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娘吧 关注:3,731贴子:25,111

『试发版』论电声回放器材的几个误区『不定期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误区1.高频不好的东西(器材、周边、音源、音频文件)声音发闷:
文字毕竟是文字,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开始口口相传。音响界里,闷是指约20~80hz这两个八度的频段产生的听感(英文是啥不知道,也懒得查…另外这不是个声学名词,声学很少讨论纯感觉的东西,但这里的解释确实是实验验证过的)。基频较低泛音较少的乐器听起来会有闷的感觉。
对于电声回放器材而言,三频不均、低频量过多声音就会偏闷(不过这种器材至少下潜(延展到足够低的频率并保持一定的响度)够深了)。
而,高频不好 影响的是明亮、通透度。高频不好声音发“暗”。例如小提琴,6~10khz左右影响音色的明亮(不同乐器间这个数值有微妙的差异),衰减6~10khz频段的声音会使小提琴的音色暗下去。
所以说320k的mp3声音比无损闷的人是个什么水平你也就认清了。
补充一下,入耳式耳机的海绵套带来的“闷”并非由削弱高频引起,而是对80hz及以上频段的低频加强带来的“厚重感”。低频多了相对就会有高频弱了的错觉(套怎么影响耳机的声音?答案是不影响耳机,影响的是传入你耳朵的声波……
误区2.声音的密度与声场的关系:
这还是在一个科普贴里看到的…说声场大了声音会散,还有一堆人赞同………………密度也不是个声学说法,声音是能量波,没有密度一说。音响界里密度应当指声音的凝聚,并且在高中低三频中意义不相同须区别对待。密度不足声音听起过于发散,结像感差。密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听感,而声场基本上只与延时和强度差有关,可见二者咩有什么直接联系。
误区3.便宜的耳机不用煲机,买回来就是完美状态:
对音响发烧友而言,煲机就是要声音的改善(三频的延展,声音的放松,声场的扩大),所以这里不提什么“电能换动能器材的老化稳定期”了……
圈、铁、静、平板、压电等不同类型的耳机的煲机是不一样的。有些的变化很大,属于单元成熟性变化,有些变化则很小,属于自然时间性变化。并非直接和素质高低挂钩。也许低端的器材煲机后没有很大起色,但毕竟客观有改善,不是玄学。除动铁外,刚开声的耳机都不是完美状态。
误区4.淘宝上的升级线能提升耳机音质:
换了线声音变了≠声音更hifi更正确了。没事别换线【更多内容见9L】【原帖9L见2L】
剩下几条心情好时再补……下节班主任的课
标题吹的有点大,其实只是小结一下最近在贴吧看到的神论,给新人一点提示(顺便骗点精咽……
[ 此帖被池沢春菜在2013-05-07 12:21重新编辑 ]


IP属地:山东1楼2013-05-07 13:39回复
    ⑨L:随身你换换线玩无所谓,反正说句实话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来了,尤其是塞子,但是这我还再多嘴一句,不是某个段的声音听起来好了或者解析高了之类的就能说那条线好,线这玩意儿,最后看两点,平衡和柔顺,这两点一丢,其他东西再提都是坑爹。


    IP属地:山东2楼2013-05-07 13:42
    收起回复


      IP属地:德国3楼2013-05-07 17:57
      收起回复


        4楼2013-05-14 21:58
        回复
          误区5.区分爆音破音和杂音。
          爆音是信号受到干扰或中断或波形破坏产生的;破音虽是演唱术语,但一般情况下和爆音混用没什么问题;
          单从频谱上无法看出爆音,可今天真看见一个口口声称自己“看过频谱,绝无爆音”……我不知道这位所谓的频谱是乐器的频谱还是音频文件的频谱,我很怀疑他是否会分辨前者,也很怀疑他是否看过后者(否则怎么可能看出爆音……
          至于杂音,我这里特指一些高频杂波,其实它们和噪音(物理意义上的,非电声意义上的)本质是一样的,波形混乱 也无固定音高。
          杂音也不可能从频谱上看出来。有时你衰减高频 或者把有损转换成无损,惊讶的发现有些难听的声音减少了,那么它们就不是爆音,而是杂波。


          IP属地:山东5楼2013-05-14 22:19
          收起回复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5-15 13:47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7楼2013-05-16 14:10
              回复
                误区6.jitter只存在于DA转换中
                有人认为jitter只存在于DA转换中,其它部分(比如格式软换、数字信号传输、交换)没有影响。这个还是CK某位反问我的,妾以为这个例子很可以说明些什么:
                假如使用同一台DAC、全套喵线,前级分别连着一台iPod和一台顶级CD转盘,出来的声音一样吗?答案是明显的,那么你能说jitter只在数模转换时才产生影响吗?可能有人会说,前级的素质不一样……这里两台前级只做转盘用,请问它本身的素质怎么影响声音?
                可能的影响也只剩下jitter了,我们先不追究这个影响是否可闻(这要落实到具体系统里去讨论),还是先看看理论上怎么解释:整个数码音源系统在工作时,数字信号从被CD机或电脑读取,向后传输到解码器,被解码器接收、直至解码,这样的一个流程,是一个连续的音频流,是一个“流”(stream)的概念。在这个“流”中,前端的混乱会波及后端,前端的jitter会影响到后面环节。并不是说我们只要在D/A解码的一刹那控制好时钟,就解决一切了。
                应该已经明了了,那位反问我的也可以歇了。


                IP属地:山东8楼2013-05-19 12:38
                收起回复
                  误区7.解析好的器材没感情
                  好久没去贴吧论坛了,没看到新论调所以最近没更新。。。
                  这是某被我拉入坑的妹子说的。。。估计是受某些用过pcmd50的人影响才会这么想。。。
                  其实这是错误的,好比听感好的器材的声音并非都是糊糊的。还是那句话,素质与听感不矛盾 可兼得,只是入市的产品总有个倾向,或偏听感或偏素质,很多产品做不到NT叔喜欢的”平衡(不是三频量感均衡)”。
                  声音有无感情首先要看录音,还要看器材的风格、走向,并不一定都是解析的问题。录音不好的音乐要好的听感可能只能靠调音弥补,解析高无益于是;而录音上佳的音乐用解析好且调音水准合格的器材听起来能获得更接近真实的声音,没理由会缺少感情。再好比听metal很带感的耳机未必能把美声的感情表现好(metal歌手嗓音可以不美,甚至粗糙,器材应把粗糙感和细节表现出来 并和吵闹的背景有区分度,这需要点解析。而美声只需在E4~c3及其泛音列频段(具体频率范围忘了有兴趣可自查)有和谐的听感,即使声音糊一点也不影响感情的传达,这更需要合适的调音);而圣咏、晚祷等类型也听出了个什么感情,那多半是染过分了 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东西。。。
                  我想这也可以回答听感是否属于素质这个问题。除上例之外,还有胆机为例,胆机独有的失真可以带来极佳的听感,但失真可不算还原,当然也不算在素质内了。


                  IP属地:山东9楼2013-06-04 14:39
                  收起回复
                    误区8.POP、ACG不用好器材
                    这个是在某小论坛和某大神讨论的(结果打了一堆字人家不鸟我…),大神说OPED用高档器材听纯属浪费……其实浪不浪费也是很主观的,下面把自己的观点复制过来,里面可能有些废话:
                    既然是发烧友,不消说商业碟,就是(录音过关的)同人碟,折腾个几十万获得更好的人声也是值的。(如果只听V家和东方的音乐那倒的确显得多余、浪费了)
                    虽然现在的Jpop(大部分OPED是Jpop没异议吧)录音大多是分开录再后期合成的(这个没必要质疑了,N、B、A站都能搜到,声优对着谱子戴着耳机听伴奏唱,拾音器只录人声,其他部分后期合成),但是依然能保证拾音质量。
                    即使回放器材素质比录音器材素质还高(其实专业录音室的器材素质未必比民用的回放器材低),在高明的调音与合适的搭配下依然能获得更佳的听感。
                    会判断人声是否够好的人,会关注歌手的发音、头尾音,而不是只关心器材的三频表现怎样、颗粒感怎样、素质怎样。素质很高的器材搭配不合适听感依然不上档次(这也是为什么有“换线如换机”这个说法)。
                    以上,妾以为“OPED没必要好器材”这个观点还是片面的……


                    IP属地:山东10楼2013-06-15 09:53
                    收起回复
                      误区⑨IPC不能听大编制
                      嗯…我是IPC黑,用IPC听大编制效果很差一点感觉都没有,不过能不能听和好不好听是两回事,还是把自己观点复制过来 有些废话没删掉:
                      然后么,交响和器材……我记得昨晚有说信息量的问题……烧友怎么看待“信息量”我不懂,从欣赏者的角度我觉得IPC听交响信息量够了,总谱上有的都能听到,总谱上没有的(无意间录进去的杂音)也能听到。
                      会读总谱的拿地摊耳机听到的 也比不识谱的用顶级器材听到的信息量大;用渣器材会听技术难度高的乐段、和声处理的 也比用高档器材却只会听氛围、声场、杂音、某乐器的位置的效果好。某学指挥的朋友用的就是地摊耳机+低端监听箱子的组合。
                      追求临场感请用音响听威尔金森的录音或者直接去现场,只追求气势和感觉还是听电影原声和久石让那种玩跨界的吧。
                      综上,偏人声表现的器材和听交响器材完全可以是一个档次的。


                      IP属地:山东12楼2013-06-15 10:01
                      回复
                        这次算不上理论也算不上经验,就扯扯个人观点
                        之前和人讨论无损和wav/aiff是否有区别(个人观点是 其它变量一样 就没有差别,常见无损格式的规格、算法等可以还原源文件,转成无损格式再播放类似压缩了某文件再解压(其他不赘述,一来这是老话题应该有不少人讨论过,其次这个也不是今天的重点,更关键的是专业不对口即使我给出说法也不权威(突然发现我好啰嗦))),其中有人指出:“不同人的耳朵对听觉的灵敏度是有很大区别的”、“有损的声音密度、高频延展以及低频的能量感和无损都是差别不小的,根本不需要所谓高端器材”
                        为何看过这几条言论后我会有“想说些什么”的感觉?首先的一点当然是这些言论有谬误之处:
                        比如第一条,他认为人的耳朵是有区别的(其实这话是病句,“耳朵对听觉的灵敏度”指代不明不知所云,我姑且做此理解)。看上去他不是强调年龄等因素引起的听觉衰退,而是认为一些人能听到的细节有人听不到 并称这是灵敏度的问题。我比较相信现代医学、声学及其延伸学科,人耳只是个换能器,负责把声波转换为人脑接受的信号,人耳能接受的动态范围是中耳内耳的一部分结构决定的 这个范围在(忘了)左右,没有病变的人耳都是这样;而人脑能分辨的声音频率在11hz~21Khz间 正常人都在这个范围内,这是进化的选择,使人能分辨音高、音色。既然人感知音高、动态、音色的生理结构都是一样的,这个所谓“灵敏度”差别在哪儿?恐怕只差别在那位的观点里了……
                        至於为何不同人听音有差别,后面补充(前面说太多容易逻辑混乱
                        第二条,如果前一条只是缺乏姿势,这一条妾以为就是意识错误了。再赘述一下,320kmp3的规格基本满足人的需求,但在高端系统上 其频谱以及算法问题会带来一些失真 前面都说过,损失一些细节,比如擦弦的空气感(如果录音够好应能听到)常听的人一下就能分辨出差距。
                        但这不是重点。请诸君回顾第二条,其使用了”密度、高频、低频”等主观描述。其实这种描述随处可见,各音响论坛、贴吧、商家、用户都将之挂在嘴边,俨然是音响界公认的科学描述法。几百软妹币的器材用这几个词描述,几百万软妹币的器材也用这几个词描述,评测一件器材 就说四句话:①三频如何②声场怎样③是否贴耳⑨如有需要 还可以用些其它词汇,比如毒、通透、颗粒感、柔顺度。。。倒不是说这样描述就不对,并不是说所有人用词含义必须一致,这些名词毕竟也是各国爱好者、工作者总结出的。但当你试图用它们解释甚麼时,妾以为难免显得主观有余理性不足。好比”高频延展差”,是哪件乐器高音区哪部分有甚麼瑕疵?即使不要求定量分析,这个描述也太拢统了,怎麼排除不是主观错觉呢?再如声音密度,(前面说过密度影响的是声压,也就是响度,难倒有损音频声音小?),这更为主观了,密度是怎样的感觉?密度差异体现在哪几件乐器或人声上?即使说出乐器或人声的差异 又如何确定这叫密度差别?
                        然后还要提一点其它的,待续
                        尼玛不想写了怎么办


                        IP属地:山东13楼2013-07-10 13:00
                        收起回复
                          顶个〜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3-07-12 14:30
                          回复
                            2ch,必须是2个声道输出不同的信号才能叫2ch,即使用立体声喇叭 放单声道录音 那不叫真2ch,只能说在用立体声设备当单ch用。
                            立体声肯定不用赘言了,立体声产品有2ch,5.1、7.1、8.1ch。
                            故曰“2ch必须是立体声,立体声不一定是2ch”,三位理解错了
                            @伍佰畹 @最期の诗 @吕端


                            IP属地:山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5楼2013-07-14 11:00
                            收起回复


                              16楼2013-07-14 16: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