政府领导,热情接待了他们,表示衷心祝贺,并勉励要再提高技艺,打出更美更多的铁画。

铁画试制成功后,得到省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委派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王石岑和宋哨虎两位老师来厂帮助设计画稿和对铁画工人进行艺术教育,以提高铁画的艺术性。储和两位老师朝夕相处,谈论国画和铁画的溶合问题,谈论铁画的艺术意境的表现方法等。当锻打老师们设计的铁画画稿时,两位老师都在红炉边当场讲解画上的笔意在锻制时应具有的艺术效果。储和艺徒们因此不仅掌握了绘画知识,并掌握将绘艺与锻技溶合于一起的技巧,故技艺提高甚为显著,他们之间的友谊也与日俱增而成为知心好友,这次艺术家与铁工的合作,胜过清代的肖云从与汤天池的合作。在此期间制作的“关山雪霁”、“黄山莲花峰”、“松鹰”、“花蝶”、“牛郎织女笑开颜”的铁画,艺术水平较高,被选和应邀参加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及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受到中外人士高度评价,铁画声誉日高。

1957年到1959年,储炎庆连续出席了安徽省手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全国手工艺老艺人座谈会,全国社员代表大会。在手工艺老艺人座谈会上,服务人员向朱德委员长介绍了储炎庆是铁画艺人时,朱委员长紧握储的手询问铁画情况,储讲述了清代芜湖铁工汤天池打铁画的故事和解放后芜湖发掘、恢复铁画的经过。朱委员长听后笑着对储说:“老储啊,穷人总是有志气的,汤天池就是一个有志气的人,汤天池的铁画好不好呢,当然好得很,但是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可以超过他!”

不久,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订制一批大型铁画作室内装饰,这任务由储带领艺徒赴合肥模型厂进行锻制。当1960年朱德委员长视察安徽时,再次接见了储炎庆,紧紧握住储的手说:“三年不见了,你那个汤天池打铁画的故事,还记在我脑子里。你们现在打铁画的班子怎么样?”听了储的汇报后又说:“老储啊,你看看,我们都老了,各项事业都该考虑后继有人的问题。铁画工艺也要好好地培养接班人啊!”



1楼2006-08-06 23:54回复
    • 60.167.252.*
    老艺人一个个都离开了我们,现铁画届堪称一绝的要算是张家康大师了,他是工艺美术大师,13岁开始跟着储老先生学打铁画,现以六十多岁,这些年,他用心钻研,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他的一副“溪山泛艇图”曾获得“一品徽韵”博览会金奖,也曾多次上过中央电视台,现被一铁画爱好者收藏。他的锻法可谓无人能比。


    5楼2009-02-28 11: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