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吧 关注:223贴子:585
  • 3回复贴,共1

倪正太:东王杨秀清死难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江苏师院学报》1980年第1期


1楼2013-07-30 00:37回复
    二、杨秀清被杀害的直接原因
    在布列门治的通讯中写道:“先是杨秀清有一心腹部将为其亲信,不知何故,向洪秀全告密。洪立即召其心腹盟弟北王韦昌辉回兵勤王,一以保护其自己生命,次则以诛灭谋篡位者。”(转引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第263页)
    后来麦高文经过进一步询问,又作了如下报道:“缘那大僭窃者(东王)自一八四九年起自称得上帝附体,因之而成为全军的实际的元首,却被阴谋所算而被杀。人皆相信彼有奸谋,欲弑天王而夺其位,他却被一同盟的高级人员所卖,对天王告密,而自告奋勇愿负扫除奸党之责。洪秀全于昏□□闭之中忽然醒悟,立传谕诏召出征安徽之北王韦昌辉及方奔丹阳之顶天侯,或并有其他首领回京。”(转引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第263页)在这篇报道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有一位首领,即他们教外国人称为‘第八位’者,亦即后来人所认为倒戈卖主(东王)者。” ( 转引向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第281页)(笔者注:这个“向天王告密”的人就是指豫王胡以晃。)
    可见,东王杨秀清被杀害的直接原因是出于胡以晃的“告密”,而不是由“逼封万岁”所引起。麦高文记录肯能所说,洪秀全事先毫无戒意,只是在听了胡以晃的告密以后,才“从昏□□闭之中忽然醒悟”,很显然,后来《李秀成自述)以及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知非子《金陵续记》中记述的所谓“逼封”等的流行说法,可能属误传。
    其实,我们从《石达开自述》中也能窥见其端倪。无论是收录在《太平天国》资料丛刊中的《石达开自述》,还是新发现的《三略汇编·石达开自述》,均未提及杨秀清挟洪秀全去“逼其封为万岁”的事。显然,杨秀清被杀害的直接原因与胡以晃的“告密”有关。
    既然胡以晃的“告密”是杨秀清被杀害的直接原因,那么“告密”是确有证据的事实,还是别有用心的诬陷呢?为了昭雪杨秀清的百年沉冤,关于胡以晃的“告密”,在这里有必有作一些分析。
    第一,胡以晃封过豫王,后被革爵,改封为护国侯。胡的降级显然与杨秀清有关,杨、胡之间可以说本来就有成见或私仇。同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胡一直带兵在前线作战,没有直接参予过天京政事。如果杨秀清要“弑天王而夺其位”,他可以找更为信赖的杨辅清及其胞兄计议,为什么偏偏找了个胡以晃,以至事机不密而为其所出卖?
    第二,如果胡以晃的“告密”确有证据,那么,胡本人就是最好的人证。石达开赶回天京“排解”时,按理,洪秀全完全可以引胡与石当面陈述杨秀清的这一不轨图谋。可是,洪秀全不但没有这样做,相反始终对此事讳莫如深,直到胡被处死。
    第三,如前所说,胡以晃并非杨秀清的知交和亲信,既然杨秀清找胡来密谋“篡位”之事,那么,参加密谋的背定还有其他人,可是,杨秀清被杀害之后,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出来提供证据呢?
    第四,在洪、杨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胡的“告密”证据确凿,那正是洪秀全“倒杨”的一把匕首,洪即使不把此事公布于众,至少可以在高级将领中“摊牌”,以便名正言顺地“扫除奸党”,巩固自己的绝对统治。可是,不仅下诏的洪秀全本人,就是连执行命令的韦昌辉、秦日纲,为什么都始终没有拿出杨秀清任何“密谋”的材料来呢?
    第五,石达开的出逃也说明了胡以晃的“告密”纯属诬陷。《石达开自述》中有这样一段话:在韦昌辉杀杨秀清后,“达开返回金陵,要与他们排解,洪秀全心疑要杀韦昌辉;达开见事机不好,走到安徽,妻室儿子留在金陵,均被韦昌辉所杀。”众所周知,《石达开自述》是石达开被俘后受审的记录,不是石达开的手书,记录者因石达开的口误而致误不是不可能的。在上述引证中,笔者以为“洪秀全心疑要杀韦昌辉”这句话,可能记录有误,疑是“洪秀全心疑要杀石达开”,这样才与下文的“达开见事机不好,走到安徽,……”等情节相吻合。因为石达开是反对韦昌辉杀杨秀清的,如果“洪秀全心疑要杀韦昌辉”,这正好与石达开心照不宣,为什么石达开反而要出城他逃呢?石达开在“自述”中说,他赶回天京,“要与他们排解”。作为太平天国第一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石达开,他的精明练达,是想弄清杨秀清被杀害的真相的,可是,石达开的意图不能不引起洪秀全的疑虑,因为这样查下去,势必要泄露天王轻信告密而下诏韦昌辉诛杨的天机。于是洪秀全一不作,二不休,索性把石达开也杀掉,只不过公开出面的还是韦昌辉而已。这才是石达开出逃的合乎逻辑的历史事实。洪秀全的心虚,恰恰说明了问题,因为事情很简单,如果胡以晃不是诬陷,或者韦昌辉诛杨与洪秀全无关,那末为什么不让石达开追根究底呢?
    第六,洪秀全思想上的矛盾也证明了这一点。洪秀全听信“告密”下诏杀了杨秀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洪、杨围绕权力之争,这就带来了“逼封万岁”之说;而“逼封万岁”之说又与为杨秀清恢复名誉的作法相矛盾,于是洪秀全只好明颁诏书,叫大家不要去“妄为推测”。请看下列记载:“七月念七东升节,天国代代莫些忘,谢爷降托赎病主,乃□世人转天堂。天国代代遵三重,天情真道福无穷。妄为推测有何益,可怜叛徒成臭虫!”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一),第208页)为了维系天国的革命理想和宗教信念,洪秀全已经意识到,替杨秀清部分恢复名誉势在必行,这样既可以告慰死者,更能安抚活人。至于错杀这一层,为了自已的尊严,是不便说的,后来就干脆不让说,这就是“真相一直掩盖,谬误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4楼2013-07-30 00:39
    回复
      胡以晃并非死于天京内讧 -- 兼论“天京事变”中的“第八位”
      作者:邹身城
      录入:翼王坪
        胡以晃是参加金田起义的重要将领之一,一生为太平天国鞠躬尽瘁。可是近来读到几篇论述天京事变的重要论文,都断言胡以晃参与天京内讧的自相残杀,后来因此为洪秀全、石达开所镇压。可是都提不出可靠的证据来证明洪秀全或石达开在天京事变中诛戮胡以晃,似属臆测之辞。
        相反我在别处读到一些史料,足以证明胡以晃并未参与天京事变,并未被杀,而是在天京事变爆发前半年左右已病死于江西前线。为此,本文拟对胡以晃之死进行辨析,以免“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前人。
      有的同志说,“胡以晃封过豫王,后被革爵(王位),改封为护国侯。胡的降级显然与杨秀清有关,杨、胡之间可以说本来就有成见或私仇。”有的文章引录了麦高文的报道:“缘那大僭窃者(东王)自一八四九年起自称得上帝附体,因之而成为全军的实际的元首,却被阴谋所算而被杀。人皆相信彼有奸谋,欲弑天王而夺其位,他却被一同盟的高级人员所卖,对天王告密,而自告奋勇愿负扫除奸党之责”。“有一位首领,即他们教外国人称为‘第八位’者,亦即后来人所认为倒戈卖主(东王)者。”于是据以得出结论:“向天王告密的人就是指豫王胡以晃。”并说胡以晃后来被天王“处死”。
      其实麦高文的报道中只说了一句“他们教外国人称为‘第八位’者,亦即后来人所认为倒戈卖主者”,并不能据此断定“他们教外国人称为‘第八位’者”的那个人一定就是胡以晃。这是必须辨析清楚的。
      兹据考查,胡以晃长期在外线作战,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任何史料指明胡以晃与天京事变有关。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胡以晃事迹至乙荣五年(1855年),载他主要战迹在安徽战场。乙荣、丙辰年间(1855年底至1856年初)胡以晃跟随石达开进军江西,《平定粤匪纪略》说他“后亦走死”,这是说他某次战斗失利后病死了。《金陵续记》更具体记录了他病死的地点,说他“病毙于江西临江府城”。据此书作者知非子自述史料来源:“闻之遇难播迁之人,及被掳逃脱之辈。”又说:“知之最详,言之最确。”近来的文学家也有人称赞他:“该书记事颇称核实。”因此罗尔纲同志在所著《太平天国史稿》中判断说:“乙荣、丙辰间(1855年底至1856年初),随石达开出师江西,所到有功,不久病死于江西临江府城。”
      为了进一步考查胡以晃病死的时间,特收录下面的史料作为旁证:
      首先是李滨《中兴别记》中多处记载有关胡以晃死前的活动和当时江西战局情况:
      咸丰五年(1855,乙荣)十一月条:“十一月庚申朔,贼石达开、胡以晃大股自义宁窜陷新昌,……犯江西临江。”
      “曾国藩暂解九江围师,遣副将周凤山援瑞州、临江。调还湖口平江勇,助九江官军,扼贼下窜。分青山水师贺虎臣一军,驰赴省河,助江西水师。知府刘于浔防贼东渡薄省垣。饬罗泽南暂屯通城,牵制贼之大股。因疏言,据各路探报,此次贼犯江西,为伪翼王石达开及伪豫王胡以晃等率众内犯。”
      十二月,“闻江西贼势猖獗,(彭玉麟)间关徒步行七百里,抵南康,曾国藩大喜,属领船三十艘,赴临江扼剿。”
      贼由湖北通城入江西者,以伪翼王石达开为首,伪检点赖裕新攻陷瑞州,伪翼贵丈夏(黄)姓,伪豫王胡以晃攻陷袁州……石贼久据临江,为上下适中之地,凶悍之贼,必萃于此。”
      咸丰六年二月条:“甲午,刘长佑督田兴恕、梁开国等由醴陵进援江西萍乡,败贼于清山铺。……是日(庚子),刘长佑收萍乡,追毙贼千余,擒斩伪副疏附施天禄等,驻军十里铺。贼据守芦溪、宣风,未几,要瑞州、临**分道扑营,我 军设伏败之。”
      以上几节说明“石达开、胡以晃大股”,于咸丰五年十一月至六年二月(1855年底至1856年初),在江西临江、袁州、萍乡一带,与清军主力曾国藩、罗泽南、彭玉麟及刘长佑等,开展了激烈的决战。可是二月以后,突然地再也看不见有关胡以晃活动的消息了。这就是说胡以晃很可能是这年二月中旬前后病死的。因为双方各路探报,通过旗号、告示,俘虏、间谍、截获文书等方法,很容易探知对方的主将姓名,故清方明确地报导了石达开在这年三月从江西调往安徽,又报道了石达开调走后江西军务改由黄玉昆主持。后来黄玉昆战斗阵亡,清方也及时掌握情报。胡以晃在此以前在安徽、江西一带活动,清方都有记载,为什么在石达开调离江西以前胡以晃突然下落不明了;又为什么石达开走后只由黄玉昆单独主持军务,而对一向由胡以晃、黄玉昆联名一起的这支主力部队,突然不再提及胡以晃姓名了呢?合乎逻辑的回答只能是在石达开三月初调走以前胡以晃病死临江军中,以致中止了他半生戎马的军事活动。且从上文所引“久据临江,为上下适中之地,凶悍之贼,必萃于此”的记载来看,也同知非子所说的“病毙于江西临江府城”,地点恰相吻合。


      IP属地:北京6楼2013-08-01 06:01
      回复