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吧 关注:69,401贴子:655,754

我的引体标准观----从引体的标准想到的,跟众同好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引体有没有标准?似乎有,但似乎也没人说的清,特地琢磨了下,有了点恍然大悟的感觉,跟大家分享下心得。
之所以说到标准问题,是因为经常看到不同的练友,表达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很有意思,但实际上说到标准的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引体的成功与否。深入说的话还真是门学问了,会非常罗嗦,我先说个结论吧:
结论
一、引体作为健身可以没有标准,尽你的所能做到做不动为止。
二、如果一定要说个标准,不妨以简化成:向下胳膊肘高过眉梢,向上下巴高过单杠即算有效,然后计算完成的次数。


然后我再说下为啥会有这个结论,因为影响引体成功率的因素太多了,请看:
第一首先是物理因素,根本没有标准:
1 杠子是否有弹性,平地跳跟在蹦床上跳明显是不一样的
2 手的摩擦力,手上出汗,擦点土都能长好几个,戴不同材料的手套、护掌、也完全不一样
3 杠子的摩擦力,不要小看啊,健身房里包着海绵的那种棍子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摩擦力
4 杠子的形状,户外还好,健身房里的杠子有些是有角度的,有些不是圆的,做引体感觉完全不一样
5 杠子的粗细对应个人的适应能力,也影响极限发挥
6 对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根本不分量级,而体重大的显然比体重小的要费力的多,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潜力也显然大不相同。
第二是统计方法,根本没有标准:
看看引体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多少种统计方法?
1 一分钟引体数量:只求速度
2 三分钟引体数量:求速度,也求耐力
3 一小时引体数量:允许下杠休息
4 N分钟、或者N小时引体数量,既然是N那就可以自由设定去,哪有标准
5 不算时间,只算不下杠的引体数量,可以悬挂休息,我甚至怀疑只要不下地,是否可以趴杠子上休息。
第三是动作规范性,根本没有标准
练友们提到的规范,一般是比较公认的规范,属于常识性范畴,但实际上并无一个官方的规范存在,而成功引体一次的不同规范消耗的体力是大不相同的!
1 下巴过杠是基本常识,问题来了,有的人能拉到锁骨,有的人抬个头下巴也过去了,有的人下巴尖碰杠,有的人喉结碰杠,有的人下巴过杠时已是顶点,有的人下巴过杠后还能往前探一下。。。。。欧,各种姿势多了去了,大家想想这耗费的体力能一样吗?
2 胳膊放直是基本常识,这个慢速做没有问题,速度快了就不一定了,速度快的时候放直对肩是个很大的冲击,有的人可以以此借力,有的人则可能因此受伤。
3 停留时间的问题,更没标准了,做一个引体,间隔多久做下一个?是悬挂着静止?还是拉上去的时候静止?还是都静止?静止多久?完全没有标准,而这对体力的消耗是决定性因素,有的人静止的时候是一种休息,有的人静止的时候是在急剧消耗体能,差别太大了。
4 握法没有标准:正握,反握,纽握,混合喔,差别大了。
5 握距没有标准:宽握,窄握,引体时临时调整,差一个拳头的宽度,都对体力消耗有重大影响
6 身体的倾斜程度,都是一种技巧,直上直下几乎不可能,除非以慢动作来,否则引体时身体肯定是斜着上去的,即使号称是标准引体,也不能避免,而这是一种高级技巧。
7 摆动与否,蹬腿与否,摆动的姿态,影响极大,这个自是不用说的。借力之后自然对某些肌肉的发力锻炼会不到位,但对另一些肌肉却起到了锻炼效果,在总体的体能消耗上一点也不轻松。例外的是一种蝶式引体,大家有没有看过,我想这是摆浪形式的终极技巧了,充分利用人体关节韧带的弹性借力,肌肉的力量反而不需要很大,就能像风车样的在杠子一边滑弧线看着像在引体一般,个人认为对关节损伤太大,得不偿失。
8 快速和慢速的区别:虽然数量可能相差很多,但是锻炼效果差不多的,因为慢速做是把体力消耗在了悬挂上,快速做是把体力消耗在了连续的发力上
第四、引体调动了哪些肌肉、器官是没有确定范围的
把身体拉上去这件事,绝对不是某几块肌肉的事,而是全身的一个综合考验,看看:
1 胳臂,肩背的力量是必须的,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只是力量分配的比例不同
2 手腕的力量,有没有体会到?
3 手指的力量,有没有体会到?特别是最后挂不住了,失败的瓶颈居然是手指、手腕等形成的握力不足,而此时如果把手绑在杠子上,胳膊的力量还足够做很多引体呢
4 腰、腹的力量,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摆浪做的人体会更深
5 腿的力量,无论是保持身体姿态平衡,还是那猛的一踹对身体产生的反作用力,在力竭时对成功与否几乎是决定性地
6 肺的力量,你感觉到了吗?呼吸在最后的关头会成为关键,向下吸气向上吐气,整个人像一个鼓风机,粗重的呼吸与引体上下完全合拍,这口气支持着自己完成最后的发力历程,直到断气,期间咽口唾沫都可能打乱呼吸的节奏,导致体能迅速消耗。
7 心脏的供血能力,你感觉到了吗?我每次下杠的瞬间测试脉搏,几乎与当年跑马拉松无异,有点夸张呵呵,因为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但是这也说明奋力引体的时候,你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啊!
第五,引体的锻炼也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1 做极限引体,精疲力竭的时候,能不能坚持再来一个?这不仅仅需要肌肉,还需要意志力,想想你自己拉的最后一个是完整的一个,还是半个?如果是半个,恭喜你!你真的在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虽然只拉了半个,但是要知道大多数人不会去拉这最后的半个。
2 手疼,能忍吗?呵呵,这个伤身体,不细说了。
3 也许我们已经一次能拉很多,但是能天天坚持吗?当我们生活的环境变了,境遇变了,心情变了,人也老了,我们还有没有兴趣坚持我们的理想,坚持我们的健身活动呢?我们可能统计过一次引体了多少,一天引体了多少,有没有统计过一生引体了多少呢?
当然如果已经成为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可能没有这个必要了,而既然吉尼斯世界引体记录可以计算N小时的引体,那以人生计的引体数量,这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数量的突破吗?
好了,总结到这里,我们就应该发现:

引体只是锻炼的一种方法,大可不必在标准上自我设限,因为根本没有标准可言,唯一的标
准就是以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作为标准,奋力去做,努力去突破,不管用什么姿势,只要竭尽全力我们就都会有收获!而且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收获,不特定的收获,这,不是很happy的一件事吗?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5-15 11:23回复
    写得不错,楼主堪称引体砖家,呵呵


    IP属地:重庆2楼2013-05-15 11:34
    回复
      标准引体按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看法为:正握、握距肩宽稍大、上拉颈部过杠、身体在整个过程中尽量保持不晃动。但其衍生的各种握姿、各种花样举不胜举,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不过普通健身毕竟不是搞比赛,自己锻炼自己开心自己健康就足够,不必刻意用标准来束缚自己。


      3楼2013-05-15 11:43
      收起回复
        写得好,浪摆那一段我也深有体会。每次在杠上做到20多的时候肺就不行了,感觉体力不够了,做到最后的时候小臂剧痛,最后一个不能用腰腹借力,只能用蹬腿借力了,因为往前一挺手就抓不住了,会直接掉下来。。。猴哥的浪摆一直是我的老师,仔细想一下,干拉过后只是小臂疼痛,浪摆过后我就直接蹲下了,体力消耗极大,所以有时候状态不好心情灰暗的时候不想做浪摆,有心理压力。


        IP属地:新疆4楼2013-05-15 11:51
        回复
          猴哥,我现在到了小臂的瓶颈,引体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在退步,干拉浪摆都在退步。。。猴哥,做浪摆到底应不应该带上护套保证握力充足?


          IP属地:新疆5楼2013-05-15 11:53
          回复
            专家来了。。。。。。。。。


            6楼2013-05-15 13:28
            回复
              做引体最大的障碍来自于体重和身高,可以占影响引体次数的90%的因数。其他的因素占个10%的样子,但是不是决定因数。体重不用说了,这么比方,一个160斤,另一个130斤,引体次数同样,160的力量要大。身高因数,身高自然臂长,190的人做一个引体哪怕只是下巴过杆其完成一个引体的幅度也要比一个160的人拉及锁骨的幅度大。幅度大意味着做功更多。杠子的因数我是这么排列的,那种老式的户外单杠容易些,原因是有弹性,其次才是健身房的单杠,因为没有弹性所以就相当于硬着陆,不能借到底的反弹力。最难是户外新型的单杠,就是那种四周没有铁索拉着的这种,这种没有弹性,且比健身房的单杠杠子粗些,可能对搭杠选手没什么影响,对于握杠型的选手有影响,杠子粗自然手攥的少。至于其他因数大家完全可以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的进行比赛。


              7楼2013-05-15 17:39
              收起回复
                好长的文章。顶一个。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5-15 18:00
                回复
                  如果不是测试需要,建议大家平时练引体时不一定非要把胳膊完全打直,那样做对肩膀的伤害比较大,对此我是深有体会,因肩伤休息了半年多,又用了整整3个月前不久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IP属地:重庆11楼2013-05-15 23:02
                  收起回复
                    说得很有道理!
                    “7 心脏的供血能力,你感觉到了吗?我每次下杠的瞬间测试脉搏,几乎与当年跑马拉松无异,有点夸张呵呵,因为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但是这也说明奋力引体的时候,你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啊! ”这段让我想到了刚练引体的时候经常从杠上下来后脚掌像着火了一样又烫又疼,大概是沸腾的血液回流到脚部所致吧~
                    看了这样一篇东西,让人心里更加有底了,更加容易排除一些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因素,少去在乎太多形式上的东西而且得到了一种“我不是在独行”的感觉。很棒


                    IP属地:上海12楼2013-05-16 10:08
                    回复
                      分析的好,顶一个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5-29 16:26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6-01 07:38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3-06-03 20:24
                          回复
                            写的很有深度,值得加精!


                            16楼2013-06-04 09: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