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吧 关注:60,827贴子:1,283,893

【贴吧论点】夏侯敦“特见亲重”所为何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先说下夏侯敦其人,
夏侯敦是曹操账下首席大将,而观其军事战绩,败多胜少。三国志中记载主要有四次作战。


曹操进攻陶谦,留夏侯敦守濮阳,吕布作乱,失濮阳

从攻吕布被射瞎左眼,从此人称“盲夏侯”

徐州救援刘备不利

博望中刘备伪退之计大败



而夏侯敦却位居族弟夏侯渊之上,官至前将军,掌地方大权,独当一面,操待之甚厚:

“召敦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夏侯敦传)

而观其政绩仅有一处记载:

“时大旱,蝗虫起,敦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

作风方面:
“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

由此便产生疑问,夏侯敦在曹魏集团中战功不及魏五子,甚至同族的渊、洪、仁,政绩不如刘馥、枣祗、韩浩,谋略方面更没郭嘉、程昱、贾诩这等神机妙算,而“特见亲重”,是因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作风清俭,而曹操推行唯才是举,不修德行的郭嘉尚能重用,可见不太可能是这原因,或者是看重他的外貌(夏侯敦MS是美男子),就像乾隆宠和坤一样(仅仅个人猜测),但终究没一个理由能服众,那究竟是为何呢??曹魏首席大将军又有何别人没有的过人之处让曹操如此欣赏,大家都来说说看法吧!!


IP属地:福建1楼2007-06-13 21:10回复
    他的内政方面


    2楼2007-06-13 21:16
    回复
      还有一点,就是夏侯敦对曹操可谓死忠,这可与刘备和关羽的关系相媲美。。这点也可以加以考虑


      IP属地:福建3楼2007-06-13 21:19
      回复
        居士,这个有关是第11期了吧,你忘记加了 = =


        IP属地:四川4楼2007-06-13 21:21
        回复
          嗯,好的,下次一定注意加上。


          IP属地:福建5楼2007-06-13 21:25
          回复
            他记性就那么差...


            6楼2007-06-14 12:29
            回复
              曹操和元让是堂兄弟的关系,一起玩大的。首先这个关系就非比寻常了。
              在政治方面他可能也是有特别的才能,“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伏波将军是加军权,河南尹加地方政权。曹操的意思大概是想让他帮荀彧忙,稳定大本营的治安状况,加强河南地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为曹操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自官渡以后到曹操统一北方,许昌周边地区的动乱基本不见记载,曹操不用担心基地有事,荀彧有安定的环境发展内政,这就是功劳了。
              虽然,他战绩很差,这可能和他瞎了一只眼有关系。但是在训练上他应该还是OK的,加上他“有余才辄以分施”,群众关系很好,平常搞守备都还是过得去的。所以就“都督二十六军”了。再加上那么庞大一支部队,曹操当然只能给亲戚带。曹仁夏侯渊两个另有安排,曹洪虽然战绩出色,但“家富而性吝啬”,群众口碑很差,和曹丕关系都不好,带一支预备队不合适。曹休曹真又不够级别,只有夏侯敦了。


              7楼2007-06-14 16:17
              回复
                一是《三国志》记载太简单 二是夏侯敦多数时候在防守大后方 诸夏侯曹当中他一直是老大 夏侯渊 曹仁仨人一块在的时候也是他官职最高了


                8楼2007-06-14 16:39
                回复
                  7楼所说的许昌动乱基本上是由曹仁平定的吧,刚开始是蔡阳,可惜被刘备给砍了。


                  IP属地:福建10楼2007-06-15 19:24
                  回复
                    嗯,我先说说我个人看法,以我看来盲夏侯可能是曹操集团内综合实力最平均的宗族,而能力又不实足突出,这样既不会有功高振主之嫌和拥兵一方的危险,亦能基本胜任职务,而且又有群众基础,所以综合来说曹操更倚重他,这可能是中国人一向奉行的中庸之道思想在起作用。


                    IP属地:福建11楼2007-06-15 19:25
                    回复
                      元让与文若一直是曹操在集团里树立的两个标杆,一文一武 

                      首先,文若为曹魏智囊团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功勋 
                      元让在举荐人才上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韩浩,典韦,卫臻等) 
                      作为曹操手下地位最高的武将,不仅严格执行开垦农荒的国策,并且亲自负土修筑了太寿陂水利工程,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其次,在其任职河南尹的十数年间,组织恢复与兴建了被董卓焚毁的洛阳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三,元让同时还负责部分人事官员的任命(参考吴书部分) 
                      第四,作为堂堂大将军,在生活上与民同甘共苦,体恤下属,呵护百姓,这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第五,身在军旅,亲自迎师受业,古之名将不过如此,虽然元让并非名将,但是此举足可看出他尊师重教 

                      另,有人说元让在军事上没有丁点作为,事实是这样的吗?不妨参考一下三国宗室世系表http://post.baidu.com/f?kz=185079608,虽然说记载比较少,但是在初期曹操并没有人负责记载这方面的事情,有缺漏是在所难免,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晋人王歆的评论:元让当时雄将,惜乎传记不详,五之一而云劫质事,显韩浩也,五之一而云楙。楙实庸懦之人,不意名将之子,便堕凡俗,是将门不得两传耶?略从粗窥,武则扫荡丑类、绥靖地方,文则劝课农桑、并为军屯。何曹夏侯之能者如是之多耶?岂梁沛间真有帝王气耶?——这个评价可谓是十分公道与公正的。 

                      夏侯殁亡后,其“七子二孙”皆因其功受封为侯,纵观整个三国史,无人再有此待遇,没有擎天之勋仅凭某些人所谓的“与曹操关系好”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曹操一直是以师友之礼待文若与元让,在曹营仅此二人(“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在曹操心目中元让绝非简单的是他的下属,更多的是把他作为师,作为友)


                      12楼2007-06-15 20:13
                      回复
                        • 60.14.133.*
                        可能
                        是忠吧可能从没有反曹操之心吧败都败给太有才的人了(败给文武状元了)


                        13楼2007-06-16 19:58
                        回复
                          呵呵,不愧是老H啊,以前在夏侯敦那个说“世上没有比我更了解夏侯敦”的那人印象中好象是H吧主!!


                          IP属地:福建14楼2007-06-16 23:03
                          回复
                            这话的确是我说的

                            = =


                            IP属地:四川16楼2007-06-17 2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