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传奇吧 关注:1,487贴子:3,731
  • 3回复贴,共1

【自然传奇 】自然传奇恐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恐鳄(学名:Deinosuchus),是种已灭绝大型鳄,属于短吻鳄超科,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东部海岸地区。恐鳄的属名在希腊文意为“恐怖的巨鳄”,δεινός/deinos意为“恐怖”,σουχος/suchos意为“鳄鱼”。 恐鳄是史上出现过最大型的鳄类之一,可能会以恐龙为食。目前发现的恐鳄化石主要以头骨为主。但是也有腿骨和脊椎骨
中文名称:
恐鳄
亚种:
riograndensis
分布区域:
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
拉丁学名:
Deinosuchus
生存年代:
距今约8000万到7300万年前
名称含义:
恐怖的巨鳄



1楼2011-10-19 14:44回复
    外形特征  根据近年研

    恐鳄究,古生物学家对于恐鳄的身长估计值,较之前的估计值短。由于恐鳄的化石相当破碎,关于恐鳄的身长,目前有差异相当大的不同估计值。在1954年,西南部恐鳄被认为有15米,而更大的西北部恐鳄则是16米,但是这个估计已经不被采用。基本上是过时的数据。
      在1999年,格里高利·艾利克森(Gregory M. Erickson)与Christopher A. Brochu提出较短的版本,认为恐鳄的身长为8—10米。2002年,大卫·史威莫(David Schwimmer)提出:生存于北美洲东部的恐鳄,身长为8米,体重为2吨;生存于北美洲西部的恐鳄,身体较大,身长为12米,体重为7.7吨(8.5短吨)。当然也少数学者根据墨西哥的残片标本认为最大的恐鳄可能超过12米,重达8.5吨
      西南部恐鳄和东部恐鳄的腿骨较细可能是特化的海洋鳄鱼,西北部恐鳄有大量的皮下骨板,强化关节的支撑力,相比西南,东部的恐鳄,西北部的个体更适应陆地生活。
    编辑本段著名标本  ANMH 3073(西南部恐鳄D. riograndensis ): 几乎是

    最著名的恐鳄,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展品,
      1954年,内德·科尔伯特(Edwin Harris Colbert)与罗兰·伯德( Roland T. Bird)估计该恐鳄的下颚长度为1.85米,并与其他大型鳄鱼相

    比较,提出恐鳄的身长为15米。1997年 ANMH 3073的标本应为组建错误,需要回收研究等原因组装被拆卸,原始化石被送往研究区域,不再出展。根据1979年和1997年的重建版本,ANMH 3073的头骨实际大小151-155厘米。体长11米以上。估计5500-7500kg。
      CM 961 (一说MOR793),蒙大拿的西北部的海切尔恐鳄,据说海切尔先生最先认为该恐鳄是某种兽脚类恐龙,但是在得知其实是个巨鳄后很快使兴趣,后续学者以海切尔命名这个恐鳄,该个体比ANMH 3073略大,上限可达12米,估计6000-8250kg
      未命名墨西哥标本:脊椎骨残片猜测,可能12米,甚至略过,6500-8800kg,如果属实,恐鳄很可能将超过帝王鳄。
    编辑本段形态分析  但是新的研究结果,最大的恐鳄也许并没我们认为得那么大,而且在陆地的行动能力比现代的鳄鱼差的多。
      在2005年,Farlow 在Femoral Dimensions and Body Size of 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Estimating the Size of Extinct Mesoeucrocodylians, by James O. Farlow, Grant R. Hurlburt, Ruth M. Elsey, Adam R. C. Britton and Wann Langston, Jr. © 2005 (根据密西西比宽吻鳄腿骨估算灭绝的鳄鱼)提出了新的估算。
      根据密西西比鳄的腿骨长度,宽度和周长,对是前鳄鱼也进行了估算,西部恐鳄和非洲帝王肌鳄也在其中,结果得出恐鳄根据腿骨推测远远小于根据头骨推测的数据,原本按照头骨推测10.7米的恐鳄标本TMM 43632-1按大腿骨推测只有8米不到,而帝王鳄MNN G102–2中一个长度9米的个体按大腿骨推测只有7.3米,按照腿骨参考密西西比,TMM 43632-1的体重按照大腿骨周长只有估计1.74吨,按这个比例,即使最大的12米恐鳄也只接近2.6吨(同样方法估算的兽脚类恐龙也是偏低,比如12米霸王龙FNMH PR 2081,按大腿骨周长计算 5.6吨,但是其他的方法估算8-11吨),按照大腿骨的长度,TMM 43632-1的重量大概1.9-2.8吨,仍然远远的低于同体长的密西西比宽吻鳄和湾鳄。
      Farlow 对这一结果相当的吃惊,他现在认为最大的恐鳄不会有8吨,但是也不会到2-3吨的地步,估计恐鳄体重应该在6吨左右。但是Farlow的研究显示恐鳄腿部的骨骼相对它的大小相当的弱,甚至低于帝王肌鳄,很可能是特化适应水生的鳄鱼。
    


    2楼2011-10-19 14:44
    回复
        虽然恐鳄的身长最新的几个估计值相当的低,但即使这几个值数仍然明显地大于任何现存的鳄类。恐鳄被认为是史上最大型的鳄之一。其他的史前巨型鳄类包含:白垩纪早期非洲的肌鳄帝王肌种、中新世巴西的普鲁斯鳄巴西种、中新世与上新世印度的鸟嘴鳄。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恐鳄的化石主要在美国许多地区发现,包含阿拉巴马、密西西比、蒙大拿、佐治亚、纽泽西、北卡罗来纳、新墨西哥、德克萨斯、犹他和怀俄明。在2006年,墨西哥北部发现一个恐鳄的皮内成骨,这次首次在美果以外地区发现恐鳄化石。恐鳄的化石最常在佐治亚州的湾岸平原地区发现,接近阿拉巴马的边界。
        根据恐鳄的化石分布,这群巨鳄可能生存于河口环境。某些恐鳄化石被发现于海相沉积层,但可能是恐鳄进入海洋寻找食物,如同今日的湾鳄。在阿古哈组(Aguja Formation),某些恐鳄可能生存于盐沼或潮汐带,该地区也发现最大型的恐鳄化石。
        与恐鳄同栖息地的阿尔伯脱龙,是一种9米长的兽脚类恐龙,可能也是在霸王龙等巨型猎食者出现以前,当时陆地上的食物链顶层,很有可能会与恐鳄发生冲突。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1954年,内德·科尔伯特与罗兰·伯德首次提出,恐鳄很可能以生存于相同地区的恐龙为食。内德·科尔伯特在1961年再次重申这个理论:“这种鳄鱼应该会以恐龙为食,不然为何它们的体型可以生长到超越恐龙?恐鳄会在水中攻击岸边的猎物,哪里是兽脚类恐龙无法猎食的区域。”
        恐鳄通常被认为采取类似现今鳄鱼的猎食模式,将身体沉浸在水中,攻击接近岸边的恐龙或其他陆栖动物,直到猎物溺死。在大弯国家公园附近发现的数节鸭嘴龙尾椎,带有恐鳄的齿痕,加强恐鳄会以部份恐龙为食的理论。
        大卫·史威莫等人提出:恐鳄可能会以海龟为食。恐鳄可能会用嘴部后段、较钝的牙齿,咬碎海龟的龟壳,以海龟为食。在恐鳄的北美洲东部化石发现处,经常发现侧颈龟亚目的Bothremydidae科化石,数个此种海龟的龟壳已发现齿痕,很有可能是由大型鳄鱼所留下。
        在2002年,大卫·史威莫提出恐鳄的食性可能依据生存地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生存于北美洲东部的较小型恐鳄,生态位可能类似现今的美洲鳄,有多种食物来源,例如:海龟、大型鱼类及小型恐龙。德克萨斯与蒙大拿的恐鳄体型较大、较为少见,可能主要以鸭嘴龙等大型恐龙为食。
        按照大卫·史威莫的年龄关系,最大的那条12米的西部恐鳄估计年龄大约在80岁以上,而9-10米的墨西哥标本恐鳄NMMNH P-30064也至少要55岁,估计65岁左右,显然大部分的恐鳄种群成年个体估计是8米左右的个体。大卫·史威莫也认为,当时北美洲东部没有任何兽脚类恐龙的体型大于恐鳄,因此恐鳄可能是这个地区的顶级掠食者。
        可是这一观点因为新的研究数据而被质疑,显然2003年以后研究认为一些最大的惧龙个体达到了4吨或者更大,体重超过了一般的西部恐鳄(8-10米,2-4吨),虽然远远没有最大西部恐鳄大,即使埃尔伯塔的大个体也未必比一般的恐鳄小很多,东部恐鳄更是只有8米,恐鳄和早期霸王龙亚科应该更多是均势,更接近狮和尼罗鳄的关系。
        恐鳄对兽脚类的捕食/食腐纪录只有一起,是较小的东部恐鳄(2300kg)袭击比自己更很多的阿巴拉契亚龙(成年个体1000kg+)的幼体(300-400kg)

      恐鳄恐鳄在一个可能是新泽西州出土的阿巴拉契亚龙幼体得腿骨上面留下了咬痕,兽脚类体形估计3-4米左右,显然较大的东部恐鳄可以轻易的将其杀死,但是考虑到一般恐鳄体型较小,而且才幼年兽脚类似乎也没有理由到进入恐鳄的领地,大卫·史威莫也怀疑可能是食尸。恐鳄和兽脚类之间可能会有冲突,但是毕竟不是主要。恐鳄和兽脚类各自都有主场的优势。 东部恐鳄
      


      3楼2011-10-19 14:44
      回复
          恐鳄袭击鸭嘴龙类,是有很多的证据的,这些证据包括一个鸭嘴龙被恐鳄袭击以后侥幸生还,这个意味着恐鳄虽然在陆地上行动能力较差,但是仍然能在岸边捕杀和自己体形相等的恐龙,恐鳄袭击鸭嘴龙的证据,圆形的牙齿,很显然是鳄鱼的牙齿恐鳄对角龙类没有直接的捕食证据,但是许多和恐鳄同时期的角龙类得较长,鼻角防御恐鳄比晚期三角龙的眉角更管用,有可能巨鳄对角龙科起到了进化压力。

        ?

        ?
        编辑本段发现  1858年,地质学家埃比尼泽·埃蒙斯(Ebenezer Emmons)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登郡发现两个大型牙齿。埃蒙斯将这两个牙齿归类于Polyptychodon,并建立新种P. rugosus,这个属当时被归类于鳄鱼,现为上龙亚目的一属。这两颗牙齿的外形粗厚、微弯,珐琅质的表面有垂直的沟痕。这两颗牙齿是已知最早被科学叙述的恐鳄化石。
          1903年,约翰·贝尔·海彻尔(John Bell Hatcher)与T.W. Stanton在蒙大拿州柳树溪区,发现数个皮内成骨化石。这些皮内成骨最初被归类于甲龙科的包头龙。除了皮内成骨,当地还挖出脊椎、肋骨、耻骨等化石。随者更多化石的挖出,海彻尔发现这些化石属于一种大型鳄鱼,专门研究恐龙的海彻尔对这些化石失去兴趣。海彻尔在1904年死去,W.J. Holland继续研究这些鳄鱼化石。
        编辑本段分类
        一  1909年,W.J. Holland将这些化石建立为新属:恐鳄(Deinosuchus),模式种是Deinosuchus hatcheri,种名是以发现化石的海彻尔为名。
        二  1940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挖掘团队在德州大弯国家公园挖出许多大型鳄鱼化石。在1954年,内德·科尔伯特与罗兰·伯德发表这些化石的研究,命名为怖鳄(Phobosuchus riograndensis)。在1979年,唐诺·贝尔德(Donald Baird)与杰克·霍纳(Jack Horner)发现怖鳄与恐鳄是相同物种,怖鳄成为恐鳄的异名。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重建头部模型时,参考古巴鳄的头部,并利用石膏重建出大部分头部。科尔伯特与伯德认为这个版本太过保守,认为若是参考湾鳄来重建,可制作出更大体型的恐鳄模型。由于当时不清楚恐鳄是否具有宽广口鼻部,科尔伯特与伯德计算恐鳄头部比例时发生错误。尽管重建时发生错误,这个恐鳄头部模型已成为一般大众对恐鳄的第一印象。
          近年来,更多恐鳄的化石被发现。大部分是破碎的化石,但有助于古生物学对恐鳄进行更多的研究。Christopher A. Brochu提出,恐鳄的皮内成骨形状独特,是辨别恐鳄的特征之一。在2002年,大卫·史威莫根据更多的恐鳄化石,建构出完整度达90%的头部电脑模型。科尔伯特与伯德根据牙齿特征,将恐鳄归类于鳄科。根据格里高利·艾利克森等人在1999年提出的系统发生学研究,恐鳄是短吻鳄超科的原始物种。因此,恐鳄并非最大型的鳄科动物,而是最大型的短吻鳄科动物。


        4楼2011-10-19 14: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