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世家吧 关注:32贴子:33
  • 2回复贴,共1

赣榆董氏一世祖董雄之前调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白世家家谱说:吾董氏宗族始于北京顺天府东北二百四十里密云县,迁徙胶西历三世,于洪武初始祖董雄同始祖母二人因避乱来赣榆。
现已查明,董雄乃董俊五世孙。董俊为董仲舒五十七世孙。
密云万历版顺天府志与民国版密云县志称密云水库淹没区有董各庄.迁出户董昌宗老人讲,百年前此处董氏已绝迹.县志讲,密云有董元帅墓,在墙子路...对这一说法,笔者经调研后认为,墙子路的将军坟(位于二道河村)乃参与此地战役的殉难将军,与董氏史实相悖.董元帅(应为董文蔚或董文炳的衣冠墓)不可能远于密云十几公里到墙子路下葬.现密云水库边沿的太师屯将军墓,极有可能是董俊后裔古冢.关于董俊子文蔚与文炳的死亡时间与地点,经查元史获悉如下.董俊次子文蔚于至元五年七月十七日,以疾卒于上都炭山.弟文忠时为枢密佥院,乞护丧南还,帝甚悯之...文炳卒于文蔚之后.史载,至元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请解机务.忽必烈令其来上都避暑休养.到上都后虽受世祖高规格安置,但总不适应西北高寒气候.再三奏请解职,因国事政务需要,忽必烈乃坚持令文炳任职.文炳九月十三日逝世."帝闻之悼痛良久,命文忠护丧葬藁城,令所过有司以礼吊祭...". 又从史书的记载得知,文炳文蔚文用文忠等元朝高官,曾事忽必烈于大都与上都两地,其族裔安置在密云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文炳曾对忽必烈提及不适应上都高寒环境生活...因此,可以肯定的讲,密云董氏乃董俊后裔,是不容置疑的.从谱书资料获悉,仲舒五十七世孙董俊以后,到六十四世孙董全体(徐州教谕),凡七世,前后均为元朝及明中叶以前官府重臣...因为董俊以后诸子孙均履职于元朝政府,而且均为武将.其后裔将其文炳文蔚文用文忠等人从军征战云南记入谱书是很自然的事.当然,这个云南是指元朝开国战争征讨南宋之役,与后来的明朱元璋数十万大军征云南和吴三桂兵驻云南是有区别的.


IP属地:江苏1楼2013-07-09 12:19回复
    补充:
    元代董俊一支,“为将为相,一门万石,四世五公”。史记载,董俊二子董文蔚卒于上都炭山.当时立有董元帅墓,说明董文蔚埋葬于墙子路.经查,墙子路确有一座庞大古墓"将军坟".傲然矗立,古木森林,寒风凛凛...位于二道河村旁,目前已被平掉,成为公路。
    明朝兴起,董家始纷纷隐蔽他乡。董雄老祖随从其它数支董俊后裔在元朝覆没之后,从密云迁徙胶南,后又转徙海州,立家赣榆县董大庄村附近。由于避乱自保,巧妙更改自家名谓字号。造成今日认祖归宗的调研难点。


    IP属地:江苏2楼2013-07-20 11:26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12-08 16: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