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群三国吧 关注:1,936贴子:170,616
  • 5回复贴,共1

五伐北齐之第三次邙山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11-11-30 10:16回复
    北周军这时在洛阳尚算完整的兵,只剩宇文宪等人从邙山边走边战的一支。北周勇将王雄想扳回败局,单骑冲向斛律光的右军。北齐兵不料北周军竟会反攻,一时大乱,斛律光的卫兵都吓跑了,他本人也只剩一支箭和一个随从,只好退走。王雄穷追,手拿长槊,作状要刺斛律光,一边还对斛律光叫道:「我不会杀你,要把你活捉,送给我们的皇帝!」斛律光见王雄已骄,回马一箭,射中王雄的额头,王雄抱著马颈跑回营中,不久就死了。北周兵见状,更害怕了。幸亏宇文宪及时安定人心,收集溃兵,这支北周军才没有溃散。宇文宪还想在明天再打,大将达奚武见状立刻阻止,劝宇文宪道:「洛阳兵溃,军心大震。如果不趁晚上赶紧撤走,明天恐怕就回不去了!我在军中服务很久(543年第二次邙山会战时达奚武便是开府),所见的情势很多,您还年轻(宇文宪时年二十岁),没有多少阅历,不能把士兵们放在虎口上送死!」宇文宪听他的话,撤兵回去。在南路助攻的权景宣听到邙山兵败的消息,也把所得的豫州、永州丢掉,撤兵。
    这次邙山会战,北周军又败在段韶手里,而且比上次晋阳会战败得更惨。三年后北周一位官员的话可见一斑:「前岁东征,死伤过半。比虽循抚,疮痍未复。」北齐此战击溃北周主力,使北周多年积存的军力损失惨重。但北齐实力已不如前,所以对峙之局未改,而北周也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实力。可是,北周倾国东征,为何还是像之前宇文泰两次邙山会战一样失败了呢?笔者将会特出一章去谈,并对宇文护主政时期的头两次战役作一总评。
    第三次邙山会战分析及与宇文泰诸战对比
    第三次邙山会战北周惨败,元气大伤,此后整整五年没有再出关一步。这场大战起初明显是北周军占优,何以又落得大败呢?笔者认为至少有六个因素:
    第一,出师无名。北周出兵,恰在北齐送还宇文护母亲之后。道义上北周无理在先,激起北齐军民的怒气。即令北周再强,出无名之师,还是很容易失败,段韶在战前指责宇文护「才得其母,遽来为寇」,这不能说没有道理。北周无理出兵,激怒北齐,逼使其以全力一搏,结果自难免於失败。
    第二,遥控指挥。虽然第三次邙山会战在洛阳一带开打,但统帅宇文护却在几百里外的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遥控指挥。统帅本人远离前线,在战争中是大忌。前方与司令部的距离既远,信息不易传达,指挥部很容易跟不上情况。而且宇文护似乎也不曾到洛阳城下来,邙山之战进行时更不用提,如无宇文宪和达奚武奋力抵住北齐兵追击,恐怕北周军只会输得更惨。在连现代战争也忌讳的远离前方、遥控指挥之下,北周军的失败很难避免。
    第三,众力不齐。宇文护三路出师,中路的二十万人又分为三支:一支是尉迟迥围洛阳的十万兵,一支是在邙山掩护的宇文宪军,一支则远在弘农。部队被分裂成这个样子,兵再多,力再强,其势必然变弱,容易被各个击破。在此形势下,一旦其中一支被击溃,很容易造成滚雪球式的大溃败。第三次邙山会战中,段韶不过击败邙山宇文宪部右军,高长恭到洛阳城下时只有五百骑兵,却引发北周军恐慌性的大溃散,损失大量军资器械。这可见宇文护分兵之举甚为不智,尤其是宇文护不曾对河阳方向作若何布置(史书说是诸将不听命,笔者不能置信。若宇文护真想截断河阳方面的联络,以其积威,诸将何敢不听?),以致北齐顺利集中援军,一举击败邙山的北周军,进一步使尉迟迥的围城军溃走。宇文护的本钱比叔父宇文泰之前两次邙山会战时雄厚得多,但力量严重分散,终於造成一场大溃败。
    第四,北周兵骄。北周从未出动如此大军东征(宇文泰第二次邙山会战时不过六万人左右),将帅官兵大都以为必胜,因此大都掉以轻心,以至杨檦被擒、洛阳久攻不克。及至段韶兵到,北周军心便乱,急於求胜,中了段韶疲敌之计,终於吃了一场大败仗。
    第五,突厥支援不力。如果突厥能用全力进攻北齐长城防线,将可使段韶无法抽身,北周也就可能及时攻下洛阳,从而集中兵力攻击北齐援军。若邙山战场上多了几万人,第三次邙山会战的结果很可能有所不同。
    第六,北齐战术得当。段韶平生善用疲敌之法,晋阳会战是一例,第三次邙山会战又是一例。两战北齐都陷於劣势,而段韶都用疲敌之计取胜,这是北齐能成为这次战役胜利者的重要因素。此外,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早前的畏敌不进,也间接使北周军疏於戒备,以至段韶发动决战时,北周兵「皆恐惧」,从而一战而溃。
    北周这次惨败,使得东西双方再度陷入一段长时间的对峙状态。宇文护两次策划的大会战(晋阳、邙山)相比宇文泰时期的几次战役,至少有以下三个不同处:
    一,力量对比。宇文泰时期的东西战役,沙苑会战前是被动挨打,其后虽然常常主动出击,但多半都是被逼为之,而且很少作冒险的战术行动,从此可见宇文泰的力量明显不如高欢;但宇文护的前两次战役都是主动动手,有大胆的长途迂回,也能发动数十万人东征,可见宇文护时的军力已较宇文泰时大有扩张,宇文氏的力量已有超越高氏之势。
    二,指挥方式。宇文泰在作战时常常亲自上阵,很少留在后方,指挥作战时也常有许多出人意料的行为,如第二次邙山会战时先遭高欢击败,但宇文泰却不撤退,反而收兵再战,竟能大破高欢,差点反败为胜,这可见宇文泰具有很强的毅力和勇气,足以阵前破敌;宇文护两次战役均未亲自上阵,而且并没有类似叔父的一些作为。这对两次大战的胜败有很大影响,也恰好可证明周书本传中称宇文护「性无戎略」,确非妄语。
    三,有否外力干预。宇文泰时期的东西大战,都不曾有外军干预;宇文护时的晋阳会战,有突厥可汗领兵支援(虽然起的可说是反效果),第三次邙山会战则颇由於宇文护之惧怕突厥进犯而发动。可见宇文护时的东西战役也并不单纯,要考虑的因素不少,要作正确的决定殊不容易。


    IP属地:浙江3楼2011-11-30 10:17
    回复
      原来是南北朝时期的


      4楼2011-11-30 10:24
      回复


        IP属地:重庆5楼2011-11-30 12:23
        回复
          表示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点也不了解


          6楼2011-11-30 12:44
          回复
            段韶,北齐名将,北齐三杰之首
            吓退将要进攻盱眙的梁军,随后击破包围泾州的严超达,在广陵城外对峙陈霸先,陈霸先因为战略的失败而撤退,段韶随后诱杀东方白额,攻克宿预
            在晋阳击败杨忠率领的北周大军,北周军队损失惨重
            邙山之战,在洛阳击败宇文护率领的六万北周大军
            汾北之战,在姚襄城外大破北周军队,攻克姚襄城,在定阳,预判了杨敷的突围路线,派高长恭伏击杨敷,杨敷被擒
            战后病逝于家中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6-08 15: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