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吧 关注:852贴子:5,268
  • 13回复贴,共1

聚珍明朝体专用公告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11-05 20:35回复








    


    2楼2011-11-05 23:20
    收起回复
      呵呵,太客气了,这个其实是在你发的宋明体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我觉得宋明体名字不雅,遂比照聚珍仿宋体的名字,给它重命名为聚珍明朝体,原来的宋明体有许多字形错误,我参考康熙字典(康熙武英殿本)、康熙字典(道光武英殿本,王引之校改)、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辞海(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版)以及相关学术参考资料进行修订,由於工作量比较大,技术难度比较高,加上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目前只能逐步推进,一点一点的修订。


      5楼2011-11-06 12:44
      回复

        最近发现双行夹注比单行附注便捷的多,不想看注可以直接畧过,想看注可以直接阅读,而单行附注不想看注倒可以直接畧过,但想看注时却要来回翻看,看来古法不余欺也。


        11楼2012-01-20 22:09
        收起回复
          恩,说文并非完美无缺,加之成书於后汉,历代辗转抄录刻印,难免讹上加误,虽后世多有校注者,亦不能周全,多有疏漏,中华书局陈昌治本和中国书店藤花榭本虽曰善本,但讹误也不少,其中藤花榭本还比较多,即使是《汉语大字典》中,也常有把小篆与对应隶楷搞混者。其实纵观整个隶变过程,汉字的隶变诚可谓是喜忧参半,有的隶变处理得相当漂亮,相当经典,有的隶变实质上就是讹误,然后再以讹传讹,最后和篆书相去甚远,面目全非,几乎完全失去了传承性,演变省略固然难免,但这种以讹传讹式的演变,确实存在争议。月字和肉字在篆书中就区别甚微,在隶变过程中,除了个别情况外(比如单写肉字)索性慢慢的就把月和肉写混了,类似月肉相混的情况,在隶变过程中还有很多,有些确实值得反思和讨论。明朝体是一款字源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准确、比较严格的印刷字体,在传统的明朝体中,凡是刻工精善的明朝体,字源特征大多数都表现得十分准确到位,有的甚至淋漓尽致,这是值和我们学习的地方,中国明朝体的集大成者就是民国,民国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明朝体是明朝体中的经典之作,即使未必是完美之作。


          15楼2012-02-11 11:14
          回复
            有些汉字,在隶变过程中正好反过来了,就像你所说的月字和肉字,比如人字和入字,篆书中像入字者其实是人字,像人字者其实是入字,这种做法也有争议的地方,但比那种完全混淆的情况要好一些,因为它毕竟仍然具有区分度,只不过由於历朝历代诸多大家都这麼写,逐渐就这麼固定下来了。


            16楼2012-02-11 11:18
            回复
              坚持适度原则吧,楷书有古文楷书、有今文楷书,我个人的愚见是:在坚持尊重今楷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古楷的精华,从而达到古今结合,因为完全和篆书一致显然不太可能,即使用完全用古楷也不太实际,因为有些个东西在篆书中就已经发生讹误,或者有些东西在篆书中就处理得不太合理,但中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建立在这个不完美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不能全盘推翻这二千多年的书法积淀,只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书法中一些明显不合理,明显有讹误的地方进行修订,汉字从篆书到隶书、楷书,混淆在所难免,但我们要做的是把这种混淆降低到最小程度。


              18楼2012-02-11 22:08
              回复
                坚持适度原则吧,楷书有古文楷书、有今文楷书,我个人的愚见是:在坚持尊重今楷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古楷的精华,从而达到古今结合,因为完全和篆书一致显然不太可能,即使用完全用古楷也不太实际,因为有些个东西在篆书中就已经发生讹误,或者有些东西在篆书中就处理得不太合理,但中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建立在这个不完美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不能全盘推翻这二千多年的书法积淀,只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书法中一些明显不合理,明显有讹误的地方进行修订,汉字从篆书到隶书、楷书,混淆在所难免,但我们要做的是把这种混淆降低到最小程度。


                19楼2012-02-11 22:08
                回复
                  月字和肉字在甲骨文中字形区别明显,但到了篆书中就开始接近雷同,以至於隶变后除了个别汉字外,均不作区分了,王和玉也是一样,篆书中的有区别,但不明显,隶变后除了个别汉字,大多数乾脆直接写成王了,尤其是在左边作偏旁的时候,楷书、隶书属於今文,篆书属於古文,古今结合一定要把握准一个度的问题,毕竟要考虑到实用价值。


                  20楼2012-02-11 22:14
                  回复
                    恩,确实是这样,因为这种字体本来就不是为篡改简化字设计的,主要方向还是传统正体字,因此改与不改,意义不大,篡改简化字本来就没有多少价值,倒是传统正体字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篆书、隶书、楷书这三种书体中,篆书属於古文,是最合乎字源或理据的,隶变时汉字构形急剧变化,有些汉字简化过於严重,字源或理据过低,所以在其后的楷书中,字源或理据被重新强调,有些汉字的构形被重新拨乱反正,但是数量和程度有限,远未达到我个人认为相对平衡适当的程度,汉字发展完善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23楼2012-02-13 18:35
                    回复
                      这种字体民国时很常见,但在电脑化的排版时代却几乎销声匿迹,台湾有一些,但传统字形已经不是那么完备,尤其是台湾政府推行新字形后,不过台湾新字形和大陆新字形截然不同,台湾新字形篡改了一部分传统字形,但也保留了一部分传统字形,总体上不如传统字形美观大方,而大陆新字形完全是为篡改字准备的,后来又强行类推到古籍辞书中使用的正体字。


                      27楼2012-03-04 11:58
                      回复
                        我个人认为也不错,至少比大陆新字形中的二点美观大方准确得多。至于你说的横点与竖点之别,横点当然更合字源,诚为难得,值得提倡,竖点折衷点吧,汉隶唐楷中,为求书法美观,美横点为竖点者多有之,也可以授受,因为有的汉字中可以出现四个横,写起来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将其中一短横变为竖点,未尝不可,但大陆新字形中的斜点就大有争议了,因为即使是唐楷中,像“字、宇、辛”等这些结构的字,斜点的写法也并不占主流,行书、草书中多一些,而且在印刷体中,斜点不如竖点或横点美观大方,结构上也不如竖点或横点平衡稳固,把手写楷书中都不占主流的斜点写法,盲目类推到和手写体大相径庭的明朝体这种纯印刷体中,确实很失败。


                        32楼2012-03-04 12:43
                        回复
                          我个人一直认为,字形修正应该坚持今文辞书和古文辞书相合的观点,《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这类辞书固然重要,但不能保证一点错误一点失误都没有,参考一下《说文解字》等古文字学书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这些大字典大辞典中字形的不足。


                          33楼2012-03-04 12:51
                          回复
                            台湾的台字确实是俗体,正式用法中仍然使用“台台”字。


                            36楼2012-03-04 14: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