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吧 关注:96,962贴子:474,272

别拿古代来忽悠 ——盗墓乃至古代题材艺术作品的若干批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曹兵武先生的新浪博客


1楼2012-07-06 08:46回复
    写点好的、正确得,,以正视听
    


    IP属地:内蒙古4楼2012-08-05 15:55
    回复
      会不会有人因为盗墓小说什么的去盗墓呀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8-10 12:17
      收起回复
        但是那小说确实挺好看的。


        7楼2012-08-19 16:09
        收起回复
          中枪了


          8楼2012-08-19 22:22
          收起回复
            盗墓类小说和考古的内容确实偏离,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而且盗墓小说的作者也没有说自己写的是很准确的,你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知道吗。


            10楼2012-08-21 20:32
            收起回复
              我觉得盗墓小说作为小说还是不错的 不过过于偏离事实了…而且有美化盗墓的嫌疑啊……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8-22 12:38
              收起回复
                私以为,历史发展至今的过程中,类似于文章所说的偏离道德和主旋律的事物比比皆是,但是依然没有动摇道德的根基,我个人认为一个事物之所以产生好或不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接触它的人的素质,所谓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对这些所谓宣扬了丑恶现象的事物与其深恶痛绝严厉禁止不如提高受众的判断力,让公众有公正客观正确的价值观来评判接受,这种夫子式的摇头晃脑打戒尺的形象,一言以蔽之,迂腐文人,教条主义。
                打个比喻,臭豆腐气味熏人,有人食之觉得别有一番滋味,有人食之肠胃翻涌,能说臭豆腐使人不适就将它痛批消灭么?为什么人家别人吃了就没事呢?你怎么不说是自己受用不起呢?上不了你阳春白雪的宴席还不许我下里巴人添点儿滋味了?
                我不知道别人怎样,我是看过《盗墓笔记》全文的,且不止一遍甚至仔细研读过,结果是我只有对作品行文、人物、情节的喜爱,对其中提到的未曾了解的事物的兴趣,对我自己对于历史考古志愿的坚定,对用科学知识对其中内容纠正正确看待的想法之外,没生出过向往盗墓的邪恶用心,也没觉着盗墓就不缺德就好了。
                我只是一个普通学校的学生,我相信绝大多数和我一样的人不会生出文中所说的不良影响,更遑论更有知识有学识的人呢
                此先生算作大中华历来及当下杞人忧天该做的不做,闲事不少管,过分低估国民智商与素质的文化人、领导人的典型
                一家之拙见,不喜勿喷...
                


                12楼2012-08-23 16:21
                收起回复
                  小说是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东西,曹先生何必当真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IP属地:陕西13楼2012-08-23 22:48
                  收起回复

                    刚才打了好长一下子全没了,略抑郁,再打一遍
                    在下万没有用臭豆腐来贬低文化的意思,只是想表达不好的结果不是全由客观事物决定的,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不要一味地把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放在应当批判的位置的意思。这个比喻不恰当,确实儿戏了,引起了前辈的反感,真心地道歉,对不起。
                    在下从来没有认为中国受用得起盗墓,从来不认为盗墓是对的是好的,盗墓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被禁止被反对被谴责的行为。我想表达的是,上位者为什么不致力于找到引导树立民众公正客观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总是一味人为地将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打到被批判的一方,以致于阻碍了其正常发展。在您提到的那个年代,50年代初到1978年,主要处在文革和即将文革的时期,那个时候对于文物的破坏程度无论是谁都痛心不已。那么重要珍贵的文物为什么会遭此厄运,我不了解里面有什么政治因素之类,只从历史文化来看,我自己思考了一下。历史需要辩证地看待和继承,文物上凝结了过去的辉煌和成就,同时也存在着落后和糟粕,因为上位者重视了文物上的封建愚昧残余而忽视了文物的文化历史价值,所以将之推向了被批判破除毁灭的境地,令文化发展遭受了不可逆转的重大打击。不光是文物考古界,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在学到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时候,从老师到同学没有一个不悲愤交加扼腕叹息甚至咬牙切齿的,我的老师说,她的老师在讲到这一节的时候甚至直接略过,直接从现在文学史最后一个阶段跳到80年代。为什么老师宁愿略过基本上一个学期的内容,略过几乎30年的文学史不讲,就是因为不能承受那个时期错误的价值观下的社会,对文学、对文学家的迫害,不忍面对被迫背离了正常发展规律的文学的面貌,和被迫家破人亡的文学家经历的人间惨剧。这些文化的悲剧难道都是民众造成的么,难道是因为民众判断错误么。在那样一个整体癫狂的时代,是上位者的判断错误左右着这一切,人民的意志必须与上方保持绝对一致,任何眼光还清明,提出异议的人甚至死无葬身之地,更遑论有所变革。那是一个不允许民众有判断的时代,何谈民众判断的正确呢。
                    如今时代开放,社会自由,民众可以且必须拥有自身的判断力,加之各种信息良莠不齐,上位者确实要加以引导,尽量减少不良事物的影响,确保社会的正向和健康。但是,如何引导。从《盗墓笔记》这个作品来说,它在考古文物历史上确实包含着谬误的说法,可能对民众产生误导,但是,我不能苟同作者先生将它上纲上线冠上低俗的大帽子。私以为作者先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正是继承了重创了文化的那个年代的思想,无视文学自身的判断力,无视文学发展的规律,仅仅将文学视为为某某服务的工具。文学固然要为历史进步为文化发展而服务,但绝不是被绑架着工具,它是鞭挞社会丑恶鞭策社会发展的鞭子,也是映射社会全面地镜子。社会不可能是一片纯洁,文学又为何只能是歌唱美好的阳春白雪呢。真正的引导社会向善不是消灭一切的恶,而是令社会看到了恶,交给他什么是善,让他具有判断善恶的能力,自觉摒弃恶而向善。《盗墓笔记》只是一部最求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虚构的玄幻小说,它的作用和目的不在于介绍历史文物考古知识,只是在这个背景上编织故事情节而已,它从来没有宣称其中的描写是真正的科学知识,也从来没有宣扬盗墓是好的。我不确定作者先生是否真正认真看过这部小说,如果认真看过,怎么会不能体会到全书的重点在于人生存的抉择和艰难,在于对人心善良的丧失的惋惜,在于人与人之间真诚珍贵的患难真情,反而把重点放在原本就是虚构的故事背景上,如此这般就生出了忧民的心情也是情有可原了。但是是不是读者都没有盗墓是违法活动的判断力呢,我想绝不会,新中国几十年的法制教育,几十年的思想教育难道毫无作用么,新中国的民众难道如此冥顽不灵么,答案绝对是否定的,我想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因为一本小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不会因此认为盗墓是正确的事情。那么关于小说中谬误的知识,为什么专业的学者不以此为契机来向民众普及正确的专业的科学的考古、文物、历史知识呢,这不正是发展公众考古学很好地机会么。只在这里以专业自居,指责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满纸荒唐言,不去告诉非专业人士什么是对的,不去真正开辟使民众通向真理的道路,这样的姿态和行为难道比一部娱乐大众的商业性小说更高尚么。只看到作品不专业的短处,为什么不能看到它确实令许多原本对考古历史文物没有兴趣的人关注到这个领域,给学术从神坛走向大众搭建了一座桥梁呢。我不止一遍地看过这部小说,我也知道它描写的是错误的,我想要有人来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真正的考古,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于是我来到这个专业的平台,想要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但我是没办法乐于看到这种颐指气使的专业者充满优越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姿态,优越感是你有机会掌握了专业的知识,历史使命不光在于用专业的知识研究伟大的学术,批判落后的糟粕,也在于用它教化渺小的人民。 我热爱考古文物和历史,并且正在努力,希望能够有幸为这个行业奉献一生,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正确地了解我们的文化,希望为学术走下神坛的通道而努力,如果大学者不屑于与小民言语,我来做。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忠孝仁爱礼义信,纵然多少次奸佞当道多少邪恶攻击也未曾改变分毫,道德的根基的正义绝不会为丑恶而破坏,绝不。
                    在下只是一个学术不精尚未毕业非考古历史专业的学生,热爱并且以从事文物考古行业为理想,希望能够让普通的人了解历史文化,了解获得历史资料的途径——考古,对为了理想守在这个寂寞岗位上的前辈充满了真心的崇敬和羡慕之情,来到这里也是想得到前辈们的指教,让自己能够拥有涉足这个伟大行业的资格。但是毕竟学识阅历极为有限,表达观点言语上的错误,态度上的冒犯和唐突恳请前辈能够批评指正,让我有所长进,在此在下拜谢了!
                    前辈,我如果有什么错误的地方真诚恳请您指教,但是我此时真的不能接受作者先生的姿态,有冒犯的地方万望您原谅!
                    @慷慨悲歌之士 


                    14楼2012-08-24 01:53
                    收起回复
                      订正一个错误。此文已选入作者的新作《考古与文化(续编)》,中华书局2012年出版


                      15楼2012-08-24 11:01
                      回复
                        前辈,您说的对,许多人没有收到不良影响也不应该大力宣扬不加限制有悖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事物,我也从来没认为有人没受害这件事物就没有害处了。而就盗墓类小说而言,它确实存在您和作者先生担忧的问题,我也同样认同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就像不能认为有人没受害就说它好一样,也不能因为它可能存在的坏就只认为它坏。
                        我的观点在于为什么不能辩证地看待它,看到作品令民众对考古感兴趣,然后用专业的知识宣传正确纠正错误,告诉民众什么是对的,引导民众树立客观正确的判断。民众是非专业是无知的,需要专业人士专业知识的指导。
                        我不能认同作者先生的地方在于他居高临下以一种专业知识分子优越的眼光来批判他人的非专业,却看不到这些他所不齿的文学作品对于他专业工作的利好,不去利用机会来宣传真理,只一味高姿态的指责。另外作者先生引用用美国一本所谓优秀的小说,那么以一个个案,且以彼之长对比此之短的比较能使人信服么,我用一本中国的优秀作品来对比美国的一篇商业小说就能说美国文化低俗么;所谓抵制低俗文化,美国的成齤人电影比中国的少么,但是为什么人家没有慌慌而恐之,就是因为人家看到了这些所谓低俗文化是民众所需要的,于是加以正确的引导,解决了民众需要但不影响社会的安定,而中国为什么慌慌而恐之,就是因为只看到成齤人电影的危害性而忽视了民众的正常的需求,食色性也,人之常情,只一味地堵截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叛逆的青少年总会逆流而上,如果采用疏浚引流的方法,看到所谓非主旋律的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引导民众有选择的接受,未必不会比现在更好。
                        我从没有颠倒黑白将坏的说成好的,只是觉得没必要把坏的看成洪水猛兽一味堵截,全面地来看待一件事物,利用它的优点来减少缺点的不良影响有时更利于真理的传播。毕竟凡夫小民更接近下里巴人,希望有识之士能够让阳春白雪度化俗子,不要让它位居神坛,曲高和寡。


                        16楼2012-08-24 16:18
                        收起回复
                          我觉得这个人可能搞错了一件事,那就是那些盗墓小说的主角都是盗墓贼,要一个盗墓贼有着考古队的认知那是不可能的事,顺盗墓贼该死,但我没觉得考古队跟盗墓贼有什么不同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2-09-06 13: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